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风力发电综合蓄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15:08: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力发电综合蓄能系统。


背景技术:

2.风力发电装置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设备,对于缺水、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因地制宜地利用风力发电,非常适合,大有可为,其中蓄能装置多为蓄电池组,目前的蓄能装置一般是安装在风机的后尾座内的,由于蓄电池防护措施欠缺,且容易发烫、积水,并且发电用风扇拆装过于复杂,后期难以维护保养,并且由于风力发电设备工程维护属于高空作业,用于维修的时间越长,对维修人员产生的安全隐患就越大,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风力发电蓄能装置。
3.而目前采用的蓄能手段除了采用蓄电池组蓄电外,还有采用抽水蓄能装置,即兴建出水蓄能水电站,抽水蓄能水电站对地形地势要求高,初期建造成本高,对周围环境影响大,不容易推广使用,尤其是干旱的荒漠地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风力发电综合蓄能系统。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风力发电综合蓄能系统,包括高压储气塔、电力智控系统、蓄电池组及光伏发电机组,所述高压储气塔顶部安装设有主发电机,所述主发电机转子通过变速箱与风叶轮连接;
6.所述主发电机出线端及光伏发电机组出线端均通过导线与电力智控系统进线端连接;所述电力智控系统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弱电收集模块进线端连接,所述弱电收集模块出线端通过导线分别与设置于h型分叶轮两侧的人工风力a、人工风力b进线端连接;
7.所述电力智控系统输出侧与用户端连接,所述电力智控系统输入侧与电网连接。
8.作为改进,所述高压储气罐进气管与空压机连接。
9.作为改进,所述高压储气罐罐体安装设有安全阀
10.作为改进,所述电力智控系统出线侧设置有并网逆变器。
11.作为改进,所述蓄电池组与电力智控系统之间设有ups逆变器。
12.作为改进,所述高压储气塔罐体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电力智控系统连接。
13.作为改进,所述变速箱为行星齿轮增速器。
14.作为改进,所述人工风力a及人工风力b与弱电收集模块之间的导线连接采用暗线布置的方式,即从主发电机中空轴、变速箱中空轴至风叶轮顶部的定动活络盒,通过碳刷向人工风力a及人工风力b供电,压缩空气也是利用其动定活络盒向气力喷气管供气。
1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6.可以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资源互补性与补充性,即光电向风机供电使其运转,转
换效率高,同时采用高压空气蓄能,适应于不同地形的使用安装,初期投资低,对环境影响小。
附图说明
17.图1是发电系统原理示意图;
18.图2是全天候智能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管线内部布线)示意图;
19.图3是全天候智能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届欧股示意图。
20.图1所示:1、高压储气塔,2、主发电机,3、电力智控系统,4、风叶轮,5、变速箱,6、人工风力a,7、人工风力b,8、弱电收集器模块,9、空压机,10、蓄电池组,11、并网逆变器,12、用户端,13、电网,14、安全阀,15、光伏发电机组,16、机顶活络盒,17、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种风力发电综合蓄能系统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2.结合附图1-图3,一种风力发电综合蓄能系统,包括高压储气塔1、电力智控系统3、蓄电池组10及光伏发电机组15,所述高压储气塔1顶部安装设有主发电机2,所述主发电机2转子通过变速箱5与风叶轮4连接;
23.所述主发电机2出线端及光伏发电机组15出线端均通过导线与电力智控系统3进线端连接;所述电力智控系统3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弱电收集模块8进线端连接,所述弱电收集模块8出线端通过导线分别与设置于h型分叶轮4两侧的人工风力a6、人工风力b7进线端连接;
24.所述电力智控系统3输出侧与用户端12连接,所述电力智控系统3输入侧与电网13连接。
25.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高压储气罐1进气管与空压机9连接。
26.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高压储气罐1罐体安装设有安全阀14
27.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电力智控系统3出线侧设置有并网逆变器11。
28.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蓄电池组10与电力智控系统3之间设有ups逆变器。
29.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高压储气塔1罐体设有压力传感器17,所述压力传感器与电力智控系统3连接。
30.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变速箱5为行星齿轮增速器。
31.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人工风力a6及人工风力b7与弱电收集模块8之间的导线连接采用暗线布置的方式,即从主发电机2中空轴、变速箱5中空轴至风叶轮4顶部的定动活络盒,通过碳刷向人工风力a6及人工风力b7供电,压缩空气也是利用其动定活络盒向气力喷气管供气。
32.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当天空中有风时,风力发电机同任何一款风力发电机一样,可在风速耐受的情况下由风力驱动风叶轮运转发电;当天空中无风时,可风光互补:当天空中无风却有阳光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指令光电供电驱动设置在风机叶轮支架上的电力人工风力b喷气式点吹风机带动风叶轮运转发电;当天空中既没有风又没有光的时候,随机智
能控制系统便指令蓄电池储存的电力驱动设置在风机叶轮支架上电力人工风力b喷气式电吹风机带动风机叶轮转动而发电;当上述三种都没有能量的时候,随机智能控制系统便会指令启动塔筒储气或单独设置的储气罐,通过设置在风扇叶轮支架上的气力人工风力a(喷气管喷咀喷气,驱动风机运转而发电,在本发明中设置了一组弱电收集器模块a\b,它具有循环集电作用,例如,当蓄电池或压缩空气在驱动风机运转发电时,发电机就会有电能输出,由于有弱电收集器模块的存在,它具有快速得到电能的本事,因此,它可以同时反助电力人工风力b得电而驱动叶轮风扇运转发电,从这一点看,不论是蓄电池供电或是压缩空气驱动气力人工风力a,它们各自都不会100%出力消耗能量,而是在智能的监控下,按比例地出力,比如,75%、50%、25%的出力,这样下来,蓄电池也好,压缩空气也好,可以实现较长时间的出力消耗,再加上,一旦风机运转发电,智能系统就会指令向蓄电池充电或启动空压机打气,使这两种外部动力能量得到补偿,让出力时长延长,为确保本发明风力发电机百分之百做到有风-无风都能运转发电,本发电方法还额外地重叠式采用保障性市电中的谷电做驱动动力,在应急情况下,甚至可以应用市电中的峰电来驱动风力发电机,一般情况下,是很少应用峰电的。
33.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风力发电综合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储气塔(1)、电力智控系统(3)、蓄电池组(10)及光伏发电机组(15),所述高压储气塔(1)顶部安装设有主发电机(2),所述主发电机(2)转子通过变速箱(5)与风叶轮(4)连接;所述主发电机(2)出线端及光伏发电机组(15)出线端均通过导线与电力智控系统(3)进线端连接;所述电力智控系统(3)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弱电收集模块(8)进线端连接,所述弱电收集模块(8)出线端通过导线分别与设置于h型分叶轮(4)两侧的人工风力a(6)、人工风力b(7)进线端连接;所述电力智控系统(3)输出侧与用户端(12)连接,所述电力智控系统(3)输入侧与电网(1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综合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储气罐(1)进气管与空压机(9)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综合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储气罐(1)罐体安装设有安全阀(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综合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智控系统(3)出线侧设置有并网逆变器(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综合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组(10)与电力智控系统(3)之间设有ups逆变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综合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储气塔(1)罐体设有压力传感器(17),所述压力传感器与电力智控系统(3)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综合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5)为行星齿轮增速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综合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风力a(6)及人工风力b(7)与弱电收集模块(8)之间的导线连接采用暗线布置的方式,即从主发电机(2)中空轴、变速箱(5)中空轴至风叶轮(4)顶部的定动活络盒,通过碳刷向人工风力a(6)及人工风力b(7)供电,压缩空气也是利用其动定活络盒向气力喷气管供气。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力发电综合蓄能系统,包括高压储气塔、电力智控系统、蓄电池组及光伏发电机组,所述高压储气塔顶部安装设有主发电机,所述主发电机转子通过变速箱与H型风叶轮连接;所述主发电机出线端及光伏电发电机组出线端均通过导线与电力智控系统进线端连;所述电力智控系统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弱电收集模块进线端连接,所述弱电收集模块出线端通过导线分别与设置于H型分叶轮两侧的人工风力A、人工风力B进线端连接;所述电力智控系统输出侧与用户端连接,所述电力智控系统输入侧与电网连接。智控系统输入侧与电网连接。智控系统输入侧与电网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王四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四发
技术研发日:2022.08.22
技术公布日:2022/11/1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