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2022-11-13 22:54: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2.抗原的测定目前广泛采用的电化学发光法,并配合磁微粒技术,具有反应速度快,效率高的优点。实际应用中一般将磁珠瓶与试剂瓶整合在试剂盒中,将试剂盒中的试剂瓶以及送检样品转移到反应杯混合,在反应杯中形成夹心结构与磁微粒的结合物混合液,然后再将形成的混合液转移到测量池进行发光强度测定。
3.在上述过程中,试剂、磁珠混合液均分别被试剂针移送到反应杯中,再从反应杯中转移到测量池,发生了多次转移操作。而每次的转移操作,都是从试管中吸取一部分或大部分液体,剩余的液体则会成为废弃液体需要被收集进行处理。这样,由于多次转移操作中,每次操作都会产生部分废弃液,废弃液的处理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盒,通过对试剂盒结构的改进,能够降低试剂瓶内的残留液体,减少废弃液体的产生。
5.试剂瓶内残留液体较多的原因是:
6.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试剂针或试剂瓶的损坏,在试剂针伸入试剂瓶中时,不会让试剂针的针尖部位与试剂瓶底壁接触。因为试剂瓶是固定的,试剂针在下下探过程中如果试剂针一触到底,试剂针或试剂瓶容易出现损坏的风险。
7.二是在化学发光检测实验中试剂针的针头针尖部位是平的,为一个圆形入口。当试剂针的针尖与试剂瓶底壁完全接触时,会发生将试剂针的针头边缘与试剂底壁接触部位将试剂针内部的针腔封死的情况,外部液体无法进入到试剂针内。
8.基于以上原因,为解决实验过程中,试剂瓶内残留液体较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9.一种电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包括磁珠瓶、试剂瓶,以及载有所述磁珠瓶、试剂瓶的盒体,所述磁珠瓶、试剂瓶的上部固定设置延展部,所述延展部为板状,板面平行于所述磁珠瓶、试剂瓶的瓶口;所述盒体的顶部设置缓冲部,所述缓冲部与所述延展部的下板面相接;所述磁珠瓶、试剂瓶的内底壁设有若干颗粒状突起,所述颗粒状突起交错排布。
10.由于在盒体的顶部设置了缓冲部,当试剂针向下触探到试剂瓶底部时,试剂瓶对试剂针具有了一定的缓冲能力,同时,由于在试剂瓶底部设置了颗粒状突起,在试剂针的针头接触底壁时,使针头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不被封死,能够正常的吸取液体。因而试剂针能够与底壁接触而不用担心损坏,并且能够顺利的在底壁吸取液体,可以产生更少的残留液体。
11.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延展部的外部轮廓为圆形,中部具有圆形通孔与所述磁珠瓶或试剂瓶的外径配合。这种圆形轮廓方便延展部与试剂瓶或磁珠瓶的配合。
12.缓冲部的顶面与试剂瓶的延展部固定,在水平方向固定试剂瓶和磁珠瓶的位置,在竖直方向允许试剂瓶和磁珠瓶具有一定的位移。当试剂瓶或磁珠瓶被试剂针探触时,产生的下的力传递给延展部,减少了试剂针与试剂瓶底部相撞损坏的风险。
13.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延展部的外部轮廓为方形。延展部的外部轮廓采用方形,可以增大与缓冲部的接触面积,提高缓冲时的稳定性。
14.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延展部设置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与所述磁珠瓶或试剂瓶的外壁固定连接。固定套与磁珠瓶或试剂瓶的外壁固定连接,增加与试剂瓶或磁珠瓶的接触面积,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缓冲部为弹性材料块。
16.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缓冲部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容纳所述延展部。
17.可选的,所述缓冲部包括顶板、底板,所述顶板、底板之间设置缓冲弹簧,所述顶板与所述延展部固定。
18.可选的,所述延展部与所述磁珠瓶或试剂瓶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磁珠瓶或试剂瓶瓶口外部。
19.优选的,所述颗粒状突起的形状为球缺状。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盒,通过在盒体的顶部设置了缓冲部,使试剂瓶对试剂针具有了一定的缓冲能力,避免了试剂瓶与试剂针之间的冲击力造成的破坏。同时在试剂瓶底部设置了颗粒状突起,在试剂针的针头接触底壁时,针头的够正常的吸取液体。由于试剂针能够与底壁接触而不用担心损坏,并且能够顺利的在底壁吸取液体,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产生更少的残留液体。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整体结构立体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正视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左视图;
25.图4是图3的a-a截面剖视图;
26.图5是图4的a处局部放大图;
27.图6是图4的b处局部放大图;
28.图7是图2的俯视图,延展部的外轮廓为圆形;
29.图8是图2的俯视图另一种情况,延展部的外轮廓为方形。
30.图中:
31.1.a.试剂瓶;
32.2.b试剂瓶;
33.3.c.试剂瓶;
34.4.磁珠瓶;
35.5.盒体;
36.6.延展部;
37.61.固定套;
38.7.缓冲部;
39.71.凹槽;
40.8.颗粒状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42.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的电化学发光法免疫检测中,移液操作会产生较多的废弃液,处理压力较大。其原因主要是试剂针要避免与试剂瓶底壁接触,以及试剂针的针头接触底壁时会将试剂瓶内液体封死,无法正常吸取液体。
43.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8所示,电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包括a试剂瓶1、b试剂瓶2、c试剂瓶3、磁珠瓶4,以及在水平方向固定上述磁珠瓶、试剂瓶位置的盒体5。磁珠瓶、试剂瓶的上部固定设置延展部6,延展部为板状,板面平行于磁珠瓶、试剂瓶的瓶口;盒体的顶部设置缓冲部7,缓冲部与延展部的下板面相接;磁珠瓶、试剂瓶的内底壁设有颗粒状突起8。
44.工作原理:通过上述改进,由于在盒体的顶部设置了缓冲部,当试剂针向下触探到试剂瓶底部时,试剂瓶对试剂针具有了一定的缓冲能力,避免了试剂瓶与试剂针之间的冲击力造成的破坏。同时,由于在试剂瓶底部设置了颗粒状突起,在试剂针的针头接触底壁时,使针头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不被封死,能够正常的吸取液体。由于试剂针能够与底壁接触而不用担心损坏,并且能够顺利的在底壁吸取液体,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产生更少的残留液体。
45.磁珠瓶的安装方式、底部的颗粒状突起与试剂瓶相同,工作原理也相同。
46.下面对各部分分别进行介绍。
47.盒体5的主体部分设有与试剂瓶或磁珠瓶外径契合的竖孔,作用是在水平方向固定试剂瓶和磁珠瓶的位置,在竖直方向允许试剂瓶和磁珠瓶具有一定的位移。
48.盒体5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缓冲部7,缓冲部7的作用是缓冲试剂瓶被试剂针探触时产生的冲击力。缓冲部7顶面与试剂瓶的延展部6固定,主体设有与盒体的竖孔直径形同的竖孔,在水平方向固定试剂瓶和磁珠瓶的位置,在竖直方向允许试剂瓶和磁珠瓶具有一定的位移。当试剂瓶或磁珠瓶被试剂针探触时,产生的下的力传递给延展部6,延展部6产生的冲力被缓冲部7缓冲掉,减少了试剂针与试剂瓶底部相撞损坏的风险。
49.缓冲部7可以选择弹性材料块,也可以选择弹簧结构。
50.当缓冲部7选择弹性材料块时,可以在期顶部设置凹槽71,凹槽71的轮廓与磁珠瓶、试剂瓶的延展部6相契合。
51.当缓冲部选择使用弹簧结构时,当缓冲部包括顶板、底板,顶板、底板之间设置缓冲弹簧,顶板与延展部固定(图中未示出)。
52.磁珠瓶、试剂瓶的上部固定设置的延展部6的作用是传递试剂瓶或磁珠瓶于缓冲部7之间的力。延展部6可以是与磁珠瓶或试剂瓶一体成型制成,此时,延展部6在试剂瓶或磁珠瓶的顶部瓶口。
53.延展部6也可以是与磁珠瓶或试剂瓶进行固定安装。本实施例附图中显示的为延
展部与试剂瓶或磁珠瓶安装的方式进行固定。
54.当延展部6采用安装的方式固定时,延展部的外部轮廓位可以为圆形,中部具有圆形通孔与磁珠瓶或试剂瓶的外径配合。延展部的外部轮廓也可以是是方形,以增大与缓冲部的接触面积,提高缓冲时的稳定性。
55.延展部6还可以设置固定套61,固定套61与磁珠瓶或试剂瓶的外壁固定连接,增加与试剂瓶或磁珠瓶的接触面积,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56.试剂瓶和磁珠瓶底部的颗粒状突起8的形状可以为球缺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当试剂针针头触底时能够形成供液体通过的孔隙即可。图中仅展示了磁珠瓶1底壁的颗粒状突起,a试剂瓶、b试剂瓶、c试剂瓶的底壁设有同样形状的颗粒状突起。
5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