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挤出机挤出通道内消泡母粒混合料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1-13 22:40: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泡母粒制备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挤出机挤出通道内消泡母粒混合料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对于消泡母粒的制备而言,需要将多种原料添加到挤出机的混合腔室内部,在进行添加后通过混合腔室内的搅拌机构对原料进行搅拌混合,并通过挤出机内部的绞龙轴进行混合料传递,从而使混合料在挤出机的前端位置得到挤压,得到消泡母粒条状物。因为消泡母粒的混合物中会有多种原料,即包括粉状物以及流体,而混合腔室就是需要将多种原料均匀混合,而当混合料混合不均匀时,或者是添加比例不正确等影响混合料粘性变化的情况时,即说明混合料或者挤出机出现问题,需要进行改变。对于挤出机的挤出通道与绞龙轴相对接的位置,此处因为刚刚完成混合料的搅拌与传递工作,此时及时对混合料的粘性进行检测,如果发现混合料的粘性情况出现变化问题,能够使工作人员及时对影响混合料粘性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整,从而避免较多的消泡母粒原料的良妃。而针对混合料在不同环境情况下的粘性大小是不一致的,在挤出机的挤出通道与绞龙轴相对接的位置,此时混合料的挤出压力逐渐增大,致使此时的混合物粘性逐渐减小,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挤出机挤出通道内消泡母粒混合料检测设备,以实现对挤出机挤出通道内的混合料粘性进行检测,从而达到对混合料粘性大小进行监控的目的,以方便工作人员根据所检测得到的混合料粘性信息,对混合料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挤出机挤出通道内消泡母粒混合料检测设备,它能够对挤出通道内部的混合料粘性进行检测,进而判断所要进行检测的混合料在温度压力环境下所表现出的粘性大小是否符合标准,从而达到对混合料质量实时检测的目的。
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挤出机挤出通道内消泡母粒混合料检测设备,包括两个检测件、对接套环,两个所述检测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对接套环的两端位置,通过所述对接套环与所述挤出通道相对接;在所述对接套环上设置检测位,所述检测件配合设置在所述检测位位置,且所述检测件连接有plc集成主板,通过所述plc集成主板对所述检测件检测得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
6.所述检测件为通道检测结构组件;所述通道检测结构组件包括中心环、对接转头,所述对接转头与所述中心环抵接,且所述对接转头的转动轴连接有角度传感组件,所述角度传感组件与所述plc集成主板相连接。
7.所述中心环包括软质外环套、中心双螺旋轴,所述中心双螺旋轴的内端位置配合设置有半圆滑道加固筋,所述软质外环套环绕所述中心双螺旋轴、半圆滑道加固筋进行设置。
8.所述检测位为圆弧安装位,所述中心环限位设置在所述圆弧安装位内部,且所述半圆滑道加固筋设置在靠近所述对接套环的中心轴位置。
9.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0.对于处于挤出通道内部的混合料而言,此处的混合料因为经过搅拌腔室的搅拌后,需要经过挤出机内部高温高压的部分。而针对这一使用环境下,进行检测件的设置,即通过混合料带动中心环的软质外环套进行形变转动,使得软质外环套带动与其相抵接的对接转头进行转动,而对接转头在进行转动还是能够带动角度传感组件感受到转动角度信息,从而将信息传递给plc集成主板。因为标准混合料的粘性所能够带动软质外环套的作用力大小是确定的,而当混合料的粘性发生变化时,就会出现带动软质外环套运动异常的问题,从而判断经过检测件的混合料粘性是否符合标准。
附图说明
11.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2.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对接套环结构示意图。
13.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对接套环内部结构示意图。
14.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心环安装示意图。
15.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心环结构示意图。
16.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心环内部结构示意图。
17.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心环内部结构示意图。
18.附图中所示标号:
19.1、检测件;2、对接套环;3、检测位;4、通道检测结构组件;5、中心环; 6、对接转头;7、角度传感组件;8、软质外环套;9、中心双螺旋轴;10、半圆滑道加固筋;11、圆弧安装位。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
21.本实用新型所述是一种挤出机挤出通道内消泡母粒混合料检测设备,主体结构包括两个检测件1、对接套环2,两个所述检测件1分别设置在所述对接套环 2的两端位置,通过所述对接套环2与所述挤出通道相对接;在所述对接套环2上设置检测位3,所述检测件1配合设置在所述检测位3位置,且所述检测件1连接有plc集成主板,通过所述plc集成主板对所述检测件1检测得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此处通过在对接套环2上进行检测位3的设置,以方便进行对接套环2的安装,并且通过plc集成主板与检测件1进行连接,进而当检测件1检测得到数据信息后,将数据信息传递给plc集成主板,使得plc集成主板对检测件1所传递的数据信息进行数模转化,从而得到检测件1所传递的具体数据。至于在进行检测件 1的设置时,需要将两个检测件1分别设置在对接套环2的两端位置的原因,是为了确保检测件1在首先经过的检测位3置得到混合料的第一检测数据,而第一检测数据所受到的影响因素可能是较多的,因此在设置两个检测件1后,能够避免一些其他因素造成检测结果出现变
化的问题,例如混合腔室内部的混合料不能够有效向前递进时,就会导致混合料无法向前递进,进而改变角度传感组件7的检测结果,因此此处设置两个检测件1,以排出一些其他因素对检测造成影响。
22.而针对挤出通道内的环境而言,在对检测件1进行设置时,将所述检测件1 设置为通道检测结构组件4。
23.对于这一使用环境而言,就是处于与挤出机搅拌腔内的绞龙杆相对接的位置,因为此处的绞龙杆只是在挤出机的挤出腔内向前进行混合料的输送,不再进行混合料的搅拌操作,因此此处的混合料样品为不再进行混合的混合料样品。在这一位置的混合料具有一个标准的粘性数值,即在环境温度为标准对应环境下,混合料进行均匀混合后的混合料粘性数值,而当在这一阶段所检测得到的混合料粘性与标准的粘性数值相差较大时,就说明在原料混合以及在原料添加问题上出现问题,从而根据检测得到的结构进行检查,以解决影响混合料粘性的问题。
24.首先对于在这一环境下的结构设置进行描述:
25.因为当混合料经过挤出机时,此时的混合料与挤出机内壁之间产生一定的挤压力,进而使得混合料与挤出机内壁之间产生摩擦力,但是不同粘性的物质所造成的摩擦力大小是不同的。因此,此处需要进行通道检测结构组件4进行设置,即所述通道检测结构组件4包括中心环5、对接转头6,所述对接转头6 与所述中心环5抵接,且所述对接转头6的转动轴连接有角度传感组件7,所述角度传感组件7与所述plc集成主板相连接;首先,在混合料经过挤出通道内进行挤出操作时,此时的混合料粘性是较大的,因此应避免检测件1与混合料之间的粘连问题。因此,此处在进行设置时通过将通道检测结构组件4设置为包括中心环5、对接端头,使得混合料能够带动中心环5相对于检测位3的位置进行转动。此处应注意,中心环5在进行转动时,并不是以挤出通道的中心轴进行转动,而是传动方向朝向挤出通道的中心轴进行转动,即在混合料经过中心环5时,带动中心环5进行运动。在中心环5进行转动后,此时对接转头6 与中心环5抵接,使得中心环5带动对接转头6进行转动,对接转头6的转动轴连接的角度传感组件7将对接转头6的转动信息传递给plc集成主板,从而使得plc集成主板接收到角度传感组件7的检测信号,进而使得plc集成主板对所接收的检测信号进行数模转化,从而得到最后的检测数据。
26.在上述描述中,如果所设置的中心环5为单一结构,那么中心环5不可能朝向挤出通道中心轴方向进行转动,因此此处需要对中心环5进行设置,即所述中心环5包括软质外环套8、中心双螺旋轴9,所述中心双螺旋轴9的内端位置配合设置有半圆滑道加固筋10,所述软质外环套8环绕所述中心双螺旋轴9、半圆滑道加固筋10进行设置。如说明书附图图6所示,为中心双螺旋轴9的结构示意图,在进行设置时中心双螺旋轴9贴合半圆滑道加固筋10进行设置,而在设置中心双螺旋轴9后,所能够起到的有益效果如下:
27.1.对于中心双螺旋轴9的材料而言,如果选择中心双螺旋轴9的制备材料为刚性材料,那么中心双螺旋轴9是不能够进行转动的,因此此处进行中心双螺旋轴9的制备材料应为可形变材料。但是此处的中心双螺旋轴9本身也是需要对内外两侧进行支撑,因此选择双螺旋结构进行设置,即双螺旋结构的周围位置均能够向外侧进行支撑,使得中心双螺旋轴9的受力能够均匀,不会出现在某一位置坍塌凹陷的问题,从而确保中心双螺旋轴9能够软质外环套8的带动下进行转动。此处应注意,因为中心双螺旋轴9的内径、外径靠近挤出通道的
中心距离是不同的,因此此处在中心双螺旋轴9进行转动时,会出现内径与外径之间位置置换的情况,从而使得中心双螺旋轴9对内部造成挤压力。因此需要在中心双螺旋轴9的内端位置配合设置半圆滑道加固筋10,进而在半圆滑道加强筋的加固下,能够克服中心双螺旋轴9朝向中心位置发生形变问题,避免因为中心双螺旋轴9的形变而导致中心环5脱离检测位3,出现装置使用上的弊端问题。
28.因为在挤出机内部的使用环境中,混合料一般是通过绞龙杆匀速向前进行移动的,并且混合料进入到挤出通道内后开始被压缩,因此混合料传递给中心环5内端位置的作用力也是保持一致的,致使中心环5内端位置具有跟随混合料进行移动的运动趋势。因此所设置的软质外环套8是具有形变能力的,即软质外环套8在进行转动时,其形状是能够进行变化的,从而给软质外环套8带动中心双螺旋轴9转动提供基础。
29.2.因为此处进行中心环5的设置时,需要确保中心环5上套设的软质外环套8的弹性形变量达到最小,即确保软质外环套8除旋转之外的形变量达到最小,此处使用万向轴承件与软质外环套8贴合设置,虽然不需要担心万向轴承件出现形变问题,但是此时因为万向轴承件的形状会影响到软质外环套8的形变程度,从而使软质外环套8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致使软质外环套8与对接转头6相抵接后,可能因为软质外环套8的形变问题,而无法使对接转头6进行有效转动。而设置的中心双螺旋轴9能够保障在双螺旋结构的支撑下,软质外环套8不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形变问题,进而保障软质外环套8在能够发生形变转动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软质外环套8不会出现凹凸不平的问题,从而使得软质外环套8与对接转头6之间能够有效抵接,不会出现对接转头6与软质外环套8发生相对滑动的问题。
30.并且此处设置的软质外环套8与对接转头6相抵接后,因为对接转头6与软质外环套8之间存在作用力,因此此处如果使用万向轴承进行设置时,就会出现万向轴承朝向两侧方向移动的问题,从而还是会出现对接转头6无法与软质外环套8有效抵接的问题。而中心双螺旋轴9能够确保有效对软质外环套8 向外进行支撑,使得软质外环套8能够有效与对接转头6相抵接,不会出现因为软质外环套8弹性形变而导致无法与对接转头6有效抵接的问题,确保在软质外环套8进行位置移动的同时,能够有效带动对接转头6进行转动。
31.3.因为当混合料经过软质外环套8时,软质外环套8是跟随混合料进行位置移动的,但是当混合料进行移动时,不能够使软质外环套8出现环绕中心环5 进行转动的问题,即在中心环5的正视切线方向上进行位置移动。因为不仅会导致软质外环套8发生过度的弹性形变,使软质外环套8出现褶皱问题,进而影响混合料有效带动软质外环套8进行转动,而且使得软质外环套8在环绕中心环5的方向上对对接转头6施加有作用力,使得对接转头6在轴向方向上进行转动的摩擦力增大,从而影响对接转头6相对于软质外套环进行正常的转动,使得在软质外环套8进行正常的转动时,出现带动对接转动转动困难的问题,并且当作用力过大时,就会导致软质外环套8无法有效带动对接转头6进行转动,致使检测所得到的数据出现错误问题。
32.4.在进行对接转头6的位置设置时,应确保对接转头6不仅与软质外环套8 之间产生作用力,还应该与中心双螺旋轴9之间产生一定的作用力,从而确保中心双螺旋轴9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出现中心双螺旋轴9、软质外环套8、对接转头6之间发生相对滑动的问题。并且因为中心双螺旋轴9的内外径之间进行交换转动时,会对半圆滑道加固筋10产生作用力,因此此处为了避免中心双螺旋轴9因为内外径替换时产生的作用力,而出现将
作用力传递给软质外环套8,使软质外环套8出现相对滑动的问题,因此需要确保软质外环套8与半圆滑道加固筋10之间具有较大的作用力,从而避免当中心双螺旋轴9的内外径之间发生替换产生作用力时,不会出现作用力带动软质外环套8相对于半圆滑动加强筋进行位置滑动的问题。而当软质外环套8与半圆滑动加强筋之间发生相对位置滑动的问题时,此时因为软质外环套8不是因为混合料带动而发生位置移动的,因此就会导致异常带动对接转头6进行转动的问题,使得实时的检测结果不准确,从而也使得工作人员无法寻找到影响检测结果变化的因素问题。
33.当然,除了上述结构设置外,进行下述进一步优化:所述检测位3为圆弧安装位11,所述中心环5限位设置在所述圆弧安装位11内部,且所述半圆滑道加固筋10设置在靠近所述对接套环2的中心轴位置。因为需要将中心环5安装设置到检测位3位置,以满足中心环5相对于挤出通道而言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确保中心环5有效固定设置在检测位3位置,且不能够影响中心环5的软质外环套8进行正常的位置移动,所以将检测位3设置为圆弧安装位11;即如说明书附图图4所示,将中心环5安装设置到圆弧安装位11内,使圆弧安装位11能够对中心环5的位置进行限制,并且对于半圆滑道加强筋而言,其上端位置处于圆弧安装位11内部,通过圆弧安装位11对半圆滑道加强筋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避免半圆滑道加强筋出现位置移动的变化问题。并且在对对接转头6的位置进行设置时,将对接转头6设置在圆弧安装位11的外端位置并使对接转头6与中心环5相抵接,即可进一步对中心环5相对于对接转头6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得中心环5的软质外环套8能够有效进行转动。并且因为有圆弧安装位11的设置,使得软质外环套8与半圆滑道加强筋之间能够有效贴合;而且当软质外环套8与混合料相接触后,会有一些混合料粘连到软质外环套8上,而当软质外环套8进入到圆弧安装位11后,圆弧安装位11的下端位置会对粘连到软质外环套8上的混合料进行剐蹭,从而避免一些混合料进入到圆弧安装位11内部。此处还体现出中心双螺旋轴9的另一优点,因为中心双螺旋轴9能够在多个方向上对外侧的软质外环套8进行支撑,使得软质外环套8与圆弧安装位11之间不会产生较大的间隙问题,进而确保圆弧安装位11的下端能够更加干净的对粘连到软质外环套8上的混合料;而且中心双螺旋轴9不易发生凹陷问题,从而进一步保障软质外环套8与圆弧安装位11之间的配合紧密性。
34.使用方法:
35.将两侧检测位3均安装有通道检测结构组件4的检测套环与挤出通道的内部相对接,当处于挤出通道内部的混合料经过通道检测结构组件4时,此时混合料与中心环5的软质外环套8相接触,使得混合料带动软质外环套8进行移动,并带动对接转头6进行转动,进而使角度传感组件7检测到对接转头6的转动数据,并将数据传递给plc集成主板进行数模转化,得到此时对接转头6转动的具体数据,从而使plc集成主板实时得到对接转头6的转动角度变化;此时软质外环套8将作用力传递给中心双螺旋轴9,使得中心双螺旋轴9处于半圆滑道加固筋10内进行转动,为软质外环套8的转动提供条件。
36.因此,一种挤出机挤出通道内消泡母粒混合料检测设备,能够对挤出通道内部的混合料粘性进行检测,进而判断所要进行检测的混合料在温度压力环境下所表现出的粘性大小是否符合标准,从而达到对混合料质量实时检测的目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