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固定单J管的造口盘

2022-11-13 21:22: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可固定单j管的造口盘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单j管不易脱落和容易更换、患者痛苦少的可固定单j管的造口盘。


背景技术:

2.因膀胱恶性肿瘤行膀胱癌根治术 双侧皮肤造口术后的患者,需要定期更换单j管及单j管造口盘。目前,现有的单j管造口盘并没有固定单j管的功能,单j管一般采用医用胶布粘贴于病人身体靠近造口处和/或用固定夹固定在衣物上,使得患者改变体位会使单j管与单j管造口盘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而对单j管形成牵拉,不仅容易导致单j管从单j管造口盘中脱出,而且单j管也会反复摩擦输尿管内壁,造成输尿管内管壁损伤而给患者带来痛苦。此外,由于皮肤造口的输尿管末端口较小且难辨别,单j管脱出不仅更换困难,而且如输尿管末端口难寻找,用单j管进行盲插易形成假道,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3.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单j管脱出的问题,也有通过在单j管造口盘连接的造口袋上设置丝线、固定夹或设置配对的磁夹,然后将单j管捆绑或夹持固定在造口袋上,以减小患者改变体位时对单j管与单j管造口盘间距离变化的影响,从而减少单j管的脱出。但是,与单j管造口盘连接的造口袋毕竟是柔性体,会随患者改变体位而发生晃动,仍然会导致固定其上的单j管与单j管造口盘间形成蠕动,还是容易造成输尿管内管壁损伤和单j管脱出,而且更换单j管困难的问题仍然难以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单j管不易脱落和容易更换、患者痛苦少的可固定单j管的造口盘。
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底盘外环、底盘内环、底盘接头、固定脚、固定条、单j管通道,所述底盘接头为环状结构且底部的外侧与底盘外环固定连接,所述底盘内环固定设置于底盘接头底部的内侧,所述底盘接头的内侧间隔固定均布有至少三个固定脚,所述单j管通道设置于底盘接头的内侧并通过固定条与固定脚连接,所述单j管通道上远离底盘内环的一侧还设置有可固定单j管的通道固定控制器。
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7.1、本技术在底盘内环上方的底盘接头内侧均布有至少三个固定脚,固定脚不仅不影响底盘内环的匹配修剪及与皮肤造口的贴合,而且通过与固定脚连接的固定条使单j管通道与底盘接头形成稳定的连接状态,从而可限制穿设在单j管通道内的单j管上下左右移动,并且在单j管通道上设置固定单j管的通道固定控制器,从而可避免单j管随身体的移动与单j管通道发生位移或蠕动,最终能够减少乃至避免后期单j管的脱落,并可避免单j管与输尿管内管壁的摩擦,减轻了患者使用时的痛苦。
8.2、本技术通过稳定连接在底盘接头即造口盘内的单j管通道,不仅可起到指示皮肤造口内的输尿管末端口位置的作用,而且也能对单j管进入输尿管末端口进行引导,因此
能够便于单j管定期更换及脱落后的更换,并且可显著提高更换单j管的效率,减轻了患者更换单j管的痛苦。
9.3、本技术通过在单j管通道上设置固定单j管的通道固定控制器,不仅可防止单j管与单j管通道发生相对位移而脱出或缩到输尿管里,提高了单j管的连接稳定性,而且还可以通过通道固定控制器控制单j管的通断乃至开口大小,从而可控制排尿,提高了患者使用的舒适性。
10.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单j管不易脱落和容易更换、患者痛苦少的特点。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技术使用示意图;
13.图3为图1之通道固定控制器剖切结构示意图之一;
14.图4为图1之通道固定控制器剖切结构示意图之二;
15.图中:1-底盘外环,2-底盘内环,3-底盘接头,301-连接凹口,4-固定脚,5-固定条,6-单j管通道,601-开口,7-接头外环,701-牵拉耳,8-通道固定控制器,9-本体,901-卡口,902-容纳腔,903-按钮孔,904-螺孔,10-按钮,11-弹簧,12固定垫,13-旋钮,15-单j管,16-造口袋。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17.如图1至4所示,本技术包括底盘外环1、底盘内环2、底盘接头3、固定脚4、固定条5、单j管通道6,所述底盘接头3为环状结构且底部的外侧与底盘外环1固定连接,所述底盘内环2固定设置于底盘接头3底部的内侧,所述底盘接头3的内侧间隔固定均布有至少三个固定脚4,所述单j管通道6设置于底盘接头3的内侧并通过固定条5与固定脚4连接,所述单j管通道6上远离底盘内环2的一侧还设置有可固定单j管的通道固定控制器8。
18.如图3所示,所述通道固定控制器8包括本体9、按钮10、弹簧11、固定垫12,所述本体9设置有可卡在单j管通道6上的卡口901并在卡口901的一端设置有连通卡口901的容纳腔902,所述本体9在卡口901的一侧还设置有垂直于单j管通道6并连通容纳腔902的按钮孔903,所述固定垫12滑动设置于容纳腔902内并可伸入卡口901,所述按钮10滑动穿过按钮孔903且一端延伸到容纳腔902内的固定垫12后端并贴合,所述弹簧11设置于容纳腔902内且两端抵接容纳腔902的底壁和按钮10的后端面。
19.所述按钮孔903连通容纳腔902,所述按钮10呈“l”形结构,所述按钮10在容纳腔902内的部分与容纳腔902的侧壁滑动连接且另一端延伸出按钮孔903。
20.所述单j管通道6内的单j管15为柔性管,所述单j管通道6在本体9的容纳腔902对应侧设置有开口601,所述固定垫12的前端可伸入到单j管通道6的开口601内直接挤压单j管15。
21.如图4所示,所述通道固定控制器8包括本体9、弹簧11、固定垫12、旋钮13,所述本
体9设置有可卡在单j管通道6上的卡口901并在卡口901的一端设置有连通卡口901的容纳腔902,所述容纳腔902远离卡口901的一端设置有垂直于单j管通道6的螺孔904,所述旋钮13螺纹配合的设置于螺孔904内并向容纳腔902内延伸,所述固定垫12可滑动的设置于容纳腔902并呈“t”形结构且一端伸入卡口901内、另一端贴合在旋钮13的底端,所述弹簧11套设在固定垫12上且两端分别与固定垫12与旋钮13贴合的底面及容纳腔902的开口端内壁抵接。
22.所述本体9为透明结构且在容纳腔902外壁上沿旋钮13的轴线设置有挡位刻度,所述旋钮13的底端或固定垫12的顶端设置有指示挡位刻度的标线。可根据挡位刻度来控制固定垫12作用在单j管上的力度大小,从而也可调整单j管内尿液的通断及大小。
23.所述卡口901为“c”形或多边形结构的单边开口结构且开口尺寸小于单j管通道6的直径;所述容纳腔902面向卡口901一侧的开口端设置有挡边,所述固定垫12呈“t”形或“l”形结构且一端穿出容纳腔902向卡口901内延伸并抵接在单j管通道6上或抵接在单j管通道6内的单j管上。
24.所述底盘外环1及底盘内环2的底面设置有胶黏层,所述胶黏层上覆盖有保护胶黏层的保护层。所述底盘外环1及底盘内环2底面的胶黏层用于粘连且不损伤皮肤。
25.所述底盘接头3的外侧还固定设置有接头外环7,所述接头外环7的外沿上设置有外凸的牵拉耳701。牵拉耳701在安装可固定单j管的造口盘时起到牵拉作用,还能通过牵拉耳701上的通孔与腰带连接对造口盘起到进一步的固定作用。
26.所述底盘接头3远离底盘外环1一侧的外缘上设置有与造口袋上的接头对应的连接凹口301。所述造口袋16上的接头通过连接凹口301与底盘接头3固定连接。
27.所述底盘外环1、底盘内环2及接头外环7为乳胶或硅胶材质,所述底盘外环1和底盘内环2上分布有若干透气孔。乳胶或硅胶材质可防水及防敏,而透气孔可增加粘贴在皮肤上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从而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性。
28.所述底盘接头3、固定脚4、固定条5、单j管通道6及本体9和旋钮13为塑料材质。塑料材质较轻且成本低,可减轻整体的重量。
29.所述底盘外环1和底盘内环2的直径分别约为10cm、5cm,所述底盘内环2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皮肤造口而裁剪出不同大小的内环口。
30.所述单j管通道6的内径与单j管的外径相匹配。
31.所述固定条5可以是刚性或半刚性的塑料条、钛合金条,也可以是灭菌丝线,刚性或半刚性的固定条5可使单j管通道6与底盘接头3形成刚性连接,而多条丝线也可使单j管通道6与底盘接头3形成稳定的连接。
32.本技术的使用方法:
33.如图1、2和3所示,首次使用时,在单j管15置入成功后,判断皮肤造口的尺寸,将底盘内环2裁剪出匹配的内环口,然后通过底盘外环1和底盘内环2的胶黏层,将造口盘粘连在皮肤造口侧的皮肤上,将单j管15从单j管通道6中穿出,利用通道固定控制器8将单j管15固定,然后可以适当的拔动单j管15以验证是否牢固,牢固后将单j管15的一端插入造口袋16内,然后将造口袋16上的接头与底盘接头3上的连接凹口301连接并固定,完成单j管15与造口盘的安装。
34.后续更换时,首先松开通道固定控制器8,将单j管15从单j管通道6中抽离;然后继
续松开通道固定控制器8,将新的单j管15插入单j管通道6中,并按单j管通道6的指示小心的置入到输尿管里,随后放开通道固定控制器8将单j管15固定在单j管通道6中,避免单j管15在单j管通道6发生相对位移而脱出或缩到输尿管里,完成单j管15的更换。排尿时,可按下按钮10推动容纳腔902内的弹簧11回缩,使弹簧11施加在固定垫12上的力减弱,此时弹性的单j管15受压而关闭的内壁张开形成排尿通道,尿液由单j管15流入到造口袋16中;完成后放开按钮10,弹簧11复位向固定垫12施加力,固定垫12挤压单j管15使之变形,单j管15内壁关闭阻断尿液通道,完成排尿过程。
3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