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高弹阻燃涤纶染色布的制作方法

2022-11-13 18:11: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弹阻燃涤纶染色布。


背景技术:

2.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
3.现有市场上的涤纶布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阻燃性能较差,导致涤纶布遇到火源时容易出现燃烧的现象,造成牛津布大面积的燃烧损坏,从而缩短牛津布的使用寿命,对人体造成大面积的烧伤,因而设置一种可以稳定阻燃的涤纶布很有必要。
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弹阻燃涤纶染色布,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提高涤纶布阻燃性的目的。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高弹阻燃涤纶染色布,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阻燃层和里层,所述阻燃层内开设有若干存储腔,所述存储腔内放置有灭火颗粒,若干所述存储腔的内周壁上贴附有用于保护灭火颗粒的保护膜。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里层为面料提供支撑作用,保证了面料的结构强度,当面料遇到火源时,火源对阻燃层进行破坏直至存储腔的外周壁出现破损,灭火颗粒遇到高温后减少火源周围的氧气浓度从而达到灭火阻燃的效果,保护膜实现对灭火颗粒的稳定保护,避免其在阻燃层内存放的过程中分解,确保灭火颗粒的稳定使用。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里层通过第一复合纱线按照平纹组织方式编织而成,所述阻燃层包括固定连接的上层和下层,所述里层与下层远离上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上层和下层相互靠近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用于形成存储腔的凹陷槽,所述凹陷槽分别与上层和下层一体成型设置,所述上层与下层均设置为蜂巢组织,所述上层通过第二复合纱线编织而成,所述下层通过阻燃复合纱线编制而成。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纹组织的编织方式保证了里层的结构稳定性,凹陷槽的设置使得上层和下层固定连接时,在上层和下层间形成用于存储灭火颗粒的存储腔,上层和下层分开的设置便于对存储腔内灭火颗粒的填充,上层通过涤纶复合纱线编织而成,保证了面料制成衣物穿着时上层的耐磨性,阻燃复合纱线的编织阻挡火焰对人体表面的伤害,使得面料穿着时更加安全。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蜂巢组织为18页综,所述蜂巢组织中上经组织点为浮,所述蜂巢组织中上纬组织点为沉,所述蜂巢组织的循环组织点自左向右依次设置为两条沉沉沉沉浮沉沉沉沉、两条沉沉沉浮沉浮沉沉沉、两条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沉、两条沉浮沉浮浮浮沉浮沉、两条浮沉浮浮浮浮浮沉浮、两条沉浮沉浮浮浮沉浮沉、两条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沉、两条沉沉沉浮沉浮沉沉沉、两条沉沉沉沉浮沉沉沉沉。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述编织方式将凹陷槽与上层和下层分别一同编织出来,使得凹陷槽与上层和下层的连接更加稳定,从而实现对灭火颗粒的稳定存储。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燃复合纱线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支撑线、内包线和外包线,所述内包线螺旋缠绕在支撑线的外周壁上,所述外包线螺旋缠绕在内包线的外侧,所述支撑线通过若干氨纶加捻而成,所述内包线通过锦纶加捻而成,所述外包线通过芳纶加捻而成。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燃复合纱线设置有三层,使得阻燃复合纱线的结构强度更高且增加了阻燃复合纱线的特性,氨纶具有良好的弹性,使得阻燃复合纱线的弹性更好,且内包线与外包线均设置为螺旋缠绕,避免内包线与外包线的设置阻碍支撑线的弹性形变量,锦纶耐磨性高且结构强度高,从而延长阻燃复合纱线的使用时间,芳纶具有持久的热稳定性,不易在空气中燃烧,使得外包线的阻燃性更好。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复合纱线包括纱芯以及包覆在其外周壁上的包覆层,所述纱芯通过涤纶异形纤维加捻而成,所述涤纶异形纤维的截面设置为梅花形,所述包覆层通过棉麻纤维加捻而成。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梅花形的涤纶异形纤维吸湿速干的特性,使得人体出汗后通过第一涤纶复合纱芯进行吸收并快速排出,保证了面料穿着时的舒适性,棉麻纤维具有良好的隔热性,使得阻燃层起火后通过棉麻纤维进行隔热延长人体表面的耐热时间。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复合纱线通过涤纶纤维和锦纶加捻而成。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涤纶纤维的强度高、具有优良的弹性和回复性,锦纶耐磨性高,使得上层面料更加耐用。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里层为面料提供支撑作用,保证了面料的结构强度,当面料遇到火源时,火源对阻燃层进行破坏直至存储腔的外周壁出现破损,灭火颗粒遇到高温后减少火源周围的氧气浓度从而达到灭火阻燃的效果,保护膜实现对灭火颗粒的稳定保护,避免其在阻燃层内存放的过程中分解确保灭火颗粒的稳定使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蜂巢组织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阻燃复合纱线的切片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复合纱线的切片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复合纱线的切片图。
25.图中:1、阻燃层;2、里层;3、存储腔;4、灭火颗粒;5、保护膜;6、氨纶;7、锦纶;8、芳纶;9、涤纶异形纤维;10、棉麻纤维;11、涤纶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7.该高弹阻燃涤纶染色布,如图1所示,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阻燃层1和里层2,阻燃
层1内开设有若干存储腔3,存储腔3内放置有灭火颗粒4,灭火颗粒4设置为氯化钠,若干存储腔3的内周壁上贴附有用于保护灭火颗粒4的保护膜5。
28.如图1-5所示,里层2通过第一复合纱线按照平纹组织方式编织而成,第一复合纱线包括纱芯以及包覆在其外周壁上的包覆层,纱芯通过涤纶异形纤维9加捻而成,涤纶异形纤维9的截面设置为梅花形,包覆层通过棉麻纤维10加捻而成,将三根涤纶异形纤维9通过加捻机加捻得到纱芯,棉麻纤维10通过加捻机加捻得到包覆层,包覆层通过气流纺机包缠在纱芯的外周壁上得到第一复合纱线,最后第一复合纱线通过喷水织机按照一上一下的平纹方式编织得到里层2,涤纶异形纤维9具有吸湿速干的特性,使得面料燃烧释放热量人体表面出汗通过涤纶异形纤维9进行排汗,棉麻纤维10具有良好的隔热性,使得阻燃层1起火后通过棉麻纤维10进行隔热,从而延长人体的承受时间。
29.如图1-5所示,阻燃层1包括固定连接的上层和下层,里层2与下层远离上层的一侧固定连接,上层和下层相互靠近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用于形成存储腔3的凹陷槽,凹陷槽分别与上层和下层一体成型设置,上层与下层均设置为蜂巢组织,上层通过第二复合纱线编织而成,第二复合纱线通过涤纶纤维11和锦纶7加捻而成,下层通过阻燃复合纱线编制而成,阻燃复合纱线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支撑线、内包线和外包线,内包线螺旋缠绕在支撑线的外周壁上,外包线螺旋缠绕在内包线的外侧,支撑线通过若干氨纶6加捻而成,内包线通过锦纶7加捻而成,外包线通过芳纶8加捻而成。
30.如图1-5所示,将涤纶纤维11和锦纶7通过加捻机加捻得到第二复合纤维,若干氨纶6通过加捻机加捻得到支撑线,若干锦纶7通过加捻机加捻得到内包线,内包线通过走锭纺机使其螺旋缠绕在支撑线的外周壁上,芳纶8通过加捻机加捻得到外包线,外包线通过走锭纺机螺旋缠绕在内包线的外周壁上,得到阻燃复合纱线,蜂巢组织为18页综,蜂巢组织中上经组织点为浮,蜂巢组织中上纬组织点为沉,最后将第二复合纤维和阻燃复合纤维分别按照蜂巢组织的循环组织点自左向右依次设置为两条沉沉沉沉浮沉沉沉沉、两条沉沉沉浮沉浮沉沉沉、两条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沉、两条沉浮沉浮浮浮沉浮沉、两条浮沉浮浮浮浮浮沉浮、两条沉浮沉浮浮浮沉浮沉、两条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沉、两条沉沉沉浮沉浮沉沉沉、两条沉沉沉沉浮沉沉沉沉的方式进行编织分别得到上层与下层,在凹陷槽内填充灭火颗粒4,然后将上层与下层缝制在一起得到阻燃层1,最后将阻燃层1缝制在里层2上。
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