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交换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1-13 15:03: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交换器设备,尤其热交换器和/或物质交换器,以及一种用于制造这种设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2.热交换器用于将热量从一种流体传递到另一种流体。同样已知用于在流体之间交换物质的设备,所谓的物质交换器或过滤器。已知的热交换器或物质交换器具有流动通道,流体流过所述流动通道并且所述流动通道由热量可穿透的或传递热量的和/或物质可穿透的壁彼此分隔。流体根据应用领域以直流、对流、交叉流、交叉对流、涡流或其组合引导。当热量交换或物质交换的表面尽可能大时,实现最优的效率。
3.热交换器在建筑物通风方面为了热量回收的目的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分散的通风系统放置到具有热量回收装置的单个房间风扇上。在这些系统中,每个房间具有通常安装在建筑物外壁中的热交换器,其直接从建筑物内部空间向外引导。空气交换借助于安装在热交换器上或热交换器中的风扇进行。存在具有连续的运行方式和摆式风扇的设备,也称为推拉式风扇,其中交替地将内部空气向外传送和将外部空气向内运输。
4.ep 2 379 978 b1公开一种分别在每个端部上具有各一个流体分配器的热交换器,所述流体分配器在一侧上具有两个同中心的第一入口并且在相对置的侧上具有呈圆形扇区形式的第二入口。从第一入口到第二入口的过渡经由具有正弦轨迹的切口和突起进行。
5.wo 2016/096965 a1示出具有多个流动区的热交换器,其中中间区具有圆形扇区形的通道。wo 2019/017831 a1使用圆形扇区形的通道。
6.de 202010008955u1涉及一种具有两个端盖的对流热交换器,用于将分别从端侧起流入的流体导入相应的通道中。热交换器的基体具有呈多个圆形扇区的形状或所述基体以单圈或多圈形式构成。
7.wo 2006/032258 a1公开一种具有螺旋式卷绕的板状的材料的热交换器。螺旋的圈形成在由流体穿流的通道之间的分隔壁。在相邻的圈之间的分隔片将通道附加地分隔。
8.de 36 27 578 a1描述一种呈双螺旋形式的单个房间通风装置。经由外壳面引导进气和排气。所述构成方式使得热交换器不能设置在屋墙中。
9.刚好在单个房间通风装置中,然而不仅在那,存在以下需求,即将交换器设备构造为尽可能小且紧凑,尤其具有尽可能小的外直径。尽管如此,交换器设备具有尽可能大的效率并且其制造应当尽可能简单且低成本地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10.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改进的交换器设备,其满足上述需求。
11.所述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交换器设备以及具有权利要求16的特征的用于制造这种交换器设备的方法实现。
12.根据本发明的交换器设备具有第一端件、第二端件和设置在其之间的交换体。第一端件具有第一端侧,所述第一端侧具有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并且第二端件具有第二端侧,所述第二端侧具有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和第二端侧背离交换体。交换体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将第一端件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端件的第二输出端连接。交换体还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将第二端件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端件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根据本发明,交换体构成多重螺旋,尤其双螺旋,或多个同中心的环面,其中多重螺旋的或同中心的环面的圈构成在至少一个第一通道和至少一个第二通道之间的分隔壁。
13.根据这里所使用的用语,双螺旋或多重螺旋是横截面平面构成围绕中心卷绕的线的结构。
14.输出端可以在利用交换器设备时也用作为输入端。相对置的端件的输入端由此变为输出端。在本文中,尤其在权利要求中,术语“输入端”和“输出端”由此相应地也理解为“输出端”和“输入端”。
15.由于构成交换体,使用于热量交换的交换面最大并且优化效率。流体的流动特性被优化,使得避免振荡和由此产生的干扰的噪音并且使通风装置的所需功率最小。多重螺旋的或同中心的环面的圈优选同中心地伸展。交换体作为同中心的双螺旋的构成方案是优选的。
16.所述设备能极其紧凑且以小的直径构成。所述设备例如能装入具有160mm的直径的建筑物壁孔中。
17.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例如适合于用作为热交换器,尤其用于单个房间通风装置或在建筑物中心的通风设备中。然而,所述设备能在适当地选择交换体的材料时例如也用作为具有过滤或交换功能的物质交换器。热交换器与物质交换器的组合在适当的交换体的材料的情况下同样是可行的。这种材料是已知的。优选地,交换体由膜或薄膜形成。例如能使用具有纯的导热功能的材料,例如铝,或还有具有导热和蒸汽穿透性特性的更复杂的膜,所谓的焓交换器。焓交换器用于同时的热量回收和空气湿气回收并且在室内通风装置中防止过干的室内气候。
18.优选地,将所述设备用在对流运行中。所述设备例如能用作为连续工作的单个房间通风设备,其中空气流同时流入建筑物中和从建筑物中流出并且与摆式通风装置相反在推拉式运行中仅需要设备或建筑物壁孔。优选地,在设备的一个或两个端侧上安装风扇,以便将空气传送穿过设备。风扇能优选固定在端件中或固定在端件上。
19.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不仅能用于空气流动,而且也用于其他流体流动,尤其用于气体或液体,例如水,或用于由作为第一流体的气体和作为第二流体的液体构成的混合物。
20.优选地,交换体限定纵向方向,其中端件分别设置在交换体的端侧的端部上并且其中至少一个第一通道和至少一个第二通道可沿交换体的纵向方向穿流。所述设置方式可以在流阻小的情况下或在压力损失小的情况下提供高的交换面进而在发出噪音小的情况下实现高的交换效率。
21.优选地,这两个端件构成为流体分配器并且所述端件具有用于流体转向的分配结构。因此,第一端件具有用于将第一流体从第一输入端转向到交换体的至少一个第一通道中的分配结构。第二端件具有用于将第二流体从第二输入端转向到交换体的至少一个第二
通道中的分配结构。这两个端件具有其背离首次提到的端侧的端侧,所述端侧形成多重螺旋,尤其双螺旋,或同中心的环面。所述多重螺旋或同中心的环面结构在其形状、其圈数量方面和在其横截面方面优选匹配于交换体的多重螺旋或同中心的环面结构的形状和构成方案。
22.两个端件可以相同地或不同地构成。每个端件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例如彼此同中心地设置,形成偏心的圆形面或具有两个相邻设置的圆形面、半圆或圆区段的形状。每个端件也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输入端或输出端。
23.两个端件具有朝向交换体的、构成为多重螺旋或构成为同中心的环面的端侧的构成方案简化了制造。端件能作为单独的部件,例如由塑料以注塑法或以3d打印法制造,并且接着在组装设备时与交换体连接。交换体由此可以以不同的长度和/或以不同的交换特性(例如热量、湿度、物质)提供。由此能借助相同的基本元件制造不同的设备。这减少了制造成本。
24.当在端件处构成的多重螺旋或同中心的环面结构朝向其中心向外突出时,例如其方式为所述多重螺旋或同中心的环面结构锥形地向外突出地构成,还使制造变得容易。
25.当交换体的多层螺旋由至少两个一起卷绕的材料带形成时,所述设备能特别简单地制造。在双螺旋的情况下,刚好两个材料带同中心地一起卷绕。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材料带自承地构成。材料带根据实施方式不同地构成。例如,所述材料带在端件之间夹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材料带的圈之间存在间隔保持件。间隔保持件根据实施方式在交换体的整个长度上延伸或所述间隔保持件以部段中断或仅点状的形式存在。优选地,所述间隔保持件沿设备的纵向方向延伸。所提到的实施方式也能彼此组合成新的变型形式。
26.优选地,多重螺旋,尤其双重螺旋的壁在交换体的整个长度之上彼此等距地伸展。然而,间距可以在交换体的横截面中和/或沿着其纵向方向变化。优选地,螺旋具有基本上圆形的横截面。然而,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圈呈以下形式,即螺旋形成三角形的、四边形的、正方形的、六边形的、八边形的或十二边形的横截面。然而也能使用任意其他多边形的横截面并且也能使用不对称的形状。
27.根据实施方式,双螺旋的壁在所有圈之上弯曲地伸展。所述双螺旋然而也可以部段直线地或向外弯曲地伸展并且以倒圆的或尖棱的形式弯曲。
28.端件也可以具有相应的横截面形状。
29.非圆的形状使得设备的可堆叠性从而储存管理变得容易。这种可堆叠的设备也能作为多重装置串联或并联连接地使用在设施中。圆的形状使得在建筑物孔中的使用变得容易。优选地,设备或至少交换体在整个长度之上具有保持不变的外部尺寸。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外部尺寸改变,例如外直径改变。
30.如已经提到那样,能将不同的材料用于交换体。优选地,交换体的多重螺旋或同中心的环结构由至少一个焓交换器膜形成。所述膜形成交换面。
3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交换体具有用于交换热量和/或物质的交换面并且交换设备具有穿通开口,所述穿通开口从端件穿过交换体延伸至第二端件并且与交换面分开地伸展。由此可实现流体流,所述流体流不经受热量交换或物质交换。优选地,设备可选地可以热量交换和/或物质交换的模式运行或以旁通模式穿过所提到的穿通开口。旁通模式例如当在夏夜中应当不加热吸入房间中的空气时是期望的。所述设备使得建筑物的冷却变得容
易。
32.所述设备能以不同方式制造。所述设备可以一件式地或多件式地构成并且例如以注塑法或以3d打印法制造。如果交换体具有材料带,则尤其适合下面提到的创造性的方法。
33.在用于制造上述交换设备的所述方法中,第一端件和第二端件相对于彼此以限定的间距设置。为了形成交换体的多重螺旋,尤其双螺旋,将至少一个材料带从第一侧并且至少一个材料带从第二侧一起卷绕。卷绕的材料带的两个端侧的端部在卷绕期间或之后与第一和/或第二端件连接。在方法的优选的变型形式中,将覆盖部至少在卷绕成多重螺旋的材料带的外罩之上设置。在方法的其他变型形式中,将材料带在卷绕过程结束时在没有彼此间隔开的情况下优选多重地卷绕。因此,所述材料带形成封闭部,即封闭的外表面,所述外表面承担覆盖的功能。在该变型形式中有利的是,材料带是自承的。
34.材料带在此优选是膜。如果端件具有朝向中心突出的螺旋结构,则膜优选朝向外变宽。这使得到端件上的卷绕变得容易。优选地,材料带已经在卷绕到端件上期间与所述端件连接,例如粘结或焊接。覆盖部例如是在交换体之上并且根据实施方式也在端件之上盖住的套筒。然而,优选地,覆盖件由两个半圆柱形的罩构成,所述罩至少可以在交换体之上盖住并且优选可固定在两个端件上。
35.材料带根据方法的变型形式已经以其形状预制或所述材料带在卷绕之前或在卷绕期间切成短的。
36.所述方法的其他实施方式和变型形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附图说明
37.下面根据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附图仅用于阐述而不解释为限制性的。在附图中示出:
38.图1示出不具有风扇和马达的根据本发明的交换器设备的分解图;
39.图2示出组装状态下的根据图1的交换器设备的立体图;
40.图3示出根据图2的交换器设备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41.图4示出贯穿根据图2的交换器设备的部分剖面;
42.图5从第一端侧示出根据图2的交换器设备的端件的立体视图;
43.图6从相对置的端侧示出根据图5的端件的立体视图;
44.图7从第一端侧示出根据图5的端件的视图;
45.图8从相对置的端侧示出根据图5的端件的视图;
46.图9示出根据图1的交换器设备的材料带的视图;
47.图10示出贯穿根据图2的交换器设备的一部分的部分剖面连同第一流体流的流动示图;
48.图11示出贯穿根据图2的交换器设备的一部分的部分剖面连同第二流体流的流动视图;
49.图12示出贯穿根据图2的交换器设备连同装入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风扇的部分剖面;
50.图13示出贯穿根据图12的设备的纵剖面;
51.图14示出贯穿根据图2的交换器设备连同装入的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风扇的部分
剖面;
52.图15示出根据14的设备的纵剖面;
53.图16a至16f示出根据图1的交换器设备的交换体的卷绕的不同变型形式;
54.图17a至17f示出根据图1的交换器设备的端件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不同变型形式;
55.图18示出用于制造根据图2的交换器设备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
56.图19a至19f示出贯穿根据图1的交换器设备的第一端件的横截面,其具有沿着纵轴线的间隔;以及
57.图20a至20f示出贯穿根据图1的交换器设备的第二端件的横截面,其具有沿着纵轴线的间隔。
58.相同的部分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59.在图1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交换器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然而不具有风扇。这里所示出的设备用于作为热交换器的应用,优选具有湿气回收装置。所述设备然而能够以相同的形式也用作为物质交换器。
60.所述设备具有第一端件1和第二端件2和设置在这两个端件1、2之间的交换体3、4。两个端件1、2优选由塑料或金属制成并且所述端件优选刚性地构成。优选地,所述端件具有圆的横截面。交换体优选具有双螺旋,在此呈两个围绕棒5同中心地卷绕的材料带3、4。材料带用于热传递并且优选用于湿气交换。所述材料带由良好导热的材料制成,例如由铝或焓交换器膜制成。其他材料从现有技术中已知并且同样能在此使用。也能使用层材料。两个材料带3、4优选是自承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两个材料带3、4不是自承的,而是所述材料带在两个端件1、2之间夹紧。交换体由覆盖部,在此呈半圆柱形的第一和第二覆盖件6、7包围。所述覆盖部优选刚性地构成。
61.如在图2中可见,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在组装的状态中形成圆柱,其优选具有在其纵轴线l上保持不变的外直径。材料带3、4同中心地卷绕为,使得其构成共同的双螺旋。
62.如在图1中可见,第一端件1在其朝向交换体的端侧上同样构成双螺旋13。相同情况适用于第二端件2,所述第二端件的相应的端侧在图1中不可见,然而例如在图4中示出。
63.在图3中可见的是,材料带3、4如何匹配于第一端件1的双螺旋13地卷绕。相应地,所述材料带也匹配于第二端件2的相同的双螺旋23地卷绕。
64.根据图4的纵剖面示出,第一材料带3放置到双螺旋13的第一螺旋肋片130上并且第二材料带4放置到双螺旋13的第二螺旋肋片131上。(我将图4中的附图标记3、4进行了交换并且文字保持不变。在我看来,这与其余附图是一致的,但是请检查)优选地,所述第一和第二材料带与肋片130、131粘结、焊接或以其他方式和方法固定在这些肋片上。相同情况适用于材料带3、4的关于第二端件2相对置的端侧。所述第二端件也具有第二螺旋带23的第一和第二螺旋肋片230、231。
65.螺旋肋片130、131或230、231不同长度地构成。所述螺旋肋片朝向纵轴线l更长,使得两个端件的双螺旋13、23分别形成锥形的结构,所述结构在端侧上突出并且指向交换体。材料带3、4相应地非矩形地构成,而是梯形地,如在图9中根据第一材料带3可识别。第二材
料带4优选相同地构成。较窄的端部31固定在棒5上。较宽的端部30形成螺旋的外部的封闭部。相同情况适用于第二材料带4。所述第二带4具有较窄的端部41和较宽的端部40。
66.材料带3、4的壁用作为用于螺旋状的第一通道150和螺旋状的第二通道151的分隔壁。两个通道150、151在交换体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并且形成用于热量交换的接触面和可选地也形成用于物质交换的过滤面。
67.如在图4中可见,在这两个端侧上存在到通道150、151中的入口15、25和通道150、151的端侧的封闭件14。第二端件2也具有相应的封闭件24。
68.两个端件1、2在其背离交换体的且向外指向的端侧上具有用于穿流的流体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在端件1中,第一输入端设有附图标记10并且第一输出端设有附图标记11。在端件2中,第二输入端设有附图标记20并且第二输出端设有附图标记21。然而,输入端和输出端根据应用也可以交换。如果交换设备不以对流运行,而是以直流运行,则端件具有两个输入端而另一端件具有两个输出端。因此,术语在说明书中和权利要求中能相应地被灵活地理解,即输入端可以根据运行类型也是输出端。输入端和输出端在本实例中彼此同中心地设置。也就是说,内部的入口是圆形的,另外的入口作为同中心的圆环包围所述关于纵轴线l同中心的圆。这是优选的实施方式。然而,另外的实施方式是可行的,如这在图17a和17f中所示出。这些附图在更下方以文字更详细地被描述。
69.两个端件1、2在其输入端10、20和输出端11、21之间在一个端侧上并且双螺旋13、23在另一端侧上具有流体分配结构16、26。这些分配结构16、26用于,将经由输入端10、20流入的流体转向到相关的双螺旋13、23中,使得所述流体到达针对所述流动方向选择的通道150、151中。在相对置的端件1、2中的分配结构16、26将穿流的流体从通道150、151中引导至所述相对置的端件1、2的输出端11、21中。
70.由此,如在图4中清楚可见,在对流中传导的流体由材料带3、4的壁分隔地流过彼此,而不混合。流体在交换体中大多不沿着螺旋圈,而是直接沿交换器设备的纵向方向l流动。
71.在图10中示出第一流体穿过第一流体通道150的流动,在图11中第二流体穿过第二流体通道151流动。一起观察两个图示出,流体不彼此混合,使得其然而由于交换体的双螺旋而加载大的共同的接触面。
72.根据图4的纵剖面还示出,棒5在第一端件1的销12上和在第二端件2的销22上连接。优选地,所述棒与所述销连接,例如借助于插接连接来连接。棒5和两个销12、22优选空心地构成并且包围在设备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的穿通开口o。
73.第一端件1的两个端侧在图5至8中详细地示出。第二端件2类似地或近似地构成。分配结构16在此不被详细描述。所述分配结构与输入端和输出端10、11、20、21的设置方式相关并且与双螺旋、三螺旋或其他形式的多重螺旋相关地被使用。螺旋的形状也影响分配结构16的构型。然而,该结构能基于所述几何结构预设值借助常规的方法计算。
74.在图19a至19f中针对第一端件1示出,分配结构16改变流体从第一端侧到相对置的端侧的两个通口。两个通口以不同的灰度示出。
75.在所有图19a至19f中,穿过销12的通口o不变。在图19a中,第一端件1的外环设有附图标记110。内环111将所述第一端侧分为圆形的输入端10和环形的输入端11。在图19b中示出贯穿与外部的第一端侧具有第一间距的分配结构16的横截面。如可见,分配结构16在
开始时以根据内环111的形状改变为星形的结构,所述星形的结构将环形的输出端现在划分为各个分开的区域。根据图19c的横截面,以距外部的第一端侧较大间距地创建,在星形的划分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示出分配结构16的分支。分支随着距外部的端侧增大的间距而增强,如在图19d中所示出。环形的或环区段状的结构,如在图19e中所示出,在接近第一端件1的第二相对置的端侧时构成,直至根据图19f得到双螺旋状的结构,所述双螺旋状的结构例如在图6中可清楚识别。
76.在图20a至20f中,现在从第二端件2的朝向交换体的端侧起,还示出用于流体的通口随着距所述端面增加的间距的改变。通过与图19a至19f比较显示出,第二端件2的分配结构26进行通口的相同的结构改变进而从根据图20a的双螺旋转变到同中心地设置的输入端和输出端21、20中。在从螺旋状的通道例如到圆环上的所述转变中,每个通道在沿纵向方向的每个地点处的横截面积优选近似相同大地构造,以便通过流的收缩抵抗提高的压力损耗。在此,在本实例中,穿过第一端件1的圆形的输入端10流入设备中的流体现在到达第二端件2的环形的输出端21中并且穿过第二端件2的圆形的输入端20流入的流体到达第一端件1的环形的输出端11中。通过这种穿流,对于这两个流动通道得到相同的流阻并且得到在空气通道中的所有部位处的均匀的流速。在端件的每个部位处优选近似地适用:
77.ⅰ
.圆形的输入端10的横截面积=
78.ⅱ
.环形的输出端11的横截面积=恒定
79.(在体积流相同且流体相同的情况下)。
80.至此的附图示出没有风扇的设备。然而,在这种交换器设备中,将流体通常主动地输送,例如通过至少一个风扇。因此,在图12和13中示出具有两个风扇的第一实施方式。具有风扇叶片80和马达81的第一风扇8与纵轴线l同中心地设置。在相对置的侧上同样以与纵轴线l同中心的设置方式存在具有风扇叶片90和马达91的第二风扇9。
81.在根据图14和15的实施方式中,两个风扇8、9设置在设备的相同的端侧上,优选同样以与纵轴线l同中心的定向。
82.如已经在上文中提到,交换体能以不同的方式构成为双螺旋或多重螺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将两个材料带3、4卷绕成具有圆形的横截面的螺旋,优选以等距的螺距从而通道宽度保持不变。
83.在图16a和16f中示出双螺旋的其他实施方式,其由两个材料带3、4形成。两个端件1、2的双螺旋类似地构成,由此还可以进行期望的分开的通道150、151的密封的连接和构成。在图16a中,横截面是三角形,优选等边三角形。棱边优选弯曲地构成。在图16b中,三角形的边向外弯曲,为此棱边优选是尖棱的。然而,棱边的形状与边的类型和/形状没有关系。棱边半径在根据16a和16b的这两个实施方式中优选是相同的并且所述棱边半径不与弯曲的面关联。弯曲的面具有以下优点,即单个面更不会倾向于折叠和/或隆起进而也能实现更大一些的交换面。
84.图16c和16d示出在矩形的,优选正方形的横截面中的相同的变型形式。
85.图16e示出卷绕成六边形横截面而图16f卷绕成12边形横截面。其他的也非对称的形状同样是可使用的。
86.优选存在间隔保持件,以便将材料带保持为彼此间具有期望的间距。这应当保证,通道横截面不过大程度地改变。尤其,在具有不足的刚性的结构上非自承的膜的情况下,这
种防护措施是值得推荐的,因为所述防护措施例如可以根据流动条件改变彼此间的间距。
87.间隔保持件例如是接片,所述接片沿着交换器设备的纵轴线l装入材料带3、4之间。由于接片沿纵向方向的设置方式,流体流不被阻挡或仅不明显地被阻挡,因为流体流同样沿纵轴线l实现。
88.优选地,接片总是在相同部位处定位从而在横截面中观察“上下堆叠”或所述接片径向地背离中心渐缩地设置。在多边形横截面的情况下,接片优选位于多边形的角部处。
89.由于接片,能更好地接收产生的力。
90.接片优选近似在交换体的整个长度上伸展。所述接片是连续的或设有中断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代替接片点状地安装间隔保持件。这些间隔保持件例如是在材料带上分配的凸起。凸起优选也径向向外伸展,以便接收在相同的部位处向内直至棒5的这样产生的力。
91.间隔保持件根据实施方式已经在将材料带3、4卷绕之前施加到带上或所述间隔保持件是带的集成的组成部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间隔保持件在卷绕期间装入材料带3、4之间。
92.如同样上文所提到那样,两个端件1、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10、11、20、21也能不同地构成。图17a示出输入端10和输出端11的已经示出的同中心的圆形的设置方式。在图17b中,内部的圆形的输入端10偏心地设置。在图17c中,输入端和输出端10、11环形地构成,然而优选彼此同中心地与纵轴线l同中心地构成。在中间存在自由空间17,所述自由空间可以在端侧上敞开地或封闭地构成。在图17d中,输入端10以及输出端11是圆形的,使得仅在两侧上存在自由空间17。图17e示出输入端和输出端10、11的半圆形的构成方案。在图17f中,端侧划分为四个或更多个区段并且存在两个或更多个输入端10和两个或更多个输出端11。相同的设置方式也能在第二端件2中使用。
93.端件的不同构成方案能任意地彼此组合。交换体的双螺旋或多重螺旋的任意的实施方式也能与端件1、2的任意的构成方案组合。在端件中的流动分布的实施方案与之相应地进行匹配。
94.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穿过穿通开口0由棒5以及两个销12、22形成的流阻对应于穿过通道150、151的流阻。为此,穿通开口0的内直径,即其净宽被相应地选择。
95.穿通开口形成旁通,其优选呈中央通道的形式。由于所述旁通,交换器设备能在没有热量和/或湿气交换的情况下运行。这能通过第一流体的第一体积流穿过通道150、151传导并且第二流体的第二体积流穿过穿通通道0传导的方式实现。第一和第二流体例如可以都是空气或水。
96.第二体积流穿过穿通开口0的传送优选借助于第三风扇进行。替选地,能使用已经描述的第一或第二风扇,其中所述第一或第二风扇交替地或可选地加载中央通道和两个所述通道150、151中的一个通道。优选地,借助于切换设备进行所述交替的或可选的利用,所述切换设备将体积流转向到期望的通道中。
97.所述位于内部的旁通或穿通开口0的另一优点是,简化交换设备的制造。材料带3、4能由于棒5的外直径的增大而更简单地卷绕。此外,空心棒5给予交换器设备更好的结构的特性。
98.如已经提到的,根据本发明的交换器设备能以不同方式制造。所述交换器设备例
如可以一件式地或多件式地以3d打印法或至少部分地以注塑法制造。然而,根据图18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所述方法允许简单且低成本的生产。
99.两个端件1、2一件式地或多件式地构成并且所述端件作为单独构件制造和提供。优选地,所述两个端件以3d打印法,以注塑法或其他适合的制造方式制造。
100.两个端件1、2为了交换器设备的组装而以彼此间预先限定的间距推到共同的第一轴w1上,其中棒5设置在所述端件之间。为此,使用已经描述的穿通开口0。轴w1能借助于第一马达m1驱动。在第一轴w1的两个相对置的侧上,在此在第一轴w1之上和之下,存在第二和第三轴w2、w3,所述第二和第三轴同样优选借助于第二和第三马达m2、m3驱动。在此未示出的控制装置控制和协调三个马达m1、m2、m3的运动。在第二轴w2上设置有具有第二材料带4的辊,在第一轴w1上设置有具有第一材料带3的辊。
101.在相邻的轴w1、w2、w3之间优选设置有第一和第二引导辊h1、h2或第三和第四引导辊h3、h4以及切割元件s。引导辊h1、h2、h3、h4将材料带3、4在卷绕期间引导。切割元件s,例如刀,将被输送的直的材料带切割为期望的锥形。分离的材料块在图18中设有附图标记a。
102.焊接心轴p在端件1、2的区域中用于将材料带3、4的端侧端部固定在端件1、2的螺旋肋片130、131、230、231上。
103.在方法开始时,将两个材料带3、4的窄的端部31、41优选固定在棒5上。接着,将第一马达m1和可选的还有两个另外的马达m2、m3激活并且材料带3、4以期望的方式围绕棒5卷绕。在此,端件1、2的螺旋肋片130、131、230、231预设各个螺旋圈的期望的形状和间距。如果得到期望的双螺旋,则优选还能安装用于保护交换体的覆盖部。借助于相同的方法也能将多于两个材料带同时卷绕成多重螺旋。
104.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可实现构成虽然外直径小但是效率高的交换器设备。此外,使得制造变得容易。
105.附图标记列表
[0106]1ꢀꢀ
第一端件
[0107]
10 第一输入端
[0108]
11 第一输出端
[0109]
110外环
[0110]
111内环
[0111]
12 销
[0112]
13 双螺旋
[0113]
130 第一螺旋肋片
[0114]
131 第二螺旋肋片
[0115]
14 封闭件
[0116]
15 入口
[0117]
150 第一通道
[0118]
151 第二通道
[0119]
16 分配结构
[0120]
17 自由空间
[0121]2ꢀꢀ
第二端件
[0122]
20 第二输入端
[0123]
21 第二输出端
[0124]
22 销
[0125]
23 双螺旋
[0126]
230第一螺旋肋片
[0127]
231第二螺旋肋片
[0128]
24 封闭件
[0129]
25 入口
[0130]
26 分配结构
[0131]3ꢀꢀ
第一材料带
[0132]
30 较宽的端部
[0133]
31 较窄的端部
[0134]4ꢀꢀ
第二材料带
[0135]
40 较宽的端部
[0136]
41 较窄的端部
[0137]5ꢀꢀ

[0138]6ꢀꢀ
第一盖部
[0139]7ꢀꢀ
第二盖部
[0140]8ꢀꢀ
第一风扇
[0141]
80 第一风扇叶片
[0142]
81 第一马达
[0143]9ꢀꢀ
第二风扇
[0144]
90 第二风扇叶片
[0145]
91 第二马达
[0146]aꢀꢀ
切断的材料
[0147]
l
ꢀꢀ
纵轴线
[0148]h1 第一引导辊
[0149]h2 第二引导辊
[0150]h3 第三引导辊
[0151]h4 第四引导辊
[0152]m1 第一马达
[0153]m2 第二马达
[0154]m3 第三马达
[0155]oꢀꢀ
穿通开口
[0156]
p
ꢀꢀ
焊接心轴
[0157]sꢀꢀ
切割元件
[0158]w1 第一轴
[0159]w2 第二轴
[0160]w3 第三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