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吞咽障碍体位调整器的制作方法

2022-11-13 14:46: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神经内科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吞咽障碍体位调整器。


背景技术:

2.吞咽障碍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引发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正确的进食体位是改善神经性吞咽障碍的必要措施。
3.吞咽障碍患者在进食时需要保持30
°
仰卧位,颈部前倾做点头状,这种体位可以利于重力作用下的食物摄入和吞咽,咽部两侧的梨状隐窝是最容易残留食物的地方,在患者咽下食物后使患者做低头状分别左右转并进行吞咽动作,向左转头时右侧的食道变宽,可将右侧的梨状隐窝内的残留食物咽下,向右转头时左侧的食道变宽,可将左侧的梨状隐窝内的残留食物咽下,反复多次可以去除隐窝内的残留食物,同时会厌谷是另一处容易残留食物的部位,当颈部后屈(即做仰头状)时会厌谷会变得狭小,可以将残留在其内的食物挤压出,继之,颈部尽量前倾做点头状,同时做吞咽动作,反复多次即可将会厌谷内的残留食物咽下。
4.由于吞咽障碍患者多为脑血管疾病或脑神经损伤,因此无法自主的进行体位变换,在进行进食时上述的体位动作需要医护人员进行人工调整,在摆动过程中需要反复多次变换,操作繁琐,费时费力,同时人工无法精确控制角度,达不到最佳的调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吞咽障碍体位调整器,有效的解决了吞咽障碍患者体位固定时操作不便的问题。
6.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基板,基板上端前侧设有置腿块,置腿块后端铰接有摆动壳,摆动壳后侧壁上开设有通槽,摆动壳内后侧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转轴,转轴右侧设有开口朝前的u形板,u形板后端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连柱,连柱后端伸出通槽且设有头枕壳,头枕壳上端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夹块,两个夹块可相对或相背滑动,转轴上同轴设有左圆柱,左圆柱前侧开设有左低右高的斜槽,摆动壳内转动连接有与转轴同轴的转柱,转柱左侧同轴滑动连接有右圆柱,连柱可随右圆柱的转动而转动,右圆柱前侧开设有x形槽,转轴上缠绕有位于左圆柱与u形板之间的拉带,拉带自由端经拉簧与基板连接;
7.所述的摆动壳上侧壁上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带动柱,带动柱上下轴向且位于u形板前方,右圆柱可随带动柱的转动而滑动,带动柱上设有划杆,左侧的划杆可插入斜槽内且右侧的划杆可插入x形槽内,摆动壳前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螺柱,摆动壳下侧壁上开设有前后方向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与螺柱螺纹连接的滑块,滑块下端经前低后高的摆杆与基板铰接连接,摆动壳内设有位于两个带动柱之间且可转动的转盘,螺柱与带动柱可随转盘的转动而转动。
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可以实现将患者从平躺状态自动转变为30
°
半卧状态并
使头部呈点头状,便于患者进行食物的吞咽,2、可以实现使患者反复进行仰头及点头姿态,便于患者将会厌谷内的残留食物挤压出并重新吞咽,直至将会厌谷内的残留食物吞咽干净,3、可以实现使患者反复进行点头向左扭动保持一段时间,及点头向右扭动并保持一段时间,便于患者将左右两侧梨状隐窝内残留的食物咽下,直至将梨状隐窝内残留的食物完全吞咽下。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轴测图。
10.图2是本发明的阶梯剖切右视轴测图。
11.图3是本发明去掉摆动壳后的轴测图。
12.图4是本发明的全剖俯视轴测图。
13.图5是本发明的阶梯剖切左视轴测图。
14.图6是本发明的剖切左视轴测图。
15.图7是本发明的全剖仰视轴测图。
16.图8是本发明的阶梯剖切俯视轴测图。
17.图9是本发明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18.图10是本发明图6中a的放大图。
19.图11是本发明图8中b的放大图。
20.图12是本发明图9中c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2.由图1至图12给出,包括基板1,基板1上端前侧设有置腿块2,置腿块2后端铰接有摆动壳3,摆动壳3后侧壁上开设有通槽,摆动壳3内后侧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转轴4,转轴4右侧设有开口朝前的u形板5,u形板5后端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连柱6,连柱6后端伸出通槽且设有头枕壳7,头枕壳7上端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夹块8,两个夹块8可相对或相背滑动,转轴4上同轴设有左圆柱9,左圆柱9前侧开设有左低右高的斜槽10,摆动壳3内转动连接有与转轴4同轴的转柱11,转柱11左侧同轴滑动连接有右圆柱12,连柱6可随右圆柱12的转动而转动,右圆柱12前侧开设有x形槽13,转轴4上缠绕有位于左圆柱9与u形板5之间的拉带14,拉带14自由端经拉簧与基板1连接;
23.所述的摆动壳3上侧壁上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带动柱15,带动柱15上下轴向且位于u形板5前方,右圆柱12可随带动柱15的转动而滑动,带动柱15上设有划杆16,左侧的划杆16可插入斜槽10内且右侧的划杆16可插入x形槽13内,摆动壳3前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螺柱17,摆动壳3下侧壁上开设有前后方向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与螺柱17螺纹连接的滑块,滑块下端经前低后高的摆杆18与基板1铰接连接,摆动壳3内设有位于两个带动柱15之间且可转动的转盘19,螺柱17与带动柱15可随转盘19的转动而转动。
24.为了使两个夹块8可相对或相背滑动,所述的头枕壳7上侧壁上开设有左右方向的腰形槽,头枕壳7内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滑板,滑板上端伸出腰形槽且与其对应侧的夹块8固定连接,头枕壳7内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螺杆,螺杆左右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且分
别与其对应侧的滑板螺纹连接。
25.为了使连柱6可随右圆柱12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的连柱6前端贯穿u形板5且同轴设有主锥齿轮20,u形板5右端转动连接有与转轴4同轴的离合柱21,离合柱21左端同轴设有位于主锥齿轮20右方且与主锥齿轮20啮合的副锥齿轮22,右圆柱12内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键槽,离合柱21右侧设有多个与键槽一一对应且可插入键槽内的连接键23,连柱6上设有主扭簧,主扭簧的自由端与u形板5连接。
26.为了使右圆柱12可随带动柱15的转动而滑动,所述的右圆柱12下端开设有弧形的让位槽24,摆动壳3下侧壁上转动连接有位于右侧的带动柱15与右圆柱12之间且上下轴向的铰接轴,铰接轴上设有位于右圆柱12下方且前右后左的转杆25,转杆25上端设有插入让位槽24内的插柱26,右侧的带动柱15下端设有可与转杆25接触的压柱27,铰接轴上设有副扭簧。
27.为了使转盘19可以转动,所述的摆动壳3上侧壁上固定有电机,电机输出轴与转盘19同轴固定连接。
28.为了使带动柱15可随转盘19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的带动柱15上同轴设有位于划杆16下方的副齿轮28,转盘19上端转动连接有连板29,连板29自由端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带轮30,带轮30经皮带与转盘19连接,带轮30上端同轴设有可与副齿轮28啮合的主齿轮31。
29.为了使螺柱17可随转盘19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的摆动壳3下侧壁上转动连接有位于螺柱17与转盘19之间且上下轴向的连接柱,连接柱上端同轴设有连接锥齿轮32,螺柱17后端同轴设有可与连接锥齿轮32啮合的传动锥齿轮,连接锥齿轮32上端同轴设有可与主齿轮31啮合的传动齿轮33。
30.为了便于对右圆柱12进行限位,所述的右圆柱12右端同轴设有固定盘34,固定盘34前端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固定槽,右侧的带动柱15上设有弧形且可插入固定槽内的固定杆35,摆动壳3内固定有与转柱11转动连接的固定块,固定块内开设有两个半球形的限位槽,转柱11上端开设有凹槽,凹槽底面经弹簧连接有可插入限位槽内的限位柱36。
31.为了便于对连板29进行转动及限位,所述的连板29上滑动连接有倒z形的推柱37,推柱37下端贯穿摆动壳3且设有旋钮,摆动壳3下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限位孔38,推柱37下端设有可插入限位孔38内的卡柱39,基板1上端设有多个与限位孔38一一对应的顶柱40,顶柱40可插入与之对应的限位孔38内且可与卡柱39接触。
32.为了便于推柱37的复位,所述的推柱37上套装有压簧,压簧上端与连板29接触,推柱37下侧滑动连接有扭板,推柱37上设有位于扭板与摆动可之间的复位扭簧。
33.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使患者平躺在摆动壳3上端,使下肢位于置腿块2上,使头部枕于头枕壳7上并位于两个夹块8之间,当患者不进行进食时即可做病床使用,当患者需要进行进食时,此时医护人员转动螺杆,螺杆转动,由于螺杆左右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因此螺杆经滑板带动两个夹块8相对滑动,两个夹块8相对滑动一段距离后与患者头部接触并向内压紧患者头部,实现对患者头部的固定限位;
34.此时开启电机正转,电机带动转盘19顺时针转动,转盘19经皮带带动带轮30顺时针转动,带轮30带动其上的主齿轮31顺时针转动,此时主齿轮31与传动齿轮33啮合并经传动齿轮33带动连接锥齿轮32逆时针转动,连接锥齿轮32经传动锥齿轮带动螺柱17顺时针转动,螺柱17带动滑块在滑槽内向前滑动,滑块向前滑动的同时带动摆杆18后端逐渐向上摆
动,带动摆动壳3向上摆动,进而带动患者上身向上摆动,使患者由平躺的体位逐渐转变为半躺的体位,当摆动壳3向上摆动的同时也带动其内的推柱37向上摆动,此时由于顶柱40位于基板1上并不摆动,因此当摆动壳3向上摆动一定角度后顶柱40分别从与之对应的限位孔38内抽出,解除对卡柱39的顶压,此时由于失去顶柱40的顶压且由于压簧向下的恢复力,推柱37带动卡柱39向下滑动,卡柱39向下滑动一段距离后插入左下侧的限位孔38内,实现了对推柱37的固定限位,进而实现了对连板29的固定限位,进而实现了对主齿轮31的固定限位,使主齿轮31持续与传动齿轮33啮合;
35.当摆动壳3向上摆动的同时,转轴4也带动拉带14向上移动,使拉带14由原来松弛的状态逐渐转变为绷紧的状态,当拉带14绷紧后摆动壳3继续向上摆动,此时拉带14上端带动转轴4逆时针转动,转轴4带动u形板5逆时针转动,u形板5经连柱6带动头枕壳7逆时针摆动,头枕壳7带动患者头部逆时针摆动,即向前摆动,使患者头部由水平位置转变为向下点头的体位,此时关闭电机,摆动壳3向上摆动使患者由平躺为转变为30
°
的半卧位,同时头枕壳7向上摆动使患者头部从水平位转变为点头姿态,此时电机已经关闭,由于螺柱17的自锁性,滑块无法向后滑动,因此摆动壳3不会向下摆动,保证了使患者持续保持30
°
半卧位及点头状的姿态;
36.此时即可喂食患者食物,患者咀嚼食物并咽下,30
°
半卧位及点头状的姿态有利于患者将食物咽下,当患者进食完成后,由于梨状隐窝及会厌谷内还存在一些残留食物,因此需要将梨状隐窝及会厌谷内的食物反复咽下以防止误吸导致窒息及肺炎等,此时医护人员重新开启电机正转,向前按动旋钮并顺时针转动,旋钮带动推柱37及卡柱39向前移动,卡柱39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后从左下侧的限位孔38内抽出,此时解除对卡柱39及推柱37的限位固定,此时顺时针转动旋钮,旋钮经推柱37带动连板29绕转盘19轴线顺时针转动,连板29带动其上的带轮30及主齿轮31顺时针转动,转动一定角度后主齿轮31与左侧的副齿轮28啮合并带动左侧的副齿轮28逆时针转动,此时松开旋钮,由于压簧的恢复力,推柱37带动卡柱39向下滑动并插入左上侧的限位孔38内,实现对主齿轮31的限位,使主齿轮31持续与左侧的副齿轮28啮合,左侧的副齿轮28经左侧的带动柱15带动左侧的划杆16逆时针转动,左侧的划杆16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后插入斜槽10内,并带动转轴4逆时针转动并经拉带14拉伸拉簧,转轴4带动u形板5逆时针转动,u形板5经连柱6带动头枕壳7逆时针转动,头枕壳7带动患者头部逆时针摆动,使患者由低头状转变为仰头状,由于仰头使患者会厌谷变狭小,将会厌谷内残留的食物挤压进患者口内,此时左侧的划杆16与左圆柱9脱离接触,此时由于拉簧的恢复力,转轴4顺时针转动至初始位置,即点头状,并带动斜槽10转动至初始位置;
37.此时已经将会厌谷内的食物重新挤入至患者口中,且使患者再次转变为便于下咽的点头状姿态,此时患者即可对进行吞咽口中被挤出的食物,左侧的带动柱15继续转动一定角度后,左侧的划杆16再次插入斜槽10内并再次带动转轴4逆时针转动,转轴4再次经u形板5及连柱6带动头枕壳7逆时针转动,使患者再次转变为仰头状,再次将残留食物挤出,然后左侧的划杆16与左圆柱9脱离接触,由于拉簧的恢复力,再次使患者转变为点头状并再次进行吞咽,如此反复,左侧的带动柱15持续转动,带动患者头部反复后仰并点头,使会厌谷内的食物完全咽下;
38.当患者会厌谷内的食物完全咽下后,此时医护人员再次向前推动旋钮并顺时针转动,旋钮带动推柱37及卡柱39向前滑动,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后卡柱39从左上侧的限位孔38
内抽出解除对推柱37的限位固定,此时再次顺时针转动旋钮,旋钮经推柱37带动连板29绕转盘19轴线顺时针转动,转动一定角度后主齿轮31与左侧的副齿轮28脱离接触,继续顺时针转动旋钮,旋钮继续带动主齿轮31顺时针转动,再次转动一定角度后主齿轮31与右侧的副齿轮28啮合,并带动右侧的副齿轮28逆时针转动,此时松开旋钮,由于压簧向后的恢复力,卡柱39向后滑动插入右上侧的限位孔38内,实现对连板29的定位,使主齿轮31与右侧的副齿轮28持续啮合,此时右侧的副齿轮28带动右侧的带动柱15逆时针转动,转动一定角度后右侧的划杆16插入x形槽13下侧并带动右圆柱12逆时针转动,右圆柱12经连接键23与键槽带动离合柱21逆时针转动,离合柱21经主锥齿轮20与副锥齿轮22带动连柱6向左转动,连柱6带动头枕壳7向左转动,头枕壳7带动患者头部向左转动并向左扭动主扭簧,同时由于拉带14的拉力,患者头部持续保持点头的姿态,因此此时患者头部处于点头并向左扭头的状态,使患者右侧的食道变宽,便于咽下右侧的梨状隐窝内的残留食物;
39.当右侧的划杆16与右圆柱12脱离接触时,此时固定杆35插入固定盘34的固定槽内,实现对右圆柱12的固定限位,进而实现了对离合柱21的固定限位,进而实现了对头枕壳7的固定限位,由于固定杆35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使头枕壳7处于持续向左转动的状态,实现患者头部的持续向左扭动,在这段持续向左转动的时间内便于患者进行左侧方吞咽,当固定杆35逆时针转动的同时右侧的带动柱15也带动压柱27逆时针转动并扭转副扭簧,转动一定角度后,压柱27与转杆25前端接触并带动转杆25后端向右摆动,转杆25经插柱26与让位槽24带动右圆柱12在转柱11上向右滑动,向右滑动一段距离后连接键23与键槽脱离接触,解除对离合柱21的固定,此时由于主扭簧的恢复力,连柱6带动头枕壳7向右转动至初始水平位置,与此同时压柱27与转杆25脱离接触,由于副扭簧的恢复力,转杆25经插柱26与让位槽24带动右圆柱12向左滑动,向左滑动一段距离后连接键23重新插入键槽内;
40.右侧的带动柱15继续逆时针转动,转动一定角度后右侧的划杆16再次滑动至x形槽13上侧,并带动右圆柱12顺时针转动,右圆柱12经连接键23与键槽带动离合柱21顺时针转动,离合柱21经主锥齿轮20与副锥齿轮22带动头枕壳7向右转动,头枕壳7带动患者头部向右转动,使患者左侧的食道变大,便于吞咽左侧的梨状隐窝内的残留食物,当右侧的划杆16与右圆柱12脱离接触后,固定杆35再次滑动至固定盘34上的固定槽内,实现对固定盘34的固定限位,进而实现了对右圆柱12的限位,使患者头部持续向右转动,便于患者持续进行右侧方吞咽,将左侧的梨状隐窝内的残留食物咽下,右侧的带动柱15继续转动一定角度后压柱27再次与转杆25接触并再次经插柱26与让位槽24带动右圆柱12向右滑动,与离合柱21脱离接触,进而使由于主扭簧的恢复力使患者恢复至头部水平状态,如此反复,右侧的滑杆持续交替插入x形槽13的上下两侧,使患者持续进行向左转头并保持一段时间,及向右扭头并保持一段时间,将两侧梨状隐窝内的残留食物完全咽下;
41.在右圆柱12带动转柱11转动的同时也带动其上的限位柱36转动从一侧的限位槽内转动至另一个限位槽内,并对转柱11实现限位,进而对右圆柱12实现限位,防止在右圆柱12与离合柱21脱离接触后由于重力原因转动,导致划杆16无法插入x形槽13内,当患者在对左右梨状隐窝内的残留食物吞咽完成后,此时患者已完成食物摄入,此时医护人员关闭电机再次向前按动旋钮并顺时针转动,旋钮带动推柱37与卡柱39向前滑动再次解除限位,并顺时针转动,转动一定角度后主齿轮31与传动齿轮33啮合,此时松开旋钮,推柱37带动卡柱39向后滑动插入右下方的限位孔38内,实现限位,此时开启电机反转,电机带动主齿轮31逆
时针转动,主齿轮31带动传动齿轮33顺时针转动,传动齿轮33经传动锥齿轮及连接锥齿轮32带动螺柱17逆时针转动,螺柱17逆时针带动滑块向后滑动,滑块向后滑动且由于患者自身的重力,摆动壳3向下转动,使患者从30
°
半卧状态转变为平躺,同时摆动壳3带动转轴4向下转动解除对拉带14的拉扯,头枕壳7带动患者头部由点头状转变为正常水平位置;
42.摆动壳3向下摆动一定角度后,此时顶柱40重新插入与之对应的限位孔38内,将卡柱39向上压动,卡柱39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后与限位孔38脱离完全位于摆动壳3内,此时解除对连板29的限位,同时由于复位扭簧的恢复力,复位扭簧带动推柱37转动至初始位置,推柱37经连板29带动主齿轮31绕转盘19轴向逆时针转动至初始位置,此时摆动壳3也向下摆动至初始位置,关闭电机,反向转动螺杆,使两个夹块8相背滑动解除对患者头部的固定即可。
4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基板、摆动壳、头枕壳等,可以实现将患者从平躺状态自动转变为30
°
半卧状态并使头部呈点头状,便于患者进行食物的吞咽,设有的左圆柱、斜槽、副齿轮等,可以实现使患者反复进行仰头及点头姿态,便于患者将会厌谷内的残留食物挤压出并重新吞咽,直至将会厌谷内的残留食物吞咽干净,设有的右圆柱、x形槽、划杆等,可以实现使患者反复进行点头向左扭动保持一段时间,及点头向右扭动并保持一段时间,便于患者将左右两侧梨状隐窝内残留的食物咽下,直至将梨状隐窝内残留的食物完全吞咽下,设有的夹块、螺杆等,可以实现对患者头部的固定限位,防止在摆放体位的过程中头部晃动,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使用性强。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