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捷使用的建筑工程施工高效降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3 13:50: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降尘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便捷使用的建筑工程施工高效降尘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建筑施工中,会产生大量的尘土,而且地面上本来就有尘土,当施工人员在地面上行走时,会使得尘土飞起,尘土容易进入施工人员的眼睛里,从而影响工程进度,而且施工人员将尘土吸入体内也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3.因此,施工人员会提着水桶,用水瓢将水均匀在洒在地面上,从而达到降尘的目的,然后再将尘土打扫干净,当施工面积较大时,人工洒水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体力,而且人工打扫也比较麻烦,因此,设计了一种省时省力并且能够将尘土打扫干净的便捷使用的建筑工程施工高效降尘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人工在地面上洒水降尘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体力,而且后续需要人工打扫,较为麻烦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省时省力并且能够将尘土打扫干净的便捷使用的建筑工程施工高效降尘装置。
5.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捷使用的建筑工程施工高效降尘装置,包括有:支撑架和滚轮,滚轮对称转动式安装在支撑架底部中侧;水箱,水箱安装在支撑架下部一侧;喷水机构,喷水机构安装在支撑架中部;风送机构,风送机构安装在喷水机构上;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安装在支撑架下部中侧。
6.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喷水机构包括有:支撑座,支撑座滑动式安装在支撑架下部中侧;水泵,水泵安装在支撑座顶部一侧;软管,软管安装在水泵一侧,软管另一端与水箱螺纹式连接;导管,导管安装在水泵远离软管的一侧;喷头,喷头安装在导管顶部。
7.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风送机构包括有:转动架,转动架转动式安装在导管上部;固定架,固定架安装在转动架顶部一侧;马达,马达安装在固定架上部一侧;扇叶,扇叶安装在马达的输出轴上;拉绳,拉绳绕在转动架下部,拉绳另一端与支撑架连接;第一扭簧,第一扭簧安装在转动架与导管之间。
8.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移动机构包括有:无杆气缸,无杆气缸安装在支撑架下部中侧;滑块,滑块安装在无杆气缸的活塞杆上;安装块,安装块安装在滑块顶部,安装块与支撑座连接。
9.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加水机构,加水机构包括有:推杆,推杆安装在支撑座顶部一侧;顶杆,顶杆安装在支撑座顶部远离推杆的一侧;限位杆,限位杆安装在支撑架下部一侧;连接块,连接块滑动式安装在限位杆一侧;第一回力弹簧,第一回力弹簧安装在连接块与限位杆之间;推块,推块转动式安装在连接块中部,推块在限位杆内侧滑动,推块与推杆配合;齿条杆,齿条杆滑动式安装在限位杆上部一侧;第二回力弹簧,第二回力弹簧安装在齿条杆与限位杆之间;转动轴,转动轴转动式安装在支撑架下部;单向齿轮,单向齿轮安装在转动轴中部;凸轮,凸轮安装在转动轴上部;卡杆,卡杆滑动式安装在支撑架下部一侧,卡杆位于转动轴一侧,卡杆与凸轮配合;限位块,限位块滑动式安装在支撑架上部一侧;第四回力弹簧,第四回力弹簧安装在限位块底部与支撑架之间;移动杆,移动杆滑动式安装在限位块上;转动杆,转动杆转动式安装在移动杆上部;挤压杆,挤压杆安装在移动杆下部,挤压杆与顶杆配合;挡水板,挡水板转动式安装在支撑架上部中侧,挡水板与卡杆配合,挡水板一侧与转动杆转动式连接;第二扭簧,第二扭簧对称安装在挡水板与支撑架之间。
10.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清扫机构,清扫机构包括有:防护板,防护板安装在支撑架下部一侧;电机,电机安装在防护板一侧;清扫杆,清扫杆转动式安装在防护板内侧,清扫杆一侧与电机输出轴连接。
11.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收集机构,收集机构包括有:传送杆,传送杆转动式安装在防护板内侧;皮带轮,皮带轮分别安装在传送杆和清扫杆上;平皮带,平皮带绕在两个皮带轮之间;输送板,输送板安装在支撑架一侧;水管,水管安装在输送板底部与防护板顶部之间。
12.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推动杆,推动杆安装在支撑架上部一侧。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通过水泵作为驱动力,能够对水箱中的水进行抽取,然后通过喷头喷出,再通过马达作为驱动力,能够带动扇叶转动,将水
吹的更远,然后通过无杆气缸作为驱动力,能够带动喷头前后往复运动,从而达到均匀洒水降尘的目的,省时省力。
14.2、本发明的挡水板能够避免喷头将水喷洒在该装置内部,而且在齿条杆和单向齿轮的配合下,能够带动凸轮间歇性的转动,从而能够在水箱中的水用完之后,带动卡杆往后运动松开挡水板,从而提醒人们需要往水箱中加水。
15.3、本发明通过电机作为驱动力,能够带动清扫杆转动对地面进行清扫,同时,输送板能够避免喷头将水喷洒在人们的身上,然后将水传输至防护板内,从而对防护板和清扫杆进行清洗。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喷水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喷水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风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发明风送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发明的a部分第一种放大图。
23.图8为本发明的a部分第二种放大图。
24.图9为本发明移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本发明加水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1为本发明加水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2为本发明的b部分放大图。
28.图13为本发明加水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4为本发明清扫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5为本发明收集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6为本发明收集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2.附图中各零部件的标记如下:1、支撑架,2、滚轮,3、推动杆,4、水箱,5、喷水机构,50、软管,51、支撑座,52、水泵,53、导管,54、喷头,6、风送机构,60、转动架,61、固定架,62、马达,63、扇叶,64、拉绳,65、第一扭簧,7、移动机构,70、无杆气缸,71、滑块,72、安装块,8、加水机构,80、推杆,81、顶杆,82、第二扭簧,83、限位杆,84、推块,85、连接块,86、第一回力弹簧,87、齿条杆,88、第二回力弹簧,89、转动轴,810、单向齿轮,811、凸轮,812、卡杆,814、限位块,815、第四回力弹簧,816、转动杆,817、移动杆,818、挤压杆,819、挡水板,9、清扫机构,90、电机,91、清扫杆,92、防护板,10、收集机构,100、皮带轮,101、平皮带,102、传送杆,103、输送板,104、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
围。
34.实施例1一种便捷使用的建筑工程施工高效降尘装置,如图1-图9所示,包括有支撑架1、滚轮2、推动杆3、水箱4、喷水机构5、风送机构6和移动机构7,支撑架1底部中侧前后对称转动式设有滚轮2,滚轮2数量为4,支撑架1上部右侧设有推动杆3,支撑架1下部左侧设有水箱4,支撑架1中部设有喷水机构5,喷水机构5上设有风送机构6,支撑架1下部中侧设有移动机构7。
35.喷水机构5包括有软管50、支撑座51、水泵52、导管53和喷头54,支撑架1下部中侧滑动式设有支撑座51,支撑座51顶部左侧设有水泵52,水泵52左侧设有软管50,软管50左端与水箱4螺纹式连接,水泵52右侧设有导管53,导管53顶部设有喷头54。
36.风送机构6包括有转动架60、固定架61、马达62、扇叶63、拉绳64和第一扭簧65,导管53上部转动式设有转动架60,转动架60顶部前侧设有固定架61,固定架61上部后侧设有马达62,马达62的输出轴上设有扇叶63,转动架60下部绕设有拉绳64,拉绳64前端与支撑架1连接,转动架60与导管53之间设有第一扭簧65。
37.移动机构7包括有无杆气缸70、滑块71和安装块72,支撑架1下部中侧设有无杆气缸70,无杆气缸70的活塞杆上设有滑块71,滑块71顶部设有安装块72,安装块72与支撑座51连接。
38.当人们需要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水加入到水箱4中,然后启动水泵52、马达62和无杆气缸70,再将推动杆3往左推动,从而带动该装置进行移动,滚轮2在地面上滚动,水泵52通过软管50对水箱4中的水进行抽取,然后通过导管53和喷头54将水喷出,同时马达62输出轴带动扇叶63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将水喷的更远,无杆气缸70的活塞杆能够带动滑块71前后往复运动,从而带动安装块72和支撑座51前后往复运动,支撑座51带动其上所有部件前后往复运动,当导管53往后运动时,在拉绳64的作用下,带动转动架60进行转动,第一扭簧65发生形变,转动架60带动固定架61、马达62和扇叶63绕着导管53转动,当导管53往前运动复位时,第一扭簧65恢复原状,带动转动架60反转,转动架60带动固定架61、马达62和扇叶63绕着导管53反转复位,从而使得水能够均匀的喷洒在地面上,达到降尘的目的,当人们不需要使用该装置时,关闭水泵52、马达62和无杆气缸70即可。
39.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2、图5、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和图16所示,还包括有加水机构8,加水机构8包括有推杆80、顶杆81、第二扭簧82、限位杆83、推块84、连接块85、第一回力弹簧86、齿条杆87、第二回力弹簧88、转动轴89、单向齿轮810、凸轮811、卡杆812、限位块814、第四回力弹簧815、转动杆816、移动杆817、挤压杆818和挡水板819,支撑座51顶部右前侧设有推杆80,支撑座51顶部左后侧设有顶杆81,支撑架1下部后右侧设有限位杆83,限位杆83前侧滑动式设有连接块85,连接块85后侧与限位杆83之间设有第一回力弹簧86,连接块85中部转动式设有推块84,推块84在限位杆83内侧滑动,推块84与推杆80配合,限位杆83上部左后侧滑动式设有齿条杆87,齿条杆87左侧与限位杆83之间设有第二回力弹簧88,支撑架1下部后中侧转动式设有转动轴89,转动轴89中部设有单向齿轮810,转动轴89上部设有凸轮811,支撑架1下部后中侧滑动式设有卡杆812,卡杆812位于转动轴89后侧,卡杆812与凸轮811配合,支撑架1上部后中侧滑动式设有限位块814,限位块
814底部右侧与支撑架1之间设有第四回力弹簧815,限位块814上滑动式设有移动杆817,移动杆817上部转动式设有转动杆816,移动杆817下部设有挤压杆818,挤压杆818与顶杆81配合,支撑架1上部中侧转动式设有挡水板819,挡水板819与卡杆812配合,挡水板819后侧与转动杆816转动式连接,挡水板819前后两侧与支撑架1之间均设有第二扭簧82。
40.初始状态时,第二扭簧82处于形变状态,当该装置在洒水时,挡水板819能够避免喷头54将水喷洒在该装置内部,当支撑座51往后运动时,带动推杆80和顶杆81往后运动,当推杆80与推块84接触时,先带动推块84往后运动,从而带动连接块85往后运动,第一回力弹簧86压缩,然后带动推块84发生转动,当推块84与齿条杆87接触时,带动齿条杆87往左运动,第二回力弹簧88拉伸,当齿条杆87与单向齿轮810啮合时,带动单向齿轮810顺时针转动一格,单向齿轮810带动转动轴89和凸轮811顺时针转动一格,当齿条杆87与单向齿轮810分离时,单向齿轮810停止转动,当顶杆81与挤压杆818接触时,顶杆81会挡住挤压杆818,当支撑座51往前运动复位时,带动推杆80和顶杆81往前运动复位,顶杆81会与挤压杆818分离,推杆80与推块84分离,第一回力弹簧86恢复原状,带动连接块85往前运动复位,连接块85先带动推块84反转复位,再带动推块84往前运动复位,此时推块84与齿条杆87分离,第二回力弹簧88恢复原状,带动齿条杆87往右运动复位,当齿条杆87与单向齿轮810啮合时,带动单向齿轮810逆时针转动一格,单向齿轮810不带动转动轴89转动,当齿条杆87与单向齿轮810分离时,单向齿轮810停止转动,如此往复,当凸轮811凸起的一侧与卡杆812接触时,挤压卡杆812往后运动,使得卡杆812松开挡水板819,当顶杆81与挤压杆818分离时,第二扭簧82恢复原状,带动挡水板819往上转动,挡水板819通过转动杆816带动移动杆817往上运动,从而带动限位块814和挤压杆818往上运动,第四回力弹簧815拉伸,此时提醒人们需要往水箱4中加水,当顶杆81再次往后运动时,会带动挤压杆818往下运动复位,从而带动限位块814和移动杆817往下运动复位,第四回力弹簧815恢复原状,移动杆817通过转动杆816带动挡水板819往下转动复位,第二扭簧82发生形变,然后人工将卡杆812往前推动复位再次卡住挡水板819即可。
41.还包括有清扫机构9,清扫机构9包括有电机90、清扫杆91和防护板92,支撑架1下部左侧设有防护板92,防护板92前左侧设有电机90,防护板92内侧左部转动式设有清扫杆91,清扫杆91前侧与电机90输出轴连接。
42.还包括有收集机构10,收集机构10包括有皮带轮100、平皮带101、传送杆102、输送板103和水管104,防护板92内侧右部转动式设有传送杆102,传送杆102前侧和清扫杆91前侧均设有一个皮带轮100,两个皮带轮100之间绕有平皮带101,支撑架1右侧设有输送板103,输送板103底部与防护板92顶部右侧之间均匀间隔设有多个水管104。
43.当该装置在洒水时,输送板103能够避免喷头54将水喷洒在人们的身上,同时人们可以将一个容器放在防护板92内侧后部,再启动电机90,电机90输出轴带动清扫杆91转动,清扫杆91会对地面进行清扫,将灰尘扫进防护板92内,同时清扫杆91通过平皮带101和皮带轮100带动传送杆102转动,传送杆102会将灰尘往后传输至容器内,输送板103挡住的水也能通过水管104传输至防护板92内,传送杆102将水往后传输至容器内,从而对传送杆102和防护板92进行清洗,当人们不需要使用该装置时,人工将容器取出,然后将灰尘和废水处理掉即可。
44.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