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胶囊隔离剂或内喷涂剂隔离效果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与流程

2022-11-13 12:47: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本发明属于轮胎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胶囊隔离剂或内喷涂剂隔离效果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几乎所有轮胎的制造都离不开硫化胶囊,硫化胶囊平均使用寿命一般200-600次,其使用寿命的长短直接影响轮胎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1)低寿命硫化胶囊更换频率高,更换期间硫化机台停止工作,造成生产效率降低。假设更换一个胶囊时间为15min,硫化一条轮胎的时间为12min,那么寿命为600次的胶囊比寿命为200次的胶囊一个月至少可多生产15条轮胎;2)低寿命硫化胶囊极易引起轮胎报废,使报废率提高,生产成本增加。因此提升硫化胶囊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3.提升胶囊寿命的方法较多,其中较常用的是通过胶料配方调整、胶囊表面涂抹预处理剂等,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2010446176.5,申请日:2020.05.25日)公开了一种有效提高使用寿命的轮胎硫化胶囊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对硫化胶囊表面进行预处理, 使其在胶囊表面形成一层致密有橡胶弹性的膜, 从而达到胶囊与氧的隔绝,进而大幅延长了胶囊使用寿命。
4.引起硫化胶囊寿命低的原因除胶囊本身的质量外,还包括砂眼、胶囊疤、机械损伤等,胶囊疤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而胶囊隔离剂/内喷涂剂的隔离效果对胶囊疤的影响较大。然而目前胶囊隔离剂/内喷涂剂的隔离效果评价方法较少,特别是实验室检测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胶囊隔离剂或内喷涂剂隔离效果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该方法高效评估胶囊隔离剂/内喷涂剂的隔离效果,操作简便,评估效率高,重现性强,判断准确。
6.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胶囊隔离剂或内喷涂剂隔离效果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试验材料:待评价胶囊隔离剂或内喷涂剂,未硫化气密层胶若干片,胶囊标样若干片;2)制样:取待试验胶囊隔离剂或内喷涂剂滴于胶囊标样有花纹一侧的中心位置,并涂抹均匀,然后放于平板硫化机中光滑平板上,有隔离剂或内喷涂剂一侧朝上;3)取未硫化气密层胶片2片放于硫化模具内,然后放在涂有隔离剂或内喷涂剂的胶囊标样上,未硫化气密层胶片一侧贴于涂抹隔离剂或内喷涂剂的胶囊标样上,合模硫化;4)取出,去掉气密层胶片,换新胶片并重复步骤3),依此共硫化10次;5)若中间有无法剥离的情况则停止;6)若硫化10次后胶囊标样和气密层胶片依旧可剥离,将硫化10次后的胶囊标样放
于光学电子显微镜放大50倍拍照,左右覆盖位置各拍一次,看气密层胶片覆盖位置残留的隔离剂或内喷涂剂液体情况,光学显微镜直接读取残留液体左右两侧的平均面积a

,并与前期重复10次后标样的a

,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残余比率:残余比率=a

/a

残余比率越大,隔离效果越好;若残存率为1,代表隔离剂或内喷涂剂的隔离效果与标样所用的隔离剂或内喷涂剂效果相同;若残存率大于1,代表优于标样的;若小于1,代表差于标样的。
7.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硫化压力10mpa,平板硫化机硫化温度130-180℃,硫化时间3-60分钟。再优选,所述步骤3)平板硫化机硫化温度为160-180℃,硫化时间为3-15min。
8.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硫化模具内还设置有硫化板,硫化板上设置有放置气密层胶片的通口,所述的气密层胶片设置在通口内,气密层胶片的上部与硫化模具的上平板相接触,下部与涂抹隔离剂或内喷涂剂的胶囊标样接触,标样与下平板接触。再优选,通口的外侧设置有溢胶凹槽,溢胶凹槽的宽度为5mm,深度为1-3mm。
9.作为优选,所述未硫化气密层胶,是指终炼后的气密层胶片,经过开炼机薄通5次后,在开炼机上出条成厚度6mm的均匀试片,用剪刀裁成长12cm,宽4cm的长方形片子。
10.作为优选,所述胶囊标样,是指用正常使用的新胶囊平整位置裁剪成的标样,尺寸长28cm,宽18cm。
11.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该方法可在较短时间内(0.5-2小时)内评估出胶囊隔离剂/内喷涂剂的隔离效果。以往评估经验表明,此方法重现性强。与车间实际使用效果对比,此评估方法准确性高。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发明气密层胶片平板硫化机的设置结构图。
13.图2为硫化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完整的描述,进而进一步解释发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给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5.实施例11)准备试验材料:待评价胶囊隔离剂1-4#,标准隔离剂,长12cm、宽4cm、厚的未硫化平整气密层胶100片,长28cm宽18cm胶囊标样5片;将隔离剂1-4#分别按照如下步骤操作2)制样:取5ml待试验胶囊隔离剂滴于胶囊标样(有花纹一侧)中心位置,并均匀涂抹在胶囊标样上,然后放于平板硫化机中光滑平板上,有隔离剂一侧朝上;3)取未硫化气密层胶片2片放于特定硫化模具内,然后放在涂有隔离剂的胶囊标样上,未硫化气密层胶片一侧贴于涂抹隔离剂的胶囊标样上,合模硫化,硫化压力10mpa,平板硫化机硫化温度180℃,硫化时间3分钟;如图1、图2所示,硫化模具内还设置有硫化板2,
硫化板2上设置有放置气密层胶片4的通口6,所述的气密层胶片4设置在通口6内,气密层胶片4的上部与硫化模具的上平板1相接触,下部与涂抹隔离剂或内喷涂剂的胶囊标样接触,标样与下平板3接触。通口6的外侧设置有溢胶凹槽7,溢胶凹槽7的宽度为5mm,深度为1-3mm。
16.4)取出,去掉气密层胶片,换新胶片并重复步骤3),依此共硫化10次;5)若中间有无法剥离的情况则停止;6)若硫化10次后胶囊标样和气密层胶片依旧可剥离,将硫化10次后的胶囊标样放于光学电子显微镜放大50倍拍照,左右覆盖位置各拍一次,看气密层胶片覆盖位置残留的隔离剂液体情况,光学显微镜直接读取残留液体左右两侧的平均面积a

,并与前期重复10次后标样的a

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残余比率:残余比率=a

/a

表1 标准隔离剂隔离剂1#隔离剂2#隔离剂3#隔离剂4#残存率0.991.320.851.20无法剥离10次内无法剥离(无法剥离时硫化次数)
ꢀꢀꢀꢀ9实施例21)准备试验材料:待评价胶囊隔离剂1-4#,标准隔离剂,长12cm、宽4cm、厚的未硫化平整气密层胶100片,长28cm宽18cm胶囊标样5片;将隔离剂1-4#分别按照如下步骤操作2)制样:取5ml待试验胶囊隔离剂滴于胶囊标样(有花纹一侧)中心位置,并均匀涂抹在胶囊标样上,然后放于平板硫化机中光滑平板上,有隔离剂一侧朝上;3)取未硫化气密层胶片2片放于特定硫化模具内,然后放在涂有隔离剂的胶囊标样上,未硫化气密层胶片一侧贴于涂抹隔离剂的胶囊标样上,合模硫化,硫化压力10mpa,平板硫化机硫化温度170℃,硫化时间6分钟;4)取出,去掉气密层胶片,换新胶片并重复步骤3),依此共硫化10次;5)若中间有无法剥离的情况则停止;6)若硫化10次后胶囊标样和气密层胶片依旧可剥离,将硫化10次后的胶囊标样放于光学电子显微镜放大50倍拍照,左右覆盖位置各拍一次,看气密层胶片覆盖位置残留的隔离剂液体情况,光学显微镜直接读取残留液体左右两侧的平均面积a

,并与前期重复10次后标样的a

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残余比率:残余比率=a

/a

表2 标准隔离剂隔离剂1#隔离剂2#隔离剂3#隔离剂4#残存率0.991.310.861.22无法剥离10次内无法剥离(无法剥离时硫化次数)
ꢀꢀꢀꢀ8实施例31)准备试验材料:待评价胶囊隔离剂1-4#,标准隔离剂,长12cm、宽4cm、厚的未硫化平整气密层胶100片,长28cm宽18cm胶囊标样5片;将隔离剂1-4#分别按照如下步骤操作2)制样:取5ml待试验胶囊隔离剂滴于胶囊标样(有花纹一侧)中心位置,并均匀涂
抹在胶囊标样上,然后放于平板硫化机中光滑平板上,有隔离剂一侧朝上;3)取未硫化气密层胶片2片放于特定硫化模具内,然后放在涂有隔离剂的胶囊标样上,未硫化气密层胶片一侧贴于涂抹隔离剂的胶囊标样上,合模硫化,硫化压力10mpa,平板硫化机硫化温度160℃,硫化时间10分钟;4)取出,去掉气密层胶片,换新胶片并重复步骤3),依此共硫化10次;5)若中间有无法剥离的情况则停止;6)若硫化10次后胶囊标样和气密层胶片依旧可剥离,将硫化10次后的胶囊标样放于光学电子显微镜放大50倍拍,左右覆盖位置各拍一次,照看气密层胶片覆盖位置残留的隔离剂液体情况,光学显微镜直接读取残留液体左右两侧的平均面积a

,并与前期重复10次后标样的a

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残余比率:残余比率=a

/a

表3 标准隔离剂隔离剂1#隔离剂2#隔离剂3#隔离剂4#残存率1.011.300.871.21无法剥离10次内无法剥离(无法剥离时硫化次数)
ꢀꢀꢀꢀ9对上实施例1-3中评价的4种隔离剂和1种标准隔离剂,共5种隔离剂,在车间进行轮胎硫化效果评价,测试使用不同隔离剂时胶囊的使用寿命,为避免其他因素影响,选取同一批次胶囊,同规格轮胎,在相同硫化机台上测试,为验证重复性,共选取5组硫化机台,结果如下:胶囊寿命标准隔离剂隔离剂1#隔离剂2#隔离剂3#隔离剂4#硫化机台1421462388452357硫化机台2408444378436354硫化机台3416456395438367硫化机台4423468386440363硫化机台5428472402454343通过比较实施例1-3可以看出,隔离剂试验后的残存率与使用相应隔离剂胶囊的使用寿命成正相关,重复性较好。
17.工业实用性以上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通过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列,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