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智能型电热恒温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2022-11-12 19:08: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型电热恒温培养箱。


背景技术:

2.电热恒温培养箱是供各医疗卫生、医药、生物、农业、科研等部门作储藏、培养、科研的必备设备。目前使用的电热培养箱,大都是在电热恒温箱中设置托盘,将整个电热恒温箱的空间分隔成若干层,如分为三层,从而可以在不同的托盘上放置多种需要保温的物品,在使用过程中人们的操作过程中一般是打开箱门,然后将需要保温的物品放入保温箱中。
3.现有的培养箱内部的托盘为固定设置,实验人员无法观察到内部所有的实验对象,从而难以实时把控实验进度。此外,在向培养箱的内部输送新风的情况下,通常直接将培养箱内部的气体排放到外部,若培养箱内部的实验对象为药物或病菌的情况下,直接将培养箱内部的气体排放到外部,会导致药物或病菌向外部逸散,从而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
4.目前,针对现有的电热恒温培养箱无法观察内部放置的所有实验对象以及直接将培养箱内部的气体排放到外部导致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智能型电热恒温培养箱,以至少解决现有的电热恒温培养箱无法实时观察内部放置的所有实验对象以及直接将培养箱内部的气体排放到外部导致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型电热恒温培养箱,包括:
7.箱单元,所述箱单元包括:
8.箱元件;
9.培养槽元件,所述培养槽元件开设于所述箱元件,其侧壁开设有进气口;
10.两加热槽元件,两所述加热槽元件开设于所述箱元件,并位于所述培养槽元件的两侧;
11.净化槽元件,所述净化槽元件开设于所述箱元件,并位于所述培养槽元件的下方,其顶壁开设有连通所述培养槽元件的出气口,其侧壁开设有通气格栅;
12.旋转单元,所述旋转单元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箱元件的顶端,第二端向下转动设置于所述培养槽元件;
13.若干托盘单元,若干所述托盘单元沿所述旋转单元的第二端间隔设置于所述旋转单元的第二端;
14.若干加热单元,若干所述加热单元对应设置于两所述加热槽元件内,用于对所述培养槽元件进行加热;
15.净化单元,所述净化单元设置于所述净化槽元件内,用于对培养槽元件内部的气体进行净化和降温;
16.阀门单元,所述阀门单元设置于所述出气口,并插入所述净化单元内,用于使所述培养槽元件内部的气体进入净化单元;
17.新风单元,所述新风单元设置于所述箱元件的外侧壁,并与所述进气口连接;
18.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培养槽元件内,用于检测所述培养槽元件内部的温度;
19.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箱元件的侧壁,并分别与所述旋转单元、若干所述加热单元、所述阀门单元、所述新风单元以及所述检测单元电性连接。
20.进一步地,所述箱单元还包括:
21.封堵门元件,所述封堵门元件设置于所述净化槽元件的槽口出。
22.进一步地,所述箱单元还包括:
23.操作元件,所述操作元件设置于所述封堵门元件的侧壁,用于便于开启封堵门元件。
24.进一步地,所述箱元件包括:
25.箱体;
26.第一箱门,所述第一箱门设置于所述箱体,用于对所述培养槽元件进行密封;
27.第二箱门,所述第二箱门设置于所述箱体,并位于所述第一箱门的远离所述箱体的一侧。
28.进一步地,所述箱元件还包括:
29.第一锁板,所述第一锁板设置于所述箱体,并位于所述培养槽元件的一侧位置;
30.锁轴,所述锁轴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锁板远离所述第一锁板的一端;
31.第二锁板,所述第二锁板偏心设置于所述第一箱门的边缘位置,用于配合所述锁轴将所述第一箱门限位于所述箱体。
32.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单元包括:
33.电机元件,所述电机元件设置于所述箱元件的顶端,其输出轴穿过所述箱元件的顶壁位于所述培养槽元件内,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34.安装轴元件,所述安装轴元件的顶端同轴设置于所述电机元件的输出轴,且其底端转动设置于所述培养槽元件的底壁,用于安装所述托盘单元。
35.进一步地,所述托盘单元包括:
36.托盘元件,所述托盘元件套设于所述旋转单元的安装轴元件;
37.阻挡元件,所述阻挡元件呈环形,并设置于所述托盘元件的外周。
38.进一步地,所述阀门单元包括:
39.第一管道元件,所述第一管道元件的顶端设置于所述出气孔,其底端插入于所述净化单元的内部;
40.第一阀门元件,所述第一阀门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元件,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41.进一步地,所述新风单元包括:
42.风机元件,所述风机元件设置于所述箱元件的侧壁,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43.第二管道元件,所述第二管道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风机元件连接,第二端与所述进气口连接。
44.进一步地,智能型电热恒温培养箱还包括:
45.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设置于所述进气口,用于对进入所述培养槽元件的气体进行过滤。
46.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47.(1)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型电热恒温培养箱,通过旋转单元带动托盘单元进行转动,从而便于工作人员观察托盘单元顶端放置的实验对象,解决了现有的电热恒温培养箱无法实时观察内部放置的所有实验对象的问题;
48.(2)通过新风单元将培养槽元件内部的气体吹到净化单元内,净化单元内气体进行净化,从而避免培养槽元件内部的气体直接排放到外部,影响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
49.(3)通过箱元件设置有第一箱门和第二箱门,从而避免实验人员直接开启箱门,影响培养槽元件内部的温度;
50.(4)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智能程度高,能够观察到托盘单元上放置的所有实验对象,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5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型电热恒温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
5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型电热恒温培养箱的剖面图;
5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箱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5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箱单元的局部剖面图;
55.图5为图4中a部的结构示意图;
5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单元和托盘单元的装配图;
5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型电热恒温培养箱的局部剖面图;
58.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59.100、箱单元;110、箱元件;111、箱体;112、第一箱门;113、第二箱门;114、第一锁板;115、锁轴;116、第二锁板;120、培养槽元件;121、进气口;130、加热槽元件;140、净化槽元件;141、出气口;142、通气格栅;150、封堵门元件;160、操作元件;
60.200、旋转单元;210、电机元件;220、安装轴元件;
61.300、托盘单元;310、托盘元件;320、阻挡元件;
62.400、加热单元;
63.500、净化单元;
64.600、阀门单元;610、第一管道元件;620、阀门元件;
65.700、新风单元;710、风机元件;720、第二管道元件;
66.800、检测单元;
67.900、控制单元;
68.1000、过滤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69.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
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70.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型电热恒温培养箱,包括箱单元100、旋转单元200、若干托盘单元300、若干加热单元400、净化单元500、阀门单元600、新风单元700、检测单元800以及控制单元900;其中,箱单元100包括箱元件110、培养槽元件120、两加热槽元件130、净化槽元件140、进气口121以及出气口141;旋转单元200的第一端设置于箱元件110的顶端,第二端向下转动设置于培养槽元件120;若干托盘单元300沿旋转单元200的第二端间隔设置于旋转单元200的第二端,用于在旋转单元200的带动下进行转动;若干加热单元400对应设置于两加热槽元件130内,用于对培养槽元件120进行加热,以维持培养槽元件120内部的恒温;净化单元500设置于净化槽元件140内,用于对培养槽元件120内部的气体进行净化和降温;阀门单元600设置于出气口141,并插入净化单元500内,用于使培养槽元件120内部的气体进入净化单元500;新风单元700设置于箱元件110的外侧壁,并与进气口121连接,用于向培养槽元件120内输送新风;检测单元800设置于培养槽元件120内,用于检测培养槽元件120内部的温度;控制单元900设置于箱元件110的侧壁,并分别与旋转单元200、若干加热单元400、阀门单元600、新风单元700以及检测单元800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开启或关闭旋转单元200、若干加热单元400、阀门单元600,并获取检测单元800发送的温度值。
71.其中,加热单元400为电动加热棒。
72.其中,净化单元500为内部装有净化液体的容器。
73.其中,检测单元800为温度传感器。
74.其中,控制单元900为可编程控制器、控制面板等具备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作用的控制元件。
75.具体地,在控制单元900根据检测单元800发送的温度值检测到培养槽元件120内部的温度值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单元900控制开启新风单元700,以向培养槽元件120内部输送气体,以降低培养槽元件120内部的温度;在控制单元900检测到培养槽元件120内部的温度小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单元900控制开启加热单元400,以提高培养槽元件120内部的温度。其中,温度阈值为实验所需温度值。
76.具体地,在实验人员需要观察托盘单元300上的实验对象的情况下,控制单元900可以通过旋转单元200转动托盘单元300,继而实验对象随托盘单元300进行转动,以便于实验人员观看。
77.如图3~4所示,箱单元100包括箱元件110、培养槽元件120、两加热槽元件130和净化槽元件140。其中,培养槽元件120开设于箱元件110,其侧壁开设有进气口121;两加热槽元件130开设于箱元件110,并位于培养槽元件120的两侧,用于安装加热单元400;净化槽元件140开设于箱元件110,并位于培养槽元件120的下方,其顶壁开设有连通培养槽元件120的出气口141,其侧壁开设有通气格栅142,用于安装净化单元500;
78.箱单元100还包括封堵门元件150,封堵门元件150设置于净化槽元件140的槽口,用于对净化槽元件140进行密封,避免净化单元500裸露于外部。
79.其中,封堵门元件150通过合页设置于净化槽元件140的槽口。
80.其中,封堵门元件150为金属门。
81.箱单元100还包括操作元件160,操作元件160设置于封堵门元件150的侧壁,用于便于开启封堵门元件150。
82.其中,操作元件160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环、操作槽。
83.具体地,在需要开启封堵门元件150的情况下,实验人员可通过操作元件160开启封堵门元件150。
84.箱元件110包括箱体111、第一箱门112和第二箱门113。其中,第一箱门112设置于箱体111,用于对培养槽元件120进行密封;第二箱门113设置于箱体111,并位于第一箱门112的远离箱体111的一侧,用于进一步对培养槽元件120进行密封。
85.其中,第一箱门112为透明玻璃门,用于对培养槽元件120进行密封,并便于观察托盘单元300上的实验对象。
86.其中,第二箱门113为金属门,用于对第一箱门112进行保护。
87.如图5所示,箱元件110还包括第一锁板114、锁轴115以及第二锁板116。其中,第一锁板114设置于箱体111,并位于培养槽元件120的一侧位置;锁轴115转动设置于第一锁板114远离第一锁板114的一端;第二锁板116偏心设置于第一箱门112的边缘位置,用于配合锁轴115将第一箱门112限位于箱体111。
88.具体地,在需要对第一箱门112进行封闭的情况下,实验人员转动第二锁板116,使第二锁板116转动至锁轴115靠近箱体111的一侧,从而使第一箱门112对培养槽元件120进行密封。
89.其中,第一锁板114为金属板。
90.其中,锁轴115为圆柱形滚轴。
91.其中,第二锁板116为圆形板。
92.如图6所示,旋转单元200包括电机元件210和安装轴元件220。其中,电机元件210设置于箱元件110的顶端,其输出轴穿过箱元件110的顶壁位于培养槽元件120内,且与控制单元900电性连接,用于在电机元件210的控制下正转或反转;安装轴元件220的顶端同轴设置于电机元件210的输出轴,且其底端转动设置于培养槽元件120的底壁,用于安装托盘单元300,并随电机元件210的输出轴进行转动。
93.具体地,在实验人员需要观察托盘单元300顶端放置的实验对象的情况下,控制单元900控制电机元件210正转或反转,以带动安装轴元件220转动,继而安装轴元件220带动托盘单元300进行转动,以使实验人员观察托盘单元300上的实验对象。
94.其中,电机元件210为正反转电机。
95.其中,安装轴元件220包括金属轴和轴承。其中,金属轴的顶端与电机元件210同轴连接,底端套设于轴承内;轴承嵌设于培养槽元件120的底壁。
96.如图6所示,托盘单元300包括托盘元件310和阻挡元件320。其中,托盘元件310和阻挡元件320。其中,托盘元件310套设于旋转单元200的安装轴元件220,用于放置实验物品;阻挡元件320呈环形,并设置于托盘元件310的外周,用于对托盘元件310上的实验物品进行阻挡,避免托盘元件310转动的情况下,实验物品从托盘元件310上掉落。
97.其中,托盘元件310为圆盘形结构。
98.其中,阻挡元件320为圆环形结构。
99.如图7所示,阀门单元600包括第一管道元件610和阀门元件620。其中,第一管道元件610的顶端设置于出气口141,其底端插入于净化单元500的内部,用于在新风单元700开启的情况下,将培养槽元件120内部的气体导入净化单元500内的净化液内;阀门元件620设置于第一管道元件610,并与控制单元900电性连接,用于在控制单元900的控制下控制开启或关闭阀门元件620。
100.其中,第一管道元件610为金属管道或塑料管道。
101.其中,阀门元件620为电磁阀,其可被控制单元900所控制。
102.如图7所示,新风单元700包括风机元件710和第二管道元件720。其中,风机元件710设置于箱元件110的侧壁,并与控制单元900电性连接,用于在控制单元900的控制下向培养槽元件120的内部输送新风;第二管道元件720的第一端与风机元件710连接,第二端与进气口121连接,用于向培养槽元件120的内部输送新风。
103.其中,风机元件710为风机。
104.其中,第二管道元件720为金属管道或塑料管道。
105.如图2所示,智能型电热恒温培养箱还包括过滤单元1000,过滤单元1000设置于进气口121,用于对进入培养槽元件120的气体进行过滤,避免外界灰尘或病菌进入培养槽元件120内。
106.其中,过滤单元1000包括但不限于过滤网、活性炭层。
10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108.在控制单元900通过检测单元800检测到培养槽元件120内部的温度值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单元900控制开启风机元件710和阀门元件620,以向培养槽元件120内输送新风,以降低培养槽元件120内部的温度;
109.培养槽元件120内部的气体在风机元件710的带动下进入净化单元500内,净化单元500对该气体进行降温和净化之后,将气体通过通气格栅142排出;
110.在实验人员需要观察托盘元件310上实验物品的情况下,控制单元900控制开启电机元件210,电机元件210通过转轴带动托盘元件310进行转动,从而将实验对象转动到与培养槽元件120的槽口前后对应,以便于实验人员观察实验进程。
111.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12.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
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