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磁砖切割机的排水式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2022-11-12 19:01: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与磁砖切割机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用于磁砖切割机的排水式工作台。


背景技术:

2.由于磁砖本身具有质地脆硬的特色,所以在切割时不能使用一般的切割工具,而是需要使用专为切割磁砖设计的磁砖切割机。在切割过程中通常会对磁砖适时地喷水,一方面可以冷却锯片的温度,另一方面可以湿润粉尘,让粉尘不会肆意飘洒在空气中,借以避免操作人员吸入过多的粉尘造成不适。
3.然而在切割过程中,对磁砖所喷洒的水有一部分会残留在工作台上,不但容易导致操作人员的衣服被弄湿,由于这些水通常还会夹带粉尘,所以也会因此弄脏工作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磁砖切割机的排水式工作台,其具有良好的排水效果。
5.为了达成上述主要目的,本发明的排水式工作台适用于磁砖切割机,该磁砖切割机包括有一个底座与一个设在该底座的集水槽。本发明的排水式工作台包括有一个活动平台与一个导流座,该活动平台位于该集水槽上方且能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地设在该底座,该活动平台具有一条贯穿顶底两面的排水通道;该导流座枢设在该活动平台的底面且能在一第一状态与一第二状态之间相对活动平台上下枢转,该导流座具有一条连通该排水通道的导流通道,该导流座的一端具有一个连通该导流通道的第一导流口,该导流座的另一端具有一个连通该导流通道的第二导流口,当该活动平台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导流座往该第一导流口的方向向下倾斜而位于第一状态,此时该第一导流口位于该集水槽上方,且该第一导流口与该活动平台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该第二导流口与该活动平台之间的垂直距离,使得该导流通道将该排水通道所带来的水流从该第一导流口导引至该集水槽内,当该活动平台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导流座往该第二导流口的方向向下倾斜而位于第二状态,此时该第二导流口位于该集水槽上方,且该第二导流口与该活动平台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该第一导流口与该活动平台之间的垂直距离,使得该导流通道将该排水通道所带来的水流从该第二导流口导引至该集水槽内。
6.由上述可知,本发明的排水式工作台利用该导流座的上下摆动,使得该活动平台不论往前或往后移动,该导流座都能够将喷洒在该活动平台的水流确实导引至该集水槽内,以减少在该活动平台形成积水,进而避免该活动平台及操作人员被积水弄湿弄脏的状况。
7.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底座的前后两侧边分别固设一个第一导引件与一个第二导引件,该第一导引件与该第二导引件位于该导流座的左右两相对侧。该导流座具有一个第一端与一个第二端,该第一端具有该第一导流口,该第二端具有该第二导流口,该导流座的一侧面具有一条第一斜槽,该第一斜槽自该导流座的第二端朝该导流座的第一端往上倾
斜延伸,该导流座的另一相对侧面具有一条第二斜槽,该第二斜槽自该导流座的第一端朝该导流座的第二端往上倾斜延伸。借此,当该第一导引件嵌设在该第一斜槽时,该导流座会受到该第一导引件的推顶而枢转至该第一状态,此时该第二导引件脱离该第二斜槽,当该第二导引件嵌设在该第二斜槽时,该导流座会受到该第二导引件的推顶而枢转至该第二状态,此时该第一导引件脱离该第一斜槽。
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第一导引件具有一个固设在该底座的第一支撑片与一根设在该第一支撑片的第一销件,该第一导引件用该第一销件嵌设在该第一斜槽。该第二导引件具有一个固设在该底座的第二支撑片与一根设在该第二支撑片的第二销件,该第二导引件用该第二销件嵌设在该第二斜槽。
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导流座的第二端具有一个连通该第一斜槽的第一锥状开口,该第一锥状开口的宽度朝远离该第一斜槽的方向逐渐增加,使该第一导引件能顺利进出该第一斜槽。该导流座的第一端具有一个连通该第二斜槽的第二锥状开口,该第二锥状开口的宽度朝远离该第二斜槽的方向逐渐增加,使该第二导引件能顺利进出该第二斜槽。
1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活动平台具有一个第一台座与一个第二台座。该第一台座的顶面具有一条第一流道,且该第一台座具有一个连通该导流通道的排水口,该第二台座设在该第一台座的顶面且与该第一台座之间形成一条第二流道,该第二流道的一端连通该第一流道,该第二流道的另一端连通该排水口,使得该第一流道、该第二流道及该排水口共同形成该排水通道。借此,喷洒在该活动平台的水会从该第一流道流到该第二流道,然后再从该第二流道经由该排水口流到该导流座的导流通道。
1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底座的左右两侧边以一前一后的方式设置一个第一挡止件与一个第二挡止件。该活动平台的底面具有一个第一挡止部与一个第二挡止部,当该活动平台的第一挡止部碰到该第一挡止件时,该活动平台停止移动而定位在该第一位置,当该活动平台的第二挡止部碰到该第二挡止件时,该活动平台停止移动而定位在该第二位置。
12.有关本发明所提供对于用于磁砖切割机的排水式工作台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发明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应能了解,该等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发明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
附图说明
13.图1为应用本发明的排水式工作台的磁砖切割机的立体图。
14.图2为图1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15.图3为本发明的排水式工作台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16.图4为图2沿4-4剖线的剖视图。
17.图5为本发明的排水式工作台的底视立体图。
18.图6为本发明的排水式工作台的局部立体图。
19.图7为本发明的排水式工作台所提供的导流座的立体图,主要显示第二凸条与第一导流口。
20.图8为本发明的排水式工作台所提供的导流座的侧视图,主要显示第二斜槽的延
伸状态。
21.图9为本发明的排水式工作台所提供的导流座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主要显示第一斜槽与第二导流口。
22.图10为本发明的排水式工作台所提供的导流座的另一侧视图,主要显示第一斜槽的延伸状态。
23.图11为本发明的排水式工作台的局部剖视图,主要显示活动平台位于第一位置且导流座位于第一状态。
24.图12为本发明的排水式工作台的局部剖视图,主要显示活动平台位于第二位置且导流座位于第二状态。
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
10:磁砖切割机
[0027]
12:底座
[0028]
14:固定平台
[0029]
16:锯片
[0030]
18:集水槽
[0031]
20:排水式工作台
[0032]
30:活动平台
[0033]
32:第一台座
[0034]
34:滚轮
[0035]
36:导轨
[0036]
38:第一挡止部
[0037]
40:第二挡止部
[0038]
42:第一流道
[0039]
44:镂空槽
[0040]
46:排水口
[0041]
48:第二台座
[0042]
50:第二流道
[0043]
52:排水通道54:第一挡止件56:第二挡止件p1:第一位置p2:第二位置60:导流座62:凸耳64:枢轴66:固定片68:导流通道70:第一端72:第一导流口74:第二端76:第二导流口78:第一凸条80:第一斜槽82:第一锥形开口84:第二凸条86:第二斜槽88:第二锥形开口90:第一导引件91:第一支撑片92:第一销件93:第二导引件94:第二支撑片95:第二销件s1:第一状态s2:第二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申请人首先在此说明,在整篇说明书中,包括以下介绍的实施例以及申请专利范围的权利要求中,有关方向性的名词皆以附图中的方向为基准。其次,在以下将要介绍的实施例以及附图中,相同的元件标号,代表相同或近似的元件或其结构特征。
[0045]
请先参阅图1,图1所显示的磁砖切割机10包括有一个底座12、一个固定平台14、一个锯片16及一个集水槽18。固定平台14固设在底座12上方且位于底座12的右侧,用以供待
切割的磁砖(图中未示)放置;锯片16设在底座12的中央且可受动力源(如马达,图中未示)的驱动而旋转;集水槽18设在底座12内且位于底座12的左侧。由于磁砖切割机10非本案重点,在此容不赘述其细部结构及操作过程。
[0046]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的排水式工作台20包括有一个活动平台30、一个导流座60、一个第一导引件90及一个第二导引件93。
[0047]
活动平台30位于底座12的左侧且位于集水槽18上方,并且配合固定平台14一起供待切割的磁砖(图中未示)放置,使锯片16对前述磁砖进行切割。如图3所示,活动平台30具有一个第一台座32,第一台座32的底面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多个滚轮34(在本实施例中为四个,但不以此为限),底座12的顶面设置两条相互平行的导轨36,第一台座32利用该等滚轮34组设在底座12的两条导轨36,使得第一台座32能相对底座12前后移动。
[0048]
为了限制第一台座32的移动范围,底座12的左右两侧边分别设置一个第一挡止件54(如图2所示的挡片,但不以此为限)与一个第二挡止件56(如图2所示的挡柱,但不以此为限),第一台座32的底面在左右两侧分别锁设一个u形环,两个u形环分别形成一个第一挡止部38与一个第二挡止部40(如图5所示),当活动平台30往前移动到让第一挡止部38碰到第一挡止件54时(如图11所示),活动平台30定位在第一位置p1,当活动平台30往后退到让第二挡止部40碰到第二挡止件56时(如图12所示),活动平台30定位在第二位置p2。
[0049]
此外,如图3所示,第一台座32的顶面沿着边缘具有一条第一流道42,第一台座32的中间位置具有一个镂空槽44与一个邻设于镂空槽44的排水口46。活动平台30还具有一个第二台座48,第二台座48设在第一台座32的顶面且盖设在镂空槽44与排水口46,第二台座48一方面与第一台座32之间形成一条第二流道50(如图4所示),第二流道50的一端连通第一流道42,第二流道50的另一端连通排水口46,使得第一流道42、第二流道50及排水口46共同形成一条排水通道52,另一方面,第二台座48的顶面与第一台座32的顶面相互齐平,使放置在上面的磁砖能保持良好的平整度。
[0050]
如图6所示,导流座60的中央具有两个凸耳62,导流座60的两个凸耳62被一根枢轴64所穿设,枢轴64被两个固定片66固定在第一台座32的底面,使得导流座60能以枢轴64为轴心产生类似翘翘板的上下摆动。如图7及图9所示,导流座60具有一个开口朝上的导流通道68,导流通道68连通于第一台座32的排水口46,导流座60的两相对端分别为第一端70与第二端74,导流座60的第一端70具有一个连通导流通道68的第一导流口72(如图7所示),导流座60的第二端74具有一个连通导流通道68的第二导流口76(如图9所示)。
[0051]
再如图10所示,导流座60的一侧面设置两个第一凸条78,两个第一凸条78之间形成一条第一斜槽80,第一斜槽80自导流座60的第二端74朝导流座60的第一端70往上倾斜延伸。另如图8所示,导流座60的另一相对侧面设置两个第二凸条84,两个第二凸条84之间形成一条第二斜槽86,第二斜槽86自导流座60的第一端70朝导流座60的第二端74往上倾斜延伸。
[0052]
请再回到图2,第一导引件90与第二导引件93以一前一后的方式设在底座12且位于导流座60的左右两侧。第一导引件90具有一个第一支撑片91与一根第一销件92,第一支撑片91的底端固设在底座12的前侧边,第一销件92插设在第一支撑片91的顶端;第二导引件93具有一个第二支撑片94与一根第二销件95,第二支撑片94的底端固设在底座12的后侧边,第二销件95插设在第二支撑片94的顶端。
[0053]
在实际操作时,在活动平台30从原本与固定平台14相互并排的初始位置被拉动至如图11所示的第一位置p1的过程中,第一导引件90以第一销件92嵌入第一斜槽80内,由于第一斜槽80自导流座60的第二端74朝导流座60的第一端70往上倾斜延伸,所以第一销件92会推顶两个第一凸条78,使导流座60以枢轴64为轴心枢转至如图11所示的第一状态s1,此时第一导流口72位于集水槽18上方,且第一导流口72与活动平台30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导流口76与活动平台30之间的垂直距离,亦即,导流通道68呈现往第一导流口72向下倾斜的状态,使得导流通道68将排水通道52所带来的水流从第一导流口72导引至集水槽18内。
[0054]
在活动平台30被推动至如图12所示的第二位置p2的过程中,第一销件92会脱离第一斜槽80,第二导引件93则是以第二销件95嵌入第二斜槽86内,由于第二斜槽86自导流座60的第一端70朝导流座60的第二端74往上倾斜延伸,所以第二销件95会推顶两个第二凸条84,使导流座60以枢轴64为轴心枢转至如图12所示的第二状态s2,此时第二导流口76位于集水槽18上方,且第二导流口76与活动平台30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一导流口72与活动平台30之间的垂直距离,亦即,导流通道68呈现往第二导流口76向下倾斜的状态,使得导流通道68将排水通道52所带来的水流从第二导流口76导引至集水槽18内。换言之,不论活动平台30往前或往后移动,借由导流座60的上下摆动,使导流座60能将排水通道52所带来的水流确实导引至集水槽18内,以解决在活动平台30形成积水的问题,进而避免活动平台30及操作人员被积水弄湿弄脏的状况。
[0055]
在此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如图10所示,两个第一凸条78在导流座60的第二端74形成一个连通第一斜槽80的第一锥状开口82,第一锥状开口82的宽度朝远离第一斜槽80的方向逐渐增加,如此可让第一销件92顺利进出第一斜槽80,以免和两个第一凸条78产生干涉;同样地,如图8所示,两个第二凸条84在导流座60的第一端70形成一个连通第二斜槽86的第二锥状开口88,第二锥状开口88的宽度朝远离第二斜槽86的方向逐渐增加,如此可让第二销件95顺利进出第二斜槽86,以免和两个第二凸条84产生干涉。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