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氨水罐尾气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2 17:32: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氨水罐尾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氨水是氨与水的混合物,呈无色透明状,同时具有刺激性气味,具有弱碱性,其本身具有挥发性和腐蚀性,利用氨水作为原料可生产肥料和各种铵盐,同时,在纺织工业中用于丝绸、毛纺和印染行业,基于其本身具有的挥发性和腐蚀性,氨水通常在氨水罐中进行保存和运输,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由于氨水易挥发出氨气,现有技术中不对挥发在氨气罐中的氨气进行处理,造成氨气的浪费和污染环境的情况;
4.2、由于氨水中的氨气随温度的上升而挥发率上升,现有的氨气罐容易受到高温影响而导致氨气的挥发率上升。
5.因此,现有技术中不对挥发在氨气罐中的氨气进行处理,造成氨气的浪费和污染环境的情况,且现有的氨气罐容易受到高温影响而导致氨气的挥发率上升,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氨水罐尾气回收装置,通过气泵工作将罐体内部的氨气输送至氨水中,使氨气溶解在氨水中,减少氨气的浪费,达到回收氨气的效果,且通过保温层降低外界高温对罐体的影响,并利用水泵和散热盒的配合对罐体进行降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对挥发在氨气罐中的氨气进行处理,造成氨气的浪费和污染环境的情况,且现有的氨气罐容易受到高温影响而导致氨气的挥发率上升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氨水罐尾气回收装置,包括罐体,罐体的底部沿罐体的圆周方向均匀固定有多个支腿,罐体的内部密封固定有隔桶,隔桶的周壁与罐体的周壁之间的空间设置有水,罐体上方的左侧设置有水泵,水泵的右方设置有气泵,气泵的进气端和气泵的出气端均密封固定有输气管,输气管的内部空间与罐体的内部空间相通,两个输气管的远离气泵的一端均穿过罐体的上壁并分别延伸至罐体内部的上端和罐体内部的下端,气泵的右方设置有散热盒,本装置中,气泵、水泵和风扇均通过导电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9.进一步地,罐体的外部固定有隔热层,输气管的外周壁与罐体的上壁密封连接,气泵设置在隔热层的上表面。
10.进一步地,水泵的进水端密封固定有连接管,连接管的内部与散热盒的内部相通,连接管的远离水泵的一端密封固定在散热盒的左壁上,散热盒的上壁均匀设置有多个凸条。
11.进一步地,散热盒的右壁密封固定有第二输水管,第二输水管上沿第二输水管的长度方向密封固定有多个第二输水支管,且第二输水支管的远离第二输水管的一端密封固
定在罐体的右壁上,第二输水管的内部与第二输水支管的内部相通,而第二输水支管的内部与隔桶的周壁和罐体的周壁之间的空间相通。
12.进一步地,水泵的出水端密封固定有第一输水管,第一输水管的内部与第一输水支管的内部相通,第一输水管上沿第一输水管的长度方向密封固定有多个第一输水支管,且第一输水支管的远离第一输水管的一端密封固定在罐体的左壁上,第一输水支管的内部与隔桶和罐体之间的空间相通。
13.进一步地,散热盒的下壁固定有第一安装架,散热盒的下方设置有风扇,风扇的下壁固定有第二安装架,且第二安装架固定在隔热层的上表面,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固定连接,风扇所在位置处对应第一安装架上和第二安装架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矩形槽和通风孔。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气泵和输气管,接通气泵的电源,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气泵将氨气输送至氨水内,使氨气溶解与氨水中,可对氨气进行回收利用,同时,减少氨气的浪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对挥发在氨气罐中的氨气进行处理,造成氨气的浪费和污染环境的情况的问题;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隔热层、水泵和散热盒,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水泵对水进行输送,使水穿过散热盒时利用散热盒将水中的热量导出,散热后的水再进入隔桶的周壁与罐体的周壁之间参与散热,达到对罐体进行降温的效果,减少高温对罐体中氨水挥发性的影响,解决了现有的氨气罐容易受到高温影响而导致氨气的挥发率上升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竖直方向的剖视结构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的连接结构图。
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4.1、水泵;101、连接管;102、第一输水管;1021、第一输水支管;2、气泵;201、输气管;3、散热盒;301、第一安装架;3011、矩形槽;302、第二输水管;3021、第二输水支管;303、凸条;4、风扇;401、第二安装架;4011、通风孔;5、罐体;501、隔桶;502、隔热层;503、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6.请参阅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氨水罐尾气回收装置,包括罐体5,罐体5的
底部沿罐体5的圆周方向均匀固定有多个支腿503,用于支撑罐体5,罐体5的内部密封固定有隔桶501,氨水位于隔桶501的内部,隔桶501的周壁与罐体5的周壁之间的空间设置有水,罐体5上方的左侧设置有水泵1,用于使隔桶501的周壁与罐体5的周壁之间的水进行循环,以在散热盒3的作用下进行散热,水泵1的右方设置有气泵2,气泵2可将氨水上方的氨气输送至氨水内,使氨气与氨水溶解,气泵2的进气端和气泵2的出气端均密封固定有输气管201,位于右侧的输气管201与气泵2的进气端密封固定,位于左侧的输气管201与气泵2的出气端密封固定,输气管201的内部空间与罐体5的内部空间相通,两个输气管201的远离气泵2的一端均穿过罐体5的上壁并分别延伸至罐体5内部的上端和罐体5内部的下端,使得氨气由右侧的输气管201穿过左侧的输气管201而被输送至罐体5的底部,气泵2的右方设置有散热盒3,用于对吸收罐体5温度的水进行散热,本装置中,气泵2、水泵1和风扇4均通过导电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同时,气泵2、水泵1和风扇4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对其型号作限定。
27.其中如图1至3所示,罐体5的外部固定有隔热层502,起到隔热作用,减少外界高温对罐体5的影响,输气管201的外周壁与罐体5的上壁密封连接,避免氨气泄露,气泵2设置在隔热层502的上表面。
28.其中如图1至2和4至5所示,水泵1的进水端密封固定有连接管101,连接管101的内部与散热盒3的内部相通,水泵1工作时,散热盒3内的水会进入连接管101内,连接管101的远离水泵1的一端密封固定在散热盒3的左壁上,散热盒3的上壁均匀设置有多个凸条303,该凸条303可增加散热盒3的散热面积,提升散热效果。
29.散热盒3的右壁密封固定有第二输水管302,第二输水管302上沿第二输水管302的长度方向密封固定有多个第二输水支管3021,且第二输水支管3021的远离第二输水管302的一端密封固定在罐体5的右壁上,通过多个第二输水支管3021固定在罐体5的右壁,可使散热效果更均匀,第二输水管302的内部与第二输水支管3021的内部相通,而第二输水支管3021的内部与隔桶501的周壁和罐体5的周壁之间的空间相通。
30.水泵1的出水端密封固定有第一输水管102,第一输水管102的内部与第一输水支管1021的内部相通,第一输水管102上沿第一输水管102的长度方向密封固定有多个第一输水支管1021,且第一输水支管1021的远离第一输水管102的一端密封固定在罐体5的左壁上,多个第一输水支管1021的设置可使散热后的水均匀分布在隔桶501的周壁与罐体5的周壁之间,提升散热的均匀性,第一输水支管1021的内部与隔桶501和罐体5之间的空间相通。
31.散热盒3的下壁固定有第一安装架301,为散热盒3提供安装平台,散热盒3的下方设置有风扇4,利用风扇4工作产生气流吹向散热盒3,使散热盒3的热量快速与散热盒3脱离,风扇4的下壁固定有第二安装架401,为风扇4提供安装平台,且第二安装架401固定在隔热层502的上表面,第一安装架301和第二安装架401固定连接,风扇4所在位置处对应第一安装架301上和第二安装架401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矩形槽3011和通风孔4011,风扇4工作时,空气穿过通风孔4011、风扇4、矩形槽3011作用于散热盒3表面。
32.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接通气泵2的电源,气泵2工作时,罐体5内部的氨水液面以上的氨气被气泵2抽送至氨水的底部,在氨气上升过程中,与氨水接触,并溶于氨水;利用隔热层502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外界高温对罐体5的影响,而在散热时,接通水泵1的电源,水泵1工作时,隔桶501的周壁与罐体5的周壁之间的水吸收罐体5的热量并依次穿过第二输水支管3021、第二输水管302进入散热盒3内,利用散热盒3对水进行散热,然后在水泵1
的持续作用下,散热后的水依次穿过连接管101、水泵1、第一输水管102、第一输水支管1021再进入隔桶501的周壁与罐体5的周壁之间继续参与罐体5表面热量的吸收。
3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