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侧进水式滴头及滴灌管的制作方法

2022-11-12 16:08: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滴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进水式滴头及滴灌管。


背景技术:

2.滴灌是一种精密的灌溉方法,经过安装在滴灌管上的滴头或孔口等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使水分的渗漏和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做到适时地供应作物根区所需水分,使作物根系的土壤保持适宜的湿度,从而方便土壤的水、肥、气、热、微生物活动,且始终处于良好状况,为作物高产稳产创造有利条件。而为了防止使用过程中泥沙跟随水流进入到滴头与水管之间的水腔中而造成堵塞,滴头表面一般设置一定具有的紊流槽来阻挡泥沙堵塞水管上的滴水孔。但是,由于滴头整体尺寸较小,紊流槽的正常长度较短,进而造成紊流槽阻挡泥沙的能力有限,导致滴灌带的滴水孔容易被泥沙堵塞。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防堵性能高的滴灌技术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进水式滴头及滴灌管,实现提高滴灌管的防堵性能,进而优化滴灌管的滴灌效果。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进水式滴头,包括:滴头主体,所述滴头主体的正面设置有出水槽、进水槽和紊流槽,所述出水槽布置在所述滴头主体的一端部,所述进水槽布置在所述滴头主体的一侧,所述紊流槽沿所述滴头主体的边缘弯折分布并连接在所述出水槽和所述进水槽之间;
6.所述滴头主体的背面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置有贯穿所述进水槽的进水口。
7.进一步的,所述进水槽与所述出水槽比邻布置,所述紊流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部流槽、端部流槽和第二侧部流槽,所述第一侧部流槽与所述进水槽连接,所述第二侧部流槽与所述出水槽连接,所述端部流槽布置在所述滴头主体远离所述出水槽的端部。
8.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中设置有多条并排布置的筋条。
9.进一步的,所述筋条沿垂直于所述滴头主体的长度方向分布。
10.进一步的,所述凸台上设置有若干条形槽,相邻两条所述条形槽之间形成挡水筋。
11.进一步的,所述挡水筋沿垂直于所述滴头主体的长度方向分布。
12.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的两侧分别布置有所述挡水筋。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滴灌管,包括水管和若干设置在所述水管内壁的滴头,所述滴头采用上述侧进水式滴头。
1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在滴头主体的一侧设置进水槽,并将出水槽布置在滴头主体的端部,使得紊流槽能够充分的利用滴头主体的外周圈的长度来分布,以延长紊流槽的整体长度,进而提高防堵性能;与此同时,滴头主体
的背面设置有凸台,并在凸台上设置进水口,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利用凸台以使得进水口能够远离水管的管壁,进而有效的减小管壁表面跟随水流流动的泥沙进入到进水口中,更进一步的提高防堵性能,进而优化滴灌管的滴灌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进水式滴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进水式滴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进水式滴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18.图4为图3中a-a向剖视图。
19.附图标记:
20.滴头主体100;
21.出水槽1、进水槽2、紊流槽3、凸台4、进水口5;
22.第一侧部流槽31、端部流槽32、第二侧部流槽33、条形槽41、挡水筋42、筋条51。
具体实施方式
23.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进水式滴头,包括:滴头主体100,滴头主体100的正面设置有出水槽1、进水槽2和紊流槽3,出水槽1布置在滴头主体100的一端部,进水槽2布置在滴头主体100的一侧,紊流槽3沿滴头主体100的边缘弯折分布并连接在所述出水槽和进水槽2之间;
24.滴头主体100的背面设置有凸台4,凸台4上设置有贯穿进水槽2的进水口5。
25.具体的,在加工过程中,滴头主体100加工成型后,便可以与挤出机中挤出的水管进行组装,以使得滴头主体100粘结在水管的内壁中。
26.滴头主体100的正面与所述水管的内壁贴合在一起,相对应的,出水槽1与水管之间形成出水腔体,进水槽2与水管之间形成进水腔体,而紊流槽3则与水管的内壁之间形成紊流流道。
27.水管中流动的水将从凸台4上形成的进水口5进入到进水腔体中,由于凸台4远离水管的内管壁,进而可以有效的减少水管内管壁跟随水流流动的泥沙进入到进水口5中。
28.水进入到进水腔体中后便可以在紊流流道中流动,由于进水槽2布置在滴头主体100的侧部,并且,出水槽1布置在滴头主体100的一端部,连接在进水槽2和出水槽1之间的紊流槽3便可以沿着滴头主体100的边缘弯折分布,以最大限度的增大其长度,进而提高过滤泥沙以增强防堵的能力。
29.进一步的,进水槽2与出水槽1比邻布置,紊流槽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部流槽31、端部流槽32和第二侧部流槽33,第一侧部流槽31与进水槽2连接,第二侧部流槽33与出水槽1连接,端部流槽32布置在滴头主体100远离出水槽1的端部。
30.具体的,端部流槽32和出水槽1分布在滴头主体100的两端部,而进水槽2与出水槽1比邻布置,进而可以在满足小型化滴头主体100设计的前提下预留足够的周圈区域来布置足够长的第一侧部流槽31和第二侧部流槽33。
31.又进一步的,进水口5中设置有多条并排布置的筋条51。具体的,多条筋条51之间形成格栅结构,进而起到过滤进入到进水口5中的水流,将较大颗粒的泥沙阻挡在外。而对
于筋条51而言,其沿垂直于滴头主体100的长度方向分布。这样,在使用过程中水流将沿着所述滴头的长度方向流动,而垂直与水流流动方向的筋条51能够更加有效阻挡泥沙。
32.更进一步的,凸台4上设置有若干条形槽41,相邻两条条形槽41之间形成挡水筋42。
33.具体的,布置在凸台4上的条形槽41和挡水筋42也可以进一步的对流经的水流进行过滤处理,进而减少泥沙对进水口5造成堵塞的影响。优选地,挡水筋42沿垂直于滴头主体100的长度方向分布,垂直与水流流动方向的挡水筋42也能够更加有效阻挡泥沙。
34.另外,还可以在进水口5的两侧分别布置有挡水筋42,通过在进水口5的两侧分别配置挡水筋42,能够满足水管正反流动过程中对水流中泥沙进行阻挡过滤的要求。
3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滴灌管,包括水管和若干设置在所述水管内壁的滴头,所述滴头采用上述侧进水式滴头。
3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在滴头主体的一侧设置进水槽,并将出水槽布置在滴头主体的端部,使得紊流槽能够充分的利用滴头主体的外周圈的长度来分布,以延长紊流槽的整体长度,进而提高防堵性能;与此同时,滴头主体的背面设置有凸台,并在凸台上设置进水口,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利用凸台以使得进水口能够远离水管的管壁,进而有效的减小管壁表面跟随水流流动的泥沙进入到进水口中,更进一步的提高防堵性能,进而优化滴灌管的滴灌效果。
3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