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甲苷含量黄芪种植方法与流程

2022-11-12 11:41: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中药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甲苷含量黄芪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2.黄芪是使用历史悠久的常用中药,2005版药典一部规定黄芪药材为豆科黄茂属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黄芪中含有皂营、多糖、黄酮、氨基酸等多种成分,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排脓、敛疮生肌之传统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抗衰老、增强细胞的代谢、调节血糖、清除自由基、抗心肌缺血等功效,黄茂具有国内和国际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当前最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药材品种之一。在黄芪及其同属近缘共分离出四十余种三萜皂甙,其结构大多为四环三萜及五环三萜苷类,苷的糖多为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多接于苷元3,6位。在膜荚黄芪中有乙酰黄芪苷ⅰ、黄芪苷
ⅰ‑ⅷ
、异黄芪苷
ⅰ‑ⅱ
、黄芪皂甙乙、环黄芪醇和大豆皂甙;蒙古黄芪中有黄芪苷ⅰ、ⅱ、ⅳ和大豆皂苷ⅰ;
3.黄芪作为一种中药材,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含有的黄芪甲苷上,黄芪甲苷的含量决定了黄芪的价值和价格,甲苷含量不足的黄芪只能是不合格产品。黄芪的粗度越粗,含量越高,价格越高,作为高端保健品和对外出口的高含量切片一直都货源紧缺,价格很高。
4.现在黄芪甲苷含量主要受产地和气候的影响,中药种植有道地药材的说法,就是因为在特定产区,黄芪品质会比其他地区好,甲苷含量比较高,而黄芪道地产区连年种植导致黄芪病害严重。现在黄芪需求主要由人工种植满足,而水肥充足的人工种植黄芪含量比野生的要低很多,各种提高甲苷含量的农药对于作为药用作物的黄芪又不安全。所以一种符合药用植物安全的甲苷提高方法非常重要。现在获得高含量黄芪的方法一般是道地产区种植,但是连年种植病害严重,或者产量少成本高的仿野生种植。
5.本发明是通过黄芪种植过程中的干旱胁迫,控制水肥与寒冷胁迫来提高黄芪甲苷含量。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甲苷含量黄芪种植方法,解决常规大面积种植黄芪甲苷含量偏低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甲苷含量黄芪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s1.黄芪正常种植直到苗高10厘米;
10.s2.进行干旱胁迫
11.当黄芪苗高10厘米后开始停止浇水,7天后每天中午1-3点观察黄芪叶子,当黄芪叶子中午开始发蔫时则再次浇水,并浇水浇透到土壤30厘米以下;再次开始停水观察,如此循环到8月;
12.s3.浇水追肥
13.黄芪8月根部开始快速生长,这时开始浇水追肥,提供黄芪生长的充足营养,共浇水追肥4次;
14.浇水追肥先后进行,每次浇水之后在进行追肥。每次浇水浇到根下10厘米为止,之后用1/10比例的水追肥,这样追施的肥料就会较均匀的分布在黄芪根的周围;少量多次追肥,通过浇水后追肥和追肥水量控制保证黄芪发育所需养分,同时减少土壤中被固定的多余肥料,防止黄芪的过剩生长;
15.s4.第二年春天黄芪发芽前起收,通过寒冷胁迫提高黄芪中甲苷的含量。
16.进一步地,在s3浇水追肥步骤;
17.其中前2次浇水追肥在8月初和8月中,其中浇水之后追肥氮磷钾平衡肥200克/亩/次,保证生长旺盛期的营养需求;
18.后两次每隔20天一次浇水追肥,追施无氮高钾肥200克/亩/次,促进根部生长的同时防止叶面徒长。
19.再进一步地优化,在s1步骤中;
20.1).种田的土壤选择
21.黄芪种植选择沙土或沙壤土,不能选择黏土,示范基地土壤颗粒大,渗水性、透气性好,不宜结块,在机器起收作业时,容易漏土,不容易埋苗;
22.2).翻地或平地
23.由于黄芪是深根作物,一般翻地不得少于40cm,土地深翻后,再利用动力耙将土地整平,压实,给后期的播种创造一个理想的土地平面;
24.3).种苗的种植
25.黄芪种植深度控制在10cm上下,打种黄芪的每亩下苗量一般在5000-8000株;
26.4).肥料的使用
27.底肥使用黄芪专用肥40kg/亩。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中通过苗期控水、中期控制水肥,并推迟起收时间;通过模拟自然环境下生长的黄芪,从而达到提高黄芪甲苷含量,以达到接近野生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29.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高甲苷含量黄芪种植方法,黄芪甲苷是黄芪的次生代谢产物,当黄芪生存条件很好,水肥过多时会降低黄芪中的甲苷含量。
30.1.黄芪正常种植直到苗高10厘米;
31.其中在步骤s1中,1).种田的土壤选择,黄芪种植选择沙土或沙壤土,不能选择黏土,示范基地土壤颗粒大,渗水性、透气性好,不宜结块,在机器起收作业时,容易漏土,不容易埋苗;2).翻地或平地,由于黄芪是深根作物,一般翻地不得少于40cm,土地深翻后,再利用动力耙将土地整平,压实,给后期的播种创造一个理想的土地平面;3).种苗的种植,黄芪种植深度控制在10cm上下,打种黄芪的每亩下苗量一般在5000-8000株;4).肥料的使用,其中底肥使用黄芪专用肥40kg/亩。
32.2.进行干旱胁迫,当苗高10厘米后开始停止浇水,7天后每天中午1-3点观察黄芪叶子,当黄芪叶子中午开始发蔫则再次浇水,浇水浇透到土壤30厘米以下,再次开始停水观
察,如此循环到8月份,其中对应于不同黄芪种植地区,在进行干旱胁迫式的浇水时,可能在在循环时间,存在差别。
33.3.黄芪8月根部开始快速生长,这时开始浇水追肥,提供黄芪生长的充足营养,共浇水追肥4次。前2次在8月初和8月中浇水之后追肥氮磷钾平衡肥200克/亩/次,保证生长旺盛期的营养需求,后两次每隔20天一次浇水追肥,追施无氮高钾肥200克/亩/次,促进根部生长的同时防止叶面徒长。
34.浇水追肥先后进行,每次浇水之后在进行追肥。每次浇水浇到根下10厘米为止,之后用1/10比例的水追肥,这样追施的肥料就会较均匀的分布在黄芪根的周围。追肥水量过少会导致肥料堆积在土壤上层,影响黄芪根的吸收,水量过多则会把肥料冲淋到根部之下,浪费部分肥料。
35.少量多次追肥,通过浇水后追肥和追肥水量控制保证黄芪发育所需养分,同时减少土壤中被固定的多余肥料,防止黄芪的过剩生长。
36.4.当年秋天不起收,改为第二年春天发芽前起收,通过寒冷胁迫提高黄芪中甲苷的含量;其中内蒙古地区呼包地区一般是4月15之前,不同地区的实际具体标准是黄芪发芽破土前。
37.实施例
38.试验记录
39.处理1.水肥充足
40.处理2.苗期控水,秋天起收
41.处理3.追肥控制,秋天起收
42.处理4.苗期控水,追肥控制,秋天起收
43.处理5.苗期控水,追肥控制,春天起收。
[0044][0045][0046]
选取试验中粗度1厘米以上黄芪进行统计,本发明处理比常规种植,产量会降低6.3%,含量会提高26%。
[0047]
黄芪越粗的部分含量越小,大部分黄芪整株的含量能够达到0.08的药典要求,但是去掉尾巴的条货就会有部分含量不合格,而切成1.0规格的切片后大部分黄芪含量就不合格了,而这部分切片是黄芪整株价值最高的,因为个体差异的影响,同一片大田同一规格的黄芪含量会有0.005左右的差异,同为1.0切片,含量合格的比不合格的价格要多20%以上,而且一般都货源紧张,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溢价。
[0048]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9]
以上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创造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