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盛放汤汁类食材的防渗漏型纸浆餐盒的制作方法

2022-11-12 10:08: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一次性餐盒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盛放汤汁类食材的防渗漏型纸浆餐盒。


背景技术:

2.一次性快餐盒已由泡沫饭盒转向环保饭盒,原来的泡沫饭盒由于不耐高温,且制作过程对环境造成破坏被淘汰,取而待之的有塑料饭盒,纸制饭盒,木制饭盒,降解饭盒等等;其中,塑料具有毒性较低、熔点较高、可塑性强、生产简便及相对成本较低等特点,因而成了制造一次性快餐盒的主流材料;pp聚丙烯,具有机械性能和热性能,适合饭菜的包装;餐盒分为环保餐盒,主要有塑料类,纸类、淀粉类及稀有金属类。
3.将木纸浆或芦苇、蔗渣、麦秸、稻草等一年生草本植物纤维纸浆经碎浆和净化,加入适量无毒化学助剂,成型、干燥、整型、定型、切边、消毒制成;
4.针对纸浆餐具制浆流程为:为提高纸浆餐具的强度等性能,我们选用进口的甘蔗浆等短纤维纸浆为主要原料,并将其与相关辅料按照一定打浆度、一定浓度混合成纸浆餐具原料浆;原料浆的制作过程首先是泡浆,然后用水力涡轮打浆机将原料打碎,使纤维分丝皂化以提高纤维的结合能力;在这期间,需要加入相关辅料以便提高成型纸浆餐具的耐高温和防水性能;最后水平调节原浆浓度,使其达到2%左右,以便原浆在网模上脱水成型;对于纸浆餐盒的成型流程为:成型就是将原浆制成一定形状的半湿态纸浆餐具的毛坯,也就是经制浆工序出来的纸浆在金属模具上脱水形成湿纸浆餐具雏形,这是纸浆餐具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程序,纸浆中大约95%的水是在成型时脱除的;因此,该工序对产品的质量、能源的消耗、生产效率及破损率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成型的质量取决于成型机、成型方式、模具的结构和质量以及原浆的质量等因素。
5.但制得的纸浆餐盒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6.1、传统的纸浆餐盒大多为整体式的结构,部分餐盒内腔被分隔为各个盛放区,也有部分餐盒只有一个容腔,但无论是上述哪一种类型的餐盒,均不符合一些商家的需求,商家无法根据自身需要来改变餐盒内腔区域的分配,只能依照采购的餐盒类型进行包装,从而导致传统餐盒无法满足该部分商家的需求;
7.2、在传统的纸浆餐盒中,若是盒内所装盛的饭菜过多,在盒盖盖上后,还是会出现溢出的情况,此时部分的菜汁、汤汁也会从盒盖与盒体之间的缝隙漏出,造成盒体表面沾附汤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消费者的食欲,同时也不便消费者进行后续的食用。


技术实现要素:

8.解决的技术问题:
9.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盛放汤汁类食材的防渗漏型纸浆餐盒,通过设置分隔板组,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分隔底盒的内腔,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传统的餐盒内腔分隔区域固定,无法进行调节的问题;另外,在底盒与顶盒的连接端面设
计呈阶梯面,确保底盒与顶盒盖合后,保证整个餐盒的密闭性,同时底盒下方的区域可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传统餐盒中,汤汁容易从底盒与顶盒之间形成缝隙处漏出的问题。
10.技术方案:
11.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2.一种用于盛放汤汁类食材的防渗漏型纸浆餐盒,包括:盒主体和分隔板组;
13.盒主体包含开合式连接的底盒和顶盒,用于盛放饭菜等事物;分隔板组可拆卸式装配于底盒内,用于分隔存放于餐盒内的饭菜;其中,所述分隔板组包含一体式连接的分隔板和侧板,且侧板与分隔板之间通过设置折叠板连接,该处的折叠板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伸展的状态,也了根据需要进行任意方向上的变形。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盒和顶盒的形状、大小一致,并相互盖合,该处底盒和顶盒相互盖合的结构为传统一次性饭盒均会使用到的结构,在此不多作赘述。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盒的顶侧设为下盒沿,且下盒沿内侧设有阶梯面,所述顶盒的底侧设为上盒沿;在所述上盒沿与下盒沿相互卡合的状态下,所述阶梯面被完全覆盖,从而避免上下盒沿之间产生的缝隙过大。
16.具体的,在底盒与顶盒之间设计阶梯面,在整个餐盒盖合后,可确保底盒与顶盒连接面的密闭性,在确保密闭性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餐盒容易发生汤汁泄漏的问题,确保餐盒整体保持洁净。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盒内壁边侧均匀开设有若干插槽,供所述分隔板和侧板插入,且分隔板和侧板采用相同材质制作而成,使用时分隔板插入到对应的插槽内即可初步完成对餐盒内腔区域的划分,而后使用到的侧板则时起辅助分离的作用。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折叠板包含若干相互连接的囊板,相邻的两组所述囊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0-360
°
,参照图1所示,此时折叠板中各个囊板的状态为,两两之间相互远离的状态。
19.具体的,在底盒内设计分隔板组,以完成对底盒内腔区域的分隔处理,使用者可根据需要,将底盒内腔区域合理分配,解决了传统餐盒分隔区域固定,无法进行适应性调整的问题,从而增强了该餐盒的使用灵活性。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盒的底侧设有伸缩部,且伸缩部呈环形式分布,并与所述底盒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底盒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内凹式的抽拉块,使用者手持拉块,将整个伸缩部向下拉动,即可拓展整个餐盒的容积。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顶盒的上表面开设有两道平行式的条形槽,且条形槽内装填筷体,并在条形槽内壁两侧设置挡块,所述挡块用于定位所述筷体于条形槽内的位置;
22.具体的,本技术将筷体装入顶盒上表面开设的条形槽内,无需进行统一打包作业,也避免了商家忘记给予顾客筷子的情况。
23.有益效果:
24.一是,本方案中,通过在底盒内设计分隔板组,以完成对底盒内腔区域的分隔处理,使用者可根据需要,将底盒内腔区域合理分配,解决了传统餐盒分隔区域固定,无法进行适应性调整的问题,从而增强了该餐盒的使用灵活性;
25.二是,本方案中,在底盒与顶盒之间设计阶梯面,在整个餐盒盖合后,可确保底盒与顶盒连接面的密闭性,在确保密闭性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餐盒容易发生汤汁泄漏的问题,确保餐盒整体保持洁净。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将分隔板组拆除后的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局部结构a的放大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局部结构b的放大图;
3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条形槽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1、底盒;2、顶盒;3、分隔板;4、折叠板;5、侧板;6、插槽;7、下盒沿;8、阶梯面;9、上盒沿;10、条形槽;11、挡块;12、筷体;13、伸缩部;14、抽拉块。
具体实施方式
32.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用于盛放汤汁类食材的防渗漏型纸浆餐盒,通过设置分隔板组,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分隔底盒的内腔,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传统的餐盒内腔分隔区域固定,无法进行调节的问题;另外,在底盒与顶盒的连接端面设计呈阶梯面,确保底盒与顶盒盖合后,保证整个餐盒的密闭性,同时底盒下方的区域可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传统餐盒中,汤汁容易从底盒与顶盒之间形成缝隙处漏出的问题。
33.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34.实施例1:
35.本实施例给出整个餐盒中底盒与顶盒连接端面的具体结构,如图1-图5所示,一种用于盛放汤汁类食材的防渗漏型纸浆餐盒,包括:盒主体和分隔板组,
36.盒主体包含开合式连接的底盒1和顶盒2,具体参照图1即可看出,顶盒2外侧的中部设置一块凸起,底盒1内壁开设凹槽,且该凹槽与凸起相配套,使得底盒1与顶盒2可进行相互盖合;分隔板组可拆卸式装配于底盒1内;其中,分隔板组包含一体式连接的分隔板3和侧板5,且侧板5与分隔板3之间通过设置折叠板4连接。
37.在一些示例中,底盒1和顶盒2的形状、大小一致,并相互盖合,在将顶盒2开启后,顶盒2也可作为盛具进行使用。
38.在一些示例中,底盒1的顶侧设为下盒沿7,且下盒沿7内侧设有阶梯面8,顶盒2的底侧设为上盒沿9;在上盒沿9与下盒沿7相互卡合的状态下,阶梯面8被完全覆盖,该处的阶梯面8在具体使用时也向下内翻,方便食客进行后续的进食;
39.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将顶盒2与底盒1相互盖合后,此时上盒沿9与下盒沿7相互贴合,阶梯面8也被完全覆盖,同时底盒1和顶盒2也实现了初步卡合,确保汤汁不会从上下盒沿之间的缝隙漏出。
4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41.在底盒1与顶盒2之间设计阶梯面8,在整个餐盒盖合后,可确保底盒1与顶盒2连接面的密闭性,在确保密闭性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餐盒容易发生汤汁泄漏的问题,确保餐盒整体保持洁净。
42.实施例2:
43.以实施例1为基础,本实施例给出底盒与顶盒连接端面的具体结构,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用于盛放汤汁类食材的防渗漏型纸浆餐盒,包括:盒主体和分隔板组,
44.盒主体包含开合式连接的底盒1和顶盒2;分隔板组可拆卸式装配于底盒1内;其中,分隔板组包含一体式连接的分隔板3和侧板5,且侧板5与分隔板3之间通过设置折叠板4连接。
45.在一些示例中,底盒1内壁边侧均匀开设有若干插槽6,供分隔板3和侧板5插入,且分隔板3和侧板5采用相同材质制作而成,具体的材质为纸浆,并在表面贴附防水膜;
46.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各个插槽6的位置从图3中可以明显看出,该处的各个插槽6呈等间距式分布,使用者在对分隔板组进行装配时,可手持分隔板3,将其插入对应的插槽6内,而后侧板5在折叠板4的恢复力作用下,始终朝向远离分隔板3的方向移动,将侧板5插入另一边的对应插槽6内即可;
47.对底盒1内腔进行划分区域的其中一种方式可参照图1,该处的分隔板组将底盒1内腔分为三个区域,最大的一个区域用于盛放主食,另外两个较小的区域则用于盛放蔬菜或肉类,具体可根据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或盛放。
48.在一些示例中,折叠板4包含若干相互连接的囊板,相邻的两组囊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0-360
°
,该处的折叠板4在使用状态下,相邻的两组囊板之间呈“v”形分布,且相邻两组囊板之间形成的夹角越大,则折叠板4产生的恢复力越小。
49.在一些示例中,底盒1的底侧设有伸缩部13,且伸缩部13呈环形式分布,并与底盒1呈一体式结构,底盒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内凹式的抽拉块14。
50.具体的,上述提及的伸缩部13也如实施例1中提到的阶梯面8相同,区别点在于:该处伸缩部13呈平面状,只有在需要时才会向下伸展,形成内壁呈台阶状的凹槽,拓展了整个餐盒的容积,避免餐盒内由于盛放饭菜过多,导致底和1与顶盒2出现较大缝隙的情况。
5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52.在底盒1内设计分隔板组,以完成对底盒1内腔区域的分隔处理,使用者可根据需要,将底盒1内腔区域合理分配,解决了传统餐盒分隔区域固定,无法进行适应性调整的问题,从而增强了该餐盒的使用灵活性。
53.实施例3:
54.以实施例1为基础,本实施例给出了顶盒上表面的具体结构,如图1、2以及5所示,顶盒2的上表面开设有两道平行式的条形槽10,且条形槽10内装填筷体12,并在条形槽10内壁两侧设置挡块11,挡块11用于定位筷体12于条形槽10内的位置;
55.参照图5即可看出,条形槽10内壁形成的挡块11能够确保筷体12存放于条形槽10内的稳固,只有在需要时,才方便将筷体12取出。
56.在具体应用场景中,传统的餐盒均不会配套有勺子或筷子直接的工具,需要将筷子与餐盒一起打包,才能方便购买者进行后续的食用,本技术将筷体12装入顶盒1上表面开设的条形槽10内,无需进行统一打包作业,也避免了商家忘记给予顾客筷子的情况。
57.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
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