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连接器壳体组件和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2-11-12 09:13: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壳体组件和包括该连接器壳体组件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射频同轴连接器通常包括壳体、多个端子和端子锁定件。多个端子安装在壳体中。端子锁定件插装在壳体上的插槽中并与多个端子接合,以将多个端子锁定在壳体中。
3.在现有技术中,端子锁定件通常需要在客户端组装。因此,在出货状态时,端子锁定件易受外力发生脱落或者移位,影响客户的后续组装。而且,在客户端完成组装后,长期使用过程中,端子锁定件依然存在脱落风险,影响产品可靠性。
4.此外,在现有技术中,端子锁定件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导致整个射频同轴连接器的体积过大,成本较高。而且端子锁定件与端子的接触面积较小,对端子的保持力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壳体组件,包括:外壳体,包括围成内腔的周壁;内壳体,插装到所述外壳体的内腔中且适于沿所述外壳体的轴向在预锁位置和终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内壳体上形成有允许端子插入的端子插孔和用于锁定所述端子的弹性锁扣,所述弹性锁扣适于沿所述外壳体的径向在与所述端子接合的锁定位置和与所述端子分离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内壳体处于所述预锁位置时,所述弹性锁扣不受所述外壳体的周壁的约束,能够沿所述径向弹性变形,以允许所述端子插入所述内壳体中;当所述内壳体处于所述终锁位置时,所述弹性锁扣受到所述外壳体的周壁的约束,不能沿所述径向朝外弹性变形,使得所述弹性锁扣被保持在所述锁定位置,以锁定插入的端子。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外壳体的周壁上形成有避让开口;当所述内壳体处于所述预锁位置时,所述弹性锁扣与所述避让开口对齐,从而不受所述外壳体的周壁的约束。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内壳体处于所述终锁位置时,所述外壳体的周壁的内壁面抵靠在所述弹性锁扣的至少一部分上,使得所述弹性锁扣被保持在所述锁定位置。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外壳体的内腔具有在所述轴向上相对的前开口和后开口,所述内壳体从所述外壳体的后开口插装到所述外壳体的内腔中;在所述内壳体处于所述预锁位置且所述端子已被插装到所述内壳体中的预定安装位置时,所述内壳体能够从所述预锁位置沿所述轴向朝后移动到所述终锁位置。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弹性锁扣包括:弹性悬臂,沿所述轴向朝前延伸预定长度;和第一凸起,凸出地形成在所述弹性悬臂的自由端的内侧上,所述第一凸起用于与所述端子上的凹部接合,以锁定所述端子。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内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径向阻挡面;当所述端子插装到所述内壳体中的预定安装位置时,所述径向阻挡面轴向抵靠在所述端子的对配阻挡面上,以阻止所述端子沿所述轴向朝前移动。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凸起具有第一阻挡面;当所述端子插装到所述内壳体中的预定安装位置时,所述第一阻挡面轴向抵靠在所述端子的第一对配阻挡面上,以阻止所述端子沿所述轴向朝后移动。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弹性锁扣还包括:第二凸起,凸出地形成在所述弹性悬臂的自由端的外侧上并具有第二阻挡面。所述外壳体的避让开口具有第二对配阻挡面;当所述内壳体处于所述终锁位置时,所述第二阻挡面抵靠在所述第二对配阻挡面上,以阻止所述内壳体沿所述轴向朝后移动。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内壳体上还形成有弹性卡扣,在所述外壳体的周壁上形成有终锁孔。当所述内壳体处于所述终锁位置时,所述弹性卡扣与所述终锁孔接合,所述终锁孔的孔壁阻止所述内壳体沿所述轴向朝前移动。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弹性卡扣包括:悬臂部,沿所述轴向朝前延伸;和凸起部,凸出地形成在所述悬臂部的外侧上。所述凸起部具有终锁面,所述外壳体具有位于所述终锁孔的一侧的对配终锁面;当所述内壳体处于所述终锁位置时,所述终锁面轴向抵靠在所述对配终锁面上,以阻止所述内壳体沿所述轴向朝前移动。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外壳体的周壁上还形成有预锁孔,所述预锁孔与所述终锁孔轴向间隔开并位于所述终锁孔的前方;所述凸起部还具有预锁面,所述外壳体具有位于所述预锁孔的一侧的对配预锁面;当所述内壳体处于所述预锁位置时,所述预锁面抵靠在所述对配预锁面上,使得所述内壳体在受到大于预定值的轴向朝后的外力时才能沿所述轴向朝后移动,在受到不大于预定值的轴向朝后的外力时不能沿所述轴向朝后移动。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外壳体上形成有凸台部,所述凸台部位于所述预锁孔和所述终锁孔之间,所述对配预锁面和所述对配终锁面为所述凸台部的两个侧面。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悬臂部径向突出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所述外壳体的内周壁设有轴向延伸的对配凹槽,以使所述悬臂部容置于所述对配凹槽内并沿轴向移动。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外壳体的内周壁在后端部上形成有倾斜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凸起部进入所述对配凹槽内。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内壳体的外部形成有阻止面,在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对配阻止面;当所述内壳体处于所述预锁位置时,所述阻止面轴向抵靠在所述对配阻止面上,以阻止所述内壳体沿所述轴向朝前移动。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弹性锁扣还包括:第三凸起,凸出地形成在所述弹性悬臂的自由端的一个侧面上。所述外壳体的避让开口具有第三阻挡面。当所述内壳体处于所述预锁位置且所述端子没有插装到所述内壳体中的预定安装位置时,所述第三凸起被所端子沿所述径向朝外顶起,使得所述第三凸起处于与所述第三阻挡面相干涉的位置,以阻止所述内壳体被从所述预锁位置朝向所述终锁位置移动;当所述内壳体
处于所述预锁位置且所述端子已插装到所述内壳体中的预定安装位置时,所述第三凸起处于与所述第三阻挡面不干涉的位置,以允许所述内壳体被从所述预锁位置朝向所述终锁位置移动。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组件和端子,端子插装在所述内壳体的端子插孔中。在所述端子上形成有凹部,所述凹部与所述弹性锁扣的第一凸起接合,使得所述端子被锁定在所述端子插孔中。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端子上形成有径向凸台,所述径向凸台具有对配阻挡面,所述对配阻挡面轴向抵靠在所述内壳体的径向阻挡面上,以阻止所述端子沿所述轴向朝前移动。
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线缆,线缆与所述端子连接成线缆组件,以与所述端子一起插入所述端子插孔中。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为射频同轴连接器。
26.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在客户端插装端子之前,用于锁定端子的内壳体被预装在外壳体中并被外壳体可靠地保持在预锁位置,不会出现移位和脱落的风险,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27.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一些实例性的实施例中,通过内壳体的内部结构将端子锁定在内壳体中,因此,无需额外增加端子锁定件,减小了连接器的体积。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当内壳体在终锁位置时,外壳体的周壁对弹性锁扣的束缚能够提高弹性锁扣对端子的保持力。
28.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29.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内壳体处于预锁位置;
30.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其中内壳体处于预锁位置;
31.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组件的沿一个方向的剖视图,其中内壳体处于预锁位置;
32.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组件的沿一个方向的剖视分解示意图,其中内壳体处于预锁位置;
33.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组件的沿另一个方向的剖视图,其中内壳体处于预锁位置;
34.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组件的沿另一个方向的剖视分解示意图,其中内壳体处于预锁位置;
35.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内壳体处于预锁位置;
36.图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线缆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37.图9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从前侧观看时的剖视图,其中内壳体处于预锁位置;
38.图10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从后侧观看时的剖视图,其中内壳体处于预锁位置;
39.图1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从上侧观看时的剖视图,其中内壳体处于预锁位置;
40.图1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内壳体处于终锁位置;
41.图1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沿一个方向的剖视图,其中内壳体处于终锁位置;
42.图1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沿另一个方向的剖视图,其中内壳体处于终锁位置;
43.图1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在内壳体的后端部上安装有后端盖;
44.图1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后端盖的从前侧观看时的打开状态图;
45.图1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后端盖的从后侧观看时的打开状态图;
46.图1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后端盖的从后侧观看时的闭合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48.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4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连接器壳体组件,包括:外壳体1,包括围成内腔101的周壁;和内壳体2,插装到所述外壳体1的内腔101中且适于沿所述外壳体1的轴向在预锁位置和终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内壳体2上形成有允许端子30插入的端子插孔201和用于锁定所述端子30的弹性锁扣22,所述弹性锁扣22适于沿所述外壳体1的径向在与所述端子30接合的锁定位置和与所述端子30分离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内壳体2处于所述预锁位置时,所述弹性锁扣22不受所述外壳体1的周壁的约束,能够沿所述径向弹性变形,以允许所述端子30插入所述内壳体2中;当所述内壳体2处于所述终锁位置时,所述弹性锁扣22受到所述外壳体1的周壁的约束,不能沿所述径向朝外弹性变形,使得所述弹性锁扣22被保持在所述锁定位置,以锁定插入的端子30。
5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所述的连接器壳
体组件和端子30。端子30插装在所述内壳体2的端子插孔201中。在所述端子30上形成有凹部321,所述凹部321与所述弹性锁扣22的第一凸起221接合,使得所述端子30被锁定在所述端子插孔201中。
51.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内壳体2处于预锁位置;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其中内壳体2处于预锁位置;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组件的沿一个方向的剖视图,其中内壳体2处于预锁位置;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组件的沿一个方向的剖视分解示意图,其中内壳体2处于预锁位置;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组件的沿另一个方向的剖视图,其中内壳体2处于预锁位置;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组件的沿另一个方向的剖视分解示意图,其中内壳体2处于预锁位置;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内壳体2处于预锁位置;图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线缆组件3的立体示意图。
52.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连接器主要包括连接器壳体组件1、2和线缆组件3。连接器壳体组件1、2包括外壳体1和内壳体2。内壳体2组装在外壳体1中。线缆组件3包括端子30和与端子30相连的线缆31。内壳体2插装在外壳体1中,端子30插装在内壳体2中。
53.图9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从前侧观看时的剖视图,其中内壳体2处于预锁位置;图10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从后侧观看时的剖视图,其中内壳体2处于预锁位置;图1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从上侧观看时的剖视图,其中内壳体2处于预锁位置。图1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内壳体处于终锁位置;图1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沿一个方向的剖视图,其中内壳体2处于终锁位置;图1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沿另一个方向的剖视图,其中内壳体2处于终锁位置。
54.如图1至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公开一种连接器壳体组件1、2。该连接器壳体组件1、2包括:外壳体1和内壳体2。外壳体1包括围成内腔101的周壁。内壳体2插装到外壳体1的内腔101中且适于沿外壳体1的轴向在预锁位置和终锁位置之间移动。
55.如图1至图1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内壳体2上形成有允许端子30插入的端子插孔201和用于锁定端子30的弹性锁扣22,弹性锁扣22适于沿外壳体1的径向在与端子30接合的锁定位置和与端子30分离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
56.如图1至图1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内壳体2处于预锁位置时,弹性锁扣22不受外壳体1的周壁的约束,能够沿径向弹性变形,以允许端子30插入内壳体2中。
57.如图1至图1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内壳体2处于终锁位置时,弹性锁扣22受到外壳体1的周壁的约束,不能沿径向朝外弹性变形,使得弹性锁扣22被保持在锁定位置,以锁定插入的端子30。
58.如图1至图1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外壳体1的周壁上形成有避让开口12。当
内壳体2处于预锁位置时,弹性锁扣22与避让开口12对齐,并适于被容纳在避让开口12中,从而不受外壳体1的周壁的约束。
59.如图1至图1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内壳体2处于终锁位置时,外壳体1的周壁的内壁面抵靠在弹性锁扣22的至少一部分上,使得弹性锁扣22被保持在锁定位置。
60.如图1至图1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外壳体1的内腔101具有在轴向上相对的前开口和后开口,内壳体2从外壳体1的后开口插装到外壳体1的内腔101中。在内壳体2处于预锁位置且端子30已被插装到内壳体2中的预定安装位置时,内壳体2能够从预锁位置沿轴向朝后移动到终锁位置。
61.如图1至图1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弹性锁扣22包括:弹性悬臂220和第一凸起221。弹性悬臂220沿轴向朝前延伸预定长度。第一凸起221凸出地形成在弹性悬臂220的自由端的内侧上。第一凸起221用于与端子30上的凹部321接合,以锁定端子30。
62.如图1至图1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内壳体2处于终锁位置时,外壳体1的周壁的内壁面抵靠在弹性锁扣22的弹性悬臂220上,使得弹性锁扣22被保持在锁定位置。
63.如图1至图1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内壳体2的内部形成有径向阻挡面24a。当端子30插装到内壳体2中的预定安装位置时,径向阻挡面24a轴向抵靠在端子30的对配阻挡面34a上,以阻止端子30沿轴向朝前移动。
64.如图1至图1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凸起221具有第一阻挡面221a。当端子30插装到内壳体2中的预定安装位置时,第一阻挡面221a轴向抵靠在端子30的第一对配阻挡面321a上,以阻止端子30沿轴向朝后移动。
65.如图1至图1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弹性锁扣22还包括第二凸起222,第二凸起222凸出地形成在弹性悬臂220的自由端的外侧上并具有第二阻挡面222a。外壳体1的避让开口12具有第二对配阻挡面122a。当内壳体2处于终锁位置时,第二阻挡面222a抵靠在第二对配阻挡面122a上,以阻止内壳体2沿轴向朝后移动。
66.如图1至图1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内壳体2还形成有弹性卡扣21,在外壳体1的周壁上形成有终锁孔14。当内壳体2处于终锁位置时,弹性卡扣21与终锁孔14接合,以阻止内壳体2沿轴向朝前移动。
67.如图1至图1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弹性卡扣21包括:悬臂部210和凸起部211。悬臂部210沿轴向朝前延伸。凸起部211凸出地形成在悬臂部210的外侧上。凸起部211具有终锁面211b,外壳体1具有位于终锁孔14的一侧的对配终锁面14b。当内壳体2处于终锁位置时,终锁面211b轴向抵靠在对配终锁面14b上,以阻止内壳体2沿轴向朝前移动。
68.如图1至图1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外壳体1的周壁上还形成有预锁孔11,预锁孔11与终锁孔14轴向间隔开并位于终锁孔14的前方。凸起部211还具有预锁面211a,外壳体1具有位于预锁孔11的一侧的对配预锁面11a。当内壳体2处于预锁位置时,预锁面211a抵靠在对配预锁面11a上,使得内壳体2在受到大于预定值的轴向朝后的外力时才能沿轴向朝后移动,在受到不大于预定值的轴向朝后的外力时不能沿轴向朝后移动。
69.如图1至图1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外壳体1上形成有凸台部111,该凸台部111位于预锁孔11和终锁孔14之间。对配预锁面11a和对配终锁面14b为凸台部111的两个侧面。但是,请注意,该凸台部111不是必须的,外壳体1的外表面可以是平整的。此时,对配预锁面11a可以直接由预锁孔11的孔壁构成,对配终锁面14b可以直接由终锁孔14的孔壁构
成。
70.如图1至图1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悬臂部210径向突出内壳体2的外表面设置。外壳体1的内周壁设有轴向延伸的对配凹槽110,以使悬臂部210容置于对配凹槽110内并沿轴向移动。外壳体1的内周壁在后端部上形成有倾斜引导部110a,用于引导凸起部211进入对配凹槽110内。
71.如图1至图1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内壳体2的外部形成有阻止面23a,在外壳体1的内部形成有对配阻止面13a。当内壳体2处于预锁位置时,阻止面23a轴向抵靠在对配阻止面13a上,以阻止内壳体2沿轴向朝前移动。
72.如图1至图1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外壳体1的内部形成有环形径向凸起13,对配阻止面13a为环形径向凸起13的后侧面。
73.如图1至图1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弹性锁扣22还包括第三凸起223。第三凸起223凸出地形成在弹性悬臂220的自由端的一个侧面上。外壳体1的避让开口12具有第三阻挡面123a。
74.如图1至图1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内壳体2处于预锁位置且端子30没有插装到内壳体2中的预定安装位置时,第三凸起223被所端子30沿径向朝外顶起,使得第三凸起223处于与第三阻挡面223a相干涉的位置,以阻止内壳体2被从预锁位置朝向终锁位置移动。
75.如图1至图1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内壳体2处于预锁位置且端子30已插装到内壳体2中的预定安装位置时,第三凸起223处于与第三阻挡面223a不干涉的位置,以允许内壳体2被从预锁位置朝向终锁位置移动。
76.如图1至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组件1、2和端子30。端子30插装在内壳体2的端子插孔201中。在端子30上形成有凹部321,凹部321与弹性锁扣22的第一凸起221接合,使得端子30被锁定在端子插孔201中。
77.如图1至图1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端子30的凹部321具有第一对配阻挡面321a,第一对配阻挡面321a轴向抵靠在第一凸起221的第一阻挡面221a上,以阻止端子30沿轴向朝后移动。
78.如图1至图1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端子30上形成有径向凸台34,径向凸台34具有对配阻挡面34a,对配阻挡面34a轴向抵靠在内壳体2的径向阻挡面24a上,以阻止端子30沿轴向朝前移动。
79.如图1至图1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端子30的对配阻挡面34a和第一对配阻挡面321a分别为端子30的径向凸台34的前侧面和后侧面。
80.如图1至图1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还包括线缆31,线缆31与端子30连接成线缆组件3,以与端子30一起插入端子插孔201中。
81.如图1至图1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内壳体2具有四个端子插孔201,四个端子插孔201被布置成两行两列;连接器包括四个线缆组件3,四个线缆组件3分别插装到四个端子插孔201中。
82.图1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在内壳体2的后端部28上安装有后端盖4;图1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
连接器的后端盖4的从前侧观看时的打开状态图;图1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后端盖4的从后侧观看时的打开状态图;图1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后端盖4的从后侧观看时的闭合状态图。
83.如图1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连接器还包括后端盖4。后端盖4安装在内壳体2的后端部28上并在其端壁420上形成有允许线缆31穿过的线缆通孔401。线缆通孔401的孔径小于端子通孔201的孔径并等于或稍大于线缆31的外径,以防止线缆31在径向上晃动。
84.如图1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后端盖4包括:第一端盖部分41、两个第二端盖部分42和两个可弯折连接部43。第一端盖部分41包括第一端壁部分412和分别与第一端壁部分412的上、下两端相连的两个第一周壁部分411。两个第二端盖部分42分别位于第一端盖部分41的两侧并分别包括第二端壁部分422和与第二端壁部分422相连的第二周壁部分421。两个可弯折连接部43分别将两个第二端盖部分42的第二周壁部分421连接至位于第一端壁部分412的上端的第一周壁部分411。
85.如图1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通过弯折两个可弯折连接部43,两个第二端盖部分42能够相对于第一端盖部分41打开和闭合。
86.如图1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两个第二端盖部分42闭合时,第一和第二周壁部分411、421组成后端盖4的周壁410,第一和第二端壁部分412、422组成后端盖4的端壁420。
87.如图1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周壁部分411上形成有第一卡槽4a,在第二周壁部分421上形成有与第一卡槽4a不同的第二卡槽4b。在后端盖4的后端部28上形成有分别与第一卡槽4a和第二卡槽4b接合的第一凸起28a和第二凸起28b。这样,就可以将后端盖4安装到内壳体2的后端部28上。
88.如图1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连接器为射频同轴连接器。端子30的外导体的后端压接到线缆的屏蔽层上。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例,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连接器。
89.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这些变化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90.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91.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92.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