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简易盖板涵的制作方法

2022-11-12 06:36: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盖板涵,尤其涉及一种简易盖板涵。


背景技术:

2.为利于排水,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时,一般采用上坡通往交叉口。需要穿过道路排水的,排水设施一般也采用涵洞。
3.但水电站场内施工道路较多,布置较复杂,其地形、地质多变,不可避免的出现下坡通向交叉口的道路。为满足水电站施工期间交通的需求,交通洞洞内往往设置多个交叉口。对于交叉口的排水设施,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涵洞或者钢管。若采用钢筋混凝土涵洞排水,当交叉口位于挖方区时,需设置倒虹吸,为满足日常清理倒虹吸的尺寸不宜太小,这样势必会导致开挖断面较大,特别是隧道内,这样的开挖给施工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且后期清理、更换的难度也非常大;若采用钢管排水,水电站场内工作面多,施工形成的小石渣较多,钢管直径较小,极易堵塞,且很难疏通,需要频繁更换,不利于交通保通。这时,采用工字钢简易盖板涵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4.水电工程地下洞室施工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的造成工字钢废弃,对于废弃的工字钢,应当充分利用。一种简易盖板涵骨架就是利用废弃的工字钢,变废为宝,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投资。
5.基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简易盖板涵,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易盖板涵,能够解决道路平面交叉口排水采用钢筋混凝土涵洞导致开挖断面较大或者采用钢管易堵塞难疏通的问题,以及工字钢的浪费问题。
7.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简易盖板涵,包括涵洞基坑,还包括所述涵洞基坑底部设有的基础,所述基础上侧焊接有涵台,所述涵台上侧焊接有支撑,所述基础、所述涵台和所述支撑均由工字钢组成,所述涵洞基坑周侧浇筑有混凝土,所述所述基础、所述涵台和所述支撑均位于所述混凝土内部,所述涵洞基坑顶部设有盖板。
9.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或对这些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组合使用:
10.所述盖板的上侧设有钢板。
11.所述工字钢的两个连接面相互平行,两个连接面之间垂直连接有支撑面,所述工字钢包括组成所述基础的若干第一工字钢、组成所述涵台的若干第二工字钢、组成所述支撑的若干第三工字钢以及组成所述盖板的第四工字钢,所述第一工字钢的长度方向为所述涵洞基坑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工字钢的长度方向为所述涵洞基坑的深度方向,所述第三工字钢的长度方向为所述涵洞基坑的长度方向,所述第四工字钢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工
字钢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四工字钢沿着所述涵洞基坑长度方向分布。
12.所述第一工字钢的其中一个连接面与所述涵洞基坑的底面相贴,另一个连接面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工字钢的一端面焊接,两个所述第二工字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工字钢的两侧。
13.所述第二工字钢垂直于所述第一工字钢,所述第一工字钢和所述第二工字钢焊接为一个支撑整体,若干所述支撑整体沿着所述涵洞基坑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支撑整体的数量由所述涵洞基坑的长度决定,所述涵洞基坑的长度由道路宽度决定,所述支撑整体的两列所述第二工字钢上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三工字钢的连接面焊接。
14.所述第一工字钢的长度小于等于1.5米,两个所述第一工字钢之间的距离为19~21厘米,所述第一工字钢的两端分别超出所述第二工字钢8~10厘米,两个所述第四工字钢之间的距离为4~6厘米,所述涵洞基坑的深度小于等于1.5米,所述涵洞基坑的纵坡大于等于0.5%。
15.所述混凝土的浇筑范围在所述涵洞基坑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工字钢的长度相同,在所述涵洞基坑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超出所述第一工字钢4~6厘米。
16.所述工字钢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工字钢,所述盖板涵设置于道路排水处。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简易盖板涵,采用工字钢建造简易盖板涵,节省资源、经费和工期,施工方便,有效解决交叉口排水问题;通过设置方便移开的钢板和盖板,基本不影响交通的同时方便对盖板涵进行机械清理,钢板和盖板损坏后容易更换;基础、涵台、支撑以及盖板的分布合理,方便排水的同时起到有效承载作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涵洞纵断面图;
19.图2为本实用涵身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但是应当理解,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22.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简易盖板涵,包括涵洞基坑,还包括所述涵洞基坑底部设有的基础6,所述基础6上侧焊接有涵台4,所述涵台4上侧焊接有支撑3,所述基础6、所述涵台4和所述支撑3均由工字钢组成,所述涵洞基坑周侧浇筑有混凝土5,所述所述基础6、所述涵台4和所述支撑3均位于所述混凝土5内部,所述涵洞基坑顶部设有盖板2。
23.所述盖板2的上侧设有钢板1,所述钢板1和所述盖板2能够掀开,从而对所述工字钢简易盖板涵进行机械清理,所述钢板1上侧通行车辆。
24.所述工字钢的两个连接面相互平行,两个所述连接面之间垂直连接有支撑面,所述工字钢包括组成所述基础6的若干第一工字钢、组成所述涵台4的若干第二工字钢、组成所述支撑3的若干第三工字钢以及组成所述盖板2的第四工字钢,所述第一工字钢的长度方向为所述涵洞基坑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工字钢的长度方向为所述涵洞基坑的深度方向,所述第三工字钢的长度方向为所述涵洞基坑的长度方向,所述第四工字钢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工字钢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四工字钢沿着所述涵洞基坑长度方向分布。
25.所述第一工字钢的其中一个连接面与所述涵洞基坑的底面相贴,另一个连接面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工字钢的一端面焊接,两个所述第二工字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工字钢的两侧。
26.所述第二工字钢垂直于所述第一工字钢,所述第一工字钢和所述第二工字钢焊接为一个支撑整体,若干所述支撑整体沿着所述涵洞基坑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支撑整体的数量由所述涵洞基坑的长度决定,所述涵洞基坑的长度由道路宽度决定,所述支撑整体的两列所述第二工字钢上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三工字钢的连接面焊接。
27.所述第一工字钢的长度小于等于1.5米,两个所述第一工字钢之间的距离为19~21厘米,所述第一工字钢的两端分别超出所述第二工字钢8~10厘米,两个所述第四工字钢之间的距离为4~6厘米,所述涵洞基坑的深度小于等于1.5米,所述涵洞基坑的纵坡大于等于0.5%。
28.所述混凝土5的浇筑范围在所述涵洞基坑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工字钢的长度相同,在所述涵洞基坑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超出所述第一工字钢4~6厘米。
29.所述工字钢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工字钢,所述盖板涵设置于道路排水处。
30.一种简易盖板涵的施工步骤:
31.a、根据水量大小、现场地形条件,确定涵洞的位置、长度、纵坡和断面尺寸,然后进行涵洞基坑的开挖,开挖时应注意不要超挖或者欠挖,并尽量保持开挖面平整,如不平整可采用混凝土找平;
32.b、安装工字钢骨架,按照涵台4和基础6净间距为20cm进行放样,支撑3与涵台4、涵台4与基础6之间需焊接,并用混凝土5进行包裹,注意安装完成后,应确保两支撑3平整、在同一个平面上。
33.c、在支撑3上面放置盖板2,盖板2之间的净间距为5cm,盖板2放置完成后,做好固定措施,然后在其上放置钢板1。
34.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及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制造或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简易盖板涵,并且能够产生本实用新型所记载的积极效果。
35.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机构、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内侧”、“水平”、“端部”、“长度”、“外端”、“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用语“第一”、“第二”也仅为说明时的简洁而采用,并不是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7.此外,在实践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时,通过对附图、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的研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和影响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变化。此外,在权利要求、说明书中,“包括”、“含有”等词不排除其他元素或步骤,非复数名词不排除其复数形式。
38.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