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控侧入式的调节性背光源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1-11 22:29: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控侧入式的调节性背光源结构。


背景技术:

2.在电子工业中,背光是一种照明的形式,常被用于lcd显示上。背光式和前光式不同之处在于背光是从侧边或是背后照射,而前光顾名思义则从前方照射。他们被用来增加在低光源环境中的照明度和电脑显示器、液晶荧幕上的亮度,以和crt显示类似的方式产生出光。其中在背光形式中需要对光捕获光学罩进行使用,现有美国申请的光学罩专利主要是说明通过具有特定光学结构的光学罩来改变光的传播路径,可能影响导光板、光学膜片等存在微结构的物料,主要用于改善外来光的利用。
3.上述现有技术是通过外来光改善背光,并且光设方向从外部向内部,这种技术受到外来光的限制,存在不可控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侧入式的调节性背光源结构,以解决上述过程中所提到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控侧入式的调节性背光源结构,所述背光源结构包括有布置网点结构的导光板、反射膜、下铝框、黑膜、柔性电路板、热敏电阻、led灯、硅胶、导热胶、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胶框、双面胶与泡棉胶,其中导光板的一侧布置v齿结构,所述反射膜固定在导光板的下端,其中下铝框套在导光板与反射膜的外部,所述黑膜固定在反射膜的下端一侧。
6.优选的,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导光板的外侧,其中柔性电路板与导光板之间采用硅胶进行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热敏电阻固定在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中侧,其中led 灯对称位于热敏电阻的两侧,所述led灯与柔性电路板之间采用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下铝框的内部,其中柔性电路板与下铝框之间采用导热胶进行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扩散膜固定在导光板的上端,其中下增光膜固定在扩散膜的上端,所述上增光膜固定在下增光膜的上端。
10.优选的,所述胶框套在下铝框上,其中胶框与下铝框之间采用泡棉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双面胶固定在胶框的内端一侧。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2.通过对本发明的设置,使得本发明中的背光为侧入式背光,是通过在导光板的侧面设计v形锯齿结构,同时在导光板的入光面上设置有有网点结构,侧入式的点光源发出的光经过v形锯齿的折射,再经过导光板入光面上的网点从而实现将侧入式的点光源转换成面光源;此外本发明在导光板的上方设置有散光膜、增光膜、dbef等光学膜片,光线经过上
述的光学膜片之后从而实现了将光线控制在特定的角度范围内。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结构爆炸示意图;
14.图2为本发明导光板立体示意图;
15.图3为本发明导光板俯视示意图;
16.图4为本发明胶框立体示意图。
17.图中:导光板1、v齿结构101、反射膜11、下铝框12、黑膜13、柔性电路板14、热敏电阻15、led灯16、硅胶17、导热胶18、扩散膜19、下增光膜110、上增光膜111、胶框112、双面胶113、泡棉胶114。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决不限于下面所提出的任何具体配置和算法,而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元素、部件和算法的任何修改、替换和改进。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没有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避免对本发明造成不必要的模糊。
19.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具有可控调节功能的背光源结构,背光源结构包括有布置网点结构的导光板1、反射膜11、下铝框12、黑膜13、柔性电路板14、热敏电阻15、led 灯16、硅胶17、导热胶18、扩散膜19、下增光膜110、上增光膜111、胶框112、双面胶113与泡棉胶114,其中导光板1的一侧布置v齿结构101,反射膜11固定在导光板1的下端,其中下铝框12套在导光板1与反射膜11的外部,黑膜13固定在反射膜11的下端一侧。
20.导光板1是采用塑胶加工而成,
21.柔性电路板14位于导光板1的外侧,其中柔性电路板14与导光板1之间采用硅胶17进行固定连接。
22.通过在导光板1与侧面设计的v齿结构的共同配合下,并且在导光板1的入光面上设置有有网点结构,使得侧入式的点光源发出的光经过v形锯齿的折射,再经过导光板入光面上的网点从而实现将侧入式的点光源转换成面光源;
23.热敏电阻15固定在柔性电路板14的一端中侧,其中led灯16 对称位于热敏电阻15的两侧,led灯16与柔性电路板14之间采用固定连接。
24.柔性电路板14位于下铝框12的内部,其中柔性电路板14与下铝框12之间采用导热胶18进行固定连接。
25.扩散膜19固定在导光板1的上端,其中下增光膜110固定在扩散膜19的上端,上增光膜111固定在下增光膜110的上端。
26.胶框112套在下铝框12上,其中胶框112与下铝框12之间采用泡棉胶114进行固定连接,双面胶113固定在胶框112的内端一侧。
27.导光板的上方设置有扩散膜19、下增光膜110、上增光膜111等光学膜片,光线经过上述的光学膜片之后从而实现了将光线控制在特定的角度范围内。
28.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附图、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应能理解并实现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并不排除其他装置或步骤;不定冠词“一个”不排除多个;术语“第一”、“第二”用于标示名称而非用于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均不应被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权利要求中出现的多个部分的功能可以由一个单独的硬件或软件模块来实现。某些技术特征出现在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并不意味着不能将这些技术特征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控侧入式的调节性背光源结构,包括具有可控调节功能的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结构包括有布置网点结构的导光板(1)、反射膜(11)、下铝框(12)、黑膜(13)、柔性电路板(14)、热敏电阻(15)、led灯(16)、硅胶(17)、导热胶(18)、扩散膜(19)、下增光膜(110)、上增光膜(111)、胶框(112)、双面胶(113)与泡棉胶(114),其中导光板(1)的一侧布置v齿结构(101),所述反射膜(11)固定在导光板(1)的下端,其中下铝框(12)套在导光板(1)与反射膜(11)的外部,所述黑膜(13)固定在反射膜(11)的下端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侧入式的调节性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14)位于导光板(1)的外侧,其中柔性电路板(14)与导光板(1)之间采用硅胶(17)进行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侧入式的调节性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电阻(15)固定在柔性电路板(14)的一端中侧,其中led灯(16)对称位于热敏电阻(15)的两侧,所述led灯(16)与柔性电路板(14)之间采用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控侧入式的调节性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14)位于下铝框(12)的内部,其中柔性电路板(14)与下铝框(12)之间采用导热胶(18)进行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侧入式的调节性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膜(19)固定在导光板(1)的上端,其中下增光膜(110)固定在扩散膜(19)的上端,所述上增光膜(111)固定在下增光膜(110)的上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侧入式的调节性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112)套在下铝框(12)上,其中胶框(112)与下铝框(12)之间采用泡棉胶(114)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双面胶(113)固定在胶框(112)的内端一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控侧入式的调节性背光源结构。所述背光源结构包括有布置网点结构的导光板、反射膜、下铝框、黑膜、柔性电路板、热敏电阻、LED灯、硅胶、导热胶、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胶框、双面胶与泡棉胶,其中导光板的一侧布置V齿结构,所述反射膜固定在导光板的下端,其中下铝框套在导光板与反射膜的外部,所述黑膜固定在反射膜的下端一侧。使得本发明中的背光为侧入式背光,是通过在导光板的侧面设计V形锯齿结构,同时在导光板的入光面上设置有有网点结构,侧入式的点光源发出的光经过V形锯齿的折射,再经过导光板入光面上的网点从而实现将侧入式的点光源转换成面光源。光源转换成面光源。光源转换成面光源。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 程言军 蒋燕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帝显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9
技术公布日:2022/11/1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