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包装纸板压折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1 22:20: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包装领域,具体是一种包装纸板压折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家居板材生产完成后,需要对板材进行纸板包装,一般通过纸板裁切机将纸板裁切成合适的大小,再对需要包装的板材通过纸板裹紧,再通过胶带粘接。
3.上述处理方式,加工完成后的板材需要人工放置到纸板上,再对纸板根据板材的形状进行打包,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包装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纸板压折装置,该压折装置能够根据板材的尺寸对裁切完成后的纸箱在特定位置压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包装纸板压折装置,包括纸板平移件,所述纸板平移件用于带动纸板水平移动;压折组件,用于将纸板平移件输送来的纸板形成折痕;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用于带动纸板相对压折组件水平移动,改变纸板的压折位置;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用于将压折完成后的纸板推至操作台,以及板材平移件,所述板材平移件用于将板材移动至操作台。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纸板平移件包括用于支撑并带动纸板移动的纸板滚轴。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折组件包括用于定位折痕位置的两个并排设置的辅助件,两个所述辅助件之间的正上方设有可竖直上下移动的压折刀具。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折组件包括用于定位折痕位置的两个并排设置且能够同步竖直上下移动的辅助件,两个所述辅助件之间的正上方设有压折刀具。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沿水平滑动的滑块、与滑块相连的第一压合板以及与第一压合板相匹配用于夹持纸板的第二压合板,所述第二压合板与第三伸缩件相连。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压合板靠近第二压合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光电感应件,所述光电感应件通过控制器与第三伸缩件相连。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沿轨道移动的滑动件以及与滑动件固定连接用于改变压折完成后的纸板位置的推板。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通过压折装置能够根据板材的尺寸对裁切完成后的纸板在特定位置压折,同时在纸板输送机构以及板材输送机构的配合作用下,能够使纸板与板材先后输送至包装台上,操作人员仅需要将板材裹紧在纸板上,通过胶带粘接即可,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本实用新型利用输送机构,能够实现纸板与板材的先后到达,使纸板压折后立刻得到对应的使用,提升板材包装的连贯性,同时省去操作人员对板材的搬运以及对纸板的压折步骤,省事省力,有效提升板材的包装效
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一种压折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一种压折装置中压折组件以及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一种压折装置的俯视图;
17.图4为一种压折装置运行过程的初期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一种压折装置运行过程的中期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一种压折装置运行过程的末期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0-压折组件、11-支撑件、12-第一伸缩件、13-辅助件、14-第二伸缩件、15-压折刀具、20-移动组件、21-滑块、22-第一压合板、23-光电感应件、24-第三伸缩件、25-第二压合板、30-纸板平移件、31-纸板滚轴、40-板材平移件、41-板材滚轴、50-推动组件、51-滑动件、52-推板、60-操作台、70-纸板、80-板材。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包装纸板压折装置,包括纸板平移件30,所述纸板平移件30用于带动纸板水平移动;压折组件10,用于将纸板平移件30输送来的纸板形成折痕;移动组件20,所述移动组件20用于带动纸板相对压折组件10水平移动,改变纸板的压折位置;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用于将压折完成后的纸板推至操作台;以及板材平移件40,所述板材平移件40用于将板材移动至操作台。
23.如图1所示,所述纸板平移件30包括用于支撑以及带动纸板移动的纸板滚轴31,所述纸板滚轴3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电动驱动,将尺寸裁剪完成后的纸板移动至压折产线上。
24.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压折组件10包括用于定位折痕位置的两个并排设置的辅助件13,两个所述辅助件13之间的正上方设有可竖直上下移动的压折刀具15,所述压折刀具15能够对纸板的特定位置进行压折,以适应被包装板材的尺寸,便于后续对不同尺寸的板材进行包装。
25.所述压折组件10可以将压折刀具15设置为可竖直上下调节,也可以将支撑件11设置为可竖直上下调节,所述压折刀具15和支撑件11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能够将纸板压折形成折痕,便于后续对板材的包装。当压折组件的压折刀具15位置固定,所述支撑件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件12,带动支撑件竖直上下移动;当压折组件的支撑件位置固定,所述压折刀具15与第二伸缩件14固定相连,使第二伸缩件14带动压折刀具15竖直上下移动。
26.如图2所示,所述移动组件20包括沿水平滑动的滑块21,与滑块21相连的第一压合板22以及与第一压合板22相匹配用于夹持纸板的第二压合板25,所述第二压合板25与第三伸缩件24相连,设置在第一压合板22正上方,在第一压合板22和第二压合板25的作用下,能
够将纸板夹持固定,同时在滑块21的配合作用下,能够带动纸板沿滑块21的移动轨迹平移。所述移动组件20能够改变纸板相对压折组件10的位置,从而能够对纸板的不同位置进行压折,使纸板的压折具有连贯性,能够根据板材的形状形成与其匹配的包装纸板。
27.所述第一压合板22靠近第二压合板2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光电感应件23,所述光电感应件23通过控制器与第三伸缩件24电性相连,在光电感应件23的作用下,能够感知到纸板的移动位置,在纸板移动至光电感应件23上方,光电感应件23触发,启动第三伸缩件24,带动第二压合板25伸出与第一压合板22贴合,从而将纸板夹紧再第一压合板22和第二压合板25之间,在滑块21的滑动作用下,能够带动纸板改变相对压折组件10的位置;当纸板移动并通过光电感应器上方,光电感应器再次出发,通过控制器控制伸缩件缩短长度,带动第二压合板25解除与第一压合板22的贴合关系。
28.所述滑块2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电动滑块21,所述电动滑块21与电动导轨相连,在电动滑块21与电动导轨的作用下,能够自主带动纸板水平移动。
29.如图3所示,所述推动组件50包括沿轨道移动的滑动件51以及与滑动件51固定连接用于改变压折完成后的纸板位置的推板52,所述推板52用于将压折加工完成后的纸板推动至操作台60上。在推板将纸板推动至操作台60上后,板材平移件40随之将板材移动至纸板上,便于对板材的包装。
30.所述板材平移件40还包括支撑并带动待包装板材移动至操作台上的板材滚轴41,所述板材滚轴41可以但不仅限于与电动驱动件相连。
31.所述操作台60作为纸板和板材的最终到达区域,所述纸板70先到达,板材80后到达,便于操作台上的工作人员对板材直接按照纸板的压折痕迹进行折叠并封装。
3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纸板平移件30将纸板移动至压折组件10上,通过压折组件10对纸板依次压折形成折痕,在纸板平移件30的带动作用下,纸板经过压折组件10直至移动到第一压合板22处,第一压合板22上的光电感应件23感应到纸板的位置,控制器启动第三伸缩件24,带动第二压合板25与第一压合板22贴合,将纸板夹持固定,然后在滑块21的作用下,带动纸板再次水平移动,同时压折组件10在纸板上依次形成新的折痕,压合组件完成后,光电感应器感应到纸板已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三伸缩件24缩短长度,解除第一压合板22和第二压合板25的固定关系,控制器启动推动组件,在滑动件和推板的配合作用下,将压折完成后的纸板推动至操作台上,待对应尺寸的板材从板材平移件40移动至操作台上后,工作人员将板材包裹在纸板内,并利用胶带固定封口。
33.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运行稳定,通过压折装置能够根据板材的尺寸对裁切完成后的纸板在特定位置压折,同时在纸板输送机构以及板材输送机构的配合作用下,能够使纸板与板材先后输送至包装台上,操作人员仅需要将板材裹紧在纸板上,通过胶带粘接即可,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本实用新型利用输送机构,能够实现纸板与板材的先后到达,使纸板压折后立刻得到对应的使用,提升板材包装的连贯性,同时省去操作人员对板材的搬运以及对纸板的压折步骤,省事省力,有效提升板材的包装效率。
3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
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5.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