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转毂试验的车身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1 19:36: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固定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转毂试验的车身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汽车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竞品分析,而为了减少外部环境的干扰,像车内噪声测试、滚动噪声、整车电驱声学、声学测试等都需要在声学中心的转毂试验室完成,即需要将本品车和竞品车分别固定在转毂试验工作台上,然后分别测试本品车和竞品车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现有技术中的固定装置通过固定车轮的方法将本品车、竞品车固定在工作台上,但是对于有些需要模拟路面行驶工况的试验,需要本品车、竞品车的四个轮子都进行转动,导致这种固定装置无法使用;还有通过车身自带的拖钩直接固定在转毂试验工作台的固定装置上,但是由于竞品车拖钩的类型、位置与本品车拖钩的类型、位置不一致,导致竞品车不能通过其自身的拖钩固定在转毂试验工作台上,并且有些竞品车存在仅有一个拖钩甚至没有拖钩的情况,使得这些竞品车无法实现与转毂试验工作台的完全固定,导致试验无法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转毂试验的车身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槽、固定座、拖钩和连接板;固定槽为两端开口结构,固定槽的尺寸与车身纵梁的尺寸相匹配;固定槽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固定槽与车身纵梁的固定件;固定座设置在固定槽的下方,固定座上设置有固定孔;拖钩的一端穿设在固定孔中,与固定座可拆卸连接;连接板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固定座相对的两侧,连接板的第一端与固定座的侧面固定连接,连接板的第二端与固定槽靠近固定座的一端侧面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固定件将固定槽固定在车身纵梁上,从而使固定座固定在车身上,再利用拖钩穿过车身与转毂试验工作台上的固定装置连接,实现车身与固定装置的固定,本技术的装置可以根据转毂试验工作台上固定装置的位置在竞品车上对应设置,或者对于仅有一个前拖钩或后拖钩的竞品车型,将本技术装置安装在车身后纵梁或车身前纵梁上,为与转毂试验工作台固定装置的连接提供了连接点,实现了竞品车与转毂试验工作台的固定。
4.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为固定螺栓,固定螺栓贯穿固定槽的底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固定螺栓连接固定槽与车身纵梁可以实现本技术装置与车身的可拆卸连接,有利于本技术装置的重复使用。
5.优选地,所述固定螺栓沿着固定槽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多个。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个固定螺栓有助于提高固定槽与车身纵梁连接的稳固性,从而提高车身与转毂试验工作台固定装置连接的稳固性。
6.优选地,所述固定槽内设置有加强底板,加强底板与固定槽的底面平行设置,加强底板的延伸方向与固定槽的延伸方向相同,加强底板的两侧与固定槽的两个侧壁固定连
接,固定螺栓贯穿加强底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槽内设置加强底板有助于提高固定槽底面的承受力。
7.优选地,所述加强底板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多个,固定螺栓同时贯穿多个加强底板。
8.优选地,还包括加强斜板,加强斜板的一端与固定槽远离固定座的一端底面固定连接,另一端同时与两个连接板的第一端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加强斜板,使得固定槽、连接板与加强斜板形成三角形,有助于提高本技术装置的稳固性。
9.优选地,所述固定槽与连接板的夹角在100度至120度之间。经过受力模拟计算,将固定槽与连接板的夹角设计在100度至120度之间时,本技术的装置安装在车身上最稳固。
10.优选地,所述连接板的第二端与固定槽侧壁的顶面平齐。一方面防止发生由于连接板超出固定槽,使得固定槽不能紧贴车身纵梁,造成固定槽与车身纵梁连接不稳固的情况;另一方面在保证连接板不会与车身发生的情况下,连接板端部与固定槽侧壁顶面平齐时,连接板与固定槽的连接面积最大,从而有利于连接板与固定槽连接的稳固性。
11.优选地,所述固定槽、连接板、固定座的表面均涂有油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减少固定槽、连接板、固定座的腐蚀,延长本技术装置的使用寿命。
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转毂试验的车身固定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通过连接板将固定槽和固定座固定连接,利用固定螺栓将固定槽可拆卸连接在车身纵梁上,使得固定座固定连接在车身上,再利用拖钩将固定座与转毂试验工作台的固定装置连接,本技术的装置为与转毂试验工作台固定装置连接提供了连接点,实现了车身与转毂试验工作台的固定;再通过设置加强板,使得固定槽、连接板与加强斜板形成三角形,有助于提高本技术装置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和功能,可以参考附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附图旨在示意性地阐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没有任何限制作用,图中各个部件并非按比例绘制。
15.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转毂试验的车身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说明:
17.1、固定槽;11、加强底板;2、固定座;21、固定孔;3、连接板;4、固定螺栓;5、加强斜板;6、拖钩;61、固定杆;62、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19.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表示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除非特别申明,术语“或”表示“和/或”。术语“基于”表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示例实施
例”和“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第一”、“第二”等等可以指代不同的或相同的对象。下文还可能包括其他明确的和隐含的定义。
20.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以及其他潜在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转毂试验的车身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槽1、固定座2、拖钩6和连接板3;固定槽1为两端开口结构,固定槽1的尺寸与车身纵梁的尺寸相匹配;固定槽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固定槽1与车身纵梁的固定件;固定座2设置在固定槽1的下方,固定座2上设置有固定孔21;拖钩6的一端穿设在固定孔21中,与固定座2可拆卸连接;连接板3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固定座2相对的两侧,连接板3的第一端与固定座2的侧面固定连接,连接板3的第二端与固定槽1靠近固定座2的一端侧面固定连接。
21.具体地,如图1所示,固定槽1呈长条状,固定槽1的尺寸与车身纵梁的尺寸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为固定螺栓4,固定螺栓4同时贯穿固定槽1的底面和车身纵梁,并与车身纵梁螺纹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螺栓4沿着固定槽1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螺栓4设置有三个,沿着固定槽1的延伸方向均匀设置。
22.拖钩6用于穿过车身与转毂试验工作台的固定装置连接,拖钩6包括固定杆61和固定环62,固定杆61的第一端与固定环62外壁固定连接,固定杆61的第二端插设在固定孔21中,本实施例中,固定座2上的固定孔21为螺纹孔,固定杆61与固定座2螺纹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座2和拖钩6分别为原厂配套的拖钩6底座和拖钩6。
23.连接板3的第一端与固定座2底面平齐,连接板3第一端的侧面与固定座2侧面焊接固定,连接板3的第二端与固定槽1侧壁的顶面平齐,连接板3第二端的侧面与固定槽1外侧壁焊接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槽1与连接板3的夹角如图1中的角a所示,设计在100度至120度之间,优选为105度。
24.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槽1内设置有加强底板11,加强底板11与固定槽1的底面平行设置,加强底板11的延伸方向与固定槽1的延伸方向相同,加强底板11的延伸尺寸与固定槽1的延伸尺寸相等,加强底板11延伸方向的两侧与固定槽1的两个侧壁焊接固定,固定螺栓4同时贯穿固定槽1的底面和加强底板1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加强底板11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多个,固定螺栓4同时贯穿多个加强底板11和固定槽1的底面,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的装置还包括加强斜板5,加强斜板5的一端与固定槽1远离固定座2的一端底面焊接固定,另一端同时与两个连接板3的第一端焊接固定。
26.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槽1、连接板3、固定座2、加强斜板5的表面均涂有油漆,用于防止本技术装置的腐蚀,延长本技术装置的使用寿命。
27.本技术的一种用于转毂试验的车身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
28.对于与本品车拖钩6的类型、位置不一致的竞品车或者不配备拖钩6的竞品车,采用两个本技术的装置分别安装在车身前纵梁和车身后纵梁上;
29.对于仅有一个拖钩6的竞品车,当此拖钩6位于车身前端时,采用一个本技术的装置安装在车身后纵梁上;当此拖钩6位于车身后端时,采用一个本技术的装置安装在车身前纵梁上;
30.将固定槽1对准车身前纵梁或车身后纵梁按压,使得车身前纵梁或车身后纵梁插设在固定槽1中,然后用固定螺栓4将固定槽1的底面与车身前纵梁或车身后纵梁固定连接,
再将拖钩6的固定杆61穿过车身旋入固定座2的固定孔21中,最后用转毂试验工作台固定装置上的连接件与拖钩6的固定环62连接。
31.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