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电源适配器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15:18: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适配器的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电源适配器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电源适配器如申请号为cn201721873096.8的适配器壳体结构,其包括由底盖和上盖装配而成的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安装笼和软硬结合板;所述上盖的内侧面设有若干个压笼弹片;所述安装笼和软硬结合板均抵接所述底盖和压笼弹片;所述安装笼可拆卸连接所述软硬结合板。
3.通过在上盖的内侧设置压笼弹片,安装笼和软硬结合板均抵接底盖和压笼弹片,在压笼弹片的压力作用下,安装笼和软硬结合板紧固于壳体内,且与底盖紧紧接触,从而使得插设于安装笼内的qsfp模组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以及软硬结合板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通过底盖快速地散发掉,而且通过压笼弹片将安装笼和软硬结合板紧压于底盖上的固定方式,有利于安装笼和软硬结合板在壳体内的拆装和更换。
4.上述电源适配器的壳体中,底盖和上盖是通过螺纹连接,底盖上设置有用于供给螺丝拧入的螺丝柱,同时,由于qsfp模组、安装笼的结构是设置在底盖上的,导致底盖的重量会比上盖要重,而螺丝是从上盖的顶面拧入螺丝孔中,穿过螺丝孔的螺丝与底盖的螺丝柱中,实现上盖与底盖的固定,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电源适配器跌落的情况,由于底盖比上盖要重,且螺丝的硬度比螺丝柱的硬度高,在跌落的过程中,由于底盖与上盖的重量分配不均匀,导致上盖与底盖之间发生移位,从而带动螺丝移位,螺丝移位容易导致螺丝柱断裂,进而损坏电源适配器壳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电源适配器壳体结构,其能够避免电源适配器壳体的螺丝柱随着跌落情况的发生而断裂,进而提高电源适配器壳体结构的稳定性。
6.为此,提供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电源适配器壳体结构,其包括控制电路板以及螺纹连接的上壳体及下壳体,上壳体及下壳体两者具有凹槽并围成容置空间,控制电路板放置在该容置空间中,还包括:
7.控制电路板固定在上壳体凹槽的顶面,下壳体凹槽的底面设置有多根下螺丝柱,上壳体的凹槽顶面设置有多根上螺丝柱,上螺丝柱与下螺丝柱一一对应设置,下螺丝柱的顶端可嵌入开槽中,上螺丝柱及下螺丝柱为同轴设置,两者均开有用于供螺丝拧入的螺纹槽,每根下螺丝柱的侧壁与下壳体凹槽的内侧壁之间设置加强筋,每根上螺丝柱的侧壁与上壳体凹槽的内侧壁之间设置加强筋,在下螺丝柱的侧壁还设置有多根加强骨,加强骨远离下壳体的凹槽内侧壁设置,上壳体的顶面开有与上螺丝柱同轴的螺丝孔,在上壳体与下壳体对置压合的情况下,下螺丝柱的顶端嵌入上螺丝柱的开槽中,下螺丝柱侧壁的加强骨
的顶面与上螺丝柱的开槽的底面相互抵接。
8.进一步地,所述下螺丝柱侧壁的加强骨为片状结构,且下螺丝柱的加强骨顶面的长度短于其底面的长度,且底面与下壳体凹槽的底面固接。
9.进一步地,所述下螺丝柱侧壁的加强骨的顶面与底面平行。
10.进一步地,所述上螺丝柱侧壁的加强骨为片状结构,且上螺丝柱的加强骨顶面的长度长于其底面的长度,且顶面与上壳体凹槽的顶面固接。
11.进一步地,所述上螺丝柱侧壁的加强骨的顶面与底面平行。
12.进一步地,所述下螺丝柱的顶面高于下壳体凹槽的顶面,所述上螺丝柱的底面高于上壳体凹槽的底面。
13.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在各根上螺丝柱相互围拢的空间中。
1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电源适配器壳体结构,其中,电源适配器壳体包括通过螺纹连接的上壳体及下壳体,两者具有凹槽并围成容置空间,控制电路板放置在该容置空间中并与上壳体固定,下壳体凹槽的底面设置有多根下螺丝柱,每根下螺丝柱的侧壁与下壳体凹槽的内侧壁之间至少设置有两根的加强筋,在下螺丝柱的侧壁还设置有多根加强骨,加强骨远离下壳体的凹槽内侧壁设置,上壳体的凹槽顶面设置有多根上螺丝柱,上螺丝柱的底面设有开槽,上螺丝柱与下螺丝柱一一对应设置,下螺丝柱的顶端可嵌入所述开槽中,上螺丝柱及下螺丝柱设置有可供螺丝拧入的螺纹槽,每根上螺丝柱的侧壁与上壳体凹槽的内侧壁之间至少设置有两根的加强筋,在上壳体与下壳体对置压合的情况下,下螺丝柱的顶端嵌入上螺丝柱的开槽中,下螺丝柱侧壁的加强骨的顶面抵接在所述开槽的底面,上壳体的顶面开有螺丝孔,螺丝孔、上螺丝柱、下螺丝柱均为同轴设置,螺丝经依次嵌入螺丝孔、上螺丝柱、下螺丝柱中,实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连接,由于下螺丝柱侧壁的加强骨的顶面抵接在所述开槽的底面,进一步加固连接好的上螺丝柱与下螺丝柱,避免螺丝柱随着跌落情况的发生而断裂,提高电源适配器壳体结构的稳定性。
15.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16.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高稳定性的电源适配器壳体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上螺丝柱、下螺丝柱、螺丝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1-上壳体;2-下壳体;3-加强筋;4-螺丝;11-上螺丝柱;21-下螺丝柱;211-加强骨;12-螺丝孔;111-开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2.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电源适配器壳体结构,其包括螺纹连接的上壳体1及下壳体2,两者具有凹槽并围成容置空间,控制电路放置在该容置空间中,还包括:控制电路板固定在上壳体1凹槽的顶面,下壳体2凹槽的底面设置有多根下螺丝柱21,上壳体1的凹槽顶面设置有多根上螺丝柱11,上螺丝柱11与下螺丝柱21一一对应设置,下螺丝柱21的顶端可嵌入所述开槽111中,上螺丝柱11及下螺丝柱21为同轴设置,两者均开有用于供螺丝拧入的螺纹槽,每根下螺丝柱21的侧壁与下壳体2凹槽的内侧壁之间至少设置有两根的加强筋3,每根上螺丝柱11的侧壁与上壳体1凹槽的内侧壁之间至少设置有两根的加强筋3,在下螺丝柱21的侧壁还设置有多根加强骨211,加强骨211远离下壳体2的凹槽内侧壁设置,上壳体1的顶面开有与上螺丝柱11同轴的螺丝孔12,在上壳体1与下壳体2对置压合的情况下,下螺丝柱21的顶端嵌入上螺丝柱11的开槽111中,下螺丝柱21侧壁的加强骨211的顶面与上螺丝柱11的开槽111的底面相互抵接。其中,电源适配器壳体包括通过螺纹连接的上壳体1及下壳体2,两者具有凹槽并围成容置空间,控制电路板放置在该容置空间中并与上壳体1固定,下壳体2凹槽的底面设置有多根下螺丝柱21,每根下螺丝柱21的侧壁与下壳体2凹槽的内侧壁之间至少设置有两根的加强筋3,在下螺丝柱21的侧壁还设置有多根加强骨211,加强骨211远离下壳体2的凹槽内侧壁设置,上壳体1的凹槽顶面设置有多根上螺丝柱11,上螺丝柱11的底面设有开槽111,上螺丝柱11与下螺丝柱21一一对应设置,下螺丝柱21的顶端可嵌入所述开槽111中,上螺丝柱11及下螺丝柱21设置有可供螺丝拧入的螺纹槽,每根上螺丝柱11的侧壁与上壳体1凹槽的内侧壁之间至少设置有两根的加强筋3,在上壳体1与下壳体2对置压合的情况下,下螺丝柱21的顶端嵌入上螺丝柱11的开槽111中,下螺丝柱21侧壁的加强骨211的顶面抵接在所述开槽111的底面,上壳体1的顶面开有螺丝孔12,螺丝孔12、上螺丝柱11、下螺丝柱21均为同轴设置,螺丝经依次嵌入螺丝孔12、上螺丝柱11、下螺丝柱21中,实现上壳体1与下壳体2之间的连接,由于下螺丝柱21侧壁的加强骨211的顶面抵接在所述开槽111的底面,进一步加固连接好的上螺丝柱11与下螺丝柱21,避免螺丝柱随着跌落情况的发生而断裂,提高电源适配器壳体结构的稳定性。
23.进一步地,所述下螺丝柱21侧壁的加强骨211为片状结构,且下螺丝柱21的加强骨211顶面的长度短于其底面的长度,且底面与下壳体2凹槽的底面固接。
24.进一步地,所述下螺丝柱21侧壁的加强骨211的顶面与底面平行。
25.进一步地,所述上螺丝柱11侧壁的加强骨211为片状结构,且上螺丝柱11的加强骨211顶面的长度长于其底面的长度,且顶面与上壳体1凹槽的顶面固接。
26.进一步地,所述上螺丝柱11侧壁的加强骨211的顶面与底面平行。
27.进一步地,所述下螺丝柱21的顶面高于下壳体2凹槽的顶面,所述上螺丝柱11的底面高于上壳体1凹槽的底面。
28.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在各根上螺丝柱11相互围拢的空间中。
29.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