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锁站框架及锁站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15:04: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自动解锁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锁站框架及锁站。


背景技术:

2.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海运货物的集装箱化已成为最重要的装载和运输方式。集装箱在货轮上通过锁具来连接固定。在港口装船时,需要先将锁具安装在集装箱上,再将集装箱吊运至货轮上。卸船时,需要拆卸掉锁具,然后运送至放置区进行存放。因此,在港口处,码头和放置区之间,通常都有拆装锁具的设备和区域,称为锁站。锁站通常包括多个自动拆装装置、锁具输送带、电控柜、夹具柜、锁具框等装置。
3.目前,锁站的整体框架设置不够合理,要么存在不便于进行移动的问题,要么存在不便于工作人员进出电控房域和锁具框运送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站框架,优化结构布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锁站的整体结构布局不够合理,存在不便于工作人员高效工作或不便于锁站移动的问题。
5.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锁站框架,包括主体框架和锁具框;所述主体框架具有相固连的电控房和拆装房,所述电控房位于所述拆装房的一侧并形成于所述主体框架的一端,所述拆装房的另一侧具有输送口,所述锁具框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输送口处并处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另一端。
6.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锁站,用于设置于码头,包括有至少两个如上所述的锁站框架,两个所述锁站框架的电控房相对而设、均位于所述锁站框架的远离所述码头的一端,两个所述锁具框均位于所述锁站框架的靠近所述码头的一端。
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主体框架均设置有底座,所述拆装房和所述电控房内的部件均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两个所述电控房之间设置有连接线缆及固定所述连接线缆的线缆支架,所述连接线缆与所述线缆支架均与至少一个所述电控房可拆卸连接。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主体框架上均设置有吊装结构。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电控房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供人员进出的进出口。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锁站框架之间的间隔区域形成供集装箱进出的集卡通道,所述电控房具有靠近所述集卡通道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连并远离所述拆装房的第二侧面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所述电控房上的进出口开设在所述第二侧面或所述第三侧面上。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有监控系统,所述监控系统包括监控显示终端及摄像头组,所述监控显示终端位于具有所述进出口的所述电控房内,所述摄像头组包括分别监测两个所述拆装房的第一摄像头、分别监测两个所述电控房的第二摄像头、分别监
测两组所述锁具框的第三摄像头。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所述进出口的所述电控房,设有隔热层及调控房区内温度的温控设备。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吊装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主体框架外壁上的集装箱角件和/或吊耳。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拆装房内设置有输送第一类锁具的第一输送带和输送第二类锁具的第二输送带,所述锁具框包括承接所述第一类锁具的第一类锁具框和承接第二类锁具的第二类锁具框。
1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锁站框架,其具有主体框架和可移动设置的锁具框,主体框架上分为电控房和放置自动拆装装置的拆装房,而电控房和拆装房相固连,如此,二者之间的线缆也可以固定在主体框架内,无需开挖地基进行铺设,动工量小,也便于主体框架进行整体移动;同时,电控房和拆装房排列设置,电控房形成于主体框架的一端,而锁具框位于主体框架的另一端,电控房和锁具框分列两个端头。如此,在实际使用中,可以使锁具框位于靠近码头的一端,电控房位于靠近放置区的一端,锁具框位于靠近码头的一端,便于锁具框在锁站和码头料区之间来回转运,无需再跨越锁站,而电控房位于靠近放置区的一端,也便于工作人员进出,便于工作人员在电控房和放置区附件的异常处理区之间往返,提高整体的运行便利性。
附图说明
16.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锁站框架的示意图;
17.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线缆支架与两个电控房的连接示意图;
18.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锁站框架的侧视图;
19.图4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锁站框架的示意图。
20.图1-图3中:
21.1、第一主体框架;11、第一电控房;12、第一拆装房;2、第二主体框架;21、第二电控房;22、第二拆装房;3、线缆支架;4、第一锁具框;5、第二锁具框;6、连接支架;7、转接插头;8、自动拆装装置;9、第一输送带;10、第二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首先,对锁站的基本情况进行说明。锁站安装在码头和放置区之间,用于自动拆装集装箱锁具。通常包括多个自动拆装装置、锁具输送带、电控柜、夹具柜等装置。通常自动拆装装置设置为两排,两排之间的间隔形成供集卡(装载有集装箱的卡车)进出的集卡通道。在集卡通道的每一侧,每一排自动拆装装置旁,都设置有输送带,在输送带的末端放置锁具框。集卡驶入集卡通道内后,自动拆装装置从集卡两侧对集装箱上的锁具进行拆装。在拆锁时,自动拆装装置将从集装箱上拆卸下的锁具放置输送带上,而后由锁具框收纳。在装锁
时,锁具由锁具框转移至输送带上,自动拆装装置从输送带上拿取锁具并安装至集装箱上。
24.目前,电控柜与放置自动拆装装置和锁具框的锁站主体,要么分开设置,要么一体设置,而分开设置时,通常需要挖大量地基来铺设线缆,包括码头通入电控柜的线缆和电控柜与自动拆装装置之间的通信线缆等,施工量大,而使用中,经常需要锁站移动,更改在码头的位置,一旦锁站移动,线缆需要断开后重新铺设连接,操作繁琐。一体设置时,由于在锁站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经常查看或操作电控柜、需要进出电控房域,而锁具框用于放置锁具,待锁具放满后,需要工作人员转运至码头的料区,若电控柜和锁具框的设置不合理,会耗费大量工作人员时间,降低工作效率。
25.请参考附图1-附图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锁站框架,锁站框架包括主体框架和锁具框,主体框架为整体式结构,包括相固连的电控房和拆装房,锁具框相对于主体框架可移动设置,如此,电控房和拆装房固连为一个整体构件,能够整体移动,二者之间的线缆也可以固定在主体框架内,则在安装锁站时,无需开挖地基进行线缆铺设,动工量小;而电控房、拆装房、和二者之间的线缆集成到整体式结构的主体框架上,便于进行整体移动,当移动锁站时,无需拆分电控与自动拆装装置之间的线缆,也无需分别移动电控房和拆装房移动整个主体框架即可,显著提高了移动便利性。
26.同时,电控房和拆装房沿主体框架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电控房位于拆装房的一侧,位于或者说形成于主体框架的第一端,而拆装房的一端与电控房相连/相接,另一端形成主体框架的第二端,拆装房的另一端即主体框架的第二端设置有可供锁具出入的输送口,而锁具框可移动的设置在输送口处,以承接输送出的锁具或向拆装房提供锁具。如此,电控房、拆装房和锁具框依次排列,互不干扰,且电控房和锁具框分别位于主体框架或锁站的两个端头处。
27.由于在自动拆装锁具的过程中,若发生异常情况,集卡通常驶出锁站,回到放置区或放置区与锁站之间的区域例如放置区与锁站之间专用于处理异常情况的异常处理区,由工作人员进行处理。而锁具框需要在锁站和码头之间转运。则,本实施例提供的锁站框架,安装时,可以将电控房设置在远离码头而靠近放置区的一端,而锁具框位于靠近码头的一端。如此,对于工作人员而言,便于进出电控房,无需与集卡通道干涉,也便于在电控房和异常处理区之间往来,无需跨越整个锁站,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而锁具框靠近码头,直接在锁站的靠近码头的端头和码头之间往返转运即可,移动锁具框也无需跨越整个锁站,不会干扰锁具的拆装,也省时省力。综合上述,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锁站框架,具有优化的结构布局,非常便于实现移动操作,在使用时,为工作人员处理异常情况和转运锁具的操作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能够显著提高锁站的运行效率。
28.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锁站,该锁站包括有如上所述的锁站框架,且该锁站框架设置有至少两个,两个锁站框架间隔且相对而设,中间的间隔区域形成集卡通道。而两个电控房也相对而设,并均位于锁站框架的远离码头的一端,两个锁具框均位于锁站框架的靠近码头的一端。如此设置,本技术提供的锁站,具有两个能够整体移动的主体框架,极大程度的降低了锁站转移所涉及的线缆拆卸和重新铺设的工作量,便于进行移动;电控房和锁具框分列于锁站两端、且锁具框位于靠近码头一端的结构布局,为工作人员处理异常情况和转运锁具的操作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能够显著提高锁站的运行效率。该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锁站框架的推导过程基本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29.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锁站包括两个锁站框架,分别记为第一锁站框架,和第二锁站框架,第一锁站框架的主体框架为第一主体框架1,电控房为第一电控房11,拆装房为第一拆装房12,锁具框为第一锁具框4,第二锁站框架的主体框架为第二主体框架2,电控房为第二电控房21,拆装房为第二拆装房22,锁具框为第二锁具框5。集卡驶入通道后,第一主体框架1位于集卡一侧,第二主体框架2位于集卡另一侧。
30.第一电控房11位于第一主体框架1的第一端,第一电控房11和第一拆装房12相邻设置,第一拆装房12位于第一电控房11的一侧,第一主体框架1区的第二端由第一拆装房12的端部形成。第一主体框架1的第二端设置有锁具输送口,与第一主体框架1相配套的第一锁具框4位于第一主体框架1外,并位于锁具输送口,以承接输送出的锁具。
31.同样,第二电控房21形成于第二主体框架2的第一端,第二主体框架2的第二端设置有锁具输送口,而与第二主体框架2相配套的第二锁具框5放置在第二主体框架2外、位于第二端的锁具输送口处。
32.第一拆装房12和第二拆装房22内,放置自动拆装装置8、夹具架和沿通道延伸方向排列的输送带。电控房内放置为自动拆装装置8、输送带等部件供电的供电部件和控制柜等。电控房与拆装房可以连通设置,也可以相分隔设置。
33.本实施例提供的两个锁站框架,两个锁站框架可以形成一个用于拆锁的拆锁区,也可以形成一个用于装锁的装锁区,即,该实施例中,两个锁站框架内的自动拆装装置进行拆锁或装锁操作。如图4所示,无论是形成拆锁区还是装锁区,电控房都位于锁站框架的靠近放置区的一端,锁具框都位于锁站框架的靠近码头的一端。
34.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拆装房12和第一电控房11相固连或呈一体式结构(包括一体成型和连接为非可拆卸结构的一体构件)并形成整体式的第一主体框架1,第二拆装房22和第二电控房21相固连或呈一体式结构并形成整体式的第二主体框架2。第一主体框架1和第二主体框架2均可移动的设置。
35.在每一个主体框架(1,2)内,由于电控房和拆装房集合为一体,则电控房与拆装房之间的线缆、自动拆装装置8、输送带等与电控部件的连接线缆都可以固定或集成在房区内。
36.一种实施例中,两个主体框架(1,2)均设有底座,底座可以直接放置在安装面上例如地面或安装平台的台面。拆装房内的部件例如自动拆装装置8、夹具架、输送带等都固定在底座上,电控房内的电控器件都固定在底座上。第一电控房11和第一拆装房12之间的线缆固定在第一主体框架1的底座上,第二电控房21和第二拆装房22之间的线缆固定在第二主体框架2的底座上。则,在每个主体框架内,拆装房和电控房集成为一体,拆装装置、电控器件和该电控房与拆装房的线缆等相关部件都整合在房区内,第一主体框架1和第二主体框架2可整体移动。
37.同时,第一电控房11与第二电控房21之间的连接线缆通过线缆支架3铺设,也无需在地面开挖地基进行铺设。而连接线缆和线缆支架3均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电控房11和第二电控房21之间,即连接线缆和线缆支架3至少与一个电控房可拆卸连接。
38.如此设置,本实施例提供的锁站,设置有两个整体式的可整体移动的主体框架;同时,两个电控房(11,21)之间的线缆通过线缆支架3铺设,且该部分线缆和线缆支架3可拆卸连接。则,在设置锁站时,直接将两个主体框架放入安装位置,两个电控房(11,21)的线缆通
过线缆支架3铺设,码头仅需向两个电控房接入一根总电缆和总控线即可,动工量小;在需要移动位置时,拆除两个电控房之间的线缆和线缆支架3,然后直接移动两个整体式的主体框架即可实现该锁站的转运,非常便于实现整个锁站的转运,显著提高了锁站更换位置的便捷性。
39.电控房和拆装房的一体式结构,可以通过机加工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将两个房区的房体焊接为非可拆卸连接的整体构件而形成。
40.连接线缆和线缆支架3,均与第一电控房11和第二电控房21中的至少一者可拆卸连接,线缆支架3可以通过紧固件与房体进行可拆卸连接。连接线缆可以通过转接插头7或插座等与房区内的电控器件可拆卸连接。如图3所示,第一电控房11和第二电控房21内设置有转接插头7,转接插头7的位置处于房区上部,房区内的电控器件通过线缆与该转接插头7连接,而铺设在线缆支架3上的连接线缆的端部也与转接插头7相连。
41.第一主体框架1和第二主体框架2整体可移动设置,则第一主体框架1和第二主体框架2上设置有吊装结构,如此,通过吊装方式可以直接转运,方便快捷。
42.吊装结构具体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主体框架1和第二主体框架2外壁上的集装箱角件,如此,通过港口现有的吊装设备如正面吊、堆高机等即可移动。或者,吊装结构包括有设置在第一主体框架1和第二主体框架2外壁上的吊耳,如此,可以通过起重机、吊车等设备进行转移。还可以是,吊装结构包括集装箱角件和吊耳。如此设置,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吊装设备,具有更大的操作灵活性。
43.在第一主体框架1和第二主体框架2上,集装箱角件均可以按照40英尺或45英尺的位置进行预装,即集装箱角件在第一主体框架1和第二主体框架2上的分布尺寸(分布尺寸包括长度方向上相邻角件的间距和宽度方向上相邻角件的间距),与40英尺集装箱或45英尺集装箱上的角件分布尺寸一致。
44.当然,除吊装结构外,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主体框架1和第二主体框架2也可以是具有其他移动结构,如轮子,或驱动底盘及驱动系统。
45.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电控房11和第二电控房21中的至少一者上开设有供人员进出的进出口,例如第一电控房11位主控房,第二电控房21为次控房,主控房可供人员进入查看或录入信息,次控房可以为电控柜结构。
46.电控房具有具有靠近集卡通道的第一侧面、与第一侧面相连并远离拆装房的第二侧面及与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电控房上的进出口开设在第二侧面或第三侧面上。优先的实施例中,进出口开设在第二侧面上,朝向放置区。如此设置,进出口可以避开集卡通道,便于工作人员进出,也不会对集卡的移动产生干扰。
47.一种实施例中,锁站设置有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包括监控显示终端和摄像头组,两个电控房中开设有进出口的一者,设置有容纳监控显示终端的监控区,工作人员通过进出口进出电控房和监控区。则,工作人员在电控房内通过监控系统可以监测或查看锁站内各处的情况,在有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得知并处理。同时,将监控区集成在电控房,一方面,便于集中铺设线缆,另一方面,也便于工作人员对各控制终端进行集中操控,也将监控人员和监控区与拆装房分隔开,便于改善监控区的环境,同时,又使监控区与拆装房距离很近,便于工作人员进出查看情况。
48.具有监控区和进出口的电控房上,设置有隔热层和调控房区内温度的温控设备。
如此,可以便捷且灵活的调控房区温度,改善工作人员环境,并满足电气元件的工作温度需求,提高电气元件的寿命,同时通过隔热层,可以降低温控耗电量,节约能源。
49.温控设备可以是空调。隔热层可以通过在第一电控房11的房体或框架上铺设隔热棉、隔热板而形成,也可以是将房区围合为封闭式房体并在房体上涂覆隔热材料。
50.监控系统的摄像头组具体包括分别监测第一拆装房12和第二拆装房22的第一摄像头、分别监测第一电控房11和第二电控房21的第二摄像头、分别监测第一锁具框4和第二锁具框5的第三摄像头。如此设置,可以对拆装房的拆装情况、锁具输送情况和锁具框的盛放情况均进行监测,及时了解自动拆装装置8是否正常拆装锁、输送带上锁具堆积情况、锁具框是否盛满等情况,而对于电控房的监测,可以监控进入电控房的人员状况,为后续问题排查提供信息依据。
51.第一摄像头分别监测第一拆装房12和第二拆装房22,可以是,第一摄像头设置有两个,一个监测第一拆装房12、另一个监测第二拆装房22,也可以是,第一摄像头设置有一个,且可转动地设置,第一摄像头在第一拆装房12和第二拆装房22之间循环性转动监测。
52.第二摄像头可以是设有两个,一个监测第一电控房11、另一个监测第二电控房21。
53.第三摄像头可以是设有两个,一个监测第一锁具框4、另一个监测第二锁具框5。
54.锁具分为边锁和中锁两大类,两类锁具结构不同,所需要的安装夹具也并不相同。不同规格的集装箱上锁具类别不同,但目前,锁具拆卸后,不同类别的锁具都是混合回收放置。故,当拿出锁具,对集装箱进行锁具安装时,经常需要人工分拣锁具类别,或自动拆装装置8需要经常更换当下所使用的安装夹具,更换安装夹具的次数较多,导致耗时耗能,影响安装效率。
55.为解决该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拆装房12内设置有第一输送带9和第二输送带10,第一输送带9用于输送第一类锁具,第二输送带10用于输送第二类锁具;第一锁具框4设置有两个,分别为承接第一输送带9输送的第一类锁具的第一类锁具框,和承接第二输送带10输送的第二类锁具的第二类锁具框;第二拆装房22内设置有第三输送带和第四输送带,第三输送带用于输送第一类锁具,第四输送带用于输送第二类锁具;第二锁具框5设置有两个为第一类锁具框,用于承接第三输送带输送的第一类锁具,和第二类锁具框,承接第四输送带输送的第二类锁具。控制系统获取集装箱的箱型信息和锁具信息后(信息可以由人工输入,也可以通过网络传输从港口或船东处获得),能够得到集装箱上锁具的位置和类别,从而能够控制各个自动拆装装置8在拆卸锁具后,将对应的锁具放入对应的输送带上。如此设置,在拆锁区,锁具可以分类输送,分类收纳,从而在后续安装锁具时,可以直接分类输送和安装,无需人工分拣,也显著降低了自动拆装装置8更换锁具安装夹具的次数,提高装锁效率。
56.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技术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技术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57.本技术中涉及的部件、装置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附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部件、装置。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58.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技术的装置、设备中,各部件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技术的等效方案。
59.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技术。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因此,本技术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60.应当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用到的限定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更清楚的阐述技术方案,并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61.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技术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6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