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梭子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14:57: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梭子。


背景技术:

2.圆织机用于编织筒布,其整体机器结构呈圆形,其上下穿设经纱,由经纱的棕框对经纱进行交叉开口,纬纱由梭子在交叉开口中作圆周运动穿过经纱编织成筒布。纬纱由一个圆筒可拆卸的安装于梭子上,该圆筒的拆装方式是,在梭子的左右两侧支架上设置支撑架,一侧的支撑架具有弹簧,工作人员手持圆筒将弹簧侧的支撑架顶开,将圆筒置入两个支撑架之间,依靠弹簧的回复力将圆筒卡在两个支撑架之间,拆卸时反向操作将圆筒取出,为了保证圆筒的稳定装配,其设置的弹簧具有较强的弹力;该传统结构下,拆和装的过程工作人员均需较为用力的手持圆筒进行顶开的动作,增加了更换纬纱时的操作难度,有时吃不上力或者圆筒摆放不正还影响到放置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梭子,其通过设置调试机构,依靠机械结构代替人力移动一侧的支撑架,更换完纬纱筒后进行复位固定,降低了操作者的操作难度,令纬纱筒更换更轻松简便,提高更换效率。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梭子,包括梭体、梭臂、左支架和右支架,梭臂设置于梭体上且远端设置滚轮,左支架和右支架分别设置于梭体的左右两侧,左支架上设置左支撑架,右支架上可活动的设置右支撑架,右支撑架后部设置弹簧提供将右支撑架抵向左支撑架的弹性力,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之间可拆卸的设置纬纱筒;右支撑架和右支架之间设置有调试机构,调试机构包括抵触架、凸轮和把手,抵触架和右支撑架连接,并由抵触架后端抵触弹簧,凸轮对应抵触架的一侧设置且外周的尺寸存在大小的弧形渐变,把手设置于凸轮的外侧供操作,当旋转把手时带动凸轮旋转将抵触架抵开并压缩弹簧,凸轮外周的最大尺寸抵向抵触架时对抵触架形成限位。
5.作为一种改进,调试机构还包括一布置架,布置架设置于抵触架和右支撑架的外侧,凸轮和把手通过转轴可旋转的分别设置于布置架的内外两侧。
6.作为一种改进,布置架的外侧设置有一用于阻挡把手的抵块,弹簧的弹性力带动抵触架复位时,被抵触的凸轮和把手旋转至抵块处被阻挡。
7.作为一种改进,布置架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框体和下框体,上框体内侧容纳抵触架,下框体的两侧尺寸相对上框体的尺寸向内收窄,且两侧下框体的下端向内弯折形成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供紧固件穿过的安装孔。
8.作为一种改进,梭体上与布置架对应设置有一凸棱,凸棱的两侧相匹配的设置安装板。
9.作为一种改进,上框体具有两侧的侧框和上部的上框。
10.作为一种改进,抵触架包括柱形本体和设置于柱形本体一端的外圆台,凸轮与外
圆台对应设置进行相互的抵触。
11.作为一种改进,柱形本体的远端还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供弹簧容纳并抵于槽底。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具体调试机构的设置,工作人员可以一手握住纬纱筒,另一手操作调试机构将右支撑架和弹簧顶开并限位,从而可以无需在持续吃力的状况下取放纬纱筒,令纬纱筒的更换难度下降,就算力量较小的工作人员也能完成,并且轻松操作也不易出现卡设不准的情况,完成取放后操作令右支撑架和弹簧复位后可轻松完成纬纱筒锁定,整体上提高维护效率,降低人力强度。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梭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梭子去除纬纱筒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试机构去除布置架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图1中m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18.如图1、2、3、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梭子的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梭体1、梭臂2、左支架3和右支架4,梭臂2设置于梭体1上且远端设置滚轮21,左支架3和右支架4分别设置于梭体1的左右两侧,左支架3上设置左支撑架31,右支架4上可活动的设置右支撑架41,右支撑架41后部设置弹簧42提供将右支撑架41抵向左支撑架31的弹性力,左支撑架31和右支撑架41之间可拆卸的设置纬纱筒5;右支撑架41和右支架4之间设置有调试机构6,调试机构6包括抵触架61、凸轮62和把手63,抵触架61和右支撑架41连接,并由抵触架61后端抵触弹簧42,凸轮62对应抵触架61的一侧设置且外周的尺寸存在大小的弧形渐变,把手63设置于凸轮62的外侧供操作,当旋转把手63时带动凸轮62旋转将抵触架61抵开并压缩弹簧42,凸轮62外周的最大尺寸抵向抵触架61时对抵触架61形成限位。
19.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抵触架61和右支撑架41套设于一轴上,该轴上套设弹簧42,弹簧42的两端分别抵触于抵触架61和右支架4上;当操作把手63旋转时,带动凸轮62的旋转,凸轮62由结构上的小尺寸慢慢将逐渐增大的弧形表面转向抵触架61,从而推动抵触架61和右支撑架41的向外移动,同时压缩了弹簧42;在旋转把手63到位时,令凸轮62的最大尺寸对向抵触架61,令凸轮62和抵触架61形成结构的限位,此时弹簧42的弹力被限制无法进行复位,而右支撑架41也向外移动到了最大的位置,此时工作人员可以轻松的取放纬纱筒5,省去了原来需要持续施力顶开一侧支撑架的状态,令任何性别、力量差异的工作人员均能胜任维护的工作。在更换完毕后,工作人员只需反向转动把手63,使凸轮62的最大尺寸稍微转过与抵触架61相抵的状态,限位就会被解除,弹簧42的弹力即可推动抵触架61和右支撑架41复位,直至右支撑架41稳定的抵在纬纱筒5上完成锁定,而凸轮62也受抵触架61的抵触与把手63仪器转动复位。相较于原来依靠人力去顶开弹簧的传统结构。本实用新型无需在持续吃力的状况下取放纬纱筒,令纬纱筒的更换难度下降,整体上提高维护效率。
20.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调试机构6还包括一布置架64,布置架64设置于抵触架61和右支撑架41的外侧,凸轮62和把手63通过转轴65可旋转的分别设置于布置架64的
内外两侧。
21.如图1、2、4所示,通过设置的布置架64,为凸轮62和把手63的设置提供了外部的支架结构,凸轮62和抵触架61可良好的容纳于布置架64形成的空间中受到保护,布置架64前后贯通可使部件良好的进行前后穿设和活动;依靠转轴65的连接,良好的设置了内外侧的凸轮62和把手63,凸轮62被隐藏,可良好的实现功能且不易被触碰或杂物落入形成卡顿。
22.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布置架64的外侧设置有一用于阻挡把手63的抵块641,弹簧42的弹性力带动抵触架61复位时,被抵触的凸轮62和把手63旋转至抵块641处被阻挡。
23.如图1、2、4所示,为更好的限定把手63和凸轮62的初始位置,在布置架64上设置一抵块641,把手63在受到弹簧42的弹性力快速旋转复位时,可被抵块641阻挡,避免凸轮62和把手63任意的反向旋转,提高结构的紧凑性,以及机构移动的位置限制,减少部件损坏的可能性。
24.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布置架64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框体642和下框体643,上框体642内侧容纳抵触架61,下框体643的两侧尺寸相对上框体642的尺寸向内收窄,且两侧下框体643的下端向内弯折形成安装板644,安装板644上设置供紧固件穿过的安装孔645。
25.如图1、2、4所示,上框体642形成两侧的侧框和上部的上框,前后开放供右支撑架41、抵触架61、轴的布置,整体上形成良好的保护结构,减少外部触碰或者杂物落入卡顿或损坏的可能。下框体643在尺寸上收窄,更便于外侧梭轮的布置,安装板644向内弯折也良好的利用了空间,减少对外侧空间的占用,安装孔645供紧固件穿设,依靠紧固件旋于梭体1上完成布置架64的安装。
26.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梭体1上与布置架64对应设置有一凸棱11,凸棱11的两侧相匹配的设置安装板644。
27.如图2所示,凸棱11的设置对应到两侧的安装板644,便于布置架64在安装时,将两侧安装板644的中间缝隙直接对准凸棱11放置,令布置架64的对位安装更方便,也提高了安装板644处的结构稳定性和强度。
28.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抵触架61包括柱形本体611和设置于柱形本体611一端的外圆台612,凸轮62与外圆台612对应设置进行相互的抵触。
29.如图3所示,柱形本体611良好的穿设于轴上,并形成整体的结构强度,外圆台612作为向外延伸的结构,用于与凸轮62对应进行相互的抵触;整体圆形的结构就算在轴上发生了转动,也能够与凸轮62进行抵触配合,并且不会在布置架64中发生结构的卡顿。
30.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柱形本体611的远端还设置有环形槽613,环形槽613供弹簧42容纳并抵于槽底。
31.如图4所示,环形槽613的设置令弹簧42的一部分容纳于其中,并且稳定的抵触于槽底,有利于保证弹簧42结构的稳定使用,对抵触架61的推动受力稳定。
32.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