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前防撞梁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14:32: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防撞梁和汽车。


背景技术:

2.防撞梁是用来减轻车辆受到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的一种装置,能够对车辆起到保护作用。现有的汽车前防撞梁结构在偏置碰和柱碰试验中,会在保险杠横梁的长度方向中央产生集中载荷而发生折弯断裂,当将这样的前防撞梁安装在汽车上时,一旦汽车发生事故而使前防撞梁受到碰撞,由于前防撞梁中央产生集中载荷而发生折弯断裂,会直接影响汽车内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防撞梁和汽车,能够避免前防撞梁中央发生折弯断裂,提升前防撞梁的安全性能。
4.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前防撞梁,包括前防撞梁本体,所述前防撞梁本体呈长条状,在所述前防撞梁本体底面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吸能盒,所述前防撞梁本体的顶面沿所述长度方向还设置有加强板。
5.可选地,所述吸能盒远离所述前防撞梁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吸能盒的截面积。
6.可选地,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前防撞梁本体上两个所述吸能盒之间的区域,且所述加强板的两端沿所述长度方向分别向对应端部的所述吸能盒延伸。
7.可选地,所述加强板沿所述前防撞梁本体的宽度方向覆盖,且所述加强板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边还延伸覆盖至所述前防撞梁本体厚度方向的侧面。
8.可选地,所述加强板通过拉铆和所述前防撞梁本体固定。
9.可选地,所述前防撞梁本体通过铝材挤出成型。
10.可选地,所述吸能盒的材质为钢。
11.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汽车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汽车本体上的上述的前防撞梁。
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防撞梁和汽车,包括呈长条状的前防撞梁本体,在前防撞梁本体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吸能盒和加强板,其中,吸能盒有两个,分别位于前防撞梁本体底面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吸能盒能为高速碰撞中吸收撞击能量保护乘员;而加强板位于前防撞梁本体的顶面上,以加强整体结构的刚性和强度,加强板跨越前防撞梁本体中部缺乏支撑结构区域,能够使偏置碰和柱碰对前防撞梁本体的集中载荷被分散到吸能盒上,更利于保护机舱内部重要部件,避免了因缺少能量吸收结构和支撑结构而导致的前防撞梁本体弯折撕裂,从而增加传力强度结构。这样一来,通过吸能盒和加强板的作用,可以解决汽车前防撞梁在偏置碰和柱碰试验中发生的折弯撕裂,能够更好的将碰撞能量导向两侧前防撞梁吸能盒,使得吸能盒与前纵梁等预设碰撞吸能部件按照预定设计吸能压溃,保护车内乘
员,避免因前舱碰撞侵入前围结构造成人员伤亡。同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防撞梁,能够避免前防撞梁中央发生折弯断裂,提升前防撞梁的安全性能,在碰撞中更能够保护前舱内部重要部件,提高维修经济性,避免了动力系统与前舱重要控制部件受损。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4.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前防撞梁结构示意图。
15.图标:1-前防撞梁本体;2-左吸能盒;3-右吸能盒;4-左安装板;5-右安装板;6-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18.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19.请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前防撞梁,包括:前防撞梁本体1,前防撞梁本体1呈长条状,在前防撞梁本体1底面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吸能盒,前防撞梁本体1的顶面沿长度方向还设置有加强板6。
20.防撞梁本体为本技术前防撞梁的主体结构,前防撞梁本体1为长条状结构,并且中部略微拱起,前防撞梁本体1的功能包括碰撞力的传导以及提供安装点。在前防撞梁本体1的长度方向上,前防撞梁本体1的底面两端分别设置有吸能盒,吸能盒的功能为高速碰撞中吸收撞击能量保护乘员。示例地,本技术的吸能盒有两个,分别位于前防撞本体底面的左、右两端,为左吸能盒2和右吸能盒3。吸能盒的材质可为钢,以提高吸能作用。
21.此外,在前防撞梁本体1的顶面还设置有加强板6,加强板6沿前防撞梁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加强板6使得偏置碰和柱碰对前防撞梁本体1的集中载荷被分散到左吸能盒2和右吸能盒3上,更利于保护机舱内部重要部件,避免了因缺少能量吸收结构和支撑结构而导致的前防撞梁本体1弯折撕裂,从而增加传力强度结构。
22.进一步地,前防撞梁本体1可采用“日”字型铝挤出型材为基础,采用拉铆连接使加强板6固定在前防撞梁本体1的前部中央位置。
23.示例地,加强板6位于前防撞梁本体1上两个吸能盒之间的区域,且加强板6的两端沿长度方向分别向对应端部的吸能盒延伸。加强板6的两端距离对应端的吸能盒还有一定距离、未到达吸能盒,两个吸能盒相当于支撑前防撞梁本体1的两端,加强板6跨越前防撞梁本体1中部缺乏支撑结构区域。
24.并且,加强板6沿前防撞梁本体1的宽度方向覆盖,且加强板6沿宽度方向的两边还延伸覆盖至前防撞梁本体1厚度方向的侧面。
25.如图1所示,加强板6宽度方向的两侧向下折边以半包裹前防撞梁本体1,以使前防撞梁本体1的顶面、与顶面相连的两个侧面的部分均被加强板6覆盖,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前防撞梁本体1中部缺乏支撑结构区域的强度。
26.应理解,根据不同车型、不同性能目标的需求,可采用强度不同的加强板6结构,以平衡经济性,并不以上述示例为限。
27.由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防撞梁,包括呈长条状的前防撞梁本体1,在前防撞梁本体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吸能盒和加强板6,其中,吸能盒有两个,分别位于前防撞梁本体1底面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吸能盒能为高速碰撞中吸收撞击能量保护乘员;而加强板6位于前防撞梁本体1的顶面上,以加强整体结构的刚性和强度,加强板6跨越前防撞梁本体1中部缺乏支撑结构区域,能够使偏置碰和柱碰对前防撞梁本体1的集中载荷被分散到吸能盒上,更利于保护机舱内部重要部件,避免了因缺少能量吸收结构和支撑结构而导致的前防撞梁本体1弯折撕裂,从而增加传力强度结构。这样一来,通过吸能盒和加强板6的作用,可以解决汽车前防撞梁在偏置碰和柱碰试验中发生的折弯撕裂,能够更好的将碰撞能量导向两侧前防撞梁吸能盒,使得吸能盒与前纵梁等预设碰撞吸能部件按照预定设计吸能压溃,保护车内乘员,避免因前舱碰撞侵入前围结构造成人员伤亡。同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防撞梁,能够避免前防撞梁中央发生折弯断裂,提升前防撞梁的安全性能,在碰撞中更能够保护前舱内部重要部件,提高维修经济性,避免了动力系统与前舱重要控制部件受损。
28.其中,可选地,吸能盒远离前防撞梁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的截面积大于吸能盒的截面积。
29.安装板的功能为定位安装前防撞梁总成至车身上,安装板位于吸能盒的下方,并且安装板的截面积大于吸能盒的截面积,换言之,吸能盒和安装板连接后,吸能盒占据安装板上的部分区域;通常,吸能盒位于安装板的中心位置。示例地,本技术包括左吸能盒2和右吸能盒3,相应地,左吸能盒2下方为左安装板4,右吸能盒3下方为右安装板5。
30.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包括汽车本体和设置在汽车本体上的如上任意一项的前防撞梁。该汽车包含与前述实施例中的前防撞梁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效果。前防撞梁的结构和有益效果已经在前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31.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