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清洗和脱水功能的净污分离拖把桶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11:44: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拖把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清洗和脱水功能的净污分离拖把桶。


背景技术:

2.拖把桶是一种拖地时清洗拖把头的装水工具,现有有通过拖把自身旋转在拖把内进行清洗和脱水。
3.例如专利公开的公告号为cn103892782b的一种双桶旋转拖把桶,包括桶体、甩水篮、桶盖;桶体内部设有储水区,储水区分成清洗区和甩干区;甩水篮转动安装在桶体内部,并位于甩干区内,桶体内固定设置有挡板,挡板将清洗区和甩干去分隔开,并且使清洗区和甩干区互不相通,挡板将清洗区和甩干区分成两个完全独立的互不相通的区域,形成了双桶结构。但是该结构在清洗时,清洗区内的水会变脏,在多次清洗后拖把清洗不干净,会造成清洗后的地面不够干净,需要更换多次干净的水才能将地面拖干净,费时费力。
4.现有带蓄水区的拖把桶,能对清洗区添加清水,例如专利公开的公告号为cn214632048u的自喷水及净污分离式拖把清洁工具,包括拖把桶和拖把;拖把桶包括蓄水区、清洗区和污水区,蓄水区与清洗区以及所述污水区分隔设置,清洗区与污水区连通,拖把在清洗区产生的污水能够流入污水区且不会与拖把接触;清洗区设有用于支撑拖把进行操作的支撑部,拖把置于所述支撑部且内能够驱动支撑部沿直线运动,清洗区还设有活塞式抽水机构,直线运动的支撑部能够驱动抽水机构的活塞杆运动,从而驱动抽水机构抽水。
5.但是现有的拖把桶清洗区、污水区和脱水区一般为一个整体,不便于拆装,影响后期维护,并且在向蓄水区加水时,或者将拖把桶内的污水排出时,都需要搬动整个拖把桶去加水,影响用户体验,使用起来较为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6.基于上述拖把桶不便于拆装、加水和倒水不方便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清洗和脱水功能的净污分离拖把桶,将桶体、脱水篮组件和清洗筒组件设置成三个独立的模块。
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具有清洗和脱水功能的净污分离拖把桶,其特征在于,包括桶体、脱水篮组件和清洗筒组件,桶体、脱水篮组件和清洗筒组件为三个独立的整体,脱水篮组件和清洗筒组件均放置在桶体内,且互相分离,所述桶体具有底部、侧壁和顶部边缘;
8.所述脱水篮组件具有开口向上的脱水腔以及向外延伸而出的第一上边缘,脱水篮组件放置于桶体内时,所述第一上边缘抵在下方的桶体顶部边缘上,脱水篮组件与桶体之间的连接仅通过顶部边缘支撑第一上边缘,所述脱水篮组件可上提取出,拖把的拖把头可置于脱水腔内旋转脱水,脱水腔内设有将拖把头甩出的水排放到桶体内的漏水孔;
9.所述清洗筒组件具有开口向上的清洗腔、储水腔以及向外延伸而出的第二上边
缘,清洗筒组件放置于桶体内时,所述第二上边缘抵在下方的桶体顶部边缘上,清洗筒组件与桶体之间的连接仅通过顶部边缘支撑第二上边缘,所述清洗筒组件可上提取出,清洗筒组件上设有用于向储水腔内加水的注水口、用于连通储水腔和清洗腔的进水口和用于打开或关闭进水口的阀门,拖把的拖把头可置于清洗腔内旋转清洗,所述清洗腔和储水腔均不与桶体内连通。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桶体的下方设有用于承载桶体的底座,底座上安装有若干万向轮,底座的顶部设有放置槽,所述桶体放置在放置槽内。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上边缘的底部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套接槽,所述脱水篮组件通过第一套接槽向下套在桶体的顶部边缘上与桶体连接。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套接槽内设有第一扣接部,所述桶体的顶部边缘向外翻卷形成卷边,第一套接槽套在卷边上,且第一扣接部扣接在卷边的下方限制脱水篮组件向上脱离桶体,所述第一套接槽的边壁具有弹性。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脱水篮组件包括开口向上的支撑篮、开口向上的甩水篮、转轴和挡圈,支撑篮的开口边沿设有向外延伸而出的第一上边缘,第一上边缘抵在下方桶体的顶部边缘上与桶体连接,甩水篮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连接在支撑篮内,甩水篮和支撑篮组合形成上述的脱水腔,甩水篮内设有用于支撑拖把头的第一支撑凸起,挡圈连接在支撑篮的顶部,挡圈中心具有供拖把头伸入甩水篮内的中心通孔,拖把头可置于第一支撑凸起上旋转甩水,且能带动甩水篮转动,所述漏水孔包括设在甩水篮侧壁和底部的漏水孔一以及设在支撑篮侧壁和底部的漏水孔二。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上边缘的底部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二套接槽,所述清洗筒组件通过第二套接槽向下套在桶体的顶部边缘上与桶体连接。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套接槽内设有第二扣接部,所述桶体的顶部边缘向外翻卷形成卷边,第二套接槽套在卷边上,且第二扣接部扣接在卷边的下方限制清洗筒组件向上脱离桶体,所述第二套接槽的边壁具有弹性。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清洗筒组件包括开口向上的储水桶和上盖,储水桶的开口边沿设有向外延伸而出的第二上边缘,第二上边缘抵在下方桶体的顶部边缘上与桶体连接,上盖连接在储水桶上且封堵住储水桶的开口,上盖与储水桶围合形成储水腔,所述注水口设在上盖上,所述上盖的中心向储水腔内延伸以形成开口向上的清洗腔,进水口设在清洗腔的内边壁上,所述阀门设在清洗腔内用于打开或关闭进水口,清洗腔内设有用于支撑拖把头的第二支撑凸起。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清洗腔的内边壁上设有内凹的转槽,转槽向上延伸且贯穿清洗筒组件的上表面,所述阀门包括可转动的连接在转槽内的阀杆,阀杆绕竖直的旋转中心旋转,阀杆的上端从转槽的顶部槽口伸出用于旋转,所述进水口设在转槽的内边壁上且高于清洗腔的腔底,阀杆上连接有密封塞,阀杆旋转使密封塞封堵进水口,所述转槽的下底高于清洗腔的腔底,所述阀杆上设有若干凸边,拖把头在清洗腔内旋转清洗时,所述凸边能刮刷拖把头。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转槽的顶部槽口边沿处设有弧形限位槽,阀杆上设有与弧形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凸块,限位凸块插设在弧形限位槽中,阀杆转动时,限位凸块在弧形限位槽内转动限制阀杆的最大转动角度。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桶体、脱水篮组件和清洗筒组件为三个独立的模块,脱水篮组件与桶体之间的连接仅通过顶部边缘支撑第一上边缘,清洗筒组件与桶体之间的连接仅通过顶部边缘支撑第二上边缘,便于脱水篮组件和清洗筒组件的拆装,加水时可将清洗筒组件拿出,向储水腔内加好水后,在将清洗筒组件装回桶体,另外倒污水时,可将脱水篮组件和清洗筒组件同时拆下,只需移动桶体进行倒水,便于加水和倒水,脱水篮组件和清洗筒组件从桶体内取出后,桶体内部就空了,桶体可用于其他用途。
20.储水腔和清洗腔通过进水口连通,阀门用于打开或关闭进水口,当需要清洗拖把时,通过阀门打开进水口,使储水腔内的一部分水流入到清洗腔中,关闭进水口,拖把头置于清洗腔内旋转清洗,清洗一遍后,将拖把头放入脱水篮组件中脱水,储水腔可提供拖把头多次清洗的水,减小清洗时加水的次数,且储水腔、清洗腔与桶体内不连通,清洗腔与桶体内的污水分离,保证拖把头每次清洗的水干净,提高清洗效果。脱水腔内设有将拖把头甩出的水排放到桶体内的漏水孔,桶体内的空间仅用于装拖把清洗后的污水,使拖把桶具有更大的空间用于承装污水。
附图说明
21.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22.图1为拖把桶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23.图2为拖把桶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24.图3为底座与桶体拆分图;
25.图4为清洗筒组件、脱水篮组件与桶体的拆分图;
26.图5为清洗筒组件底部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清洗筒组件局部拆分图;
28.图7为脱水篮组件底部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桶体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拖把桶剖切图一;
31.图10为拖把头放置在脱水篮组件内的剖切图;
32.图11为拖把桶剖切图二。
33.图中:1、桶体;2、底座;3、万向轮;4、提手;5、塞体;6、清洗筒组件;7、清洗腔;8、密封盖;9、手提部;10、连接带;11、阀门;12、第一侧耳;13、脱水篮组件;14、脱水腔;15、第二侧耳;16、转槽;17、阀杆;18、手旋部;19、凸边;20、第一支撑凸起;21、放置槽;22、延伸壁;23、第二上边缘;24、第一上边缘;25、第二套接槽;26、第二扣接部;27、弧形限位槽;28、进水口;29、第二支撑凸起;30、支撑篮;31、漏水孔二;32、第一套接槽;33、第一扣接部;34、顶部边缘;35、侧壁;36、底部;37、卷边;38、挡圈;39、中心通孔;40、甩水篮;41、漏水孔一;42、转轴;43、第一插槽;44、轴孔;45、上盖;46、储水腔;47、储水桶;48、拖把头;49、第二插槽;50、限位凸块;51、密封套;52、支撑块;53、装配槽。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6.图1-图11所示,具有清洗和脱水功能的净污分离拖把桶,包括桶体1、脱水篮组件13和清洗筒组件6,桶体1、脱水篮组件13和清洗筒组件6为三个独立的整体,并且脱水篮组件13和清洗筒组件6均放置在桶体1内,脱水篮组件13和清洗筒组件6互相分离不连接。
37.图8所示,桶体1具有向上的开口、底部36、侧壁35和顶部边缘34。
38.图4、图7、图9所示,脱水篮组件13具有开口向上的脱水腔14以及向外延伸而出的第一上边缘24,脱水篮组件13放置在桶体1内时,第一上边缘24抵在下方的桶体1顶部边缘34上,脱水篮组件13与桶体1之间的连接仅通过顶部边缘34支撑第一上边缘24,桶体1的顶部边缘34通过第一上边缘24将脱水篮组件13支撑在桶体1内,脱水篮组件13可上提取出,拖把的拖把头48可置于脱水腔14内旋转脱水,脱水腔14内设有将拖把头48甩出的水排放到桶体1内的漏水孔。
39.具体的,脱水篮组件13包括开口向上的支撑篮30、开口向上的甩水篮40、转轴42和挡圈38,支撑篮30和甩水篮40均为圆筒状结构。
40.支撑篮30的开口边沿设有向外延伸而出的第一上边缘24,第一上边缘24抵在下方桶体1的顶部边缘34上与桶体1连接。
41.另外,第一上边缘24的底部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套接槽32,上述支撑篮30通过第一套接槽32向下套在桶体1的顶部边缘34上与桶体1连接。仅通过第一套接槽32套在桶体1的顶部边缘34上将脱水篮组件13安装到桶体1上,便于脱水篮组件13取出和装入桶体1。
42.另外,第一套接槽32内设有第一扣接部33,桶体1的顶部边缘34向外翻卷形成卷边37,第一套接槽32套在卷边37上,并且第一扣接部33扣接在卷边37的下方限制脱水篮组件13向上脱离桶体1,第一套接槽32的边壁具有弹性,使第一扣接部33能通过第一套接槽32的边壁弹性形变而扣接在卷边37的下方或脱离卷边37的下方。使脱水篮组件13更稳定的装配在桶体1内。卷边37的宽度等于第一套接槽32的槽宽。
43.甩水篮40通过转轴42可转动的连接在支撑篮30内,具体的,支撑篮30的底部设有凸台,凸台的中心设有轴孔44,甩水篮40底部36的中心设有第一插槽43,转轴42的一端可转动的插在轴孔44内,转轴42的另一端插接在第一插槽43中,转轴42将甩水篮40支撑在支撑篮30中,第一插槽43的内边壁上设有第一卡槽,转轴42上设有第一卡齿,转轴42插入第一插槽43中时,所述第一卡齿卡入第一卡槽限制甩水篮40相对转轴42转动,甩水篮40和转轴42可共同在支撑篮30内转动,甩水篮40和支撑篮30组合形成上述的脱水腔14。
44.图4所示,甩水篮40的内底上设有用于支撑拖把头48的第一支撑凸起20。
45.挡圈38连接在支撑篮30的顶部,优选的,挡圈38卡扣连接在支撑篮30的顶部,挡圈38的中心具有供拖把头48伸入甩水篮40内的中心通孔39,拖把的拖把头48可穿过中心通孔39伸入到甩水篮40中。
46.图10所示,拖把头48可置于第一支撑凸起20上旋转甩水,且能带动甩水篮40转动。
拖把头48的底部设有第二插槽49,拖把头48伸入甩水篮40中时,拖把头48通过第二插槽49套在第一支撑凸起20上,当拖把头48转动时,拖把头48通过第一支撑凸起20带动甩水篮40共同转动。
47.另外,挡圈38的中心通孔39孔径小于甩水篮40的直径,挡圈38罩盖住甩水篮40的一圈开口边沿,当拖把头48带动甩水篮40共同转动进行甩水时,挡圈38能挡住向上溅起的污水,防止污水从挡圈38的中心通孔39处甩出。
48.上述漏水孔包括设置在甩水篮40侧壁和底部的漏水孔一41以及设在支撑篮30侧壁和底部的漏水孔二31,脱水腔14通过漏水孔与桶体1内连通,拖把头48旋转甩出的水从甩水篮40上的漏水孔一41流入到支撑篮30内,再从支撑篮30内的漏水孔二31流入到桶体1内。
49.图4-图6所示,清洗筒组件6具有开口向上的清洗腔7、储水腔46以及向外延伸而出的第二上边缘23,清洗筒组件6放置于桶体1内时,第二上边缘23抵在下方的桶体1顶部边缘34上,清洗筒组件6与桶体1之间的连接仅通过顶部边缘34支撑第二上边缘23,桶体1的顶部边缘34通过第二上边缘23将清洗筒组件6支撑在桶体1内,清洗筒组件6可上提取出。
50.图11所示,清洗筒组件6上设有用于向储水腔46内加水的注水口、用于连通储水腔46和清洗腔7的进水口28和用于打开或关闭进水口28的阀门11,拖把的拖把头48可置于清洗腔7内旋转清洗,清洗腔7和储水腔46均不与桶体1内连通。桶体1仅用于容置拖把在脱水篮组件13内旋转甩出的污水,使拖把桶净污分离,避免桶体1内的污水污染到清洗腔7或储水腔46的的净水,且具有更大的空间容纳污水。
51.具体的,清洗筒组件6包括开口向上的储水桶47和上盖45。
52.储水桶47的开口边沿设有向外延伸而出的第二上边缘23,第二上边缘23抵在下方桶体1的顶部边缘34上与桶体1连接。
53.优选的,第二上边缘23的底部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二套接槽25,储水桶47通过第二套接槽25向下套在桶体1的顶部边缘34上与桶体1连接。仅通过第二套接槽25套在桶体1的顶部边缘34上将清洗筒组件6安装到桶体1上,便于清洗筒组件6取出和装入桶体1。
54.另外,第二套接槽25内设有第二扣接部26,桶体1的顶部边缘34向外翻卷形成卷边37,第二套接槽25套在卷边37上,并且第二扣接部26扣接在卷边37的下方限制清洗筒组件6向上脱离桶体1,第二套接槽25的边壁具有弹性,使第二扣接部26能通过第二套接槽25的边壁弹性形变而扣接在卷边37的下方或脱离卷边37的下方。使清洗筒组件6更稳定的装配在桶体1内。卷边37的宽度等于第二套接槽25的槽宽。
55.上盖45连接在储水桶47上且封堵住储水桶47的开口,上盖45与储水桶47围合形成储水腔46,注水口设在上盖45上,用户能通过注水口向储水腔46内加水。优选的,上盖45卡扣连接在储水桶47上。
56.另外,注水口处连接有密封盖8用于封盖注水口,优选的,密封盖8为橡胶材质制成,密封盖8紧配插接在注水口内用于封堵注水口,密封盖8上设有延伸而出的手提部9,手提部9用于手部提拉密封盖8,将密封盖8拔出注水口,密封盖8上设有一体的连接带10,密封盖8通过连接带10连接在上盖45上,连接带10为柔性的橡胶材质,打开注水口时,密封盖8通过连接带10连接在上盖45上,防止密封盖8丢失。
57.上盖45的中心向储水腔46内延伸以形成开口向上的清洗腔7,储水腔46环绕设置在清洗腔7的四周,进水口28设在清洗腔7的内边壁上,且清洗腔7连通储水腔46和清洗腔7,
阀门11设在清洗腔7内用于打开或关闭进水口28,清洗腔7内设有用于支撑拖把头48的第二支撑凸起29,第二支撑凸起29由清洗腔7的底部36向上延伸而成。
58.清洗时,拖把的拖把头48放置在清洗腔7内,且拖把头48的第二插槽49套在第二支撑凸起29上,拖把头48在清洗腔7内旋转清洗。
59.图11所示,另外,清洗腔7的内边壁上设有内凹的转槽16,转槽16向上延伸且贯穿上盖45的上表面,阀门11包括可转动的连接在转槽16内的阀杆17,阀杆17绕竖直的旋转中心旋转。
60.优选的,阀杆17的下端转动连接在转槽16的下底上,阀杆17的上端从转槽16的顶部槽口伸出用于旋转,阀杆17的顶部设有用于手部旋转的手旋部18。
61.进水口28设在转槽16的内边壁上且高于清洗腔7的腔底,阀杆17上连接有密封塞,旋转阀杆17使密封塞封堵进水口28。优选的,密封塞包括支撑块52和密封套51,阀杆17的侧壁上设有装配槽53,支撑块52通过螺丝装配在装配槽53内,密封套51套接在支撑块52的外侧端部上,密封套51从装配槽53内凸出,密封套51为tpr材质制成,当阀杆17转动到密封塞与进水口28相对的位置时,密封套51紧密封堵进水口28,tpr材质的密封套51使密封塞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进水口28高于清洗腔7的腔底能防止清洗腔7内的水回流到储水腔46内。
62.转槽16的下底高于清洗腔7的腔底,也能防止清洗腔7内的水回流到储水腔46内。
63.图6所示,另外,转槽16的顶部槽口边沿处设有弧形限位槽27,阀杆17上设有与弧形限位槽27相匹配的限位凸块50,限位凸块50插设在弧形限位槽27中,阀杆17转动时,限位凸块50在弧形限位槽27内转动限制阀杆17的最大转动角度。优选的,当限位凸块50转动到弧形限位槽27的一端极限位置时,阀杆17上的密封套51刚好封堵在进水口28上。
64.清洗拖把时,用户旋转阀杆17打开进水口28,储水腔46内的水从进水口28流入到清洗腔7内,当清洗腔7内具有一定的水后,反向转动阀杆17关闭进水口28,将拖把放置在清洗腔7内,拖把的拖把头48放置在第二支撑凸起29上,拖把头48旋转在清洗腔7内清洗,拖把头48清洗完成后,将拖把从清洗腔7内取出,放到甩水篮40中,拖把的拖把头48放置在第一支撑凸起20上,在拖把取出时,拖把头48用于拖地的擦拭物将清洗腔7内水全部吸走,拖把头48旋转时通过第一支撑凸起20带动甩水篮40转动,由于拖把头48在清洗腔7内清洗时,拖把头48上的污物已经甩到拖把头48的表层,拖把头48在甩水篮40内转动脱水时,污物和污水被离心甩出,并依次经过漏水孔一41和漏水孔二31排放到桶体1内,完成清洗,如果清洗不干净可多次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清洗干净为止。由于控制从储水腔46内流入到清洗腔7内的水较少,所以拖把头48能将清洗后的污水完全吸起。
65.另外阀杆17上设有若干凸边19,拖把头48在清洗腔7内旋转清洗时,凸边19能起到刮刷拖把头48的作用,起到更好的清洗效果,并且凸边19还起到加强阀杆17强度的效果。
66.拖把的拖把头48旋转的结构为现有的常规结构,可参考专利cn101862168a中的驱动机构驱动内杆和拖把头转动的结构,或者专利cn201431427y中的外杆下压使内杆和拖把头转动的结构,或者专利cn201767916u中的外杆上下位移驱动内杆和拖把盘旋转的结构。
67.图1、图2、图4所示,桶体1内分为脱水区和清洗区,清洗筒组件6和脱水篮组件13分别安装在清洗区和脱水区。
68.清洗筒组件6、脱水篮组件13和桶体1设在为三个独立的模块,便于拖把桶的拆装,且便于清洗筒组件6加水,以及桶体1排放污水。脱水篮组件13和清洗筒组件6从桶体1内取
出后,桶体1内部就空了,桶体1可用于其他用途。
69.另外,桶体1的侧壁35上设有污水排放口用于排放桶体1内的污水,污水排放口内连接有塞体5封堵住污水排放口,塞体5可拆卸的连接在污水排放口内,塞体5与污水排放口的连接结构为常规的连接结构,例如塞体5螺纹连接在污水排放口内,或者塞体5紧配插接在污水排放口内。
70.图3所示,另外,桶体1的下方设有用于承载桶体1的底座2,底座2上安装有若干万向轮3,其中至少一个万向轮3具有自锁功能,万向轮3为现有的结构。
71.底座2的顶部设有放置槽21,具有的,底座2的侧沿设有一圈向上延伸的延伸壁22,延伸壁22与底座2组合形成放置槽21,桶体1直接放置在放置槽21内,优选的,放置槽21的形状与桶体1底部36的形状相匹配,用户能直接向上将桶体1从放置槽21内提出。桶体1放置在底座2上便于拖把桶的移动。桶体1与底座2的连接结构便于桶底与底座2的拆装。
72.桶体1上设有可转动的提手4。
73.储水桶47的两侧设有凸起的第一侧耳12,第一侧耳12用于用户手部抓握向上提起清洗筒组件6,支撑篮30的两侧设有第二侧耳15,第二侧耳15用于用户手部抓握向上提起脱水篮组件13。
7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清洗和脱水功能的净污分离拖把桶进行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