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烟囱雨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11:20: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气体净化装置,尤其是一种烟囱雨分离器。


背景技术:

2.在湿法脱硫中,脱硫塔上方或烟道内设置除雾器用于分离烟气中的液滴。然而,在除雾器后方,饱和的湿烟气在净烟道和烟囱内随着温度的降低会析出冷凝水形成液滴,加之经过除雾器的液滴,共同携带于烟气中。若不经过处理,这些液滴经烟囱排入大气中,在烟囱周围,这些液滴便会下落形成烟囱雨。
3.烟囱雨含有石膏、石灰石、粉尘、汞、硫酸等污染物,给环境带来很大污染,并腐蚀烟囱周边设备、房屋和车辆。
4.现有烟囱雨没有有效的治理方案。目前应用较多的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
5.第一种治理烟囱雨的技术为在烟囱内增加旋流板,使烟气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烟气中的液滴甩到烟囱壁脱除。但对于需要较大离心力的小液滴,效果不理想。而且由于烟囱内流速很高,通常》20m/s,在高速气流中,旋流板的压损非常大,几百帕甚至上千帕,基本没有应用意义。
6.第二种治理烟囱雨的技术是在烟囱内壁增加螺旋挡板。螺旋挡板对于烟囱内的液滴收集效率很低,无法达到根除烟囱雨的作用。
7.第三种技术为在烟囱出口处增加环形挡水板,同样,对于烟囱中心液滴无法去除,无法形成有效的去除烟囱雨的目的。
8.其他一些技术,例如在烟囱内壁分段设置收集槽收集冷凝水等技术均无法实际完全避免烟囱雨的产生。
9.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烟囱雨分离器,能够在烟气压力损失很小的情况下分离烟气中的水滴,从而避免烟囱雨现象的产生。
11.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2.一种烟囱雨分离器,包括安装在烟囱内的除雾模块和排水模块,所述除雾模块用于拦截烟气中的水滴,其包括:
13.沿着烟囱的轴向延伸,并向烟囱轴心方向倾斜的多片除雾叶片,
14.多片除雾叶片以烟囱轴线为中心呈圆形阵列分布,相邻两除雾叶片之间的空隙构成了供上升烟气穿过的通道;
15.所述排水模块包括:
16.设置在除雾叶片底部的集水管,与集水管连接的排水管;
17.所述集水管的上端为敞开口,用于承接从除雾叶片上流下的水滴,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集水管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烟囱外部或底部。
18.进一步,所述集水管为圆环形,所述除雾叶片的底端通过插接或卡接的方式固定在集水管内。
19.进一步,所述除雾叶片至少布置为两层,且保持上下布置,并保持同一倾斜角度;
20.所述集水管包括上层集水管和下层集水管,所述上层集水管位于上层除雾叶片的底部,下层集水管位于下层除雾叶片的底部,且上层集水管与下层集水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
21.进一步,所述下层集水管的外周壁与烟囱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上层集水管的外周壁通过连接支架与烟囱内壁连接。
22.进一步,所述除雾叶片在长度方向上的延伸线与烟囱轴心的夹角为α,所述α的取值范围为5
°
~60
°

23.进一步,所述除雾叶片的断面形状为波浪形或多次折弯的异形。
24.进一步,还包括安装在除雾叶片顶端的整流罩,所述整流罩为圆锥形,其母线的延长线与除雾叶片最外侧的轮廓线相重合。
25.进一步,所述整流罩为薄壳结构。
26.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后,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27.1、本实用新型的除雾叶片采用圆形阵列分布,可以很好的适应烟囱的形状,使得烟囱内的所有烟气都经过除雾叶片的分离,从而拦截烟气中的水滴,有效减少烟囱雨的产生。
28.2、本实用新型通过拦截烟气中的水滴,从而可以对分离下来的水进行重复利用,达到了节水的目的。
29.3、本实用新型的除雾叶片倾斜设置,对烟气的阻挡作用较弱,使得烟气在经过除雾叶片时压力损失很小,通常在100pa以下,保证了烟气的正常排放。
30.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除雾叶片顶端增加整流罩,可以优化流场,进一步减少压损。
附图说明
31.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烟气流动示意图,图中细箭头代表烟气运动方向,粗箭头代表水滴运动方向;
33.图3:为图1中的除雾叶片的a-a断面图;
34.图4:为图3的k局部放大图;
35.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除雾叶片的断面图;
36.图6:为图5的y局部放大图;
37.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8.其中:1、烟囱2、除雾叶片3、集水管4、排水管5、连接管6、连接支架7、整流罩21、第一引导部22、第一弧形段23、第二弧形段24、第三弧形段25、第二引导部26、翅片结构27、沟状结构31、上层集水管32、下层集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40.实施例一
4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烟囱雨分离器,主要用于分离烟气中的携带的大于40微米的液滴,具体包括,安装在烟囱1内的除雾模块和排水模块。
42.所述除雾模块用包括:沿着烟囱1的轴向延伸,并向烟囱轴心方向倾斜的多片除雾叶片2,多片除雾叶片2以烟囱轴线为中心呈圆形阵列分布,相邻两除雾叶片2之间的空隙构成了供上升烟气穿过的通道。
43.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除雾叶片2为波纹形除雾叶片,其断面形状为波浪形或多次折弯的异形。所述除雾叶片2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除雾叶片2,如异形管状、v形或w形等结构。
44.结合图4所示,具体地,所述除雾叶片2包括:
45.第一引导部21,
46.与第一引导部21平滑连接的第一弧形段22,
47.与第一弧形段22错位,并间隔一定距离的第二弧形段23,第二弧形段23通过一连接筋与第一弧形段22连接,
48.与第二弧形段23错位,并间隔一定距离的第三弧形段24,第三弧形段24也通过一连接筋与第二弧形段23连接,
49.以及与第三弧形段24连接的第二引导部25,
50.所述第一引导部21和第二引导部25至少一部分为平直结构。
51.所述第一弧形段22与第二弧形段23以及两者之间的连接筋共同围成一供水滴顺流而下的沟状结构27,这样设计的好处是除雾叶片2的背风面能形成水滴下流的通道,避免高速气流无法形成水滴下流的通道。
52.所述排水模块包括:设置在除雾叶片2底部的集水管3,与集水管3连接的排水管4。所述集水管3的上端为敞开口,用于承接从除雾叶片2上流下的水滴,所述排水管4的一端与集水管3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烟囱1外部或烟囱1底部。集水管3为圆环形,并水平放置,所述除雾叶片2的底端通过插接或卡接的方式固定在集水管3内,在其他实施例中,除雾叶片2也可以通过单独设置支架固定在烟囱内,除雾叶片2拦截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并汇集到集水管3内。
53.优选地,所述除雾叶片2至少布置为两层,且保持上下布置,并保持同一倾斜角度。具体倾斜方式为:除雾叶片2在长度方向上的延伸线与烟囱轴心的夹角为α,所述α的取值范围为5
°
~60
°

54.本实施例中,除雾叶片2设置为两层,相应的所述集水管3包括上层集水管31和下层集水管32,并对应用于承接上层除雾叶片2和下层除雾叶片2上的水滴。具体地,所述上层集水管31位于上层除雾叶片2的底部,下层集水管32位于下层除雾叶片2的底部,且上层集水管31与下层集水管32之间通过连接管5连通。上层集水管3的弯曲半径小于下层集水管3的弯曲半径。
55.所述下层集水管3的外周壁与烟囱内壁固定连接,如可以通过螺钉连接,或者先设置一角铁与烟囱内壁连接,然后再将下层集水管3与角铁焊接或直接坐落在角铁上。
56.所述上层集水管3的外周壁通过连接支架6与烟囱1内壁连接。
57.优选地,所述烟囱雨分离器还包括安装在除雾叶片2顶端的整流罩7,所述整流罩7
为圆锥形,其母线的延长线与除雾叶片2最外侧的轮廓线相重合。所述整流罩7为薄壳结构,通过设置整流罩7可以优化烟囱内的气流场,减少压损。
58.实施例二
5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在于所述除雾叶片2的形状不同。
60.结合图5、图6所示,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段22、第二弧形段23和第三弧形段24之间为首尾相接,且平滑连接。
61.优选地,在第一弧形段22、第二弧形段23和第三弧形段24上还设有向外延伸的翅片结构26。
62.实施例三
63.结合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除雾叶片2的长度更长,集水管3只布置了一层,并省略了连接管和连接支架等结构,整体结构更加简单。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变形和改进,这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