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测量漏电流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10:55: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流互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测量漏电流互感器。


背景技术:

2.电流互感器是依据磁平衡式霍尔原理对原有电路内电流变化进行检测的电子仪器,目前市场现有产品主要为立式、卧式两种产品,其主体互感器根据安装方式需单独进行开模制作,需要多套模具组成,造成开发周期延长,开发成本上升,且对于制造商来讲,产品的管理成本也会同步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测量漏电流互感器,可采用一套主体模具进行生产,实现立式、卧式两类产品的生产,缩减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节约物料管理成本,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测量漏电流互感器,包括盖体、线圈、内置线路板和壳体;
5.壳体,为环状中空结构,且一侧设置开口;
6.线圈和内置线路板均为环状结构,且布置在壳体内部,所述线圈的两端与内置线路板的电路连接;
7.盖体,布置在壳体侧边的开口处,且通过卡扣与壳体固定连接;
8.所述内置线路板表面垂直设置有硬质的排针,所述排针为直排针或直角排针,所述盖体和壳体的表面分别设置有供直排针和直角排针引出的第一出针口和第二出针口。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与壳体相对固定的定位卡件,所述定位卡件内设置有若干组u形导线,所述u形导线的其中一条侧臂垂直贯穿线圈的内环,且相邻两组u形导线之间设置有挡板。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卡件内设置有若干组供u形导线固定的穿线道,且处于线圈环内部分的不同穿线道之间布置有分隔用挡板。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穿线道位于u形底部位置部分设置供u形导线插入的开口,且开口处设置有阻止u形导线退出的限位凸起,且定位卡件侧边通过卡扣连接设置有用于密闭穿线道开口的保护盖。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卡件内设置有供挡板放置的挡板固定槽,所述挡板固定槽内壁设置有限制挡板轴向运动的止动台阶,和限制挡板法线方向晃动的楔形凸起。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卡件的中心位置相对固定设置有锥型结构,所述锥型结构插入壳体内环后呈过盈装配。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圆周面沿径线部分设置凸起,所述定位卡件部分从外部包裹壳体,且包裹部分设置有供壳体凸起部分贯穿并卡接固定的缺
口。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测量漏电流互感器采用盖体和壳体共同组成环形的绝缘密闭腔,将线圈和所连接的内置线路板共同放置在绝缘密闭腔内,在壳体侧边设置第二出针口,便于直角排针从壳体侧边贯穿引出,与底部的安装线路板固定连接,即完成漏电流互感器的立式安装,使用时测量导线直接贯穿线圈内环即可;当需要进行卧式安装时,只需在原有互感器的基础上,增加定位卡件,将u形导线与原有的互感器进行相对位置固定,且盖体表面设置有供直排针贯穿引出的第一出针口,引出后能够直接与安装线路板连接,从而完成卧式安装,使用时,将待测导线与u形导线连接即可。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式安装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式安装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式安装零件爆炸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卧式安装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卧式安装背部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卧式安装剖视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卧式安装零件爆炸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定位卡件示意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立式安装使用图。
25.图中:1、盖体;101、第一出针口;2、线圈;3、内置线路板;301、豁口;4、壳体;401、滑轨;402、第二出针口;5、排针;6、固定针;7、安装线路板;8、定位卡件;801、穿线道;8011、限位凸起;802、挡板固定槽;8021、楔形凸起;803、限位面;9、保护盖;10、挡板;11、u形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测量漏电流互感器,包括盖体1、线圈2、内置线路板3和壳体4;
28.壳体4,为环状中空结构,且一侧设置开口;
29.线圈2和内置线路板3均为环状结构,且布置在壳体4内部,线圈2的两端与内置线路板3的电路连接;
30.内置线路板3表面两侧设置豁口301,且壳体4内部与豁口301对应位置设置滑轨401,当内置线路板3进行装配时,豁口301与滑轨401相互限位,从而避免内置线路板3和壳体4发生相对转动。
31.盖体1,布置在壳体4侧边的开口处,且通过卡扣与壳体4固定连接;
32.内置线路板3表面垂直设置有硬质的排针5,排针5为直排针或直角排针,盖体1和壳体4的表面分别设置有供直排针和直角排针引出的第一出针口101和第二出针口402;
33.盖体1和壳体4共同构成封闭空间,可保护互感器内部各部件,减少受到外界的干扰;
34.使用时,将待测线路穿过线圈2的内孔,当待测线路内电流发生变化时,线圈2能够产生互感电流,并被内置线路板3内集成的mcu捕获,进行计算和处理,经进行输出。
35.参阅图4-图8,还包括与壳体4相对固定的定位卡件8,定位卡件8内设置有若干组u形导线11,u形导线11的其中一条侧臂垂直贯穿线圈2的内环,且相邻两组u形导线11之间设置有挡板10;
36.参阅图7,定位卡件8内设置有若干组供u形导线11固定的穿线道801,且处于线圈2环内部分的不同穿线道801之间布置有分隔用挡板10;
37.采用u形导线11代替待测线路贯穿线圈2内孔,满足卧式安装需求,且增加挡板10,挡板10采用两组中间位置相互卡接组成的十字形结构,对四组u形导线11进行分隔隔离,满足导线之间的高压绝缘,防止输入导线之间的高压飞弧。
38.参阅图8,穿线道801位于u形底部位置部分设置供u形导线11插入的开口,且开口处设置有阻止u形导线11退出的限位凸起8011,且定位卡件8侧边通过卡扣连接设置有用于密闭穿线道801开口的保护盖9;
39.穿线道801为u形结构,且其拐弯位置设置开口,便于u形导线11穿入,且在开口处设置限位凸起8011,从而防止插入的u形导线11退出,且后方增加保护盖9,将穿线道801的开口密封,与定位卡件8一同组成u形导线11的绝缘防护外壳。
40.参阅图6,定位卡件8内设置有供挡板10放置的挡板固定槽802,挡板固定槽802内壁设置有限制挡板10轴向运动的止动台阶,和限制挡板10法线方向晃动的楔形凸起8021;
41.通过在挡板固定槽802内设置止动台阶,与挡板10侧边的台阶相互抵触,从而避免挡板10轴向运动,同时在挡板固定槽802的侧壁设置楔形凸起8021,随着挡板10的插入,楔形凸起8021逐渐将挡板10顶紧,从而避免挡板10在法线方向晃动。
42.参阅图6,定位卡件8的中心位置相对固定设置有锥型结构,锥型结构插入壳体4内环后呈过盈装配;
43.定位卡件8中心采用锥型结构,在进行插入壳体4时,逐渐减小两者间隙,最终撑紧壳体4内环,达到限位固定的目的。
44.参阅图4和图7,壳体4圆周面沿径线部分设置凸起,定位卡件8部分从外部包裹壳体4,且包裹部分设置有供壳体4凸起部分贯穿并卡接固定的缺口。
45.通过设置壳体4和定位卡件8的凸起和缺口,两者的接触面形成限位面803,使二者相互限制,起到两者圆周方向上的定位,防止二者发生相对转动。
46.参阅图9,在进行立式安装时,通过固定针6将壳体4立式安装固定在安装线路板7上,且排针5采用直角排针,从壳体4底部的第二出针口402引出,将内置线路板3上电路与安装线路板7上的电路连通,从而将线圈2的检测数据和内置线路板3集成mcu的计算处理数据传输至安装线路板7,供后续处理,使用时,待测线路直接贯穿壳体4中心的环心区域,待测线路内的电流变化,直接影射在线圈2内,产生互感电流,被内置线路板3捕获,进行计算和处理。
47.参阅图4-图5,直接将壳体4与安装线路板7固定,同时排针5采用直排针,从盖体1的第一出针口101引出,并与安装线路板7内电路连通,同时,挡板10和u形导线11同时贯穿
安装线路板7;使用时,将待测线路与u形导线11连通,当待测线路内电路变化时,即u形导线11内电流发生变化,此时线圈2内产生互感电流,从而进行计算和处理。
48.该互感器基于磁平衡式霍尔原理,及闭环原理,当原边电流产生的磁通通过高品质磁芯集中在磁路中,霍尔元件固定在气隙中检测磁通,通过绕在磁芯上的多匝线圈2输出反向的补偿电流,用于抵消原边电流产生的磁通,使得磁路中磁通始终保持为零;经过特殊电路的处理,传感器的输出端能够输出精确反映原边电流的电流变化。
49.测量时,将输入导线与待测电路连通,当没有漏电时,输入导线内部没有电流,当出现漏电时,输入导线存在电流流动,然后根据零磁通门原理,输入导线内电流变化诱发线圈2内磁芯产生磁通变化,线圈2自身内产生补偿电流,以迫使磁芯内磁通保持为零,该补偿电流被内置线路板3捕获并进行计算处理。
5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