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堵透水海绵路侧石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05:54: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道路排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堵透水海绵路侧石。


背景技术:

2.路侧石主要运用于道路的两侧,其主要作用是防止道路两侧的泥土灰尘等洒落至道路路面上,造成路面的污染;但是现有的路侧石在阻挡住道路两侧的泥土的同时,也会将道路上的水阻挡住,使得道路在下雨天气时,积水将树叶、枯枝等杂质冲刷至路侧石处,造成道路上路侧石排水不及时,无法及时排走积水,造成道路上积结过多的雨水,给行车和行人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透水性能极佳的防堵透水海绵路侧石。
4.为达到以上目的,提供如下方案:一种防堵透水海绵路侧石,包括石体和挡网,所述石体的正面开设有进水口,挡网的一侧与石体通过铰链连接,所述挡网与进水口适配,且挡网与进水口卡合。
5.进一步,所述挡网包括框架和筛网,所述筛网安装在框架处,框架与石体通过铰链连接,框架与进水口卡合。
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本防堵透水海绵路侧石在路面积水较多,排放不及时或路测积结较多枯枝败叶阻挡排水时,通过将挡网从石体的进水口处打开,在挡网的打开过程中横扫积结在石体处的枯枝败叶,使得挡网荡开石体处的进水口,即可使得本路侧石能够快速地将路面上的水排除,降低由于道路被淹而带来的危险,有效保障行人和行车的安全。
附图说明
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8.图2为本实用新型石体的结构图。
9.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0.1.石体,2.进水口,3.铰链,4.框架,5.筛网。
具体实施方式
1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2.如图1至图2所示:
13.一种防堵透水海绵路侧石,包括石体1和挡网,所述石体1的正面开设有进水口2,挡网的一侧与石体1通过铰链3连接,所述挡网与进水口2适配,且挡网与进水口2卡合。
14.其中,石体1为路侧石的主要结构体,进水口2用于石体1快速排水,铰链3用于连接挡网和石体1,使得挡网能够在石体1处摆动。
15.所述挡网包括框架4和筛网5,所述筛网5安装在框架4处,框架4与石体1通过铰链3连接,框架4与进水口2卡合。
16.其中,框架4用于安装筛网5,筛网5用于阻挡杂物。
17.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8.当路面积水过多、造成树枝树叶等杂质积结在路侧石侧,路侧石排水不及时时,将挡网从石体1的进水口2处打开,挡网在打开的过程中,将积结在石体1处的杂物一通横扫带走,保证石体1的进水口2畅通,即可快速地对路面积水进行排放。
19.本防堵透水海绵路侧石在路面积水较多,排放不及时或路测积结较多枯枝败叶阻挡排水时,通过将挡网从石体1的进水口2处打开,在挡网的打开过程中横扫积结在石体1处的枯枝败叶,使得挡网荡开石体1处的进水口2,即可使得本路侧石能够快速地将路面上的水排除,降低由于道路被淹而带来的危险,有效保障行人和行车的安全。
2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适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堵透水海绵路侧石,其特征在于:包括石体和挡网,所述石体的正面开设有进水口,挡网的一侧与石体通过铰链连接,所述挡网与进水口适配,且挡网与进水口卡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透水海绵路侧石,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网包括框架和筛网,所述筛网安装在框架处,框架与石体通过铰链连接,框架与进水口卡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了一种防堵透水海绵路侧石,包括石体和挡网,所述石体的正面开设有进水口,挡网的一侧与石体通过铰链连接,所述挡网与进水口适配,且挡网与进水口卡合;本防堵透水海绵路侧石在路面积水较多,排放不及时或路测积结较多枯枝败叶阻挡排水时,通过将挡网从石体的进水口处打开,在挡网的打开过程中横扫积结在石体处的枯枝败叶,使得挡网荡开石体处的进水口,即可使得本路侧石能够快速地将路面上的水排除,降低由于道路被淹而带来的危险,有效保障行人和行车的安全。有效保障行人和行车的安全。有效保障行人和行车的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千木园林景观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4
技术公布日:2022/10/2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