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变压器线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05:41: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线槽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变压器用于进行二次布线(即通过电缆连接变压器的各个附件)的线槽结构通常采用不锈钢槽盒进行设计,不锈钢槽盒设置在电缆的接线口处,用于容置电缆的接口,当电缆铺设好后将不锈钢盒盖盖合在不锈钢槽盒上,通过搭扣将不锈钢盒盖和不锈钢槽盒连接,同时在不锈钢槽盒上开孔,通过波纹管和戈兰头将电缆连接到附件接线盒。
3.但是现有的变压器线材结构均为固定结构,无法进行调节,不便于调节松紧,并且对于线槽内部的线束较为密集发热量大,现有结构的对于靠内侧的线束散热效果差,影响装置性能,因此我们设计出一种变压器线槽结构,用以解决该类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相关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线槽结构。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变压器线槽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绕线架,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安装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与两个绕线架相配合,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螺纹杆相配合,所述绕线架的内部开设有通风槽,所述壳体的顶部与底部均安装有通风组件,所述通风组件与通风槽相配合。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两个螺纹套、四个铰接杆和两个推动块,两个所述螺纹套的内部均螺纹连接至螺纹杆的外侧,两个所述螺纹套相对的一侧分别与四个铰接杆铰接,四个所述铰接杆相对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推动块铰接,两个所述推动块相背的一侧分别与两个绕线架固定连接。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杆、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所述转动杆的外侧转动连接至壳体的内部,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第一锥形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内部固定连接至螺纹杆的外侧,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相对的一侧相互啮合。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两个所述绕线架的内侧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通风槽相连通。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通风组件包括风机、防尘套和连通管,所述风机的外侧固定连接至防尘套的内部,所述防尘套的一侧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防尘套靠近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壳体的内部,所述连通管位于壳体内部的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绕线架的内部,所述连通管与通风槽相连通。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两个所述绕线架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排风管,两个所述排风管分别与两个通风槽相连通,所述排风管的另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壳体的外部,两个所述排风管位于壳体外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防尘头,两个所述防尘头相对的一侧均与壳体固定连接。
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3.本方案通过壳体对装置进行支撑固定,通过绕线架内侧多为排线槽,将线束绕设至绕线架的内侧,当需要进行调节时,先使用驱动组件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转动带动调节组件带动两个绕线架沿着壳体的内部相背运动,实现调节两个绕线架之间的距离,对线束松紧进行调节,并且当变压器运行时,启动通风组件对贴紧绕线架内侧的线束产生的热量进行通风降温,实现气流循环,进行高效散热,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便于调节松紧,方便操作,并且对于线槽内部的线束较为密集产生的热量,进行通风散热的优点。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中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绕线架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组件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标号说明:
19.1、壳体;2、绕线架;21、通风孔;22、排风管;23、防尘头;3、螺纹杆;4、调节组件;41、螺纹套;42、铰接杆;43、推动块;5、驱动组件;51、转动杆;52、第一锥形齿轮;53、第二锥形齿轮;6、通风槽;7、通风组件;71、风机;72、防尘套;73、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变压器线槽结构,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绕线架2,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螺纹杆3,螺纹杆3的外侧安装有调节组件4,调节组件4与两个绕线架2相配合,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驱动组件5,驱动组件5与螺纹杆3相配合,绕线架2的内部开设有通风槽6,壳体1的顶部与底部均安装有通风组件7,通风组件7与通风槽6相配合。
2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壳体1对装置进行支撑固定,通过绕线架2内侧多为排线槽,将线束绕设至绕线架2的内侧,当需要进行调节时,先使用驱动组件5带动螺纹杆3转动,螺纹杆3转动带动调节组件4带动两个绕线架2沿着壳体1的内部相背运动,实现调节两个绕线架2之间的距离,对线束松紧进行调节,并且当变压器运行时,启动通风组件7对贴紧绕线架2内侧的线束产生的热量进行通风降温,实现气流循环,进行高效散热,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便于调节松紧,方便操作,并且对于线槽内部的线束较为密集产生的热量,进行通风散热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均为固定结构,无法进行调节,不便于调节松紧,并且对于线槽内部的线束较为密集发热量大,现有结构的对于靠内侧的线束散热效果差,影响装置性能的问题。
23.请参阅图2与图4,其中:调节组件4包括两个螺纹套41、四个铰接杆42和两个推动块43,两个螺纹套41的内部均螺纹连接至螺纹杆3的外侧,两个螺纹套41相对的一侧分别与四个铰接杆42铰接,四个铰接杆42相对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推动块43铰接,两个推动块43相背的一侧分别与两个绕线架2固定连接。
2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动螺纹杆3带动两个螺纹套41均沿着螺纹杆3相对运动,两个螺纹套41分别推动两个铰接杆42推动两个推动块43向外推动,两个推动块43分别推动两个绕线架2分别沿着壳体1的内部相背滑动,实现对绕线架2的调节,从而实现装置方便调节的优点。
25.请参阅图1,其中:驱动组件5包括转动杆51、第一锥形齿轮52和第二锥形齿轮53,转动杆51的外侧转动连接至壳体1的内部,转动杆51的一端与第一锥形齿轮52固定连接,第二锥形齿轮53的内部固定连接至螺纹杆3的外侧,第一锥形齿轮52与第二锥形齿轮53相对的一侧相互啮合。
2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拧动转动杆51带动第一锥形齿轮52转动,第一锥形齿轮52带动第二锥形齿轮53同步转动,第二锥形齿轮53带动螺纹杆3转动,从而使得装置便于调节操作。
27.请参阅图1与图3,其中:两个绕线架2的内侧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风孔21,通风孔21与通风槽6相连通。
28.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通风孔21与通风槽6配合,通风槽6内部空气流动时,通过通风孔21对靠近绕线架2内侧的线束进行散热冷却,使得装置的散热效果更好。
29.请参阅图1,其中:通风组件7包括风机71、防尘套72和连通管73,风机71的外侧固定连接至防尘套72的内部,防尘套72的一侧与壳体1固定连接,防尘套72靠近壳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通管73,连通管73的另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壳体1的内部,连通管73位于壳体1内部的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绕线架2的内部,连通管73与通风槽6相连通。
3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启动风机71通过连通管73对通风槽6内部吹冷风,并通过防尘套72对外部的灰尘进行过滤,使得通风槽6内部实现气流流动,以实现对装置进行降温散热。
31.请参阅图1,其中:两个绕线架2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排风管22,两个排风管22分别与两个通风槽6相连通,排风管22的另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壳体1的外部,两个排风管22位于壳体1外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防尘头23,两个防尘头23相对的一侧均与壳体1固定连接。
3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排风管22配合通风槽6,使得气流在通风槽6内部实现流通,并且通过防尘头23避免灰尘进入装置内部。
33.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线束绕设至绕线架2的内侧,当需要进行调节时,先拧动转动杆51带动第一锥形齿轮52转动,第一锥形齿轮52带动第二锥形齿轮53同步转动,第二锥形齿轮53带动螺纹杆3转动,螺纹杆3转动带动两个螺纹套41均沿着螺纹杆3相对运动,两个螺纹套41分别推动两个铰接杆42推动两个推动块43向外推动,两个推动块43分别推动两个绕线架2分别沿着壳体1的内部相背滑动,实现调节两个绕线架2之间的距离,对线束松紧进行调节,并且当变压器运行时,启动通风组件7对贴紧绕线架2内侧的线束产生的热量进行通风降温,实现气流循环,进行高效散热,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便于调节松紧,方便操作,并且
对于线槽内部的线束较为密集产生的热量,进行通风散热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均为固定结构,无法进行调节,不便于调节松紧,并且对于线槽内部的线束较为密集发热量大,现有结构的对于靠内侧的线束散热效果差,影响装置性能的问题。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