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治疗痛经的暖宫三伏贴的制备及其应用

2022-10-26 10:23: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中药贴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痛经的暖宫三伏贴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痛经通常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通常发生于年轻的女性中,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以行经第一天疼痛最剧,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呈痉挛性,可伴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继发性痛经是指行经后数年发生的痛经,临床上常见的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病。
3.痛经,中医理论分析常由寒凝胞宫,或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导致。影响女性正常生活工作,降低女性生活质量。通过对痛经病因,病症分析,服用辛温类中成药及临床妇科调经止痛药物。目前也有采用三伏贴缓解痛经,但是现有的三伏贴中的药物种类繁多,虽然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但是治疗范围不明确,配伍不科学,针对性差,患者在病因不明确的情况下容易盲目的乱贴,延误时机,耽误病情,还可能对皮肤局部造成不良刺激和影响,因此只有对症对因治疗,遵医嘱分型辨证治疗,才能早日治愈避免后期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痛经的暖宫三伏贴的制备及其应用。
5.一种用于治疗痛经的暖宫三伏贴的制备,它按以下步骤实现:
6.一、称取12~18份的巴戟天、7~13份的肉桂、3~9份的细辛、6~12份的香附、12~18份的当归、12~18份的延胡索、9~15份的艾叶、6~12份的益母草和0~3份的白芥子粉,研磨成粉后过筛,得到原料粉;
7.二、取上述原料粉与生姜汁混合并调匀,制成药饼并置于医用空白无纺布三伏贴上,即完成用于治疗痛经的暖宫三伏贴的制备;
8.所述过筛为过100目筛;
9.所述白芥子粉,若患者起疱,则不使用白芥子粉;
10.所述原料粉的用量为12~18g,生姜汁的用量为6~9g;
11.所述药饼的直径为2cm、厚度为1.5~2mm。
12.上述一种用于治疗痛经的暖宫三伏贴的应用,它应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的穴位敷贴;
13.所述穴位敷贴的穴位为关元、神阙、子宫双侧、次髎双侧和气海;
14.所述穴位敷贴的时间及疗程:于夏季的初伏、中伏、末伏和伏后的前三天,每10天贴敷1次,一次8~10h。
15.本发明中用于治疗痛经的暖宫三伏贴,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对痛经的改善情况及疗效非常好。本发明中通过对痛经病因、证型分析,采用辛温药物及临床妇科调经止痛常用药物(巴戟天、延胡索、细辛、肉桂、香附、当归、白芥子、艾叶、益母草)促进气血运行,
激发人体正气,从而达到治疗女性寒湿凝滞型痛经的目的。本发明暖宫三伏贴配方中多为辛温药物,发散寒邪,走行经脉,温里祛邪;香附、益母草、艾叶等药物为妇科常用药,诸药合用,具有温经止痛之功。
16.本发明中用于治疗痛经的暖宫三伏贴,其机理是激发人体正气,调节患者体质,通过药物透皮,药效刺激穴位,激发全身相应系统,从而调节人体阴阳,扶正祛邪。外治疗法可以减少患者服药痛苦,消除患者对药物的抵触心理,运用天人合一的原理,在三伏天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节,根据春夏养阳的原理,对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体质进行调理,针对寒邪瘀血存于体内的情况进行治疗。本发明针对寒湿凝滞型痛经,对因治疗,祛除患者体内寒气,扶助患者正气。通过温阳药物,对患者阳虚型或阴盛型体质进行调节,运用药物的作用,增强患者体内气血运行,使妇女在行经期或行经前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达到治疗或缓解痛经的目的。
17.本发明暖宫三伏贴适用于治疗痛经。
附图说明
18.图1为实施例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对比的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20.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一种用于治疗痛经的暖宫三伏贴的制备,它按以下步骤实现:
21.一、称取12~18份的巴戟天、7~13份的肉桂、3~9份的细辛、6~12份的香附、12~18份的当归、12~18份的延胡索、9~15份的艾叶、6~12份的益母草和0~3份的白芥子粉,研磨成粉后过筛,得到原料粉;
22.二、取上述原料粉与生姜汁混合并调匀,制成药饼并置于医用空白无纺布三伏贴上,即完成用于治疗痛经的暖宫三伏贴的制备。
23.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称取14份的巴戟天、8份的肉桂、5份的细辛、8份的香附、16份的当归、15份的延胡索、13份的艾叶、11份的益母草和3份的白芥子粉。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24.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称取16份的巴戟天、12份的肉桂、7份的细辛、10份的香附、15份的当归、16份的延胡索、14份的艾叶和10份的益母草。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25.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所述过筛为过100目筛。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26.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所述白芥子粉,若患者起疱,则不使用白芥子粉。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27.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所述原料粉的用量为12~18g,生姜汁的用量为6~9g。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
五之一相同。
28.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所述药饼的直径为2cm、厚度为1.5~2mm。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29.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一种用于治疗痛经的暖宫三伏贴的应用,它应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的穴位敷贴。
30.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八不同的是,所述穴位敷贴的穴位为关元、神阙、子宫双侧、次髎双侧和气海。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八相同。
31.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八和九不同的是,所述穴位敷贴的时间及疗程:于夏季的初伏、中伏、末伏和伏后的前三天,每10天贴敷1次,一次8~10h。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八和九相同。
32.通过以下实施例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33.实施例:
34.一种用于治疗痛经的暖宫三伏贴的制备,它按以下步骤实现:
35.一、称取14份的巴戟天、8份的肉桂、5份的细辛、8份的香附、16份的当归、15份的延胡索、13份的艾叶、11份的益母草和3份的白芥子粉,研磨成粉后过筛,得到原料粉;
36.二、取上述原料粉与生姜汁混合并调匀,制成药饼并置于医用空白无纺布三伏贴上,即完成用于治疗痛经的暖宫三伏贴的制备。
37.本实施例步骤一中所述过筛为过100目筛。
38.本实施例步骤一中所述白芥子粉,若患者起疱,则不使用白芥子粉。
39.本实施例步骤二中所述原料粉的用量为16g,生姜汁的用量为8g。
40.本实施例步骤二中所述药饼的直径为2cm、厚度为2mm。
41.上述用于治疗痛经的暖宫三伏贴的应用,它应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的穴位敷贴。
42.本实施例所述穴位敷贴的穴位为关元、神阙、子宫双侧、次髎双侧和气海;所述穴位具体对应的贴敷部位:将本实施例中治疗痛经的暖宫三伏贴的中心位置对准脐部(即神阙),脐下1.5-2.5cm(即气海),脐下3-4cm(即关元),下腹部两侧,脐下4-5cm、正中线旁3-4cm(即子宫双侧),骶部两侧,骶骨中点旁1-2cm(即次髎双侧)。
43.本实施例所述穴位敷贴的时间及疗程:于夏季的初伏、中伏、末伏和伏后的前三天,每10天贴敷1次,一次8h。
44.一、临床效果验证:
45.1、临床方法
46.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以长春中医药大学及周边高等学校在校女大学生中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确定合格受试者后,签署受试者知情同意书,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以自制暖宫三伏贴治疗,1个周期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对照组采用贴敷痛经贴治疗,治疗时间为每次月经前三天至月经来潮第三天,每两天贴敷1次,每次月经期共治疗4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通过对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变,检测患者痛经的改善情况及疗效。
47.2、患者基本情况
48.纳入临床研究的患者范围在18~25周岁之间,治疗组平均年龄为20.967
±
1.99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21.100
±
2.264岁。符合正态分析,两组患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证实两组受试者年龄具备可比性,见表1。
49.表1两组患者年龄比较(x
±
s)
50.组别例数最小年龄(岁)最大年龄(岁)平均年龄(岁)治疗组30182520.967
±
1.991对照组30182621.100
±
2.264
51.注:经t检验,t=-0.242,p=0.477>0.05,两组患者在年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52.3、疗效比较
53.经非参数检验,对两组受试者治疗结果分析比对:z值为-2.306,p值为0.021,因此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又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因此在临床效果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此分析证实:治疗组疗效更好,见表2和图1。
54.表2治疗后两组总疗效比较
55.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305167293.33%对照组301139776.67%
56.注:两组经非参数检验,z=-2.306,p=0.02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7.二、药效学研究
58.痛经,中医理论分析常由寒凝胞宫,或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导致。影响女性正常生活工作,可降低女性生活质量。通过对痛经病因,病症分析,本实施例中采用辛温药物及临床妇科调经止痛常用药物(巴戟天、延胡索、细辛、肉桂、香附、当归、白芥子、艾叶、益母草)促进气血运行,激发人体正气,从而达到治疗女性寒湿凝滞型痛经的目的。暖宫三伏贴配方中多为辛温药物,发散寒邪,走行经脉,温里祛邪;香附、益母草、艾叶等药物为妇科常用药,诸药合用,具有温经止痛之功。以下将从药物选择、中药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角度分别对药效进行分析。
59.1、药物选择
60.关于妇女痛经、崩漏等病症,治疗女性月经相关病症中,中药四气,温性药物的使用频率为最高;临床中治疗妇科相关疾病,当归、肉桂等药物使用频率最高。
61.2、药物分析
62.(1)白芥子
63.《新修本草》(苏敬等.新修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7.)记载芥,味辛,温,无毒。归鼻。主除肾邪气,利九窍,明耳目,安中,久服温中。此芥有三种,其之一为白芥子,粗大白色,如白粱米,甚辛美,从戎中来。白芥子属于性温之药材,性温者可除寒积。《本草便读
·
菜部》(清.张秉成编著.本草便读[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关于白芥子的记载为:白芥子,辛能发汗。热可温中。宽胸膈而利气。却能散冷耗营阴。据相关文献记载可循,白芥子,归肺经,临床大多治疗喘疾,痰一类疾病。因其性味辛温,具有走散之力(王双双,郑国银,卿照前.白芥子穴位贴敷抑制肝癌h22移植性肿瘤生长的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03).),可走行于经络之中,温其经脉,散结,以达通络止痛之功。现
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芥子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西医的镇痛作用等同于传统医学止痛之功。李小莉等学者(李小莉,张迎庆,黄通华.白芥子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7,21(6):28-30.)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白芥子明显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同时延长小鼠痛反应的时间,减少小鼠扭体次数,该实验证实白芥子抗炎、镇痛的作用。
[0064]
(2)细辛
[0065]
《神农本草经》记载,细辛,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中药四气五味中,味辛之药具有走窜之性,可走行于经脉中,且细辛入少阴经,具有通窍之功,月事源于胞宫,胞宫与肾密切相关。《中药学》研究表明细辛可有解表散寒、祛风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临床方药中常用于治疗风寒表证,风寒湿痛、鼻塞等病证。历代医家不断研究证实,细辛还具有温经活血的功效。从传统医学角度来说,细辛通窍之功,且行于少阴经,肾属少阴,女子月食来潮与少阴相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细辛除中医方药功效外,还具有镇痛、抗炎、平喘、止咳等作用,还具(吴昊,温晓茵,颜鹏,等.细辛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1,27(04):186-195.)有抗病毒、抗菌、镇静、抗氧化、抗抑郁、降血压、抑制癌细胞等活性。
[0066]
(3)延胡索
[0067]
《海药本草》关于延胡索记载:主肾气,破产后恶露及儿枕,与三棱、鳖甲、大黄为散,能散气,通经络。延胡索为活血止痛之药,产后恶露有瘀血,妇人腹痛不舒,可用延胡索。
[0068]
现代的《药典》中,延胡索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临床中可用于胸胁部、脘腹部的疼痛,或瘀血所致的胸痹真心痛,妇女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中医云,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瘀血阻滞胞宫,妇女行经期气血运行不畅,则小腹作痛。《开宝本草》中记载:延胡索,味辛,温,无毒。主破血,产后诸病因血所为者,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崩中淋露,产后血晕,暴血冲上,因损下血,或酒摩及煮服。《本草蒙筌》关于延胡索记载,调月水气滞血凝,止产后血冲血晕。跌扑下血,淋露崩中,心腹卒疼,小腹胀痛,并治之而即效也。中医临床应用中,延胡索为止痛之要药。根据现代研究表明,延胡索中的延胡索乙素,即消旋四氢帕马丁为主要的镇痛物质,其中左旋体止痛的作用比右旋体止痛作用较强,有学者通过研究表明,其镇痛的程度可以达到吗啡(镇痛药)的40%(唐逸丰.延胡索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3):144-146.)。
[0069]
(4)当归
[0070]
当归为金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在临床中应用频率较高的中草药之一,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性味为甘、温辛,归、心脾、肝、经,其具有补血活血、抗炎、抗肿瘤、调经止痛和增强免疫等功效。当归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认为具有“补五脏、生肌肉”的作用,后又认为其是“补血圣药”。鉴于当归如此多的功效,研究人员对其药理作用进行了众多研究、发現当归的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促进造血功能、抗肿瘤保肝护肾、增强免疫功能、调节心脑血管、子宫平滑肌和平喘等。胡慧娟等(胡慧娟,杭乘茜,王朋书.当归的抗炎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1991.166111.684-686.704)通过对小鼠进行实验发现当归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机理主要涉及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抑制pge2的合成或释放。
[0071]
(5)肉桂
[0072]
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功效是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活血通经;肉桂用于治疗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等(张明发,沈雅琴.肉桂的药理作用及温里功效[j].陕西中医,1995,16(1):39-42.)。在现代研究中,通过采用滤纸片法,对肉桂水蒸汽蒸馏不同提取部位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并采用单因素与均匀设计优化提取抑菌活性部位,同时对抑菌活性部位进行多成分hplc定量分析。结果是肉桂抗菌活性部位为肉桂精油,结论是肉桂精油具有抑菌活性(翁宗昱,李紫晗,孙琴,等.肉桂抑菌活性部位提取工艺优化及hplc定量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20(12):59-62.)。观察到肉桂水提物和醚提物对4个实验胃溃疡模型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对两种药物引起的小鼠腹泻具有显著对抗作用,对麻醉大鼠有明显利胆作用,并有明显镇痛作用,是肉桂温中止痛的药理学基础(朱自平,张明发,沈雅琴,等.肉桂的温中止痛药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9,18(9):553-557.)。肉桂温中散寒的现代内涵:即抗溃疡,促进胆汁分泌,调节肠运动和抗腹泻(张明发,沈雅琴.温里药“温中散寒”药理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2):30-32.)。抗炎作用是温中止泻的机理。
[0073]
(6)香附
[0074]
香附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莎草的干燥根茎,性辛,微苦,微甘,平,归肝,三焦经,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作用(阮金兰,杜俊蓉,曾庆忠,等.香附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3(21):50-53.)。在现代研究中,为了确定香附治疗痛经的有效部位,通过观察香附有机溶剂系统分离的提取部位,对缩宫素所致小鼠痛经模型的影响,结果是香附的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能明显减少缩宫素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与模型相对照有极显著性或显著性差异。结论是相符的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是治疗痛经的有效部位(夏厚林,吴希,董敏,等.香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痛经模型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5):773-774.)。为了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香附主要药理作用的影响,用醋香附、酒香附、生香附的水提取液与空白对照洛氏液,对雌性未孕大鼠的在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强度、频率及宫缩素所致大鼠痛经模型影响。实验结果是醋香附对大鼠子宫收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子宫肌张力降低,收缩力减弱(孙秀梅,张兆旺,程艳芹,等.香附不同饮片规格的药理实验比较[j].中药材,2007,30(10):1219-1221.),痛经缓解,且作用较快,持续时间较长。
[0075]
(7)艾叶
[0076]
艾叶是我国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用途十分广泛的药材。早在《诗经》中就有艾的记载:“彼采艾分,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古民谣也有:“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斩百邪,鬼魅入虎口。”《五十二病方》里面亦有记录艾熏、艾灸的疗法。《本草纲目》记载:“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合。”从古至今,我国历代医药著作均有关于艾的相关记载,千百年来一直备受各名医大家的青睐。中医学认为艾叶辛、苦、温,归肝、脾、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的作用,是止血的要药之一,为中医妇科常用药物。艾叶中医临证主要用于经寒不调、少腹冷痛、寒凝经脉、安胎、杀虫止痒等;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虛寒出血证,内服或外用;艾叶供灸治、内服或熏洗外用等均可使用(洪宗因.艾灸湖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3(4):47-51.)。《金櫃要略》中胶艾汤治血虚寒滞,月经过多;《圣济总录》中香艾丸止痢定痛;《世医得效方》中艾姜汤可治下痢脓血;《沈氏遊生书》中艾附暖宮丸可治阳虚寒盛、冲任失养。艾叶的现代临床研究表明,艾叶具有广泛的生理活
性,艾叶油具有镇咳、祛痰和抗过敏性休克的疗效,还能对抗肾上腺素和组胺引起的心肌收缩,达到降低心脏收缩力的目的,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作用,艾叶的三萜类是一类生物活性很强的化合物,具有抗炎、保肝活性,抗菌、抗病毒、抗肿痛、降压和降胆固醇以及免疫调节作用。艾叶富含的黄酮类物质,具有较好的抗肿瘤、降胆固醇、降脂、降压、抗炎、调节免疫力、抗脂质过氧化、抗表老、抗菌、抗氧化、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和免疫抑制作用等。艾叶的鞣质类在药理作用中发挥止血的重要作用(张元.艾叶的本草考证和应用研究进展.上海针灸杂志2017,3(36)3.),同时还有抗癌、抗肿癌、抗过敏、抗突变、抑制微生物、抗衰老等作用。
[0077]
(8)益母草
[0078]
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味辛、性微寒,入肝、心包、膀胱经,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均可入药,具有活血化瘀,利水调经,清热解毒的功效。益母草作为中药使用历史悠久,在历代本草著作中均有记载。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月经失调、痛经、经闭等妇科疾病,并且在产后身体调理中也有广泛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孕妇产后恶露不尽等情况。清
·
陈上铎《本草新编》言其:“胎前产后,皆可用之,去死胎最效,行瘀生新,亦能下乳。其名益母,有益于妇人不浅。”随着现代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除了传统中药饮片外,益母草也被研制成注射液颗粒剂、胶囊等多种现代中药制剂广泛应用。
[0079]
益母草临床应用研究(冯群,赵红,孙蓉.益母草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研究进展-中国药物警戒.2014.2:0074-03)进展如下:
[0080]

《本草纲目》云:“益母草行血养血,行血而不伤新血,养血而不滞瘀血,诚为血家之圣药世。中医认为益母草有活血、祛瘀、调经、消水的功效,广泛用于妇科的各方面,尤其在产科方面。是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量的常用药物之一。益母草在治疗产后出血、原发性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期偏头痛、药物流产后恶露不绝、子官良性病变、产后宫缩不良等妇科疾病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范美华,王健鑫,李購,等.益母草的研究进展门-中国药物与临床.2006.67:528-530.)。益母草能够维持子宫收缩时间,在妇科子宫疾病方面的治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0081]

益母草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它在免疫系统相关疾病中有着广泛的疗效和应用前景。益母草味辛则风可散,血可活,行血而祛风,风去痒自除之功效,使邪去正复,肌肤得养,病获痊愈。以益母草为主药的方剂对免疫性不孕,过敏性紫癜、儿童紫癜性肾炎、过量日光紫外线的照射引发的皮肤疾病、荨麻疹等免疫性疾病均有确切疗效(叶观宇,陈英,刘钰瑜.益母草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19):2996-2998.)。现代药理研究麦明,益母草多糖和二萜等有效成分可通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作用,改善和增强淋巴循环,改善正常机体免疫,亦可促进病态转归。
[0082]
(9)巴戟天
[0083]
巴戟天,味甘、辛,性微温,归肾、肝经,临床具有助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等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邪气,阳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临床常用其治疗肾阳虚相关证候,例如因肾阳不足而导致男子阳痿、遗精,女子宫冷不易受孕,月事不调,经期少腹冷痛等疾病(方心怡,苗润宇,王涵.仝小林运用仙茅、淫羊藿、巴戟天助阳经验[j].吉林中医药,2021,41(2):173-175.)。现代医学药理研究表明,巴戟天是有效干预能量代谢、肾损伤的有关重要标志物,因而可以逆转肾阳虚型白鼠的健康生理状况以及代谢情况。肾
阳虚证为中医病名证候,在现代医学的研究中主要是由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紊乱引起的皮质醇激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巴戟天可以有效提高体内皮质醇水平。而寒凝腹痛型痛经,多由肾阳虚导致,阳气不足,气血无以温蕴,凝聚瘀阻于胞宫之中,因而导致行经期腹痛。因此,巴戟天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疗效确切。
[0084]
综上所述,痛经是困扰女性工作生活的常见疾病,发生于育龄女性月经周期前后,严重者还伴有其他症状。三伏贴在临床运用,其机理是激发人体正气,调节患者体质,通过药物透皮,药效刺激穴位,激发全身相应系统,从而调节人体阴阳,扶正祛邪。外治疗法可以减少患者服药痛苦,消除患者对药物的抵抗心理,运用天人合一的原理,在三伏天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节,根据春夏养阳的原理,对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体质进行调理,针对寒邪瘀血存于体内的情况进行治疗。中医学者一直通过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法,寻求治疗方法。综合以上药效的论述,针对寒湿凝滞型痛经,本实施例选取对因治疗,能够祛除患者体内寒气,扶助患者正气。通过温阳药物,对患者阳虚型或阴盛型体质进行调节,运用药物的作用,增强患者体内气血运行,妇女在行经期或行经前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达到治疗或缓解痛经的目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