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水下海生物高效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23:36: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洗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水下海生物高效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将海洋生物食品进行加工、包装零售,海洋生物食品多种多样、食用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一些海洋生物食品加工制作前,要进行清洗其表面泥渣,如螺丝、贝类等,此时,清洗装置不可或缺,其主要作用是将海洋生物进行清洗过滤,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加工生产。
3.在对螺丝、贝类进行加工食用之前,首先要将螺丝、贝类上泥渣以及内部的沙子等清理干净,传统的清洗方式为人工手动对其进行刷洗或者静止让其进行慢慢吐沙等清理方式,清洗效率低的同时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使用起来比较不方便,故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水下海生物高效清洗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水下海生物高效清洗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内侧中部设置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内设置有处理筒,所述处理筒的底端中部设置有底部固定孔,所述处理筒的内侧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内部设置有海绵套,所述海绵套的内部设置有放置筒,所述放置筒的筒壁上等距设置有若干个开孔,所述处理筒的顶端设置有筒盖,所述筒盖的顶端中部设置有顶部固定孔,所述放置腔的底端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座,所述第二转动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的顶端延伸至底部固定孔的内部,所述基座的上端中部两侧均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顶座的底端中部两侧,所述顶座的底端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座,所述第一转动座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座,且所述第二固定座的底端延伸至顶部固定孔之内,所述顶座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贯穿顶座并与第一转动座的中部固定连接。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顶座的顶端两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上均设置有橡胶保护套。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筒盖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密封层,所述橡胶密封层的材质为丁腈橡胶材质。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开口均与连接柱相匹配。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基座的底端设置有防滑橡胶层。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均为六棱柱状。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顶部固定孔和底部固定孔均为六棱孔形。
18.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将需要清洗的螺丝、贝类放置于处理筒内的放置筒之内并添加清洗水,然后使用筒盖将处理筒的上端进行封闭,之后将顶座进行向上移动后将处理筒放置于基座的放置腔之内,并使得第二转动座上的第一固定座进入到处理筒的底部固定孔之内,然后将顶座上的连接柱在开口内进行下移,使得第一转动座上的第二固定座进入到筒盖的顶部固定孔之内,最后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转轴带动第一转动座以及第二固定座进行转动,第二固定座转动的同时带动处理筒在第二转动座上进行同步转动,处理筒转动的同时带动放置筒内的螺丝、贝类等进行同步转动,将其表面附着的泥渣和内部的沙子等杂质通过离心力进行分离出来,清理效率高,不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手动清洗,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0.2、本实用新型中,处理筒带动放置筒转动的同时,放置筒内的螺丝、贝类进行转动时分离处理的泥沙等杂质通过开孔进行排出,然后被处理筒内的海绵套进行吸附,在清洗完毕之后,工作人员将筒盖进行开启,然后将放置筒从处理筒内进行拿出时,放置筒内的清洗水则通过开孔进行排出到处理筒之内,方便对水下海生物的后续加工作业。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下海生物高效清洗装置的侧视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下海生物高效清洗装置的基座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下海生物高效清洗装置的处理筒内部结构爆炸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下海生物高效清洗装置的处理筒底部结构示意图。
25.图例说明:
26.1、基座;2、开口;3、筒盖;4、第一转动座;5、驱动电机;6、顶座;7、连接柱;8、处理筒;9、第二转动座;10、放置腔;11、内腔;12、海绵套;13、放置筒;14、开孔;15、顶部固定孔;16、第一固定座;17、第二固定座;18、底部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
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水下海生物高效清洗装置,包括基座1,基座1的内侧中部设置有放置腔10,放置腔10内设置有处理筒8,处理筒8的底端中部设置有底部固定孔18,处理筒8的内侧设置有内腔11,内腔11的内部设置有海绵套12,海绵套12的内部设置有放置筒13,放置筒13的筒壁上等距设置有若干个开孔14,处理筒8的顶端设置有筒盖3,筒盖3的顶端中部设置有顶部固定孔15,放置腔10的底端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座9,第二转动座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16,第一固定座16的顶端延伸至底部固定孔18的内部,基座1的上端中部两侧均设置有开口2,开口2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连接柱7,连接柱7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顶座6的底端中部两侧,顶座6的底端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座4,第一转动座4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座17,且第二固定座17的底端延伸至顶部固定孔15之内,顶座6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5,且驱动电机5的转轴贯穿顶座6并与第一转动座4的中部固定连接,驱动电机5的转轴带动第一转动座4以及第二固定座17进行转动,第二固定座17转动的同时带动处理筒8在第二转动座9上进行同步转动,处理筒8转动的同时带动放置筒13内的螺丝、贝类等进行同步转动,将其表面附着的泥渣和内部的沙子等杂质通过离心力进行分离出来,方便对水下海生物进行清洗作业。
30.顶座6的顶端两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把手,通过把手方便对顶座6进行提拿移动,通过顶座6带动连接柱7在开口2内的移动,方便对基座1内的处理筒8进行拿出或者放入,把手上均设置有橡胶保护套,通过橡胶保护套方便对使用者进行保护,提高使用者提拿时的舒适度,筒盖3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密封层,通过筒盖3底部的橡胶密封层防止处理筒8在转动的时候内部清洗水发生泄漏,橡胶密封层的材质为丁腈橡胶材质,丁腈橡胶材质耐磨性较强,使用寿命长,开口2均与连接柱7相匹配,通过连接柱7带动顶座6在开口2内进行滑动,从而方便对放置腔10内的处理筒8进行拿取或者放置,基座1的底端设置有防滑橡胶层,通过基座1底端的防滑橡胶层可以增加基座1与放置面的摩擦力,提高整体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第一固定座16和第二固定座17均为六棱柱状,顶部固定孔15和底部固定孔18均为六棱孔形,通过相匹配的第一固定座16和第二固定座17和顶部固定孔15和底部固定孔18方便将处理筒8的上下端进行固定,并带动其进行转动对内部的物体进行清洗作业。
31.工作原理:在对螺丝、贝类等水下海生物加工前进行清洗的时候,首先将需要清洗的螺丝、贝类放置于处理筒8内的放置筒13之内并添加清洗水,然后使用筒盖3将处理筒8的上端进行封闭,之后将顶座6进行向上移动后将处理筒8放置于基座1的放置腔10之内,并使得第二转动座9上的第一固定座16进入到处理筒8的底部固定孔18之内,然后将顶座6上的连接柱7在开口2内进行下移,使得第一转动座4上的第二固定座17进入到筒盖3的顶部固定孔15之内,最后启动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的转轴带动第一转动座4以及第二固定座17进行转动,第二固定座17转动的同时带动处理筒8在第二转动座9上进行同步转动,处理筒8转动的同时带动放置筒13内的螺丝、贝类等进行同步转动,将其表面附着的泥渣和内部的沙子等杂质通过离心力进行分离出来,清理效率高,不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手动清洗,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处理筒8带动放置筒13转动的同时,放置筒13内的螺丝、贝类进行转动时分离处理的泥沙等杂质通过开孔14进行排出,然后被处理筒8内的海绵套12进行吸附,在清洗完毕之后,工作人员将筒盖3进行开启,然后将放置筒13从处理筒8内进行拿出时,放置筒13
内的清洗水则通过开孔14进行排出到处理筒8之内,方便对水下海生物的后续加工作业,在对处理筒8内的杂质进行处理的时候,则可以直接将处理筒8内的海绵套12进行拿出清理或者直接更换,方便对后续水下海生物的清洗作业。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