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锅具支架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22:38: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具支架组件。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的锅具都是平放在燃气灶上,锅具在燃气灶上受外力影响会发生互动,燃气灶没有固定锅具的结构。在烹饪过程中碰到加热的锅具,锅具从燃气上翻转掉落,很有可能会使食物撒出烫伤用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锅具支架组件,旨在实现锅具稳固放置在燃气灶上。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锅具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
5.支架;
6.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锅具;
7.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
8.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卡接,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支架卡接。
9.本技术中,支架安装燃气灶上,第一连接件连接锅具的底部,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卡接支架与第一连接件,以固定锅具与支架,将锅具稳固的放置在燃气灶上,减小锅具在烹饪过程中被外力碰撞,导致从燃气灶上翻转掉落,烫伤使用者的风险。该锅具支架组件可以应用于房车、船艇等使用的燃气灶,保证锅具平稳放置在燃气灶上。该第二连接件还可与锅具和支架拆卸,使锅具能够从支架上拆卸,以使锅具能够用于家用的燃气灶。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锅具的底部;
11.所述第一连接件朝远离所述锅具的方向凸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有第一通孔;
12.所述第一卡接部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
13.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被按压相互靠近至,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时,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被释放,使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凸起部靠近所述锅具的侧壁抵接。
14.本技术中,凸起部由第一连接件向外折弯后再向内折弯形成,并在第一连接件靠近锅具的底部的一侧与凸起部对应形成凹陷部,两个第一卡接部设置在凹陷部内。卡接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时,按压两个第一卡接部,使两个第一卡接部相互靠近至能够穿过第一通孔,两个第一卡接部穿过第一通孔后,两个第一卡接部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使两个第一卡接部与凹陷部的底部抵接,以使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的卡接,实现第二连接件与锅具的连接。拆卸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时,再次按压两个第一卡接部,使两个第一卡接部相互靠近至穿出第一通孔。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一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
16.朝远离所述锅具的方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17.本技术中,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一卡接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卡接部连接。通过按压两个第一连接部,带动两个第一卡接部相互靠近,释放两个第一连接部后,两个第一连接部回弹至初始位置,以带动两个第一卡接部与凸起部卡接。
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锅具的底部设有凹槽;
19.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凹槽,且所述第一连接件未凸出所述凹槽。
20.本技术中,使位于凹槽外周的锅具的底部能够支撑在支架上。锅具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和支架连接的同时,部分锅具的底部放置在支架上,保证锅具与支架连接稳定性。
2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凸起部的外周;
22.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凹槽的底壁连接。
23.本技术中,通过第二连接部与凹槽的底壁连接,实现第一连接件与锅具的固定。
2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凹槽的底壁焊接固定。
25.本技术中,通过第二连接部与凹槽的底部焊接连接,保证第一连接件与锅具连接稳固性。第一连接件还可以与锅具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固定,在此不作限定。
2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架设有配合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配合部卡接;
27.所述第二卡接部插入所述配合部后,转动预设角度,以锁定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配合部。
28.本技术中,第一卡接部与第一连接件卡接后,将第二卡接部插入配合部,并转动预设角度,使第二卡接部与配合部卡接,实现第二连接件与支架卡接。或者,也可以先卡接第二连接件与支架,再卡接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
2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配合部设有第二通孔;
30.所述第二通孔具有第一直径和第二直径,所述第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直径,所述第二卡接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直径,所述第二卡接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直径;
31.所述第二卡接部沿平行于所述第一直径的方向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转动预设角度后,部分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配合部远离所述锅具的侧壁抵接。
32.本技术中,第二通孔可以为椭圆孔,使该配合部设置有两个直径。第二卡接部沿第一直径的方向穿过第二通孔后,转动90
°
,使第二卡接部沿第二直径与配合部抵接,实现第二连接件与支架的卡接。拆卸第二连接件与支架时,再次转动第二卡接部旋转90
°
,使第二卡接部能够沿第一直径的方向穿出第二通孔。
3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配合部设有凸块,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凸块抵接。
34.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凸块,减小锅具沿锅具支架组件的高度方向晃动的风险。并且,通过设置该凸块,加强支架的结构强度,保证支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稳定性。
3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架设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贯穿所述支架,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外周。
36.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三通孔对支架进行减重,且使燃气灶产生的火能够通过第
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对锅具内的食物进行烹饪。
3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38.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锅具支架组件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39.图2为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
40.图3为图1的剖视图;
41.图4为图3中b部放大示意图;
42.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43.图6为本技术所提供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44.图7为本技术所提供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45.附图标记:
46.1-支架组件;
47.11-支架;
48.111-配合部;
49.111a-第二通孔;
50.111b-凸块;
51.112-第三通孔;
52.12-第一连接件;
53.121-凸起部;
54.121a-第一通孔;
55.122-第二连接部;
56.13-第二连接件;
57.131-第一卡接部;
58.132-第二卡接部;
59.133-第一连接部;
60.2-锅具;
61.21-凹槽。
62.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63.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64.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6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
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66.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67.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68.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支架组件,用于燃气灶,支架组件1包括支架11、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3。第一连接件12用于连接锅具2,第二连接件13用于连接支架11与第一连接件12。其中,第二连接件13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接部131,第二连接件13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卡接部132,第一卡接部131与第一连接件12卡接,第二卡接部132与支架11卡接。
69.本实施例中,支架11安装燃气灶上,第一连接件12连接锅具2的底部,第二连接件13的两端分别卡接支架11与第一连接件12,以固定锅具2与支架11,将锅具2稳固的放置在燃气灶上,减小锅具2在烹饪过程中被外力碰撞,导致从燃气灶上翻转掉落,烫伤使用者的风险。该锅具支架组件可以应用于房车、船艇等使用的燃气灶,保证锅具2平稳放置在燃气灶上。该第二连接件13还可与锅具2和支架11拆卸,使锅具2能够从支架11上拆卸,以使锅具2能够用于家用的燃气灶。
70.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连接件12连接于锅具2的底部;第一连接件12朝远离锅具2的方向凸设有凸起部121,凸起部121设有第一通孔121a;第一卡接部131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一卡接部131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通孔121a的直径;两个第一卡接部131被按压相互靠近至,两个第一卡接部131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通孔121a的直径时,两个第一卡接部131穿过第一通孔121a被释放,使两个第一卡接部131与凸起部121靠近锅具2的侧壁抵接。
71.本实施例中,凸起部121由第一连接件12向外折弯后再向内折弯形成,并在第一连接件12靠近锅具2的底部的一侧与凸起部121对应形成凹陷部,两个第一卡接部131设置在凹陷部内。卡接第二连接件13与第一连接件12时,按压两个第一卡接部131,使两个第一卡接部131相互靠近至能够穿过第一通孔121a,两个第一卡接部131穿过第一通孔121a后,两个第一卡接部131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使两个第一卡接部131与凹陷部的底部抵接,以使第二连接件13与第一连接件12的卡接,实现第二连接件13与锅具2的连接。拆卸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13时,再次按压两个第一卡接部131,使两个第一卡接部131相互靠近至穿出第一通孔121a。
72.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连接件13包括两个第一连接部133,两个第一连接部133对应连接两个第一卡接部131;朝远离锅具2的方向,两个第一连接部133的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3的一端与第一卡接部13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卡接部132连接。通过按压两个第一连接部133,带动两个第一卡接部131相互靠近,释放两个第一连接部133后,两个第一连接部133回弹至初始位置,以带动两个第一卡接部131与凸起部121卡接。
73.如图4和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锅具2的底部设有凹槽21;第一连接件12设置于凹槽21,且第一连接件12未凸出凹槽21,使位于凹槽21外周的锅具2的底部能够支撑在支架11上。锅具2通过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13和支架11连接的同时,部分锅具2的底部放置在支架11上,保证锅具2与支架11连接稳定性。
74.具体地,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连接件12设有第二连接部122,第二连接部122设置于凸起部121的外周;第二连接部122与凹槽21的底壁连接。通过第二连接部122与凹槽21的底壁连接,实现第一连接件12与锅具2的固定。
75.其中,第二连接部122与凹槽21的底壁焊接固定,保证第一连接件12与锅具2连接稳固性。第一连接件12还可以与锅具2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固定,在此不作限定。
76.如图4和图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支架11设有配合部111,第二卡接部132与配合部111卡接;第二卡接部132插入配合部111后,转动预设角度,以锁定第二卡接部132与配合部111。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131与第一连接件12卡接后,将第二卡接部132插入配合部111,并转动预设角度,使第二卡接部132与配合部111卡接,实现第二连接件13与支架11卡接。或者,也可以先卡接第二连接件13与支架11,再卡接第二连接件13与第一连接件12。
77.具体地,如图4所示,配合部111设有第二通孔111a;第二通孔111a具有第一直径和第二直径,第一直径大于第二直径,第二卡接部132的长度小于第一直径,第二卡接部132的长度大于第二直径;第二卡接部132沿平行于第一直径的方向穿过第二通孔111a,转动预设角度后,部分第二卡接部132与配合部111远离锅具2的侧壁抵接。本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11a可以为椭圆孔,使该配合部111设置有两个直径。第二卡接部132沿第一直径的方向穿过第二通孔111a后,转动90
°
,使第二卡接部132沿第二直径与配合部111抵接,实现第二连接件13与支架11的卡接。拆卸第二连接件13与支架11时,再次转动第二卡接部132旋转90
°
,使第二卡接部132能够沿第一直径的方向穿出第二通孔111a。
78.如图4所示,为保证第二连接件13能够稳固连接锅具2与支架11,配合部111设有凸块111b,第二卡接部132与凸块111b抵接,以减小锅具2沿锅具支架组件的高度方向晃动的风险。并且,通过设置该凸块111b,加强支架11的结构强度,保证支架11与第二连接件13连接稳定性。
79.如图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支架11设有多个第三通孔112,第三通孔112贯穿支架11,第三通孔112位于第二通孔111a的外周。通过设置第三通孔112对支架11进行减重,且使燃气灶产生的火能够通过第二通孔111a和第三通孔112对锅具2内的食物进行烹饪。
8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