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体化污水检测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20:24: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体化污水检测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环境水体污染日益加剧,水资源短缺的严峻。我国乡村生活污水及畜禽废水肆意排放,造成大面积河流湖泊水体污染;针对乡村镇污水处理不可能采用城镇大型构筑物机械设备处理,只可能采取投资低、运行费用低的简易装置,市面上大多数污水处理设备过滤效率低,且滤层较为简单,不能够有效的过滤污水中的各种杂质和化学药剂,不便于废水的回收利用,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3.现有技术开发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如cn216336955u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该实用新型在箱体的内部提高了稳定的安装位置,并对内部起到了保护作用,污水处理罐用于收集和处理污水,便于废水的集中处理,蓄水罐能够贮藏过滤后的水,方便回收立利用,过滤装置用于分离水中杂质,便于集中处理,但是它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不能对污水中的恶臭气体进行检测,待污水处理好后,没有对这些恶臭的气体进行处理,这些恶臭的气体随着清水一起排出,不利于清水的后续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体化污水检测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体化污水检测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罐、进水管以及第一出水管,所述污水处理罐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污水处理罐的右侧下方设置有第一出水管,所述污水处理罐的右侧上方设置有空气净化室,所述空气净化室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管以及出气管,所述进气管的末端与污水处理罐相连通,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抽气泵,所述污水处理罐内部右侧上方设置有气体浓度传感器,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的右侧设置有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位于污水处理罐的壁体上,所述抽气泵以及气体浓度传感器均与微处理器电性连接在一起,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的型号为gm-202b,所述微处理器的型号为stc15f2k60s2。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空气净化室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活性炭吸附板,多个所述活性炭吸附板从左往右等间距的依次排列,所述空气净化室上下两个壁体上均开设有凹槽,所述活性炭吸附板的上下两端均插接在凹槽上。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水处理罐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成向左倾斜的状态,所述污水处理罐左侧壁体上相对于过滤网的位置设置有排渣管,所述排渣管上设置有排渣阀门。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水处理罐的左侧壁体上还设置有药水盒,所述药水盒的顶部设置有进药管道,所述药水盒的底部设置有出药管道,且在出药管道
上设置有第一抽水泵。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水处理罐的内部还设置有喷药管,所述喷药管的左侧端部与出药管道相连通,所述喷药管上设置有多个雾化喷头,多个所述雾化喷头从左往右等间距的依次排列。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水处理罐的右侧设置有储水罐,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右侧末端与储水罐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抽水泵,所述储水罐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置有出水阀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水处理罐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排污管,且在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阀门,所述污水处理罐内部底部的边缘处设置有导流块。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在污水处理罐的右侧上方设置有空气净化室,在空气净化室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管以及出气管,并在进气管上设置有抽气泵,在污水处理罐内部右侧上方设置有气体浓度传感器,在气体浓度传感器的右侧设置有微处理器,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通过气体浓度传感器对污水处理罐内部空气进行检测,将检测数据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送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对该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将处理好的结果传送给抽气泵,当检测到污水处理罐内部的空气中含有恶臭气体,启动抽气泵,将污水处理罐内部的空气抽入到空气净化室内进行除臭处理,并将处理好后剩余洁净的空气通过出气管排出,确保处理好得到的清水中不会发出恶臭的气味,便于清水的后续使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体化污水检测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污水处理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储水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空气净化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污水处理罐;101、排污管;102、排污阀门;103、导流块;2、进水管;3、第一出水管;301、第二抽水泵;4、空气净化室;401、进气管;402、出气管;403、抽气泵;5、气体浓度传感器;501、微处理器;6、活性炭吸附板;7、凹槽;8、过滤网;801、排渣管;802、排渣阀门;9、药水盒;901、进药管道;902、出药管道;903、第一抽水泵;10、喷药管;11、雾化喷头;12、储水罐;13、第二出水管;14、出水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20.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体化污水检测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罐1、进水管2以及第一出水管3,污水处理罐1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进水管2,污水处理罐1的右侧下方设置有第一出水管3,污水处理罐1的右侧上方设置有空气净化室4,空气净化室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管401以及出气管402,进气管401的末端与污水处理罐1相连通,进气管401上设置有抽气泵403,污水处理罐1内部右侧上方设置有气体浓度传感器5,气体浓度传感器5的右侧设置有微处理器501,微处理器501位于污水处理罐1的壁体上,抽气泵403以及气体浓度传感器5均与微处理器501电性连接在一起,气体浓度传感器5的型号为gm-202b,微处理器501的型号为stc15f2k60s2,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通过气体浓度
传感器5对污水处理罐1内部空气进行检测,将检测数据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送给微处理器501,微处理器501对该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将处理好的结果传送给抽气泵403,当检测到污水处理罐1内部的空气中含有恶臭气体,启动抽气泵403,将污水处理罐1内部的空气抽入到空气净化室4内进行除臭处理,并将处理好后剩余洁净的空气通过出气管402排出,确保处理好得到的清水中不会发出恶臭的气味,便于清水的后续使用,气体浓度传感器5可以一直对这些恶臭的气体进行检测,直至气体浓度传感器5没有检测到恶臭气体时,将抽气泵403关闭,表明此时,污水处理罐1内部恶臭的气体已经完全处理掉了。
21.在图4中,空气净化室4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活性炭吸附板6,多个活性炭吸附板6从左往右等间距的依次排列,空气净化室4上下两个壁体上均开设有凹槽7,活性炭吸附板6的上下两端均插接在凹槽7上,通过活性炭吸附板6可以对这些恶臭的气体进行吸附,将这些恶臭的气体处理掉。
22.在图1和图2中,污水处理罐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8,过滤网8设置成向左倾斜的状态,污水处理罐1左侧壁体上相对于过滤网8的位置设置有排渣管801,排渣管801上设置有排渣阀门802。
23.在图1和图2中,污水处理罐1的左侧壁体上还设置有药水盒9,药水盒9的顶部设置有进药管道901,通过进药管道901可以向污水处理罐1的内部补充化学药剂,确保药水盒9中的化学药剂始终保持充足,从而不会影响到污水的后续处理,药水盒9的底部设置有出药管道902,且在出药管道902上设置有第一抽水泵903。
24.在图2中,污水处理罐1的内部还设置有喷药管10,喷药管10的左侧端部与出药管道902相连通,喷药管10上设置有多个雾化喷头11,多个雾化喷头11从左往右等间距的依次排列,污水经过过滤网8后向下移动,而雾化喷头11喷洒的化学药剂向上喷出,污水可以和化学药剂充分的融合在一起,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以及处理效果,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待处理的污水通过进水管2进入到污水处理罐1内,并在过滤网8的作用下,将污水中的固体杂质排出,这些杂质沿着过滤网8逐渐向左移动,并最终通过排渣管801排出,启动第一抽水泵903,将药水盒9中的化学药剂通过出药管道902抽入到喷药管10内,并通过雾化喷头11喷洒在污水处理罐1内,这些化学药剂可以和污水相融合,对污水进行处理,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处理掉,并最终形成化学沉淀沉淀在污水处理罐1的底部,通过空气净化室4、过滤网8以及雾化喷头11可以对污水中的固体杂质、水溶物以及恶臭气体进行有效的除去,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好。
25.在图1和图3中,污水处理罐1的右侧设置有储水罐12,第一出水管3的右侧末端与储水罐12相连通,第一出水管3上设置有第二抽水泵301,待污水处理好、并静置完毕后,启动第二抽水泵301,将清水从污水处理罐1中抽出、并存储在储水罐12内,便于后续清水的正常使用,储水罐12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出水管13,第二出水管13上设置有出水阀门14,定期打开出水阀门14,将储水罐12内部的清水通过第二出水管13排出,并收集好,便于后续清水的正常使用。
26.在图1和图2中,污水处理罐1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排污管101,且在排污管101上设置有排污阀门102,污水处理罐1内部底部的边缘处设置有导流块103,通过导流块103可以确保化学沉淀可以完全的排出,不会有少量的化学沉淀仍停留在污水处理罐1内,从而不会影响到后续污水的处理,待污水处理好后,将处理好后的污水静置一段时间,使得化学沉
淀处于污水处理罐1的底部,清水置于化学沉淀的上方,将产生的清水通过第一出水管3抽出,剩余的化学沉淀通过排污管101排出。
27.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