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点多槽同步电化学除磷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18:50: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多点多槽同步电化学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单元a(1)、预处理单元b(2)、厌氧单元(3)、生化处理单元a(4)、生化处理单元b(5)、前置除磷装置(6)、后置除磷装置(7)和深度处理单元(8),预处理单元a(1)、生化处理单元a(4)、后置除磷装置(7)依次连接,预处理单元b(2)、前置除磷装置(6)、厌氧单元(3)、生化处理单元b(5)、后置除磷装置(7)依次连接,预处理单元b(2)与厌氧单元(3)之间还连接有第一直接输送管道(10),且生化处理单元a(4)、生化处理单元b(5)、后置除磷装置(7)均与深度处理单元(8)连接;预处理单元a(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预处理池(100)和第二预处理池(101);生化处理单元a(4)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a(400)、缺氧池a(401)、好氧池a(402)和二级沉淀池(403);预处理单元b(2)包括通过溢流连通的第三预处理池(200)和调节池(201);厌氧单元(3)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进水池(301)、两级uasb(300)和厌氧沉淀池(302);生化处理单元b(5)包括通过溢流依次连通缺氧池b(501)、好氧池b(502)和mbr池(503);生化处理单元b(5)还包括与缺氧池b(501)溢流连通的厌氧池b(500),预处理单元b(2)与厌氧池b(500)之间还连接有第二直接输送管道(11);前置除磷装置(6)和后置除磷装置(7)均包括除磷单元,除磷单元包括除磷槽(600),除磷槽(600)内还安装有电极板(6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多槽同步电化学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处理池(100)通过隔板分隔为多个一级处理区域(102),且位于第一预处理池(100)入口端的一级处理区域(102)内设置有处理粗格栅a(103);优选的,所述第二预处理池(101)内具有隔开布置的二级处理区域(106)和曝气沉砂区域(107),二级处理区域(106)内设置有处理细格栅(108)和两个闸板(109),两个闸板(109)分别位于处理细格栅(108)的前后两侧,且第二预处理池(101)上还具有连通二级处理区域(106)和曝气沉砂区域(107)的过水孔(105),二级处理区域(106)还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过水孔(105)的闸门(110);所述曝气沉砂区域(107)内还设置有第一曝气组件(111),且第二预处理池(101)上还设置有对第一曝气组件(111)供气的第一鼓风机(1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多槽同步电化学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处理池(101)内还设置有与曝气沉砂区域(107)隔开的溢流区域(113),第二预处理池(101)上还具有连通曝气沉砂区域(107)与溢流区域(113)的溢流口(114),且曝气沉砂区域(107)内还设置有挡板(115),挡板(115)靠近溢流口(114)的进口端,且挡板(115)的下端低于溢流口(114)的高度;优选的,所述溢流区域(113)出口端还设置有与厌氧池b(500)连接的第三直接输送管道(12);优选的,所述厌氧池a(400)、缺氧池a(401)内均设置有搅拌机a(404),厌氧池a(400)上还具有补药管a(406),好氧池a(402)内还设置有第二曝气组件(405),且好氧池a(402)与缺氧池a(401)之间连接有混合液回流管道a(407),二级沉淀池(403)与厌氧池a(400)之间连接有污泥回流管a(4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多槽同步电化学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处理池(200)内设有处理粗格栅b(202),调节池(201)上设有分级循环反应装置,且分级循环反应装置具有一个入水管(205)和多个排水管(206),多个排水管(206)出口高度不等,且入水管(205)的进口端和多个排水管(206)的出口端均伸入调节池(201)内;优选的,所述分级循
环反应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搅拌罐(203)、缓存罐(204),入水管(205)的出口端与搅拌罐(203)连接,且搅拌罐(203)上还设有加药管(209)和与其中一个排水管(206)连接的排放管(207);优选的,所述预处理单元b(2)还包括连接在调节池(201)出口端的初级沉淀池(208),且初级沉淀池(208)上设有投料管(2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多槽同步电化学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磷单元还包括排水槽(601),除磷槽(600)上端与排水槽(601)上端连通,且除磷槽(600)内还安装有支撑框架(604),除磷槽(600)内的电极板(605)为多个,多个电极板(605)间隔排布在支撑框架(604)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点多槽同步电化学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磷槽(600)上还设有用于排放污泥的排泥管(603)和用于进水的进水管(602),排水槽(601)上还设有出水管(606);优选的,所述进水管(602)和排泥管(603)均位于除磷槽(600)槽底,且进水管(602)的出口端与排泥管(603)的进口端通过三通接头连通;优选的,所述出水管(606)位于排水槽(601)的中部,且排水槽(601)槽底还设置有放空管(607);优选的,所述排泥管(603)、进水管(602)、出水管(606)和放空管(607)上均设置有电磁阀;优选的,所述除磷单元为多个,多个除磷单元呈矩形阵列排布,且多个除磷单元共同并联连接或依次串联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点多槽同步电化学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磷槽(600)和排水槽(601)的槽底均呈漏斗状,且电极板(605)位于除磷槽(600)中部;优选的,多个所述电极板(605)呈正极负极交替排列;优选的,所述电极板(605)为碳钢板或铁板或铝板;优选的,所述支撑框架(604)与除磷槽(600)槽壁、电极板(605)与支撑框架(604)均为卡槽连接;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电极板(605)之间的间距为1-12cm;优选的,所述前置除磷装置(6)还包括与出水管(606)连接的混合池(610),且混合池(610)上还设有与并联在第一直接输送管道(10)上端的并联管道(612),混合池(610)的出口端与好氧池a(402)或/和好氧池b(502)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多槽同步电化学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进水池(301)内设置有挡流板(303),挡流板(303)将厌氧进水池(301)内部分隔底部连通的左水池(304)和右水池(305),厌氧进水池(301)的进水口、厌氧进水池(301)的出水口分别与左水池(304)、右水池(305)连通,且两级uasb(300)内还设置有折流板(306),折流板(306)位于两级uasb(300)上部;优选的,所述厌氧沉淀池(302)出口端与缺氧池a(401)之间连接有第四直接输送管道(1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多槽同步电化学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b(500)、缺氧池b(501)内均设置有搅拌机b(504),厌氧池b(500)上还具有补药管b(505),好氧池b(502)和mbr池(503)均设置有第四曝气组件(506),且好氧池b(502)内还设有附着有微生物的生物床(507),mbr池(503)内还设置有mbr膜组(508),且好氧池b(502)与缺氧池b(501)之间连接有混合液回流管道b(509),mbr池(503)与厌氧池b(500)之间、厌氧沉淀池(302)与两级uasb(300)之间均连接有污泥回流管b(512);优选的,所述深度处理单元(8)包括依次连接的反硝化深床滤池(800)、纤维转盘滤池(801)和紫外消毒渠(802),mbr池(503)的出口端和二级沉淀池(403)的出口端共同连接有中间水池(510),中间水池(510)出口端分别与后置除磷装置(7)进口端、反硝化深床滤池(800)进口端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点多槽同步电化学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污泥处理单元(9),污泥处理单元(9)包括依次连接的污泥浓缩池(900)和污泥脱水机房,预处理单元b(2)、前置除磷装置(6)、厌氧单元(3)、生化处理单元a(4)、生化处理单元b(5)、后置除磷装置(7)与污泥浓缩池(900)之间连接有污泥输送管(901);优选的,所述污泥脱水机房内还安装有依次连接的物料罐(902)、污泥改性仓(903)和压滤机(904),且污泥浓缩池(900)的出口端与污泥改性仓(903)的进口端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点多槽同步电化学除磷系统,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预处理单元A、预处理单元B、厌氧单元、生化处理单元A、生化处理单元B、前置除磷装置、后置除磷装置和深度处理单元,预处理单元A、生化处理单元A、后置除磷装置依次连接,预处理单元B、前置除磷装置、厌氧单元、生化处理单元B、后置除磷装置依次连接,预处理单元B与厌氧单元之间还连接有第一直接输送管道,且生化处理单元A、生化处理单元B、后置除磷装置均与深度处理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不仅解决了现有废水处理过程中因投药过多造成二次污染、除磷脱氮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且可适用于对不同废水的处理,使废水处理更加系统化。理更加系统化。理更加系统化。


技术研发人员:马明 高东东 许利 肖杰 邹俊良 田庆华 王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2.08.05
技术公布日:2022/10/2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