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穿管器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15:18: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换热器中换热管与管板组对的穿管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换热器中,为实现各换热管的端部支撑在管板上,管板的板面上开设有与各换热管的端部的管口尺寸相匹配的通孔,各换热管的端部朝向管板的板面并与对应的通孔的边缘相对齐而完成组对,然后将换热管的端部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管板上。
3.穿管器的作用是实现各换热管的端部与管板之间的组对。
4.现有的穿管器多采用手工形式,即从管板外侧插入手工穿管器后,从管板内侧固定管子,完成组对,这种形式的组对方法有以下的问题:
5.1、组对效率低,每根换热管与管板通孔组对过程中,均需手工调整穿管器插入换热管的深度,且由于换热管存在回弹的特性,管板两侧均需要人力进行固定,因此组对作业需要较多的人力,且耗时较长。
6.2、组对质量差,手工穿管器尺寸略小于换热管端部的管口尺寸,完成组对后,换热管的端部与管板的通孔之间可能不完全对齐而使两者存在偏差,且对于工人的操作水平要求较高,依赖工人的操作技能及工作经验。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用于换热管与管板组对的穿管器,以提高组对效率和质量。
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穿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9.套管,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其第一端部设有在外力作用下能相对套管径向张开的膨胀头;
10.伸缩杆,能移动地插设在套管内,并具有与上述膨胀头配合的头部、与上述套管的第二端部相对的尾部,该伸缩杆能移动至其头部作用于膨胀头而使膨胀头张开的第一位置以及解除对膨胀头的作用而使膨胀头复位的第二位置;
11.驱动装置,其输出端与伸缩杆的尾部相连,用于驱动伸缩杆移动至上述的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12.优选地,所述膨胀头为与套管同轴布置的管状体,该管状体在长度方向上具有相对靠近套管的第一管体、相对远离套管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管径小于第二管体的管径,第一位置下,所述伸缩杆的头部位于第一管体内并使第一、第二管体径向张开;第二位置下,所述伸缩杆的头部位于第二管体内而使第一、第二管体复位。
13.为使得伸缩杆的头部位于第一管体内时,第一、第二管体能径向张开,优选地,所述管状体的周壁上设有多个第一条形孔,多个第一条形孔沿管状体的周向间隔布置,且每
个第一条形孔的两端沿长度方向贯穿第一、第二管体。如此,多个第一条形孔的设置使得第一、第二管体能径向张开。
14.优选地,所述管状体在长度方向上还具有第三管体,所述第三管体、第二管体分别位于第一管体的两侧,且第三管体、第二管体的管径一致,从而使得管状体呈两头大中间小的结构,同时第三管体与套管的第一端部相连。
15.进一步地,所述管状体的周壁上还设有多个第二条形孔,多个第二条形孔沿管状体的周向间隔布置,并与上述第一条形孔交替分布,每个第二条形孔的两端沿长度方向贯穿第一、第三管体。
16.在上述方案中,为使得伸缩杆的移动能较好地驱动膨胀头张开,优选地,所述伸缩杆之头部的至少局部为圆台状,其小头端与上述伸缩杆相连接,其大头端相对伸缩杆径向凸出。如此,便于伸缩杆的头部由第二管体移动至第一管体内。且在伸缩杆的头部由第二管体移动至第一管体内的过程中,圆台状的结构能趋使膨胀头逐渐张开,通过控制伸缩杆之圆台状头部伸入第一管体内的深度,能控制膨胀头张开的程度,进而使得申请的穿管器适用于不同管径的换热管。
17.在上述各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该气缸的活塞与上述伸缩杆的尾部相连。除此之外,驱动装置还可以采用液压缸、电机驱动等。
18.在上述各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有限位件,与上述套管的外周壁相连,并邻近套管的第二端部设置。如此,各换热管与管板上对应的通孔相组对时,将穿管器中的套管穿过管板并伸入换热管,直至套管上的限位件与管板的板面相抵即可,如此,每个管板只需调整一次套管相对管板的插入位置,后续无需对套管的插入深度进行调整,直接将套管插入至适当位置并使限位片与管板的板面相抵即可,进一步提高组对效率和质量。
19.为便于调节限位件的位置,优选地,所述限位件为螺母并与套管外周壁螺纹连接。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穿管器设计为具有套管、伸缩杆、驱动装置的结构,驱动装置能驱使伸缩杆移动至其头部作用于膨胀头而使膨胀头张开的第一位置、或解除对膨胀头的作用而使膨胀头复位的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下,套管的膨胀头可通过管板上的通孔后伸入换热管内,然后将伸缩杆移动至第一位置,此时,膨胀头张开后能与换热管内壁紧贴,换热管端部与管板的通孔之间对齐,进而提高换热管与管板组对质量、效率。且驱动装置能使得伸缩件维持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尤其是第一位置下,能使得换热管端部处于与管板上的通孔相对齐的状态,进而使得管板两侧无需人力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伸缩杆处于第二位置);
22.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伸缩杆处于第一位置);
24.图4为图3中b部的放大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膨胀头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伸缩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8.如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穿管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穿管器包括有套管1、膨胀头2、伸缩杆3、驱动装置4、限位件5。
29.其中,套管1内部中空,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11、第二端部12。
30.膨胀头2设于套管1的第一端部11,在外力作用下,膨胀头2能相对套管1径向张开。本实施例中,膨胀头2为与套管1同轴布置的管状体。该管状体在长度方向上依次具有第二管体22、第一管体21、第三管体23,第三管体23相对靠近套管1的第一端部11并与套管1的第一端部11相连,第二管体22相对远离套管1的第一端部11,且第三管体23、第二管体22的管径一致,并与套管1之第一端部11的内径相匹配。第一管体21的管径小于第二、第三管体的管径,从而使得管状体呈两头大中间小的结构。同时,管状体的周壁上设有多个第一条形孔201,多个第一条形孔201沿管状体的周向间隔布置,且每个第一条形孔201的两端沿长度方向贯穿第一、第二管体。管状体的周壁上还设有多个第二条形孔202,多个第二条形孔202沿管状体的周向间隔布置,并与上述第一条形孔201交替分布,每个第二条形孔202的两端沿长度方向贯穿第一、第三管体。具体请参见图5。
31.上述伸缩杆3能移动地插设在套管1内,并具有与上述膨胀头2配合的头部31、与上述套管1的第二端部12相对的尾部32,该伸缩杆3能移动至其头部31作用于膨胀头2而使膨胀头2张开的第一位置以及解除对膨胀头2的作用而使膨胀头2复位的第二位置。具体地,如图3、4所示,第一位置下,伸缩杆3的头部31位于第一管体21内并使第一、第二管体径向张开;如图1、2所示,第二位置下,伸缩杆3的头部31位于第二管体22内而使第一、第二管体复位。本实施例中,伸缩杆3之头部31的至少局部为圆台状,其小头端31a与上述伸缩杆3相连接,其大头端31b相对伸缩杆3径向凸出。具体请参见图6。
32.上述驱动装置4的输出端与伸缩杆3的尾部32相连,用于驱动伸缩杆3移动至上述的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该驱动装置4为气缸,它包括有气缸的缺体41、设于缸体 41内的活塞42,活塞42与上述伸缩杆3的尾部32相连,且活塞42将缸体的腔室分隔为第一腔室401(图中为气缸的有杆腔)、第二腔室402(图中为气缸的无杆腔),活塞 42被布置成能在第一腔室401或第二腔室402内气压的推动下移动,从而驱动伸缩杆3 移动。为使得活塞42在第一腔室401或第二腔室402内气压的推动下能移动,驱动装置4还包括有第一气管43、第二气管44、第三气管45和阀门46,第一气管43通过其出口端与第一腔室401相连通,第二气管44通过其出口端与第二腔室402相连通,第一气管43、第二气管44的入口端与上述第三气管45相连通,且连通处设有上述的阀门 46,该阀门46为三位二通阀,用于使第三气管45择一地与第一气管43、第二气管44 相连通。当气体通过第三气管45、第二气管44进入第二腔室402时,第二腔室402 内的气压较高,将活塞42推向第一腔室401所在的方向,此时,活塞42能推动伸缩杆 3移动至第二位置;反之,当气体通过第三气管45、第一气管43进入第一腔室401时,第一腔室401内的气压较高,将活塞42推向第二腔室402所在的方向,此时,活塞42 能推动伸缩杆3移动至第一位置。
33.上述限位件5与套管1的外周壁相连,并邻近套管1的第二端部12设置。本实施例中,限位件5为螺母并与套管1外周壁螺纹连接。
34.同时,套管1之邻近其第二端部12的位置还设有手持杆6。
35.本实施例的穿管器用于换热器中换热管7与管板8组对,管板8具有第一板面81、第二板面82,并具有贯穿第一、第二板面的通孔,通孔之对应第一板面81的边缘向外延伸而形成环状的凸台811,换热管7的端部与凸台811相对。
36.本实施例的操作方法及原理如下:
37.操作者手握手持杆6,并使伸缩杆3处于第二位置,然后将穿管器之膨胀头2所在的一端穿过管板8上的通孔后插入换热管7内,直至套管1上的限位件5与管板8的第二板面82相抵。
38.然后,驱动伸缩杆3移动至第一位置,伸缩杆3的头部31径向挤压膨胀头2使得膨胀头2张开,张开后的膨胀头2与换热管7内壁面紧密贴合,而实现换热管7与管板 8的组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