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室冻存袋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10:24: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冻存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多室冻存袋。


背景技术:

2.目前在造血干细胞保存时,普遍使用单袋保存,为实现多次应用逐渐出现了单通道连接的双室或多室冻存袋,虽然这些双室或多室冻存袋能够基本满足多次应用的需求,但是由单通道连接的腔室,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混匀困难的问题,通常需要手动反复挤压混匀或是额外连接一个混匀袋,将造血干细胞和冷冻保护剂混匀后导入多室冻存袋。
3.但手动挤压混匀会增加冻存袋在操作人员手中握持的时间,无法保证冷冻保护剂注入时所需的低温环境;额外连接混匀袋则会增加操作人员的操作步骤,增大污染风险,也增加生产成本。
4.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便于造血干细胞和冷冻保护剂进行混匀的多室冻存袋,来解决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便。本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方便冻存保护剂与造血干细胞的混合,缩短混合时间;2、减少人工握持冻存袋的时间,保障冻存袋的低温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室冻存袋。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室冻存袋,包括冻存袋主体,所述冻存袋主体内部均匀设有若干个冻存腔,所述冻存袋主体的下部连接有连接管,冻存腔的一端连接有取样管,取样管上设有密封盖,相邻两个冻存腔之间连接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内部液体流通方向与第二单向阀内部液体流通方向相反。
7.作为优化,所述的若干个冻存腔沿冻存袋主体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所述冻存腔的长度方向沿冻存袋主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取样管连接于所述冻存腔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管连接于冻存袋主体远离取样管的一端。
8.作为优化,所述的冻存袋主体上均匀设有若干个热合隔断,热合隔断的长度方向与冻存袋主体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热合隔断的长度小于冻存腔的长度,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分别设置于热合隔断的两端与冻存袋主体之间。
9.作为优化,相邻两个所述取样管之间设有挂扣。
10.作为优化,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导管、挡流片、封口塞和两个连接带,所述导管水平连接于两个冻存腔之间,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与导管的一端固连,连接带另一端与挡流片的一侧边缘固连,所述封口塞与连接带连接于挡流片的同一侧,所述封口塞设置于挡流片与导管之间,所述的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结构相同。
11.作为优化,所述的挡流片为圆盘形,所述挡流片的直径大于所述导管的内径,所述封口塞为圆锥状,所述封口塞的底面与挡流片同轴心固定,封口塞的顶部设置于导管内部。
12.作为优化,所述的封口塞的底面直径大于所述导管的内径,封口塞1/2 高度处的
截面直径小于所述导管的内径,所述连接带的长度小于导管与挡流片之间的最小距离。
13.作为优化,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挡流片连接于导管远离连接管的一端,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挡流片连接于导管接近连接管的一端。
14.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多室冻存袋,具有以下有益之处:
15.在多室冻存袋的各腔室之间设置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在冻存袋主体内部形成单向循环回路,各腔室内的液体通过连接管处连接的注射器推拉即可实现内部液体的混匀,且通过设置挂扣,便于冻存袋主体的竖向固定;
16.使靠近连接管一侧的第一单向阀和靠近取样管的第二单向阀流向相反,使得冻存袋主体内部的注入和抽出均为单一通道,增强液体在腔室内的混匀效果,混运过程中无需操作人员手持冻存袋,有效避免了手持混匀时手掌温度对冷冻保护剂的影响,也节省了外接混匀袋的设备成本和操作成本,极大提高了保存造血干细胞的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17.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18.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单向阀结构示意图。
19.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0.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21.其中,1、冻存腔,2、连接管,3、取样管,4、密封盖,5、第一单向阀,6、第二单向阀,7、挂扣,501、导管,502、挡流片,503、封口塞,504、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如图1所示,一种多室冻存袋,包括冻存袋主体,所述冻存袋主体内部均匀设有若干个冻存腔1,所述冻存袋主体的下部连接有连接管2,冻存腔1 的一端连接有取样管3,取
样管3上设有密封盖4,相邻两个冻存腔1之间连接有第一单向阀5和第二单向阀6,所述第一单向阀5内部液体流通方向与第二单向阀6内部液体流通方向相反。
26.如图1所示,所述的若干个冻存腔1沿冻存袋主体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所述冻存腔1的长度方向沿冻存袋主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取样管3连接于所述冻存腔1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管2连接于冻存袋主体远离取样管3 的一端。
27.如图1所示,所述的冻存袋主体上均匀设有若干个热合隔断,热合隔断的长度方向与冻存袋主体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热合隔断的长度小于冻存腔1的长度,第一单向阀5和第二单向阀6分别设置于热合隔断的两端与冻存袋主体之间。
28.如图1所示,相邻两个所述取样管3之间设有挂扣7。
29.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单向阀5包括导管501、挡流片502、封口塞503 和两个连接带504,所述导管501水平连接于两个冻存腔1之间,所述连接带504 的一端与导管501的一端固连,连接带504另一端与挡流片502的一侧边缘固连,所述封口塞503与连接带504连接于挡流片502的同一侧,所述封口塞 503设置于挡流片502与导管501之间,所述的第一单向阀5和第二单向阀6 结构相同。
30.如图2所示,所述的挡流片502为圆盘形,所述挡流片502的直径大于所述导管501的内径,所述封口塞503为圆锥状,所述封口塞503的底面与挡流片502同轴心固定,封口塞503的顶部设置于导管501内部。
31.如图2所示,所述的封口塞503的底面直径大于所述导管501的内径,封口塞5031/2高度处的截面直径小于所述导管501的内径,所述连接带504 的长度小于导管501与挡流片502之间的最小距离。
32.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单向阀5的挡流片502连接于导管501远离连接管2的一端,所述第二单向阀6的挡流片502连接于导管501接近连接管2 的一端。
33.所述袋体的上端设有两个挂扣7,挂扣7用于将腔室1挂置到架体上进行竖向固定。靠近连接管2的第一单向阀5提供液体自连接管2向远端流动的通路,远离连接管2的第二单向阀6提供液体自远端流回连接管2的通路,保证液体自连接管2注入时沿循环回路注满所有腔室1,液体自连接管2抽出时,液体受重力和外部压强作用,将靠近连接管2的第一单向阀5封闭,使液体从远离连接管2的通路流回至连接管2。
34.所述多室冻存袋主体的各组件均使用eva材料,便于混匀注液完成后对连接管2和导管501进行热压密封。
35.具体使用时,如图3所示实施例1,利用挂钩6将装置竖向固定,将注射器连接至连接管2处,先后向冻存腔1中注入造血干细胞和冷冻保护剂,注入过程中,液体受重力作用,液体先经相对下方的第一单向阀5自连接管2 依次向远端的冻存腔1中灌注;
36.当造血干细胞和冷冻保护剂注入完成后,向外抽拉注射器,此时受外部压强作用,位于相对下方的第一单向阀5封闭,液体由相对上方即远离连接管2的第二单向阀6处流回至连接管2,通过注射器的推拉和单向导管形成循环回路的循环作用,使造血干细胞和冷冻保护剂在装置的冻存腔1内得到充分混匀,且混匀过程中操作人员仅需将装置利用挂扣7将装置竖向固定后,操作注射器的推拉即可完成混匀作业,节约了人力成本,有效提高了混匀作业效率。
37.实施例2:
38.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挂钩7位于装置的底部,连接管2位于冻存腔1的侧壁且靠近取样管3,冻存腔1之间的第一单向阀5和第二单向阀6的朝向与实施例1相反,其他技术细节与实施例1均相同。
39.通过将挂扣7设置在装置的底部,避免了挂扣7对操作人员进行热压密封和操作密封盖4的影响。
40.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个案,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一种多室冻存袋且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