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钢筋混凝土拱桥主拱圈悬臂浇筑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2-10-13 04:50: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桥梁建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钢筋混凝土拱桥主拱圈悬臂浇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在桥梁施工中,采用斜爬挂篮悬臂浇筑钢筋混凝土主拱圈,已得到广泛应用。
3.斜爬挂篮通常有两种结构:一是承重平台为正三角形主桁架,主桁架位于主拱圈横截面两侧;二是承重平台为倒三角主桁架,主桁架位于主拱圈横截面之下。这两种挂篮均依靠锚固于主拱圈混凝土上的锚点及支撑于主拱圈底板的支点作为反力点,整个悬浇节段均由挂篮的悬臂端承载,挂篮需要较大的截面以满足结构受力及控制变形。
4.在斜拉桥施工领域,一般采用一种前支点挂篮作为承重结构,利用梁端及斜拉索作为反力点,可控制挂篮的截面高度,降低挂篮自重。但前支点挂篮从未用于钢筋混凝土拱桥主拱圈悬臂浇筑施工,主要是以下几个难题尚无法克服:一是与斜拉桥的永久拉索不同,钢筋混凝土拱桥悬臂浇筑主拱圈时的扣索、扣塔为临时结构,考虑到施工的便利性及控制施工成本,扣塔的高度有限,扣索的角度多变,加之一般在扣塔的同一高度设计多组扣索,因此在主拱圈横截面上,扣索的角度也存在变化,造成挂篮锚点在空间上变化极大;二是受制于梁部尺寸,主拱圈每次施工长度都在发生变化,再综合扣索的变化,更加难以确定锚点位置;三是一般前支点挂篮截面较小,刚度较低,而要在主拱圈上斜向爬行,则需具备较大的刚度,无形中又加大了投入。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为了解决前支点挂篮难以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拱桥主拱圈悬臂浇筑施工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拱桥主拱圈悬臂浇筑施工方法。
6.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拱桥主拱圈悬臂浇筑施工方法,该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步骤s1:将前支点挂篮的承重平台锚固于已完成施工的n号段拱圈上,n为自然数,前支点挂篮的前端部通过安装角度可调节的临时扣索锚固于扣塔上,并张拉临时扣索调整前支点挂篮的标高;步骤s2:在底模平台上绑扎n 1号段钢筋并完成模板安装后,浇筑n 1号段混凝土以形成n 1号段拱圈;浇筑过程中,张拉临时扣索调整前支点挂篮的前端标高;在扣塔处张拉已施工段拱圈上的各根扣索以调整前支点挂篮的后端标高,张拉的同时根据受力按需张拉扣塔与岩锚之间的各根锚索;步骤s3:待n 1号段混凝土强度满足使用条件时,解除临时扣索与前支点挂篮之间的连接,将临时扣索与未使用扣索重新编束以形成n 1号段拱圈的扣索,并将n 1号段拱圈的扣索锚固在n 1号段拱圈的锚点上,由此完成体系转换;临时扣索利用n 1号段拱圈的扣索的部分钢绞线,满足前支点挂篮的荷载要求即
可。
7.步骤s4:在n 1号段拱圈上搭设行走轨道后,解除前支点挂篮与n号段拱圈的锚固,前支点挂篮下坠,设置于前支点挂篮后端的行走轮与n号段拱圈的底板接触,设置于前支点挂篮中部的两个挂钩分别落在n号段拱圈的两个行走轨道上,使得前支点挂篮达到行走前状态;步骤s5:在行走机构的驱动下,前支点挂篮沿n号段拱圈、n 1号段拱圈斜向爬行,直至达到n 2号段拱圈工作位置;前支点挂篮行走时,行走轮支撑在n号段拱圈、n 1号段拱圈的底板上,挂钩支撑于行走轨道上(行走轨道线型为与主拱圈匹配的弧形),利用行走机构顶推或牵引挂钩,使前支点挂篮沿拱圈斜向爬行。所述行走机构可选用设置于行走轨道上的行走油缸。
8.步骤s6:将承重平台锚固于n 1号段拱圈上,前支点挂篮的前端部通过安装角度可调节的临时扣索锚固于扣塔上,并张拉临时扣索调整前支点挂篮的标高;步骤s7:以此类推,按照步骤s2-步骤s6所述方法完成其余段拱圈的施工,施工时前支点挂篮成对使用,使得待施工主拱圈从两端向中间同步施工,直至主拱圈所有节段完成施工。
9.本发明所述的前支点挂篮施工时的辅助结构包括扣塔、锚索、锚碇等临时工程。
10.进一步地,承重平台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m个沿横向分布的止退支撑块,m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步骤s1中,m个止退支撑块一一对应地嵌于n号段拱圈的底板上的m个预留槽口内;步骤s4中,前支点挂篮下坠时,止退支撑块脱离预留槽口;步骤s6中,m个止退支撑块一一对应地嵌于n 1号段拱圈的底板上的m个预留槽口内。
11.进一步地,步骤s1、s6中,承重平台与已施工段拱圈通过若干根穿于两者的锚杆锚固连接;步骤s4中,解除前支点挂篮与n号段拱圈的锚固是采用如下方法实现的:首先利用安装于承重平台的支撑油缸支撑前支点挂篮的后端,使得行走轮与n号段拱圈的底板脱离,接着向上张拉锚杆,使得位于上侧的球形螺母脱离n号段拱圈的顶板,张拉过程中,支撑油缸支撑前支点挂篮的后端以防止行走轮承受张拉力,然后依次卸下位于上侧的球形螺母、位于下侧的球形螺母,由此拆除锚杆,各根锚杆均拆除后将支撑油缸复位,行走轮与n号段拱圈的底板接触。
12.锚杆的上部、下部均设置有球形锚点,并安装球形螺母(也称蘑菇头螺母)。已施工段拱圈上设置有与锚杆位置匹配的预留孔道。
13.进一步地,承重平台的前端部固定有两个前吊柱,前吊柱上转动套有与其弧度匹配的c形拉带,c形拉带的上侧连接有索力调整装置;步骤s1、s2、s6中,索力调整装置与临时扣索连接;步骤s3、s4、s5中,临时扣索与前支点挂篮解除连接后,索力调整装置与挂钩连接。
14.前吊柱为圆柱形结构,可采用圆管或圆棒,使得c形拉带可绕前吊柱圆心旋转。步骤s3、s4、s5中,临时扣索与前支点挂篮解除连接后,索力调整装置通过预应力筋锚固在挂钩上。
15.进一步地,承重平台的前部固定有分布于待施工主拱圈两侧的三角形桁架,三角形桁架之间设置有位于待施工段拱圈前侧的圆端型锚固梁,且圆端型锚固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三角形桁架的顶端部转动连接;圆端型锚固梁上开设有两个左右分布的临时孔道;步
骤s1、s2、s6中,两个临时扣索穿于两个临时孔道,且临时扣索远离扣塔的端部设置有抵触于圆端型锚固梁的锚具。
16.两个临时孔道分别位于两个n 1号段拱圈的扣索的正前方,便于体系转换。
17.进一步地,所述承重平台包括p个横向分布且沿浇筑方向布置的主纵梁,p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行走轮、支撑油缸均安装于主纵梁;所述挂钩为l形挂钩,并固定连接于主纵梁的侧面,且挂钩与主纵梁之间固定有挂钩斜撑;两个挂钩之间固定有连接梁;主纵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i横梁、第ii横梁、第iii横梁、第iv横梁,第i横梁、第ii横梁、第iii横梁分别与行走轮、挂钩斜撑、挂钩的位置对应,且第iii横梁的两端伸出主纵梁;第iv横梁与前吊柱或圆端型锚固梁的位置对应。
18.挂钩斜撑与挂钩通过第ii横梁连接。底模平台设置于第iii横梁与第iv横梁上。本发明通过将多个主纵梁在挂钩连接处、与前吊点连接处、与后支点连接处设横梁,进一步增加了承重平台的结构合理性。
19.进一步地,所述索力调整装置包括千斤顶,千斤顶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上连接座与下连接座,上连接座与下连接座之间穿设有若干个与两者活动连接且沿周向均布的拉杆,拉杆的上部、下部均旋拧有一对调节螺母,且两对调节螺母分布于上连接座与下连接座的两侧;上连接座的上侧设置有与其螺纹连接的上连接杆,上连接杆的上侧固定有与上连接座平行且与临时扣索连接的锚板;下连接座的下侧设置有与其螺纹连接的下连接杆,下连接杆的底部固定有耳板,c形拉带的顶端与耳板通过纵向放置的销轴转动连接。
20.通过销轴的结构设计,使得索力调整装置能够绕销轴旋转,进一步增加了临时扣索连接处的灵活性。锚板能够用于锚固临时扣索,其上设置有多个圆孔供临时扣索锚固。上连接座与下连接座上均开设有若干个沿周向均布的圆孔i,且圆孔i的数目为偶数,相对设置的两个圆孔i的连线过上连接座或下连接座中心。拉杆在圆孔i内自由活动。
21.体系转换时,千斤顶收缩时承载,调节螺母与上连接座、调节螺母与下连接座脱离,拉杆在上连接座与下连接座的圆孔i内自由活动,旋拧调节螺母以调整调节螺母的位置,使得两对调节螺母的间距增大,而后伸长千斤顶,可使临时扣索松弛并予以解除临时扣索与锚板的锚固。
22.进一步地,所述索力调整装置包括穿心式千斤顶,穿心式千斤顶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上连接座i与下连接座i,穿心式千斤顶的内腔穿设有固定连接于下连接座i的连接杆,连接杆的顶端部设置有与其螺纹连接且与临时扣索连接的锚板i;下连接座i的下方设置有与其平行的连接板,上连接座i、下连接座i、连接板上共同穿设有若干个与三者活动连接且沿周向均布的拉杆i,拉杆i的上部旋拧有位于上连接座i上侧的一对上调节螺母、中部旋拧有位于下连接座i上侧的一对中调节螺母、下部旋拧有位于连接板下侧的一对下调节螺母;连接板底部固定有耳板i,c形拉带的顶端与耳板i通过纵向放置的销轴i转动连接。
23.通过销轴i的结构设计,使得索力调整装置能够绕销轴i旋转,进一步增加了临时扣索连接处的灵活性。锚板i能够用于锚固扣索,其上设置有多个圆孔ii供临时扣索锚固。上连接座i、下连接座i、连接板上均开设有若干个沿周向均布的圆孔iii,且圆孔iii的数目为偶数,相对设置的两个圆孔iii的连线过上连接座、下连接座或连接板的中心。拉杆i在圆孔iii内自由活动。上连接座i的中心开设有圆孔iv,供连接杆自由穿过。下连接座i与连接杆,锚板i与连接杆均采用螺纹连接。
24.体系转换时,首先伸长穿心式千斤顶,下连接座i与连接板间距离缩小,向下旋拧中调节螺母以保持下连接座i与连接板的间距,使得临时扣索保持张拉状态,接着松开穿心式千斤顶使得穿心式千斤顶复位,向上旋拧上调节螺母,然后再次伸长穿心式千斤顶,并向上旋拧中调节螺母,而后再次松开穿心式千斤顶,即可使临时扣索松弛并予以解除锚固。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拱桥主拱圈悬臂浇筑施工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采用新型的前支点挂篮结构,利用拱圈及扣索共同承载,受力体系明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同时挂篮前端具有支点,主梁力学性能优,可大幅降低结构尺寸,经济效益显著。
26.(2)前支点挂篮的前吊点与挂篮位置相对固定,适用范围广;此外,扣挂前吊点的临时扣索位于拱圈截面之外,以解决常规技术需要在扣索延长线上设锚点的问题,无需考虑主拱圈扣索的角度变化。
27.(3)本发明配置了索力调整装置调整索力并完成解索,动作平稳、安全可靠,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此外,索力调整装置具有转向功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以解决常规技术锚点需要不断变化的问题。
28.(4)挂篮斜爬过程悬臂段为桁架结构,以解决常规技术挂篮刚度低,行走过程稳定性差等问题。
29.(5)挂篮所用扣索长度大于主拱圈扣索长度,扣索自挂篮解除再锚固于主拱圈的体系转换后,钢绞线损伤点位于工作区以外,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发明步骤s1中前支点挂篮的安装状态参考图;图2是本发明步骤s2中混凝土浇筑时的施工状态参考图;图3是本发明步骤s3中体系转换时的施工状态参考图;图4是本发明步骤s5中前支点挂篮斜向爬行时的施工状态参考图;图5是本发明中主拱圈合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中钢筋混凝土拱桥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前支点挂篮的侧视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前支点挂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沿锚杆中心线的剖面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前支点挂篮的侧视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前支点挂篮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发明实施例3中前支点挂篮的侧视示意图;图13本发明实施例1中索力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4本发明实施例2中索力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承重平台,2-n号段拱圈,3-临时扣索,4-扣塔,5-n 1号段拱圈,6-岩锚,7-锚索,8-n 1号段拱圈的扣索,9-行走轮,10-挂钩,11-止退支撑块,12-预留槽口,13-锚杆,14-支撑油缸,15-球形螺母,16-前吊柱,17-c形拉带,18-索力调整装置,19-三角形桁架,20-圆端型锚固梁,21-地面线,22-主纵梁,23-挂钩斜撑,24-连接梁,25-第iii横梁,26-第
iv横梁,27-千斤顶,28-上连接座,29-下连接座,30-拉杆,31-调节螺母,32-上连接杆,33-锚板,34-下连接杆,35-耳板,36-销轴,37-穿心式千斤顶,38-上连接座i,39-下连接座i,40-连接杆,41-锚板i,42-连接板,43-拉杆i,44-上调节螺母,45-中调节螺母,46-下调节螺母,47-耳板i,48-销轴i,49-n号段拱圈的扣索,50-行走轨道,51-底模平台,52-临时孔道。
具体实施方式
32.实施例1本实施例以四号段拱圈的施工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33.一种钢筋混凝土拱桥主拱圈悬臂浇筑施工方法,该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步骤s1:如附图1所示;利用锚杆13将前支点挂篮的承重平台1锚固于已完成施工的三号段拱圈2上;所述承重平台1的前端部固定有两个前吊柱16,前吊柱16上转动套有与其弧度匹配的c形拉带17,c形拉带17的上侧连接有索力调整装置18;索力调整装置18与临时扣索3连接;临时扣索3的另一端锚固于扣塔4;通过张拉临时扣索3调整前支点挂篮的标高;承重平台1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两个沿横向分布的梯形的止退支撑块11;两个止退支撑块11分别嵌于三号段拱圈2的底板上的两个预留槽口12内,由此实现止退限位功能;步骤s2:在底模平台51上绑扎四号段钢筋并完成模板安装后,浇筑四号段混凝土以形成四号段拱圈5;如附图2所示;浇筑过程中,张拉临时扣索3调整前支点挂篮的前端标高;在扣塔4处张拉已施工段拱圈上的各根扣索以调整前支点挂篮的后端标高,张拉的同时根据受力按需张拉扣塔4与岩锚6之间的各根锚索7;步骤s3:待四号段混凝土强度满足使用条件时,如附图3所示;解除临时扣索3与索力调整装置18之间的连接,并将索力调整装置18与挂钩10连接,而后将临时扣索3与未使用扣索重新编束以形成四号段拱圈的扣索8,并将四号段拱圈的扣索8锚固在四号段拱圈5的锚点上,由此完成体系转换;步骤s4:在四号段拱圈5上搭设行走轨道50后,解除前支点挂篮与三号段拱圈2的锚固,前支点挂篮下坠,止退支撑块11脱离预留槽口12,设置于前支点挂篮后端的行走轮9与三号段拱圈2的底板接触,设置于前支点挂篮中部的两个挂钩10分别落在三号段拱圈2的两个行走轨道50上,使得前支点挂篮达到行走前状态;其中,解除前支点挂篮与三号段拱圈2的锚固是采用如下方法实现的:首先利用安装于承重平台1的支撑油缸14支撑前支点挂篮的后端,使得行走轮9与三号段拱圈2的底板脱离,接着向上张拉锚杆13,使得位于上侧的球形螺母15脱离三号段拱圈2的顶板,张拉过程中,支撑油缸14支撑前支点挂篮的后端以防止行走轮9承受张拉力,然后依次卸下位于上侧的球形螺母15、位于下侧的球形螺母15,由此拆除锚杆13,各根锚杆13均拆除后将支撑油缸14复位,行走轮9与三号段拱圈2的底板接触。
34.步骤s5:如附图4所示;在设置于行走轨道50上的行走油缸的驱动下,前支点挂篮沿三号段拱圈2、四号段拱圈5斜向爬行,直至达到五号段拱圈工作位置;步骤s6:利用锚杆13将承重平台1锚固于四号段拱圈5上,将索力调整装置18与临时扣索3连接;临时扣索3的另一端锚固于扣塔4;通过张拉临时扣索3调整前支点挂篮的标高;两个止退支撑块11分别嵌于四号段拱圈5的底板上的两个预留槽口12内,由此实现止退
限位功能;步骤s7:以此类推,按照步骤s2-步骤s6所述方法完成其余段拱圈的施工,施工时前支点挂篮成对使用,使得待施工主拱圈从两端向中间同步施工,直至主拱圈所有节段完成施工,如附图5、附图6所示。
35.本实施例中,如附图7、附图8所示;所述承重平台1包括两个横向分布的主纵梁22;行走轮4、支撑油缸14均安装于主纵梁22;所述挂钩10为l形挂钩,并固定连接于主纵梁22的侧面,且挂钩10与主纵梁22之间固定有挂钩斜撑23;两个挂钩10之间固定有连接梁24;主纵梁2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i横梁、第ii横梁、第iii横梁25、第iv横梁26,第i横梁、第ii横梁、第iii横梁25分别与行走轮4、挂钩斜撑23、挂钩10的位置对应,且第iii横梁25的两端伸出主纵梁22;第iv横梁26与前吊柱16的位置对应。
36.如附图9、附图13所示;所述索力调整装置18包括千斤顶27,千斤顶27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上连接座28与下连接座29,上连接座28与下连接座29之间穿设有若干个与两者活动连接且沿周向均布的拉杆30,拉杆30的上部、下部均旋拧有一对调节螺母31,且两对调节螺母31分布于上连接座28与下连接座29的两侧;上连接座28的上侧设置有与其螺纹连接的上连接杆32,上连接杆32的上侧固定有与上连接座28平行且与临时扣索3连接的锚板33;下连接座29的下侧设置有与其螺纹连接的下连接杆34,下连接杆34的底部固定有耳板35,c形拉带17的顶端与耳板35通过纵向放置的销轴36转动连接。
37.实施例2本实施例以一号段拱圈的施工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38.一种钢筋混凝土拱桥主拱圈悬臂浇筑施工方法,该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步骤s1:利用锚杆13将前支点挂篮的承重平台1锚固于支架浇筑的零号段拱圈上;所述承重平台1的前端部固定有两个前吊柱16,前吊柱16上转动套有与其弧度匹配的c形拉带17,c形拉带17的上侧连接有索力调整装置18;索力调整装置18与临时扣索3连接;临时扣索3的另一端锚固于扣塔4;通过张拉临时扣索3调整前支点挂篮的标高;承重平台1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两个沿横向分布的梯形的止退支撑块11;两个止退支撑块11分别嵌于零号段拱圈的底板上的两个预留槽口12内,由此实现止退限位功能;步骤s2:在底模平台51上绑扎一号段钢筋并完成模板安装后,浇筑一号段混凝土以形成一号段拱圈;浇筑过程中,张拉临时扣索3调整前支点挂篮的前端标高;在扣塔4处张拉已施工段拱圈上的各根扣索以调整前支点挂篮的后端标高,张拉的同时根据受力按需张拉扣塔4与岩锚6之间的各根锚索7;步骤s3:待一号段混凝土强度满足使用条件时,解除临时扣索3与索力调整装置18之间的连接,并将索力调整装置18与挂钩10连接,而后将临时扣索3与未使用扣索重新编束以形成一号段拱圈的扣索,并将一号段拱圈的扣索锚固在一号段拱圈的锚点上,由此完成体系转换;步骤s4:在一号段拱圈上搭设行走轨道50后,解除前支点挂篮与零号段拱圈的锚固,前支点挂篮下坠,止退支撑块11脱离预留槽口12,设置于前支点挂篮后端的行走轮9与零号段拱圈的底板接触,设置于前支点挂篮中部的两个挂钩10分别落在零号段拱圈的两个行走轨道50上,使得前支点挂篮达到行走前状态;其中,解除前支点挂篮与零号段拱圈的锚固是采用如下方法实现的:首先利用安
装于承重平台1的支撑油缸14支撑前支点挂篮的后端,使得行走轮9与零号段拱圈的底板脱离,接着向上张拉锚杆13,使得位于上侧的球形螺母15脱离零号段拱圈的顶板,张拉过程中,支撑油缸14支撑前支点挂篮的后端以防止行走轮9承受张拉力,然后依次卸下位于上侧的球形螺母15、位于下侧的球形螺母15,由此拆除锚杆13,各根锚杆13均拆除后将支撑油缸14复位,行走轮9与零号段拱圈的底板接触。
39.步骤s5:在设置于行走轨道50上的行走油缸的驱动下,前支点挂篮沿零号段拱圈、一号段拱圈斜向爬行,直至达到二号段拱圈工作位置;步骤s6:利用锚杆13将承重平台1锚固于一号段拱圈上,索力调整装置18与临时扣索3连接;临时扣索3的另一端锚固于扣塔4;通过张拉临时扣索3调整前支点挂篮的标高;两个止退支撑块11分别嵌于一号段拱圈的底板上的两个预留槽口12内,由此实现止退限位功能;步骤s7:以此类推,按照步骤s2-步骤s6所述方法完成其余段拱圈的施工,施工时前支点挂篮成对使用,使得待施工主拱圈从两端向中间同步施工,直至主拱圈所有节段完成施工。
40.本实施例中,所述承重平台1包括两个横向分布的主纵梁22;行走轮4、支撑油缸14均安装于主纵梁22;所述挂钩10为l形挂钩,并固定连接于主纵梁22的侧面,且挂钩10与主纵梁22之间固定有挂钩斜撑23;两个挂钩10之间固定有连接梁24;主纵梁2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i横梁、第ii横梁、第iii横梁25、第iv横梁26,第i横梁、第ii横梁、第iii横梁25分别与行走轮4、挂钩斜撑23、挂钩10的位置对应,且第iii横梁25的两端伸出主纵梁22;第iv横梁26与前吊柱16的位置对应。
41.如附图10、附图14所示;所述索力调整装置18包括穿心式千斤顶37,穿心式千斤顶37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上连接座i38与下连接座i39,穿心式千斤顶37的内腔穿设有固定连接于下连接座i39的连接杆40,连接杆40的顶端部设置有与其螺纹连接且与临时扣索3连接的锚板i41;下连接座i39的下方设置有与其平行的连接板42,上连接座i38、下连接座i39、连接板42上共同穿设有若干个与三者活动连接且沿周向均布的拉杆i43,拉杆i43的上部旋拧有位于上连接座i38上侧的一对上调节螺母44、中部旋拧有位于下连接座i39上侧的一对中调节螺母45、下部旋拧有位于连接板42下侧的一对下调节螺母46;连接板42底部固定有耳板i47,c形拉带17的顶端与耳板i47通过纵向放置的销轴i48转动连接。
42.实施例3本实施例以七号段拱圈的施工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43.一种钢筋混凝土拱桥主拱圈悬臂浇筑施工方法,该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步骤s1:利用锚杆13将前支点挂篮的承重平台1锚固于已完成施工的六号段拱圈上;如附图11、附图12所示,所述承重平台1的前部固定有分布于待施工主拱圈两侧的三角形桁架19,三角形桁架19之间设置有位于七号段拱圈前侧的圆端型锚固梁20,且圆端型锚固梁2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三角形桁架19的顶端部转动连接;圆端型锚固梁20上开设有两个左右分布的临时孔道52;将两个一端锚固于扣塔4的临时扣索3穿于两个临时孔道52,并在临时扣索3远离扣塔4的端部安装抵触于圆端型锚固梁20的锚具;并通过张拉临时扣索3调整前支点挂篮的标高;承重平台1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两个沿横向分布的梯形的止退支撑块11;两个止
退支撑块11分别嵌于六号段拱圈的底板上的两个预留槽口12内,由此实现止退限位功能;步骤s2:在底模平台51上绑扎七号段钢筋并完成模板安装后,浇筑七号段混凝土以形成七号段拱圈;浇筑过程中,张拉临时扣索3调整前支点挂篮的前端标高;在扣塔4处张拉已施工段拱圈上的各根扣索以调整前支点挂篮的后端标高,张拉的同时根据受力按需张拉扣塔4与岩锚6之间的各根锚索7;步骤s3:待七号段混凝土强度满足使用条件时,解除临时扣索3与前支点挂篮之间的连接,将临时扣索3与未使用扣索重新编束以形成七号段拱圈的扣索,并将七号段拱圈的扣索锚固在七号段拱圈的锚点上,由此完成体系转换;步骤s4:在七号段拱圈上搭设行走轨道50后,解除前支点挂篮与六号段拱圈的锚固,前支点挂篮下坠,止退支撑块11脱离预留槽口12,设置于前支点挂篮后端的行走轮9与六号段拱圈的底板接触,设置于前支点挂篮中部的两个挂钩10分别落在六号段拱圈的两个行走轨道50上,使得前支点挂篮达到行走前状态;其中,解除前支点挂篮与六号段拱圈的锚固是采用如下方法实现的:首先利用安装于承重平台1的支撑油缸14支撑前支点挂篮的后端,使得行走轮9与六号段拱圈的底板脱离,接着向上张拉锚杆13,使得位于上侧的球形螺母15脱离六号段拱圈的顶板,张拉过程中,支撑油缸14支撑前支点挂篮的后端以防止行走轮9承受张拉力,然后依次卸下位于上侧的球形螺母15、位于下侧的球形螺母15,由此拆除锚杆13,各根锚杆13均拆除后将支撑油缸14复位,行走轮9与六号段拱圈的底板接触。
44.步骤s5:在设置于行走轨道50上的行走油缸的驱动下,前支点挂篮沿六号段拱圈、七号段拱圈斜向爬行,直至达到八号段拱圈工作位置;步骤s6:利用锚杆13将承重平台1锚固于七号段拱圈上,将两个一端锚固于扣塔4的临时扣索3穿于两个临时孔道52,且临时扣索3远离扣塔4的端部设置有抵触于圆端型锚固梁20的锚具;并张拉临时扣索3调整前支点挂篮的标高;两个止退支撑块11分别嵌于七号段拱圈的底板上的两个预留槽口12内,由此实现止退限位功能;步骤s7:以此类推,按照步骤s2-步骤s6所述方法完成其余段拱圈的施工,施工时前支点挂篮成对使用,使得待施工主拱圈从两端向中间同步施工,直至主拱圈所有节段完成施工。
45.所述承重平台1包括四个横向分布的主纵梁22;行走轮4、支撑油缸14均安装于主纵梁22;所述挂钩10为l形挂钩,并固定连接于主纵梁22的侧面,且挂钩10与主纵梁22之间固定有挂钩斜撑23;两个挂钩10之间固定有连接梁24;主纵梁2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i横梁、第ii横梁、第iii横梁25、第iv横梁26,第i横梁、第ii横梁、第iii横梁25分别与行走轮4、挂钩斜撑23、挂钩10的位置对应,且第iii横梁25的两端伸出主纵梁22;第iv横梁26与圆端型锚固梁20的位置对应。
4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