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弯曲至少一个导体件的设备和方法与流程

2022-09-15 06:49: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使在初始状态下u形的至少一个导体件(12)弯曲的设备(10),所述导体件(12)由平直延伸的第一分支(14)、平直延伸的第二分支(16)和连接两个分支的弧形的连接部分(18)组成,其中,所述设备(10)包括:-容纳部(20),用于以夹紧固定的方式容纳处于其初始状态的所述导体件(12)的所述弧形的连接部分(18);-具有第一分支容纳部(24)的第一转动单元(22),所述第一转动单元(22)设计为能够围绕第一转动轴线(26)在第一圆形路径上转动并且用于以夹紧固定的方式容纳所述导体件(12)的所述第一分支(14);-具有第二分支容纳部(30)的第二转动单元(28),所述第二转动单元(28)设计为能够围绕第二转动轴线(32)在第二圆形路径上转动并且用于以夹紧固定的方式容纳所述导体件(12)的所述第二分支(16),其中,所述第一分支容纳部(24)和所述第二分支容纳部(30)能够沿相反的方向在各自的圆形路径上远离用于以夹紧固定的方式容纳所述弧形的连接部分(18)的所述容纳部(20)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20)的布置和取向设置为:使容纳在所述容纳部(20)中的所述连接部分(18)具有取向(34),所述取向(34)与所述第一圆形路径的切线之间有夹角α,所述第一圆形路径的切线在u形的所述导体件(12)的初始状态下延伸经过所述第一分支(14),其中,所述夹角α大于45
°
、特别是90
°
,和/或所述容纳部(20)的布置和取向设置为:使容纳在所述容纳部(20)中的所述连接部分(18)具有取向(34),所述取向(34)与所述第二圆形路径的切线之间有夹角β,所述第二圆形路径的切线在u形的所述导体件(12)的初始状态下延伸经过所述第二分支(16),其中,所述夹角β大于45
°
、特别是90
°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20)以一个自由度平行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线(26)和/或平行于所述第二转动轴线(32)能够移动地安装。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线(26)和所述第二转动轴线(32)彼此平行地布置,特别是所述第一转动轴线(26)和所述第二转动轴线(32)是相同的。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容纳部(2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布置在第一平面内,其中,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线(26),和/或所述第二分支容纳部(3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布置在第二平面内,其中,所述第二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二转动轴线(32),其中,特别地,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是相同的。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10)包括第一引导表面(36),所述第一引导表面(36)特别是形成为弯曲的,其中,所述第一引导表面(36)被布置和设计为:在所述第一转动单元(22)的转动过程中使所述第一分支(14)的形变部分(38)抵靠所述第一引导表面(36)而弯曲,以使得所述第一引导表面(36)的轮廓压印至所述第一分支(14)的所述形变部分(38),其中,所述形变部分(38)布置在位于所述容纳部(20)中的所述连接部分(18)和所述第一分支(14)容纳在所述第一分支容纳部(24)中的部分之
间。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10)包括第二引导表面(40),所述第二引导表面(40)特别是形成为弯曲的,其中,所述第二引导表面(40)被布置和设计为:在所述第二转动单元(28)的转动过程中使所述第二分支(16)的形变部分(42)抵靠所述第二引导表面(40)而弯曲,以使得所述第二引导表面(40)的轮廓压印至所述第二分支(16)的所述形变部分(42),其中,所述形变部分(42)布置在位于所述容纳部(20)中的所述连接部分(18)和所述第二分支(16)容纳在所述第二分支容纳部(30)中的部分之间。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表面(36)和所述第二引导表面(40)相对于彼此错开地布置,特别是其中,所述错开对应于处于初始状态的u形的所述导体件(12)的所述第一分支(14)和所述第二分支(16)之间的距离。9.一种用于使在初始状态下u形的至少一个导体件(12)弯曲的方法,所述导体件(12)由平直延伸的第一分支(14)、平直延伸的第二分支(16)和连接两个分支的弧形的连接部分(18)组成,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夹紧固定处于其初始状态的所述导体件(12)的所述弧形的连接部分(18);-将所述第一分支(14)以夹紧固定的方式容纳在第一分支容纳部(24)中;-将所述第二分支(16)以夹紧固定的方式容纳在第二分支容纳部(30)中;-使所述第一分支(14)容纳在所述第一分支容纳部(24)中的部分在第一圆形路径上沿第一转动方向(44)远离所述连接部分(18)转动,-使所述第二分支(16)容纳在所述第二分支容纳部(30)中的部分在第二圆形路径上沿第二转动方向(46)远离所述连接部分(18)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方向(46)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44)相反地取向,其中,所述导体件(12)的所述弧形的连接部分(18)被夹紧固定,以使得所述连接部分(18)的形状和取向在所述第一分支(14)和所述第二分支(16)的转动过程中保持不变。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分(18)具有取向(34),所述取向(34)与所述第一圆形路径的切线之间有夹角α,所述第一圆形路径的切线在u形的所述导体件(12)的初始状态下延伸经过所述第一分支(14),其中,所述夹角α大于45
°
、特别是90
°
,和/或所述连接部分(18)具有取向(34),所述取向(34)与所述第二圆形路径的切线之间有夹角β,所述第二圆形路径的切线在u形的所述导体件(12)的初始状态下延伸经过所述第二分支(16),其中,所述夹角β大于45
°
、特别是90
°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分(18)在转动过程中能够以一个自由度平行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线(26)和/或平行于第二转动轴线(32)移动。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容纳部(24)在第一平面内转动,其中,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线(26),和/或所述第二分支容纳部(30)在第二平面内转动,其中,所述第二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二转动轴线(32),其中,特别地,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是相同的。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转动单元(22)
的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分支(14)的形变部分(38)抵靠第一引导表面(36)弯曲,以使得所述第一引导表面(36)的轮廓压印至所述第一分支(14)的所述形变部分(38),其中,所述形变部分(38)布置在位于所述容纳部(20)中的所述连接部分(18)和所述第一分支(14)容纳在所述第一分支容纳部(24)中的部分之间,所述第一引导表面(36)特别是形成为弯曲的。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转动单元(28)的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二分支(16)的形变部分(42)抵靠第二引导表面(40)弯曲,以使得所述第二引导表面(40)的轮廓压印至所述第二分支(16)的所述形变部分(42),其中,所述形变部分(42)布置在位于所述容纳部(20)中的所述连接部分(18)和所述第二分支(16)容纳在所述第二分支容纳部(30)中的部分之间,所述第二引导表面(40)特别是形成为弯曲的。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多个导体件(12)弯曲的情况下,所述导体件(12)在所述弯曲之前被布置为,所有导体件(12)的所述连接部分(18)、所述第一分支(14)和所述第二分支(16)位于相同的平面中,其中,所述导体件在所述弯曲的过程中彼此嵌套并且以它们的所述连接部分(18)以及所述第一分支(14)和所述第二分支(16)彼此贴靠。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所述方法的过程中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使在初始状态下U形的至少一个导体件(12)弯曲的设备(10)以及相应的方法,导体件由平直延伸的第一分支(14)、平直延伸的第二分支(16)和连接两个分支的弧形的连接部分(18)组成,设备包括:用于以夹紧固定的方式容纳处于其初始状态的导体件(12)的弧形的连接部分(18)的容纳部(20);具有第一分支容纳部(24)的第一转动单元(22),其设计为能够围绕第一转动轴线(26)在第一圆形路径上转动并且用于以夹紧固定的方式容纳导体件(12)的第一分支(14);具有第二分支容纳部(30)的第二转动单元(28),其设计为能够围绕第二转动轴线(32)在第二圆形路径上转动并且用于以夹紧固定的方式容纳导体件(12)的第二分支(16),其中,第一分支容纳部(24)和第二分支容纳部(30)能够沿相反的方向在各自的圆形路径上远离用于以夹紧固定的方式容纳弧形的连接部分(18)的容纳部(20)转动。部分(18)的容纳部(20)转动。部分(18)的容纳部(20)转动。


技术研发人员:托马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德国格林机床有限及两合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11
技术公布日:2022/9/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