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无线充电模组、无线充电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9-11 16:07: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模组、无线充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出现了无线充电装置,通过无线充电装置可以为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然而,无线充电装置仅具有充电功能,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功能多样化的无线充电模组,同时还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及一种电子设备。
4.一种无线充电模组,包括:
5.线路板;
6.充电组件,与所述线路板连接;及
7.数据传输组件,与所述线路板连接;所述数据传输组件包括第一传输模块及第二传输模块,所述第一传输模块与所述第二传输模块均用于无线收发数据,所述第一传输模块对数据的传输速率大于所述第二传输模块对数据的传输速率。
8.上述无线充电模组,可应用于无线充电装置与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的无线充电模组与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模组相配合,进而通过充电组件以实现无线充电功能,通过数据传输组件以实现无线数据传输功能,从而使得无线充电模组的功能得以多样化,解决了无线充电装置功能单一的问题。此外,数据传输组件中,第一传输模块与第二传输模块相配合,可以实现对数据的高速传输,提高数据传输能力。此外,由于第一传输模块对数据的传输速率较高,而第二传输模块对数据的传输速率较低,如此就为待传输数据提供了不同的传输路径,可以满足待传输数据的多种传输速率需求,而且,在待传输数据体积较大时,待传输数据还可以被拆分以分别通过第一传输模块与第二传输模块进行传输,如此就使得数据传输组件的数据传输稳定性得以提升。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输模块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传输模块均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输模块能够在既定距离范围内与另一所述无线充电模组中的所述第一传输模块对应连接,以实现数据传输;所述既定距离h1为:h1≤1cm。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输模块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传输模块均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输模块能够在既定间距范围内与另一所述无线充电模组中的所述第二传输模块对应连接,以实现数据传输;所述既定间距h2为:h2≤1cm。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输模块与所述第二传输模块均位于所述线路板的远离所述充电组件的一侧,且呈直线排列。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下述方案中的至少一个:
15.所述第一传输模块为印刷有天线的印制电路板;
16.所述第一传输模块为60ghz毫米波通信模块;
17.所述第一传输模块对数据的最大传输速率为6gbps;
18.所述第二传输模块为内部集成有天线的芯片;
19.所述第二传输模块为60ghz毫米波通信模块;
20.所述第二传输模块对数据的最大传输速率为480mbps。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组件包括无线充电线圈及导磁片,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磁片固定连接。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磁片为铁氧体或纳米晶。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包括磁吸件,所述磁吸件用于与另一所述无线充电模组中的所述磁吸件相磁吸。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吸件呈环形,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容置于所述磁吸件所围成的环形空间内;或,所述磁吸件有多个,多个所述磁吸件间隔分布于所述无线充电组件的周围。
25.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外壳及上述的无线充电模组,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容置于所述外壳内部。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具有第一连接部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另一设备连接。
2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主板及上述的无线充电模组,所述线路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机壳,所述主板与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均容置于所述机壳内部。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与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配合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31.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装置分离开后各自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装置中无线充电模组与电子设备中无线充电模组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33.图4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装置中无线充电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图4所示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35.图6为图4所示无线充电装置中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36.图7为图4所示无线充电装置中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37.图8为图4所示无线充电装置中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38.图9为图4所示无线充电装置中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39.图10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无线充电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1为图10所示电子设备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42.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指包括但不限于经由以下任意一种或者数种连接方式连接的能够接收和/或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
43.(1)经由有线线路连接方式,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
44.(2)经由无线接口方式,如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
45.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电子设备可以被称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电子装置:
46.(1)卫星电话或蜂窝电话;
47.(2)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pcs)终端;
48.(3)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配备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
49.(4)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
50.(5)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等;
51.(6)车载设备或车载终端等设置在汽车上的设备。
52.图1与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及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20的结构示意图。无线充电装置10与电子设备20相配合,无线充电装置10能够为电子设备20进行无线充电,而且两者之间还能够相互进行无线数据传输,从而使无线充电装置10与电子设备20在不需要数据线连接的情况下,达到充电及数据传输的双重功能。
53.在本技术中,电子设备20为智能手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20也可以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游戏机、穿戴式设备等接收并消耗电能的设备。在本技术中,无线充电装置10为充电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装置10还可以为笔记本电脑、车载电脑、充电宝等能够输出电能的装置。
54.结合图3、图4、图5、图10及图11所示,具体地,无线充电装置10与电子设备20均包括无线充电模组30,无线充电装置10的无线充电模组30与电子设备20的无线充电模组30无线连接,以实现无线充电及无线数据传输功能,使得无线充电模组30的功能得以多样化,从而解决了无线充电装置10功能单一的问题。
55.在一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模组30包括线路板310、充电组件320及数据传输组件330。其中,充电组件320与数据传输组件330均与线路板310连接。充电组件320用于实现无线充电,数据传输组件330用于实现无线数据传输。数据传输组件330包括第一传输模块331及第二传输模块333,第一传输模块331与第二传输模块333均用于无线收发数据,第一传输模块331对数据的传输速率大于第二传输模块333对数据的传输速率。如此,第一传输模块331与第二传输模块333相配合,可以实现对数据的高速传输,提高数据传输能力。此外,由于第一传输模块331对数据的传输速率较高,而第二传输模块333对数据的传输速率较低,如此就为待传输数据提供了不同的传输路径,可以满足待传输数据的多种传输速率需求,而且,在待传输数据体积较大时,待传输数据还可以被拆分以分别通过第一传输模块331与第二传输模块333进行传输,如此就使得数据传输组件330的数据传输稳定性得以提升。
56.具体地,第一传输模块331的数量有多个,多个第一传输模块331均与线路板310电连接。可以理解,第一传输模块331具有无线接收数据及无线发送数据的功能,若第一传输模块331只有一个,在无线充电装置10与电子设备20相互配合时,无线充电装置10中的一个第一传输模块331与电子设备20中的一个第一传输模块331自动实现对应连接,从而形成一条数据传输通路,在同一时间段,通过该数据传输通路只能进行数据的单向传输,因而对于单个第一传输模块331将无法同时进行无线接收数据与无线发送数据,而只能在执行完一个动作之后,再执行另一个动作,如此将延长数据传输时间,导致数据传输效率不高。通过设置多个第一传输模块331,可以使无线充电装置10中的多个第一传输模块331与电子设备20中的多个第一传输模块331自动实现一一对应连接,从而形成多条数据传输通路,如此可以使至少两条数据传输通路在同一时间段内实现对数据的反向传输,因而,对于无线充电模组30内的多个第一传输模块331,将至少一个第一传输模块331执行无线接收数据,而同时至少一个第一传输模块331执行无线发送数据,如此将同时实现对数据的接收与发送,从而在第一传输模块331的传输速率的基础上使数据传输速率得到成倍的提升。
57.具体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第一传输模块331的数量为两个,在同一时间段内,其中一个第一传输模块331用于发送数据,而另一个第一传输模块331用于接收数据。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第一传输模块331的数量多于两个,例如3、4、5等正整数,此时,由于第一传输模块331的数量为多个,在同一时间段内,则至少需要一个第一传输模块331用于无线接收数据,且至少需要一个第一传输模块331用于无线发送数据。或者可以理解,在同一时间段内,多个第一传输模块331中,用于无线接收数据及用于无线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块331都要有,具体数量如何分配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58.在无线充电装置10与电子设备20相互配合时,对无线充电装置10中的无线充电模组30与电子设备20中的无线充电模组30,一个无线充电模组30中的第一传输模块331与另一个无线充电模组30的第一传输模块331在既定距离范围内能够实现对应连接,从而实现两个无线充电模组30之间的数据传输。设定既定距离为h1,则h1≤1cm。可以理解,对于形成一条数据传输通路的两个第一传输模块331,一个第一传输模块331与另一个第一传输模块331之间的距离需要小于1cm,从而满足近距离隔空传输数据的要求,且不会造成所传输数据有任何损失。
59.进一步地,第一传输模块331为印刷有天线的印制电路板。因而,对于形成一条数据传输通路的两个第一传输模块331,其中一个第一传输模块331的天线用于发送数据,另
一个第一传输模块331的天线用于接收数据,从而形成无线通信。
60.具体地,第一传输模块331为60ghz毫米波通信模块。因而,形成一条数据传输通路的两个第一传输模块331之间能够实现数gbps的高速无线传输,以满足用户对数据传输速率的较高的使用要求,而且两个第一传输模块331所传输的数据的分辨率较高,抗干扰性好。此外,两个第一传输模块331能够实现串行数据的水平传输,且支持同轴高速旋转,以形成半双工。具体地,第一传输模块331为60ghz毫米波邮票孔模块,即第一传输模块331形成有邮票孔。具体地,第一传输模块331对数据的最大传输速率为6gbps,即形成一条数据传输通路的两个第一传输模块331配合能够实现最大速率为6gbps的串行数据近距离隔空通信。
61.具体在本技术中,无线充电模组30中,两个第一传输模块331的天线布置有所不同,其中一个第一传输模块331的型号为ska2p1,另一个第一传输模块331的型号为ska2r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使两个第一传输模块331的天线布置相同。
62.具体地,第二传输模块333的数量有多个,多个第二传输模块333均与线路板310电连接。可以理解,第二传输模块333具有无线接收数据及无线发送数据的功能,若第二传输模块333只有一个,在无线充电装置10与电子设备20相互配合时,无线充电装置10中的一个第二传输模块333与电子设备20中的一个第二传输模块333自动实现对应连接,从而形成一条数据传输通路,在同一时间段,通过该数据传输通路只能进行数据的单向传输,因而对于单个第二传输模块333将无法同时进行无线接收数据与无线发送数据,而只能在执行完一个动作之后,再执行另一个动作,如此将延长数据传输时间,导致数据传输效率不高。通过设置多个第二传输模块333,可以使无线充电装置10中的多个第二传输模块333与电子设备20中的多个第二传输模块333自动实现一一对应连接,从而形成多条数据传输通路,如此可以使至少两条数据传输通路在同一时间段内实现对数据的反向传输,因而,对于无线充电模组30内的多个第二传输模块333,将至少一个第二传输模块333执行无线接收数据,而同时至少一个第二传输模块333执行无线发送数据,如此将同时实现对数据的接收与发送,从而在第二传输模块333的传输速率的基础上使数据传输速率得到成倍的提升。
63.具体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第二传输模块333的数量为两个,在同一时间段内,其中一个第二传输模块333用于发送数据,而另一个第二传输模块333用于接收数据。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第二传输模块333的数量多于两个,例如3、4、5等正整数,此时,由于第二传输模块333的数量为多个,在同一时间段内,则至少需要一个第二传输模块333用于无线接收数据,且至少需要一个第二传输模块333用于无线发送数据。或者可以理解,在同一时间段内,多个第二传输模块333中,用于无线接收数据及用于无线发送数据的第二传输模块333都要有,具体数量如何分配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64.在无线充电装置10与电子设备20相互配合时,对无线充电装置10中的无线充电模组30与电子设备20中的无线充电模组30,一个无线充电模组30中的第二传输模块333与另一个无线充电模组30的第二传输模块333在既定间距范围内能够实现对应连接,从而实现两个无线充电模组30之间的数据传输。设定既定间距为h2,则h2≤1cm。可以理解,对于形成一条数据传输通路的两个第二传输模块333,一个第二传输模块333与另一个第二传输模块333之间的距离需要小于1cm,从而满足近距离隔空传输数据的要求,且不会造成所传输数据有任何损失。
65.进一步地,第二传输模块333为内部集成有天线的芯片。通过将天线集成于芯片内
部,可以使得第二传输模块333的体积小于第一传输模块331的体积。而对于形成一条数据传输通路的两个第二传输模块333,其中一个第二传输模块333的天线用于发送数据,另一个第二传输模块333的天线用于接收数据,从而形成无线通信。
66.具体地,第二传输模块333为60ghz毫米波通信模块。因而,形成一条数据传输通路的两个第二传输模块333之间能够实现高速无线传输,以满足用户对数据传输速率的较高的使用要求,而且两个第二传输模块333所传输的数据的分辨率较高,抗干扰性好。可以理解,第二传输模块333与第一传输模块331都能够实现60ghz短距离无线通信,但第二传输模块333的数据传输速率被设置的小于第一传输模块331的数据传输速率。具体地,第二传输模块333为60ghz毫米波邮票孔模块,即第二传输模块333形成有邮票孔。具体地,第二传输模块333对数据的最大传输速率为480mbps,即形成一条数据传输通路的第二传输模块333配合能够实现最大速率为480mbps的usb2.0/usb3.0近距离隔空通信。
67.需要指出的是,第一传输模块331对数据的传输速率大于第二传输模块333对数据的传输速率,可以理解为第一传输模块331对数据的接收或发送速率大于第二传输模块333对数据的接收或发送速率,也可以理解为,无线充电装置10与电子设备20在配合时,两个第一传输模块331之间所建立的两条数据传输通路对数据的传输速率均大于两个第二传输模块333之间所建立的两条数据传输通路对数据的传输速率。
68.具体在本技术中,无线充电模组30中,两个第二传输模块333的天线布置相同,两个第二传输模块333的型号均为ska3u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使两个第二传输模块333的天线布置不同。
69.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技术中,第一传输模块331的数量越多,则无线充电模组30的体积越大,则不利于体积的小型化设计。同样的,第二传输模块333的数量越多,则无线充电模组30的体积越大,则不利于体积的小型化设计。
70.具体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线路板310的边缘开设有多个槽口(图未标),以便于容置第一传输模块331、第二传输模块333及充电组件320,从而使得结构布局更为紧凑,减小占用空间。此外,充电组件320与数据传输组件330分别位于线路板310的相对两侧,以便于分别独立工作而不相互干扰。
71.具体地,第一传输模块331与第二传输模块333均位于线路板310的远离充电组件320的一侧,且呈直线排列。当第一传输模块331与第二传输模块333均为多个时,多个第二传输模块333与多个第一传输模块331同样均位于线路板310的远离充电组件320的一侧,且呈直线排列。具体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二传输模块333位于两个第一传输模块331之间。此外,第二传输模块333的体积小于第一传输模块331的体积,从而占用较小的空间。
72.具体在本技术中,无线充电模组30包括磁吸件340,磁吸件340用于与另一无线充电模组30中的磁吸件340相磁吸。可以理解,在无线充电装置10与电子设备20相互配合时,对无线充电装置10中的无线充电模组30与电子设备20中的无线充电模组30通过磁吸件340的磁吸而实现相互固定。
73.具体地,在本技术中,磁吸件340有多个,多个磁吸件340间隔分布于充电组件320的周围,如此,多个磁吸件340共同配合,可以在充电组件320的周围与另一无线充电模组30中的多个磁吸件340实现稳定磁吸,使两个无线充电模组30能够较好的对准。
74.在其他实施例中,磁吸件340还可以呈完整的环形,充电组件320容置于磁吸件340
所围成的环形空间内,如此可以实现磁吸件340所围成空间的充分利用,减小无线充电模组30的体积。
75.进一步地,无线充电装置10中的磁吸件340与电子设备20中的磁吸件340均为极性相反的磁铁,从而在电子设备20靠近无线充电装置10时,通过两者内部磁吸件340的磁吸作用而进行定位,从而实现无线充电装置10与电子设备20的稳定配合,确保无线充电装置10中数据传输组件330与电子设备20中数据传输组件330实现无线通信。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无线充电装置10中的磁吸件340与电子设备20中的磁吸件340的其中一个为磁铁,另一个为铁片,也能够实现相互磁吸的效果。
76.具体在本技术中,充电组件320包括无线充电线圈322及导磁片324,无线充电线圈322的一端与线路板310电连接,另一端与导磁片324固定连接。导磁片324可以起到隔磁作用,避免外界磁场对无线充电线圈322造成影响,此外,导磁片324还能够提升磁电转换效率。
77.具体地,无线充电装置10中无线充电线圈322的发射端连接导磁片324,而电子设备20中无线充电线圈322的接收端连接导磁片324,且无线充电装置10中的导磁片324与电子设备20中的导磁片324水平相对,通过在无线充电装置10中无线充电线圈322内通入电流,以在其周围形成变化的磁场,从而使得电子设备20中无线充电线圈322在变化磁场的环境中内部产生电流,进而实现无线充电。“水平相对”可以理解为两个呈片状的导磁片324所在的平面相平行。
78.对于无线充电装置10,其充电组件320与电子设备20中充电组件320还存在区别。
79.结合图4与图5所示,具体地,无线充电装置10中,无线充电模组30还包括支架350,磁吸件340安装于支架350上,支架350对磁吸件340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地,支架350呈环形,无线充电线圈322能够置于支架350所围成的空间内。同时,支架350的横截面呈“u”字形而形成可供容纳磁吸件340的环形凹槽(图未标)。
80.对于无线充电线圈322的发射端所固定连接的导磁片324,导磁片324的材质为铁氧体。无线充电装置10还包括外壳110。外壳110内部中空而具有容纳空间,无线充电模组30容置于外壳110内部,外壳110对无线充电模组30起到保护作用。
81.无线充电装置10还包括连接器120,连接器120具有第一连接部121及与第一连接部121电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22,第一连接部121与线路板310电连接,第二连接部122用于与另一设备连接。可以理解,外部供电设备能够通过连接器120与线路板310连接,进而经无线充电装置10的充电组件320对电子设备20充电。具体在本技术中,第一连接部121为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线,第二连接部122为typec接口。
82.具体在本技术中,外壳110包括后壳111及盖板112,盖板112盖设于后壳111,以与后壳111共同围成可供容纳无线充电模组30的空间。进一步地,后壳111呈“l”字形结构,外壳110包括底壳113,盖板112与底壳113共同配合呈“l”字形,以与后壳111相配合。后壳111的对应于底壳113的部分与底壳113共同构成整个无线充电装置10的支撑结构。此外,连接器120的第一连接部121在与线路板310连接后,并弯折延伸至底壳113与后壳111之间,最终使得第二连接部122位于外壳110的边缘处,便于与外部供电设备连接。
8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使无线充电装置10包括电池(未示出),并将电池设置在外壳110内部,如此,无线充电装置10可作充电宝使用,外部供电设备可通过第二连接部
122向电池供电,以使电池储蓄电能。
84.进一步地,底壳113背离后壳111的一侧还设置有脚垫114,以起到支撑作用。脚垫114具有弹性,以能够起到缓冲作用,还能够起到增大摩擦力的作用。
85.具体地,对于本技术的无线充电装置10,其组装过程如下:
86.如图6、图7所示,先将两个第二传输模块333焊接在线路板310的对应槽口内,再将两个第一传输模块331焊接在线路板310的对应槽口内,之后通过5颗螺钉将线路板310锁定于后壳111上;如图7、图8所示,之后将磁吸件340粘贴于支架350的环形凹槽内,再将支架350对准后壳111的两个卡筋111a之间的区域,并贴附在后壳111上,然后将预先连接在一起的无线充电线圈322及导磁片324沿着支架350内圈贴附在后壳111;如图8、图9所示,之后将连接器120中第一连接部121的公扣扣合到线路板310的母扣上,再顺次将连接器120的第一连接部121、第二连接部122通过双面胶贴附在后壳111上,之后将两个脚垫114贴附在底壳113上,将底壳113通过双面胶贴附在后壳111上;如图9、图4所示,最后将盖板112与后壳111、底壳113粘接在一起,从而完成无线充电装置10的整机组装。
87.结合图10与图11所示,对于电子设备20,其还包括主板(未示出)。无线充电模组30中线路板310与主板电连接,如此,无线充电模组30中充电组件320的电能可供应至主板,以供主板消耗,同时主板内的数据信息可通过线路板310传输至电子设备20的数据传输组件330而被发送至无线充电装置10,或者,电子设备20中数据传输组件330所接收到的数据也能够通过线路板310传输至主板。
88.具体地,电子设备20包括机壳210,主板与无线充电模组30均容置于机壳210内部。进一步地,机壳210包括中框211及后盖214,中框211包括中板212及连接于中板212周围的边框213,主板与无线充电模组30分别位于中板212的相对两侧,后盖214与边框213连接,并与中板212共同围成容纳无线充电模组30的空间。
89.对于电子设备20,其充电组件320与无线充电装置10中充电组件320还存在区别。
90.具体地,电子设备20中,无线充电模组30还包括屏蔽片360,无线充电线圈322与磁吸件340均位于屏蔽片360的背离主板的一侧,屏蔽片360可以起到屏蔽作用,避免磁吸件340与主板发生相互干扰。进一步地,屏蔽片360的材质具体为石墨片,其厚度较薄,不会占用较大的空间,有利于电子设备20的薄型化设计。
91.电子设备20中,对于无线充电线圈322接收端所固定连接的导磁片(未示出),导磁片的材质为纳米晶,导磁片能够提升磁电转换效率,且相比铁氧体,纳米晶的体积较小,更适宜被应用于智能手机等具有体积小型化要求的电子设备20中。
92.具体地,对于本技术的电子设备20,其组装过程如下:
93.先将两个第二传输模块333焊接在线路板310的对应槽口内;再将两个第一传输模块331焊接在线路板310的对应槽口内;之后通过5颗螺钉将线路板310锁定于中框211的中板212上;之后将磁吸件340、预先连接在一起的无线充电线圈322及导磁片贴附于屏蔽片360上,且无线充电线圈322位于环形磁吸件340所围成的空间内;然后将屏蔽片360贴附在后盖214上;最后将后盖214与中框211的边框213粘接在一起,从而完成电子设备20的组装。
94.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
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