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风电场电气工程穿线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10: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电场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风电场电气工程穿线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2.风力发电是指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风能是一种清洁无公害的可再生能源能源,很早就被人们利用,最开始主要是通过风车来抽水、磨面等,直至二十世纪初,人们开始尝试如何利用风来发电。利用风力发电非常环保,且风能蕴量巨大,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3.在风电场电气工程施工中,需要进行穿线施工,在进行建筑施工或者装修施工过程中,为了对电线进行保护,一般会预留穿线管道,然后将电线穿过穿线管,但是随着穿进的电线越长,需要的力就越大,现有技术中,对于较长的穿线管道进行穿线时都是人为穿线,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在穿线时,电线放置在地上,电线被来回拖动,易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电场电气工程穿线施工装置,不需要人为推动电线,省时省力,提高穿线效率,穿线过程在装置外壳内进行,防止电线在地上被来回拖动造成损伤。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电场电气工程穿线施工装置,包括外壳、液压推动机构和夹持机构,外壳上开设有进线口,外壳上固定设置有plc控制器,外壳上穿设有出线管,进线口的轴线方向与出线管的轴线方向相同;
6.液压推动机构包括液压箱、液压泵和多个缸体,液压箱和液压泵均固定设置在外壳上,液压泵通过抽液管与液压箱连通,液压泵连通有出液管,多个缸体固定设置在外壳内壁上,缸体内滑动设置有活塞,活塞将缸体内部分隔出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第一油腔连通有第一进油管和第一回液管,第二油腔连通有第二进油管和第二回液管,第一进油管和第二进油管共同连通有分液管,分液管与出液管连通,第一回液管和第二回液管均与液压箱连通,第一进油管、第二进油管、第一回液管和第二回液管上均设置有电动截止阀,电动截止阀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活塞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的一部分位于第二油腔,活塞杆的另一部分伸出缸体;
7.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架,夹持架与活塞杆固定连接,夹持架滑动设置在外壳内,夹持架呈u字型,夹持架底部开设有线孔,线孔的轴线方向与出线管的轴线方向相同。
8.作为上述所述的一种风电场电气工程穿线施工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缸体内壁上固定设置有两个限位圈,所述活塞位于两个限位圈之间,所述活塞杆穿过靠近所述夹持架的限位圈。
9.作为上述所述的一种风电场电气工程穿线施工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夹持架的两个侧板内壁均设置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电动伸缩杆固
定连接有夹持板,两个夹持板相对设置。
10.作为上述所述的一种风电场电气工程穿线施工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外壳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导向板,导向板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夹持架固定连接有与导向槽相配合的滑动板。
11.作为上述所述的一种风电场电气工程穿线施工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出线管连通有锥形管,锥形管位于外壳内。
12.作为上述所述的一种风电场电气工程穿线施工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外壳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底座。
13.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电场电气工程穿线施工装置,通过控制plc控制器控制各管道上的电动截止阀,控制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内的进出油的状况,使得活塞杆推动夹持架将电线穿进出线管,电线由出线管进入穿线管道,不需要人为推动电线,省时省力,提高穿线效率,使穿线更加稳定;穿线过程在装置外壳内进行,外壳内设有夹持机构,活塞杆推动夹持机构将电线穿进出线管,避免拖动电线对电线造成损伤;出线管连通有锥形进口,便于电线进入出线管。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16.图3是图2中b

b的剖视图;
17.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8.附图标记:1、外壳,2、进线口,3、plc控制器,4、液压箱,5、抽液管,6、液压泵,7、出液管,8、分液管,9、第一进油管,10、第二进油管,11、第一油腔,12、活塞杆,13、活塞,14、第二回液管,15、电动截止阀,16、出线管,17、锥形管,18、夹持架,19、电动伸缩杆,20、夹持板,21、滑动板,22、导向板,23、导向槽,24、固定底座,25、线孔,26、第一回液管,27、第二油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风电场穿线施工装置,1.包括外壳1、液压推动机构和夹持机构,外壳1上开设有进线口2,外壳1上固定设置有plc控制器3,外壳1上穿设有出线管16,进线口2的轴线方向与出线管16的轴线方向相同。
21.液压推动机构包括液压箱4、液压泵6和多个缸体,液压箱4和液压泵6均固定设置在外壳1上,液压泵6通过抽液管5与液压箱4连通,液压泵6连通有出液管7,多个缸体固定设置在外壳1内壁上,缸体内滑动设置有活塞13,活塞13将缸体内部分隔出第一油腔11和第二油腔27,第一油腔11连通有第一进油管9和第一回液管26,第二油腔27连通有第二进油管10和第二回液管14,第一进油管9和第二进油管10共同连通有分液管8,分液管8与出液管7连通,第一回液管26和第二回液管14均与液压箱4连通,第一进油管9、第二进油管10、第一回
液管26和第二回液管14上均设置有电动截止阀15,电动截止阀15与plc控制器3电性连接,活塞13固定连接有活塞杆12,活塞杆12的一部分位于第二油腔27,活塞杆12的另一部分伸出缸体。
22.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架18,夹持架18与活塞杆12固定连接,夹持架18滑动设置在外壳1内,夹持架18呈u字型,夹持架18底部开设有线孔25,线孔25的轴线方向与出线管16的轴线方向相同。
23.plc控制器3型号为s7

300,缸体的数量为两个,电线由进线口2进入外壳1内,再穿过线孔25,最后从出线管16穿出,外壳1内固定设置有用于固定出线管16的固定板,出线管16与施工场地的进线管道连通,电线穿出出线管16后进入进线管道。
24.启动液压泵6,液压箱4内的液压油经过抽液管5流入液压泵6,再经过出液管7流入分液管8,通过plc控制器3打开第一进油管9上的电动截止阀15和第二回液管14上的电动截止阀15,第二进油管10上的电动截止阀15与第一回液管26上的电动截止阀15均关闭,液压油由第一进油管9流进液压缸的第一油腔11内,液压油在第一油腔11内产生压力推动活塞13,活塞13挤压第二油腔27,处于第二油腔27的液压油经第二回液管14流回液压箱4,活塞13带动活塞杆12向夹持架18方向移动,推杆12推动夹持架18向出线管16方向移动,夹持架18带动线孔25内的电线移向出线管16;通过plc控制器3关闭第一进油管9上的电动截止阀和第二回液管14上的电动截止阀15,打开第二进油管10上的电动截止阀15与第一回液管26上的电动截止阀15,液压油从分液管8流入第二进油管10,再流进第二油腔27,液压油在第二油腔27内产生动力,使得活塞13反向运动,活塞13挤压第一油腔11,第一油腔11内的液压油由第一回液管26流回液压箱4,活塞杆12反向运动,带动夹持架18复位;之后如此反复,直至电线全部从出线管16进入进线管道。
25.所述缸体内壁上固定设置有两个限位圈,所述活塞13位于两个限位圈之间,所述活塞杆12穿过靠近所述夹持架18的限位圈。
26.缸体内设置有两个限位圈,用于限制活塞13的滑动距离,防止活塞13堵住第一进油管9、第二进油管10、第二回液管14和第一回液管26,使得液压油不能进入第一油腔11、第二油腔27或流回液压箱4。
27.所述夹持架18的两个侧板内壁均设置有电动伸缩杆19,电动伸缩杆19与所述plc控制器3电性连接,电动伸缩杆19固定连接有夹持板20,两个夹持板20相对设置。
28.夹持架18呈u字型,两个电动伸缩杆19相对设置在夹持架18的两个侧板内壁上,电线从线孔25穿出,经过夹持板20,plc控制器3控制两个电动伸缩杆19向电线方向移动,直至夹持板20夹紧电线,夹持板20夹紧电线后,plc控制器3控制电动截止阀15,使得活塞杆12推动夹持架18向出线管16方向移动,直至夹持架18不能再移动,通过plc控制器3控制电动伸缩杆19收回,夹持板20松开电线,并控制电动截止阀15,使得活塞杆12反向运动,带动夹持架18复位。
29.所述外壳1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导向板22,导向板22上开设有导向槽23,所述夹持架18固定连接有与导向槽23相配合的滑动板21。
30.外壳1内壁固定设置导向板22,导向板22上开设有导向槽23,导向槽23的长度方向与出线管16的轴线方向平行,夹持架18的侧板固定连接有滑动板21,滑动板21滑动设置在导向槽23内,导向槽23的长度即夹持架18在外壳1内的滑动距离。
31.所述出线管16连通有锥形管17,锥形管17位于外壳1内。锥形管17直径较小的一端与出线管16连通,便于电线进入出线管16。
32.所述外壳1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底座24。固定底座24的设置便于穿线施工装置放置在施工现场。
33.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