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水上滑行器的制作方法

2022-09-11 02:31: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滑行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上滑行器,使用者能踩踏在该水上滑行器顶面上在水中行驶。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发展,不少水上滑行器加装上了动力源。现有的这种装有动力源的水上滑行器,设有板状本体供使用者站立,板状本体内置有电源且底部安装控制模组、电机模组以及驱动模组,在水上滑行器使用的过程中,其中的驱动模组与水体直接接触。控制模组从电源取电后控制电机模组启动并控制驱动模组为水上滑行器提供动力。由于水上滑行器灵活小巧,比船只和汽艇更加便捷,适应性广泛,加之安装动力源后水上滑行器能在没有风浪的情况下行驶,因此逐渐被应用在救援、搜索、巡逻等场合,甚至在某些侦查、抢滩登陆等军事场合也会使用到这种水上滑行器。现有的水上滑行器其板状本体通常为注塑件,各模组直接安装在板状本体上,对此,现有的这种注塑加工制成的板状本体不宜做得过软,以免水上滑行器在行驶的过程中弯曲过度导致各模组安装松脱掉落。但是,若板状本体做得过硬,则在水上滑行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容易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上滑行器,该水上滑行器板状本体不容易断裂,且其上安装的各模组不容易松脱掉落。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上滑行器,包括软质本体,本体上设有手柄插接座、控制模组、电机模组和驱动模组,其中,手柄插接座连接控制模组,控制模组连接电机模组,电机模组连接驱动模组,本体还设有电池仓,电池仓供电连接上述各模组,本体内设有硬质框架,框架上设有多个安装位,上述手柄插接座、控制模组、电机模组和驱动模组分别安装在框架的多个安装位上。
5.进一步地,水上滑行器本体前部向上倾斜翘起而中部、后部则前后水平设置;相应地,所述框架前部向上倾斜而中部、后部则前后水平设置。
6.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中部宽度大于前部和后部。
7.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前侧面处设有一块倾斜向上的安装板,安装板前部朝上伸出有第一安装柱,第一安装柱顶面开有第一螺纹盲孔,安装板、第一安装柱共同形成了供所述手柄插接座安装的第一安装位,手柄插接座螺纹连接第一安装柱的第一螺纹盲孔则手柄插接座安装到该第一安装位上。
8.进一步地,水上滑行器本体前部设有握把,所述框架前部设有一前一后、左右水平设置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这两者的同一侧都设有朝上伸出的第二安装柱,各个第二安装柱顶面都开有第二螺纹盲孔,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这些第二安装柱共同形成了供握把安装的第二安装位,握把螺纹连接第二安装柱的第二螺纹盲孔则握把安装到该第二安装位上。
9.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中部设有安装条,安装条底面朝下伸出有第三安装柱,第三安装柱底面开有第三螺纹盲孔,安装条、第三安装柱共同形成了供所述控制模组安装的第三安装位,控制模组螺纹连接第三安装柱的第三螺纹盲孔则控制模组安装到该第三安装位上。
10.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后部设有第一安装件,第一安装件朝上伸出有第四安装柱,且第一安装件底面开有第四螺纹盲孔,第四螺纹盲孔从第一安装件底面开到第四安装柱内,第一安装件、第四螺纹盲孔共同形成了供所述电机模组安装的第四安装位,电机模组螺纹连接第一安装件的第四螺纹盲孔则电机模组安装到该第四安装位上。
11.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后部设有第二安装件,第二安装件朝上伸出有第五安装柱,且第二安装件底面开有第五螺纹盲孔,第五螺纹盲孔从第二安装件底面开到第五安装柱内,第二安装件、第五螺纹盲孔共同形成了供所述驱动模组安装的第五安装位,驱动模组螺纹连接第二安装件的第五螺纹盲孔则驱动模组安装到该第五安装位上。
12.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后部设有一前一后两条加强支撑板。
13.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后部分别朝左右两侧伸出有左加强板和右加强板,左加强板和右加强板设在框架后部的底面。
14.有益效果:水上滑行器具有软质本体,软质本体能承受较大的变形量,因此在水上滑行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即使软质本体受到水流正面冲击,也不容易断裂。而框架虽然是硬质的,但由于框架内藏在软质本体内,所受冲击较小,故不容易断裂,而框架因所受冲击较小从而形变较小,故安装在框架上的各模组不容易松脱掉落。
附图说明
15.图1是水上滑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水上滑行器隐去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水上滑行器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框架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第一安装件沿第四安装柱轴线的剖视简图。
21.图7是第二安装件沿第五安装柱轴线的剖视简图。
22.符号说明:
23.1-水上滑行器;11-本体;12-外壳;13-电池仓盖;21-手柄插接座;211-第一安装通孔;22-握把;221-第二安装通孔;23-控制模组;231-第三安装通孔;24-电机模组;241-第四安装通孔;25-驱动模组;251-第五安装通孔;3-框架;31-框架主体;321-第一横杆;322-第二横杆;323-第三横杆;324-第四横杆;33-安装板;341-第一连杆;342-第二连杆;343-第一左连杆;344-第一右连杆;345-后部左纵杆;346-后部右纵杆;35-u形连接板;36-第一安装件;37-安装条;38-第二安装件;4-第一安装位;41-第一安装柱;5-第二安装位;51-第二安装柱;6-第三安装位;61-第三安装柱;7-第四安装位;71-第四安装柱;711-第四螺纹盲孔;8-第五安装位;81-第五安装柱;811-第五螺纹盲孔;91-加强支撑板;92-左加强板;93-右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图1至图5中,箭头q所指方向为前方而箭头h所指方向为后方。
25.水上滑行器1见图1和图4,其本体11外壳12采用聚氨酯或人造树脂等软质材料进行注塑工艺制成,本体11前部向上倾斜翘起而中部、后部则前后水平设置。本体11顶面的前部安装有手柄插接座21,本体11前部两侧安装有握把22,左右两侧的握把22对称设置。本体11中部的顶面局部凹陷形成电池仓(图中未示出),其内安装有蓄电池(图中未示出)。电池仓仓口朝上,仓口处设有盖住仓口的电池仓盖13。本体11底面从中部往后部依次安装有控制模组23、电机模组24和驱动模组25,控制模组23分别电连接手柄插接座21和电机模组24,而电机模组24则连接驱动模组25,电池仓供电连接上述各模组,蓄电池借此为各模组供电。使用者把操作手柄(图中未示出)插接到手柄插接座21后,通过操作手柄发送指令到控制模组23,控制模组23接收指令后控制电机模组24启动并带动驱动模组25启动,水上滑行器1就能够向前行驶了。
26.为提高水上滑行器1本体11外壳12的强度,见图1和图2,本体11内部设有硬质框架3,框架3上设有多个安装位分别供上述手柄插接座21、握把22、控制模组23、电机模组24和驱动模组25安装。框架3主体31左右对称,包括拼接在一起的多段钢材。框架3主体31中部宽度大于前部和后部,且框架3主体31中部的和后部的多段钢材都为水平横置,而框架3主体31前部的多段钢材则倾斜向上,如此,拼接后的框架3主体31呈前部向上倾斜而中部、后部前后横置的形状,与水上滑行器1本体11外壳12形状一致。见图3,在框架3主体31前部设有水平横置的第一横杆321,第一横杆321采用开口朝下的凵型刚制成。第一横杆321前侧面朝前伸出有一块倾斜向上的安装板33,安装板33前部朝上伸出有一左一右两条第一安装柱41,各个第一安装柱41顶面都开有第一螺纹盲孔(图中未示出)。安装板33、两条第一安装柱41共同形成了供手柄插接座21安装的第一安装位4,第一安装位4倾斜朝上。手柄插接座21本体11上开有两个第一安装通孔211(见图1),如此,使用者令手柄插接座21本体11从上方移动靠近第一安装位4直至手柄插接座21本体11的两个安装通孔分别对准第一安装位4的两个第一螺纹盲孔,再用两个螺栓(图中未示出)分别穿过两个第一安装通孔211并拧入到相应的第一螺纹盲孔中,手柄插接座21就安装到框架3主体31的第一安装位4上。
27.见图3,在第一横杆321的斜后方设有一条左右设置的第二横杆322,其采用方型钢制成,第二横杆322与第一横杆321之间通过从左至右间隔排布的三条第一连杆341连接在一起,三条第一连杆341都为前后设置,且第一连杆341前部倾斜向上。第一横杆321上侧面朝上伸出有一左一右两条第二安装柱51,两条第二安装柱51分别设在第一横杆321左右两侧,且各个第二安装柱51顶面都开有第二螺纹盲孔。第二横杆322上侧面也朝上伸出有一左一右两条第二安装柱51,这两条第二安装柱51分别设在第二横杆322左右两侧,且各个第二安装柱51顶面都开有第二螺纹盲孔(图中未示出)。第一横杆321、第二横杆322、四条第二安装柱51共同形成了供两个握把22安装的第二安装位5,第二安装位5倾斜向上。左右两个握把22的前部和后部都开有一个第二安装通孔221(见图1),如此,使用者令左右两个握把22从上方分别移动靠近第二安装位5直至左右两个握把22的四个第二安装通孔221分别对准第二安装位5的四个第二螺纹盲孔,再用四个螺栓(图中未示出)分别穿过四个第二安装通孔221并拧入到相应的第二螺纹盲孔中,左右两个握把22就安装到框架3主体31的第二安装
位5上。
28.见图3,框架3主体31中部设有左右设置的第三横杆323,第三横杆323前侧面通过左右间隔排布的两条前后设置的第二连杆342连接第二横杆322的后侧面。在第三横杆323的左端面设有一条朝后伸出的第一左连杆343而在第三横杆323的右端面则设有一条朝后伸出的第一右连杆344,第一左连杆343与第一右连杆344左右对称设置。框架3主体31后部设有一左一右设置的后部左纵杆345和后部右纵杆346,其中,后部左纵杆345前部左侧壁处设有朝左伸出的第四横杆324,后部左纵杆345通过该第四横杆324连接第一左连杆343后部。后部右纵杆346与后部左纵杆345为左右对称设置,后部右纵杆346同样在自身前部设有一条第四横杆324,通过该第四横杆324连接第一右连杆344后部,此处不赘述。
29.在第一左连杆343和第一右连杆344之间设有一块开口朝上的u形连接板35,连接板35左右横置,左右两侧分别连接第一左连杆343和第一右连杆344。在后部左纵杆345和后部右纵杆346之间设有一左一右两块l形第一安装件36,两块第一安装件36分别设在后部左纵杆345的和后部右纵杆346的内侧壁上,且两块第一安装件36彼此相对,左右对称设置。两块第一安装件36各自配有一条安装条37,每条安装条37都从相应的第一安装件36底部朝前伸出直至贴住并连接u形连接板35的后端面。见图3和图5,每条安装条37底面都朝下伸出有两个第三安装柱61,同一条安装条37的两个第三安装柱61一前一后间隔设置,且各个第三安装柱61底面都开有第三螺纹盲孔(图中未示出)。两条安装条37、四个第三安装柱61共同形成供控制模组23安装的第三安装位6,第三安装位6水平朝下。控制模组23底部四角各开有一个第三安装通孔231(见图4),使用者令控制模组23从下方移动靠近第三安装位6直至控制模组23的四个第三安装通孔231分别对准第三安装位6的四个第三螺纹盲孔,再用四个螺栓(图中未示出)分别穿过四个第三安装通孔231并拧入到相应的第三螺纹盲孔中,控制模组23就安装到框架3主体31的第三安装位6上。
30.见图3,右侧的l形第一安装件36底部上表面朝上伸出有一前一后两个第四安装柱71。见图5,l形第一安装件36底面开有两个第四螺纹盲孔711,这两个第四螺纹盲孔711一前一后,分别对准两个第四安装柱71的轴线。左侧的l形第一安装件36与右侧的为左右对称设置,同样开有两个第四安装柱71和两个第四螺纹盲孔711,此处不赘述。见图6,第四螺纹盲孔711具体从l形第一安装件36底面开到相应的第四安装柱71内,l形第一安装件36设置第四安装柱71的目的是为了在不增加l形第一安装件36底部厚度的基础上,保证第四螺纹盲孔711有足够的深度能够为装入其中的螺栓提供足够的强度。两块l形第一安装件36、四个第四螺纹盲孔711共同形成供电机模组24安装的第四安装位7,第四安装位7水平朝下。电机模组24底部四角各开有一个第四安装通孔241(见图4),如此,使用者令电机模组24从下方移动靠近第四安装位7直至电机模组24的四个第四安装通孔241分别对准第四安装位7的四个第四螺纹盲孔711,再用四个螺栓(图中未示出)分别穿过四个第四安装通孔241并拧入到相应的第四螺纹盲孔711中,电机模组24就安装到框架3主体31的第四安装位7上。
31.见图3,在左右两侧的l形第一安装件36后方分别设有两块l形第二安装件38,两块l形第二安装件38分别设在后部左纵杆345的和后部右纵杆346的内侧壁上,位于后部左纵杆345和后部右纵杆346之间,两块第二安装件38彼此相对且左右对称设置。以右侧的l形第二安装件38为例,l形第二安装件38底部上表面朝上伸出有三个第五安装柱81,这三个第五安装柱81分别位于l形第二安装件38的前部、中部和后部。见图5,l形第二安装件38底面开
有三个第五螺纹盲孔811,这三个第五螺纹盲孔811分别对准三个第五安装柱81的轴线。左侧的l形第二安装件38与右侧的为对称设置,同样开有三个第五安装柱81和三个第五螺纹盲,此处不赘述。见图7,第五螺纹盲孔811具体从l形第二安装件38底面开到相应的第五安装柱81内,l形第二安装件38设置第五安装柱81的目的是为了在不增加l形第二安装件38底部厚度的基础上,保证第五螺纹盲孔811有足够的深度能够为装入其中的螺栓提供足够的强度。两块l形第二安装件38、六个第五螺纹盲孔811共同形成供驱动模组25安装的第五安装位8,第五安装位8水平朝下。驱动模组25底部两侧各开有三个第五安装通孔251(见图4),同侧的三个第五安装通孔251分别位于驱动模组25前部、中部和后部,两侧的第五安装通孔251两两对称设置。如此,使用者令驱动模组25从下方移动靠近第五安装位8直至驱动模组25的六个第五安装通孔251分别对准第五安装位8的六个第五螺纹盲孔811,再用六个螺栓(图中未示出)分别穿过六个第五安装通孔251并拧入到相应的第五螺纹盲孔811中,驱动模组25就安装到框架3主体31的第五安装位8上。
32.见图3,框架3主体31后部上方设有一前一后两条加强支撑板91,加强支撑板91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框架3主体31后部的左右两侧。另外,框架3主体31后部分别朝左右两侧伸出有左加强板92和右加强板93,左加强板92和右加强板93设在框架3主体31后部的底面。两条加强支撑板91、左加强板92和右加强板93都能提高框架3主体31后部的强度,能避免在控制模组23、电机模组24、驱动模组25安装到框架3主体31后框架3主体31后部负重过高,避免框架3使用一段时间后变形。此外,见图1,水上滑行器1本体11后部面积大于前部,使用者踩踏到水上滑行器1本体11顶面上站立时,更容易站立在水上滑行器1本体11后部,因此,为框架3主体31后部配设两条加强支撑板91还能够提高水上滑行器1本体11后部的强度,水上滑行器1本体11后部不容易被踩断。
33.如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实施方式,不以此限定专利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创造的基础上作出非实质性的变化或替换,仍落入专利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