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辆的空气过滤器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9-08 03:30: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空气过滤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2.在车辆中,进气系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气系统能够为发动机导入并输送清洁、干燥和足量的新鲜空气,以满足发动机进气量的需求,避免空气中杂质以及大颗粒粉尘进入发动机燃烧室造成发动机异常磨损。
3.进气系统主要包括空气过滤器,现有技术中,空气过滤器主要布置于车架轮罩上方,存在以下问题,空气过滤器布置于车架轮罩上方,受车架影响较大,不同型号的车架必须设置不同信号的车架轮罩,平台化率较低。以及混合动力车型前舱布置空间比较紧凑,无空滤布置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车辆的空气过滤器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的空气过滤器安装平台化率较低以及不便安装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辆的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进气管、出气管以及滤芯,所述下壳体用于与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上壳体安装于所述下壳体上,且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密封的容腔,所述容腔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容腔分隔为进气腔、过滤腔以及出气腔;所述滤芯设置于所述过滤腔内,且所述滤芯与所述下壳体的底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滤芯的四周与所述过滤腔的内壁面密封连接;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进气腔且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与所述过滤腔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吸气端与外部连通;所述出气管与所述出气腔连通,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出气腔和所述过滤腔的出气口,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过滤腔的连通处以及所述出气口分设于所述滤芯的相对两侧。
6.可选地,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均设置于所述下壳体的底壁上,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相互垂直布置;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为所述进气腔,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侧为所述过滤腔和所述出气腔,所述第二隔板的两侧分别为所述过滤腔和所述出气腔;所述滤芯的四周与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以及所述下壳体的侧壁均密封连接;所述出气端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上,所述出气口开设于所述第二隔板上。
7.可选地,所述空气过滤器还包括密封框,所述密封框罩设于所述下壳体、所述第一隔板以及所述第二隔板的边缘上,所述滤芯的四周与所述密封框贴合。
8.可选地,所述上壳体的顶壁呈向背离所述下壳体方向凸出的弧形结构。
9.可选地,所述上壳体还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均设置于所述上壳体的顶壁朝向所述下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布置方向和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布置方向相互垂直。
10.可选地,所述进气管包括依次连接的吸气部、连接部以及出气部,所述出气部位于所述进气腔内,所述出气部背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为所述出气端;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吸气部均位于所述容腔外部,所述吸气部呈扁平状,所述连接部为波纹管。
11.可选地,所述出气部上开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谐振孔。
12.可选地,所述出气管的内壁开设有密封螺纹,所述出气管背离所述出气腔的一端套设有密封圈。
13.可选地,所述发动机上设置有多个球头螺栓,所述空气过滤器还包括多个弹性安装头,所述弹性安装头设置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所述弹性安装头的尺寸自靠近发动机的一端至远离发动机的一端呈渐缩设置,所述弹性安装头用于与球头螺栓配合以安装所述下壳体。
1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发动机、蓄电池、膨胀壶、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以及安装于所述发动机上的如上所述的空气过滤器。
1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空气过滤器通过下壳体安装在发动机上,既不会占用车辆前舱过多的空间,也便于安装。除此之外,空气过滤器的型号与发动机的型号相对应,即使是不同的车型,只要共用的是相同的动力系统,都可以使用同一款空气过滤器,提高了平台化率,降低了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辆前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辆的空气过滤器的装配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辆的空气过滤器中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辆的空气过滤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辆的空气过滤器中密封框与下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辆的空气过滤器中下壳体与弹性安装头的装配示意图。
23.附图标号说明:
[0024][0025][0026]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8]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9]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0]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辆的空气过滤器100。
[0031]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空气过滤器100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进气管3、出气管4以及滤芯5,下壳体2用于与发动机400连接;上壳体1安装于下壳体2上,且上壳体1与下壳体2之间形成密封的容腔,容腔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容腔分隔为进气腔61、过滤腔62以及出气腔63;滤芯5设置于过滤腔62内,且滤芯5与下壳体2的底壁之间存在间隙,滤芯 5的四周与过滤腔62的内壁面密封连接;进气管3穿过进气腔61且进气管3 的出气端35与过滤腔62连通,进气管3的吸气端34与外部连通;出气管4 与出气腔63连通,隔板上开设有连通出气腔63和过滤腔62的出气口64,进气管3与过滤腔62的连通处以及出气口64分设于滤芯5的相对两侧。
[0032]
请结合参见图1,除了普通车型之外,针对混合动力等前舱布置空间较紧凑的车型,由于本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100通过下壳体2安装在发动机400 上,既不占用车辆前舱过多的空间,也便于安装。除此之外,本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100的型号与发动机400的型号相对应,即使是不同的车型,只要共用的是相同的动力系统,都可以使用同一款空气过滤器100,提高了平台化率,降低了开发成本。
[0033]
请进一步参见图3和图4,进气管3吸气进过吸气腔输送至过滤腔62内,在过滤腔62中,滤芯5起到干燥、清洁等过滤作用,过滤后的空气通过出气口64从过滤腔62中进入出气腔63,再通过出气管4输送至发动机400,以满足发动机400进气量的需求,避免空气中的杂质进入发动机400中造成磨损,起到了保护发动机400、延长发动机400使用寿命的作用。
[0034]
在一实施例中,隔板包括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均设置于下壳体2的底壁上,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相互垂直布置;第一隔板21的一侧为进气腔61,第一隔板21的另一侧为过滤腔62和出气腔63,第二隔板22的两侧分别为过滤腔62和出气腔63;滤芯5的四周与第一隔板21、第二隔板22以及下壳体2的侧壁均密封连接;出气端35的开口位于第一隔板21上,出气口64开设于第二隔板22上。
[0035]
请结合参见图3和图4,第一隔板21沿前后方向布置,第二隔板22沿左右方向布置并与第一隔板21连接。第一隔板21的左侧为进气腔61,第二隔板22的前侧为出气腔63,第二隔板22的后侧为过滤腔62,滤芯5设置于过滤腔62中。在本实施例一情形中,过滤腔62内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支撑筋23,支撑筋23一端固定于下壳体2的底壁上,另一端用于支撑滤芯5。吸气管吸入空气,经过进气腔61之后输入到过滤腔62内。如图4所示,空气首先位于过滤腔62的底部,即滤芯5的下方,由于空气源源不断地输入到滤芯5的下方,由于压力作用,空气向上方移动,滤芯5过滤掉这些向上移动的空气中的杂质,清洁的空气再从过滤腔62的上部穿过出气口64进入到出气腔63中,最后输送至发动机400内。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的设置保证了本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100的结构布置合理性。
[0036]
在一实施例中,空气过滤器100还包括密封框7,密封框7罩设于下壳体 2、第一隔板21以及第二隔板22的边缘上,滤芯5的四周与密封框7贴合。密封框7的设置可防止未过滤的空气通过滤芯5与过滤腔62内壁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出气腔63内,避免了发动机400由于燃烧未过滤空气而发生异常磨损的情况,进一步保证了本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100的过滤质量。请结合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一情形中,密封框7仅仅罩设于过滤腔62区域和出气腔63 区域内的下壳体2上,进气腔61区域的下壳体2上并未设置有密封框7,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
[0037]
在一实施例中,上壳体1的顶壁呈向背离下壳体2方向凸出的弧形结构,请结合参
见图1和图2,上壳体1的顶壁为向上凸出的蛋壳状弧面结构,能够加强上壳体1的结构模态,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具备更强的抗震动能力,提高了本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100的使用稳定性。此外,上壳体1的蛋壳状弧面还能提高车辆前舱的美观性。
[0038]
在一实施例中,上壳体1还包括第一加强筋11和第二加强筋12,第一加强筋11和第二加强筋12均设置于上壳体1的顶壁朝向下壳体2的一侧,第一加强筋11的布置方向和第二加强筋12的布置方向相互垂直。请结合参见图4,第一加强筋11和第二加强筋12设置于上壳体1顶壁的下侧,能够大大增强上壳体1的刚度,除了增强上壳体1本身的抵抗变形的能力之外,还能保护容腔中的其他零部件,提高了本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100的安全性能。
[0039]
在一实施例中,进气管3包括依次连接的吸气部31、连接部32以及出气部33,出气部33位于进气腔61内,出气部33背离连接部32的一端为出气端35;连接部32和吸气部31均位于容腔外部,吸气部31呈扁平状,连接部 32为波纹管。
[0040]
请结合参见图5,与圆形等其他形状吸气口相比,吸气部31的扁平状吸气口可节约高度方向上的空间,进一步减少了本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100在车舱中所占用的空间。连接部32为波纹管,具有弹性,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连接部32与吸气部31、出气部33之间都有可能发生相对运动,波纹管可避免吸气管被拉断,进一步提高了本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100的使用稳定性。
[0041]
在一实施例中,出气部33上开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谐振孔331,请结合参见图5,谐振孔331的设计能够降低吸气管吸气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提高本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100的使用舒适度。
[0042]
在一实施例中,出气管4的内壁开设有密封螺纹41,出气管4背离出气腔63的一端套设有密封圈42,请结合参见图5,出气管4中开设有密封螺纹 41的管道为橡胶材料,与发动机400的通气管道螺纹连接,密封圈42可防止输气过程中清洁的空气泄露,提高了本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100的输气效率。
[0043]
在一实施例中,发动机400上设置有多个球头螺栓,空气过滤器100还包括多个弹性安装头8,弹性安装头8设置于下壳体2的底部,弹性安装头8 的尺寸自靠近发动机400的一端至远离发动机400的一端呈渐缩设置,弹性安装头8用于与球头螺栓配合以安装下壳体2。
[0044]
请结合参见图6,发动机400上设置有球头螺栓,球头螺栓可插入至弹性安装头8内。在空气过滤器100的安装时,先将弹性安装头8与球头螺栓对插,实现定位与一定的固定作用,之后通过其他螺纹紧固件将空气过滤器100 彻底固定,使得本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100的安装更加方便。
[0045]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发动机400、蓄电池200、膨胀壶300、电机控制器500、驱动电机600以及安装在发动机400上的如上述的空气过滤器100。该空气过滤器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46]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