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自动检测在内燃发动机的排气歧管与压力传感器之间延伸的传感器管道的堵塞的方法与流程

2022-09-08 03:04: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用于自动检测在内燃发动机(10)的排气歧管(12)与压力传感器(14)之间延伸的传感器管道(16)的堵塞的方法,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能够记录表示随时间变化的相对压力的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中的至少一个:a)当所述发动机在稳定操作状态下运行的同时,确定所述信号在第一时间段(t1)内的振荡的平均幅值,当所述平均幅值小于第一阈值时,所述传感器管道(16)被认为被堵塞;b)从所述发动机(10)已经关闭的时间开始,在第二时间段(t2)内监测所述信号,当所述信号在所述第二时间段(t2)内的积分大于第二阈值时,所述传感器管道(16)被认为被堵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t1)包括在5s至10s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取决于在所述发动机被切断时的排气压力而变化。4.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取决于所述发动机的操作点而变化。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阈值是能从理论模型或实验推导出的预期正常平均幅值的百分比,通常为50%。6.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阈值是预期正常压力积分的百分比,通常为50%。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段对应于所述发动机被切断的时间与所述发动机的电子控制单元(ecu)被切断的时间之间的时间段,并且所述第二时间段包括在1s至10s之间。8.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检测到所述传感器管道(16)被堵塞时,向驾驶员发送信号,优选地,所述信号是显示在车辆仪表板上的灯。9.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只要所述发动机(10)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开启,所述方法的步骤就被反复地实施。10.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t1)被选择为多于所述点火循环的至少两个连续燃烧阶段、优选三个连续燃烧阶段。11.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t1)被设定为等于发动机曲轴达到特定曲柄角度度数所用的时间,所述曲柄角度度数是所述发动机的气缸数所固有的。12.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对于4缸应用,所述特定曲柄角度度数等于22.5
°
,而对于6缸应用,所述特定曲柄角度度数等于15
°
。13.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包括预备步骤,所述预备步骤包括:监测所述发动机的一个或多个操作参数,诸如i)发动机转速和扭矩或ii)燃料消耗;以及在进行步骤a)之前检查所述一个或多个操作参数是否稳定,即,是否已经达到稳定操作状态。14.内燃发动机组件(10),包括排气歧管(12)、压力传感器(14)以及在所述排气歧管与所述压力传感器之间延伸的传感器管道(16),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组件还包括电子控制单元(ecu),所述电子控制单元(ecu)用于使用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检测所述传感器管道(16)的堵塞。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内燃发动机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发动机组件
是四冲程发动机。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内燃发动机组件(10),其特征在于,有线或无线装置将所述电子控制单元(ecu)连接到所述压力传感器(14)。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发动机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用于:接收所述发动机的一个或多个操作参数,诸如i)发动机转速和扭矩或ii)燃料消耗;以及处理所接收到的信息,以在实施所述方法的步骤a)之前检查所述操作参数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否稳定,即,是否已经达到稳定操作状态。18.车辆(1),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发动机组件(10)。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是中型或重型车辆,诸如卡车。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自动检测在内燃发动机(10)的排气歧管(12)与压力传感器(14)之间延伸的传感器管道(16)的堵塞的方法,其中,压力传感器能够记录表示随时间变化的相对压力的信号。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中的至少一个:a)当发动机在稳定操作状态下运行的同时,确定信号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振荡的平均幅值,当所述平均幅值小于第一阈值时,传感器管道被认为被堵塞;b)从发动机已经断开的时间开始,在第二时间段内监测信号,当所述信号的积分大于第二阈值时,传感器管道被认为被堵塞。传感器管道被认为被堵塞。传感器管道被认为被堵塞。


技术研发人员:乔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沃尔沃卡车集团
技术研发日:2020.02.18
技术公布日:2022/9/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