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外壳组件和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2022-09-08 02:17: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外壳组件和集成灶。


背景技术:

2.在相关技术中,内循环式集成灶上,外壳结构上安装有风机组件,导致外壳结构需要承载风机组件的重量,以至于外壳结构易出现损坏,导致集成灶产生安全隐患。
3.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解决上述痛点的外壳组件,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5.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外壳组件。
6.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集成灶。
7.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外壳组件,用于集成灶,外壳组件包括:面板;壳体,与面板相连;安装部,设于壳体,用于连接吸风组件;连接部,设于面板和壳体之间,且连接面板和安装部。
8.本技术限定了一种应用在集成灶上的外壳组件,该外壳组件用于定位和支撑集成灶上的各工作结构,还能够起到保护集成灶内部工作结构以及避免集成灶工作热量和油烟外泄的作用。
9.具体地,外壳组件包括面板、壳体和安装部。壳体为外壳组件的主体框架结构,面板设置在壳体上方,该面板的上表面即是用户在使用集成灶时的操作台面,用户可在面板上方所放置的容器中完成食物的加工,以得到成品食物。其中,在室内布置集成灶时,面板多嵌设在灶台的台面上,一方面使集成灶上的工作结构隐藏在灶台内部,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集成灶在灶台上的突兀感。
10.其中,壳体上设置有安装部,安装部用于安装集成灶上的吸风组件,在吸风组件的抽吸作用下,面板上方所产生的油烟能够被集中抽入集成灶内部,并在集成灶内部完成除油除味处理后回排至用户所处环境中,以实现该集成灶的内循环功能。
11.相关技术中,此类内循环集成灶上的外壳结构不仅需要承载内部结构的重量,还要承受其上连接的风机组件的重量,以至于外壳结构会在高载重下变形,甚至开裂。最终产生风机组件脱落、内部油烟泄漏、漏电、漏油等问题。
12.对此,本技术所限定的外壳组件上还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设置在壳体内,具体位于面板和壳体之间,其中连接部的一端与面板相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安装部相连接。在将吸风组件安装于安装部后,吸风组件的部分重量由壳体承载,其余部分重量由连接部传递至面板上,以通过搭接在灶台上的面板分担部分吸风组件的重量,从而降低壳体变形、损坏的可能性。
13.以安装部设置在壳体底部这一情况为例,在将常规吸风组件吊装在安装部下方后,吸风组件会对壳体产生600n上下的下拉力,此部分下拉力若全部通过壳体承载,则极易
产生壳体下塌变形问题。而本技术在面板和安装部之间设置过渡连接二者的连接部,使下拉力可以部分传递至面板上,以通过面板自身结构强度低于此部分下拉力,从而有效降低壳体上安装部所在区域的负载,进而降低壳体损坏可能性。
14.由此可见,通过设置连接面板和安装部的连接部,解决上述外壳结构易损坏、风机组件易脱落、内部油烟易泄漏、漏电、漏油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优化外壳组件结构,提升外壳组件承载能力,提升外壳组件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产品故障率,保障用户安全的技术效果。
15.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外壳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壳体包括:盒体,面板盖合在盒体的盒口上,安装部设于盒体的底壁上,连接部位于盒体内。
17.在该技术方案中,对壳体结构做做出限定。具体地,壳体包括盒体,盒体的盒口朝上,面板盖设在盒口上方,以通过面板和盒体围合出用于安装集成灶工作结构的腔体,该扣合连接方式一方面能起到隐藏集成灶工作结构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为用户维护盒体内部结构提供便利条件,具体用户可通过掀开面板完成集成灶工作结构的维修和更换。
18.在此基础上,安装部设置在盒体的底壁上,连接安装部和面板的连接部则设置在上述腔体内,以确保施加在盒体底壁的部分下拉力可通过设置在腔体内的连接部传递至盒体顶部的面板上,并最终通过面板自身结构强度克服此部分下拉力。
19.该纵向连接结构具备结构复杂度低,下拉力分摊效果好的优点,相较于将安装部设置在其他区域的实施方式来说,能够有效降低第一壳体损坏的概率,且该结构对连接部自身的结构强度需求较低,可以压缩连接部在腔体中所占用的空间,避免连接部破坏集成灶常规内部布局。
20.其中,安装部设置在盒体底壁的中心区域,将安装部设置在底壁中心有助于环节壳体底壁的应力集中现象,降低壳体底壁变形甚至开裂的可能性,进而强化外壳组件的结构强度,延长外壳组件使用寿命。
2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部分面板位于盒体的周侧,部分面板用于放置在安装面上。
22.在该技术方案中,对面板和盒体的相对位置做出说明。具体地,面板盖合盒体上方的开口,且部分面板向盒体的周侧延展,以在盒体的周侧形成由面板限定出的凸台。在室内安装包含有该外壳组件的集成灶时,将外壳周侧的部分面板嵌入灶台上预留的凹槽中,使此部分面板的下表面搭接在灶台上,并使此部分面板的上表面与灶台表面齐平,从而完成集成灶的安装。由此可见,通过限定部分面板突出于壳体周侧,一方面可以使连接部所传递来的部分下拉力可以传递至灶台上,以通过灶台支撑整个集成灶,并通过灶台对面板的支撑以及面板自身结构强度来低于分摊来的下拉力。另一方面,将部分面板外凸至盒体周侧可以为嵌入式安装集成灶提供便利条件,从而降低集成灶在灶台上的突兀感,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2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面板包括开口,盒体包括与开口相对的通孔,通孔用于连通吸风组件。
24.在该技术方案中,面板上设置有开口,且盒体上设置有与开口相对设置的通孔,开口连通盒体内部和面板上方区域,通孔连通盒体内部和下方吸风组件上的进风口。工作过
程中,吸风组件通过通孔抽取盒体中的气体,以在盒体中营造出负压环境,在该负压环境作用下,面板上方的油烟经由开口被压入至盒体中,并最终被吸风组件抽离盒体,从而实现集成灶的抽油烟功能,避免扩散的油烟影响室内环境。
2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壳体还包括:翻边,设于通孔处,朝盒体内翻折。
26.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还包括翻边,翻边设置在通孔处,且翻边环绕通孔设置,以在通孔所在区域形成环形筋。通过在通孔处设置环形翻边,使吸风组件对通孔区域所施加的部分下拉力可以被翻边抵御,从而降低通孔受力变形的概率,以通过翻边弥补通孔区域的结构强度缺陷。进而实现优化壳体结构,提升壳体强度,降低壳体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27.具体地,翻边朝向盒体内侧翻折,和/或翻边朝盒体外侧翻折。其中,在一种具体实施方案中,翻边向盒体内侧翻折,以避免翻边暴露在盒体外侧,一方面避免翻边刮损底部的吸风组件,另一方面降低用户被翻边刮伤的可能性,进而提升外壳组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连接部包括:基座,基座的第一端与面板朝向盒体的面相连,基座的第二端与安装部相连。
29.在该技术方案中,对连接部的结构做出限定。具体地,连接部包括基座,基座设置在盒体内,基座上的第一端与面板下表面相连接,基座上的第二端与盒体底部的安装部相连。其中,基座位于开口和通孔之间,基座用于定位安装集成灶上的油脂处理结构。例如,可将用于分离油脂的分离件和用于收集以及存储分离件所分离出的油脂的存储件安装在基座上,以使分离件和存储件介于开口和通孔之间。工作过程中,经由开口进入盒体的油烟中的油脂被分离件分离出,其后油脂在重力作用下汇集至存储件中,以通过存储件集中存储。由此可见,该基座可以在满足下拉力传递的基础上同时完成外壳内部结构的定位安装,进而实现提升外壳组件结构紧凑度,为外壳组件的轻量化设计和小型化设计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30.具体地,基座的第一端与面板的下表面通过硅酮胶粘接。
3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连接部还包括:第一螺孔,设于基座的第二端;第二螺孔,设于盒体上,位于通孔周侧;连接件,贯穿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
32.在该技术方案中,承接前述技术方案,连接部还包括第一螺孔、第二螺孔和连接件。具体地,第一螺孔设置在基座的第二端上,第二螺孔设置在盒体的底壁上,且第二螺孔位于通孔的周侧。连接件包括螺钉、螺栓等螺纹连接结构,装配过程中,将第一螺孔对准第二螺孔后,旋入连接件,以通过贯穿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的连接件将连接部和盒体连接在一起。
3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外壳组件还包括:格栅,嵌设在开口上。
34.在该技术方案中,面板组件上还设置有格栅,完成格栅的装配后,至少部分格栅嵌入至开口中。通过在开口上设置格栅,一方面,可以避免烹饪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颗粒物质掉落至分离组件中,从而避免颗粒物质堵塞分离组件上的进气口。另一方面,格栅可以一定程度上阻止外部的灰尘等杂质落入分离组件中,以避免大量灰尘和油脂凝结成难以清理的结块。进而实现提升分离组件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分离组件清洁难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3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壳体还包括:加强部,设于盒体内,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端,至少两个连接端与盒体的侧壁相连。
36.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还包括加强部,加强部设置在盒体中且加强部避让通孔和基座。具体地,加强部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端,至少两个连接端分别与盒体侧壁的不同区域相连,以在盒体的侧壁间形成支撑。通过在盒体内设置该加强部,能够提升盒体的结构强度,避免吸风组件所施加的下拉力将盒体拉拽变形,从而配合前述连接部、翻边强化外壳组件的整体结构强度。进而实现优化外壳组件结构,提升外壳组件可靠性,延长外壳组件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37.具体地,加强部包括第一工字钢和第二工字钢,第一工字钢和第二工字钢分别设置在通孔的左右两侧,且第一工字钢和第二工字钢均连接盒体的前后侧壁。通过设置第一工字钢和第二工字钢,一方面能够加强盒体自身结构强度,另一方面还能配合翻边提升通孔区域的结构强度,避免通孔变形。
3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集成灶,集成灶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外壳组件;吸风组件,与安装部相连。
39.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一种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外壳组件的集成灶,因此该集成灶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外壳组件的优点,能够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外壳组件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40.在此基础上,集成灶还包括吸风组件,吸风组件安装在外壳组件上,且吸风组件上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与通孔相连通。具体地,吸风组件与安装部相连接,挂装在安装部下方,其上的进风口与通孔相连通。吸风组件可以抽取盒体内的空气,以在该盒体内部区域产生负压,在负压作用下,面板外侧的油烟被压入吸风组件,以完成油烟的收集,从而避免油烟扩散到室内中。
4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吸风组件包括:风机,与安装部相连;风道,与风机的出风端相连。
42.在该技术方案中,对吸风组件的结构做出了限定。具体地,吸风组件包括风机和风道。风机与安装部相连接,进风口设置在风机上。风道与风机相连接,出风口设置在风道的末端上。工作过程中,在运转的风机的驱动下,油烟被抽入至进风口中,并由出风口排出,从而完成油烟的集中处理和集中排放。
4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集成灶还包括:过滤组件,设于风道内。
44.在该技术方案中,集成灶上还设置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与风道上的出风口相连接。工作过程中,由风道排出的气体经由过滤组件过滤后排入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中。过滤组件可以过滤出气体中散发异味的颗粒物质,从而避免集成灶最终排出的气体污染室内环境。进而实现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4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集成灶还包括:加热组件,设于壳体内,以在面板上形成加热区域。
46.在该技术方案中,面板组件还包括加热组件。具体地,加热组件设置在盒体内,且与面板相连接,以在面板上形成加热区域。加热组件可以直接加热面板,以通过升温的面板加热面板上所放置的烹饪器具,或加热组件透过面板直接加热放置在面板对应区域上的烹饪器具。对此,该技术方案不对加热组件的具体结构做出硬性限定,能够在面板上形成加热区域即可。
4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集成灶还包括:分离件,设于壳体内,用于分离出流向吸
风组件的油烟中的油脂。
48.在该技术方案中,集成灶上还设置有分离件,分离件设置在盒体内,具体安装在基座上,完成分离件的装配后,分离件位于开口内侧,且与开口相对。工作过程中,流入开口的油烟先流入分离件中,分离件将油烟中的油脂由空气中分离,以阻止油脂继续随同油烟流入吸风组件。通过设置该分离件,可以避免油烟中的油脂附着在集成灶内部工作结构上,从而一方面防止油脂堵塞风道,且避免附着在内部工作结构上的油脂造成短路等故障。另一方面免去频繁清洗集成灶内部油脂的需求。从而解决上述内部结构易被损坏、吸入油脂增加清洁负担的技术问题。
4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集成灶还包括:存储件,设于壳体内,与分离件相对设置,用于存储油脂。
50.在该技术方案中,集成灶还包括存储件,存储件设置在盒体内,安装在基座上,且存储件位于分离件下方。完成装配后,分离件与进风口相对设置。工作过程中,油烟中的油脂接触分离件后,与空气分离并附着在分离件上,附着在分离件上的油脂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存储件中,以被存储件收集。通过设置存储件,一方面,可以收集分离件上所分离出的油脂,避免分离出的油脂流入吸风组件中。另一方面,使用户可以通过清洗或更换存储件完成油脂的清除,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进而实现优化分离组件结构,提升油脂分离和收集的可靠性,降低分离组件清洁难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51.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5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53.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外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54.图2示出了如图1所示的外壳组件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55.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外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56.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57.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58.其中,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59.100外壳组件,110面板,112开口,120壳体,122安装部,124盒体,126通孔,128翻边,129加强部,130连接部,132基座,134第一螺孔,136第二螺孔,138连接件,140格栅,200集成灶,210吸风组件,212风机,214风道,220分离件,230存储件,300灶台。
具体实施方式
6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6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
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62.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外壳组件和集成灶。
63.实施例一
6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外壳组件100,用于集成灶200,外壳组件100包括:面板110;壳体120,与面板110相连;安装部122,设于壳体120,用于连接吸风组件210;连接部130,设于面板110和壳体120之间,且连接面板110和安装部122。
65.本技术限定了一种应用在集成灶200上的外壳组件100,该外壳组件100用于定位和支撑集成灶200上的各工作结构,还能够起到保护集成灶200内部工作结构以及避免集成灶200工作热量和油烟外泄的作用。
66.具体地,外壳组件100包括面板110、壳体120和安装部122。壳体120为外壳组件100的主体框架结构,面板110设置在壳体120上方,该面板110的上表面即是用户在使用集成灶200时的操作台面,用户可在面板110上方所放置的容器中完成食物的加工,以得到成品食物。其中,在室内布置集成灶200时,面板110多嵌设在灶台300的台面上,一方面使集成灶200上的工作结构隐藏在灶台300内部,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集成灶200在灶台300上的突兀感。
67.其中,壳体120上设置有安装部122,安装部122用于安装集成灶200上的吸风组件210,在吸风组件210的抽吸作用下,面板110上方所产生的油烟能够被集中抽入集成灶200内部,并在集成灶200内部完成除油除味处理后回排至用户所处环境中,以实现该集成灶200的内循环功能。
68.相关技术中,此类内循环集成灶200上的外壳结构不仅需要承载内部结构的重量,还要承受其上连接的风机212组件的重量,以至于外壳结构会在高载重下变形,甚至开裂。最终产生风机212组件脱落、内部油烟泄漏、漏电、漏油等问题。
69.对此,本技术所限定的外壳组件100上还设置有连接部130,连接部130设置在壳体120内,具体位于面板110和壳体120之间,其中连接部130的一端与面板110相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安装部122相连接。在将吸风组件210安装于安装部122后,吸风组件210的部分重量由壳体120承载,其余部分重量由连接部130传递至面板110上,以通过搭接在灶台300上的面板110分担部分吸风组件210的重量,从而降低壳体120变形、损坏的可能性。
70.以安装部122设置在壳体120底部这一情况为例,在将常规吸风组件210吊装在安装部122下方后,吸风组件210会对壳体120产生600n上下的下拉力,此部分下拉力若全部通过壳体120承载,则极易产生壳体120下塌变形问题。而本技术在面板110和安装部122之间设置过渡连接二者的连接部130,使下拉力可以部分传递至面板110上,以通过面板110自身结构强度低于此部分下拉力,从而有效降低壳体120上安装部122所在区域的负载,进而降低壳体120损坏可能性。
71.由此可见,通过设置连接面板110和安装部122的连接部130,解决上述外壳结构易损坏、风机212组件易脱落、内部油烟易泄漏、漏电、漏油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优化外壳组件100结构,提升外壳组件100承载能力,提升外壳组件100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产品故障率,保障用户安全的技术效果。
72.实施例二
73.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中,壳体120包括:盒体124,面板110盖合在盒体124的盒口上,安装部122设于盒体124的底壁上,连接部130位于盒体124内。
74.在该实施例中,对壳体120结构做做出限定。具体地,壳体120包括盒体124,盒体124的盒口朝上,面板110盖设在盒口上方,以通过面板110和盒体124围合出用于安装集成灶200工作结构的腔体,该扣合连接方式一方面能起到隐藏集成灶200工作结构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为用户维护盒体124内部结构提供便利条件,具体用户可通过掀开面板110完成集成灶200工作结构的维修和更换。
75.在此基础上,安装部122设置在盒体124的底壁上,连接安装部122和面板110的连接部130则设置在上述腔体内,以确保施加在盒体124底壁的部分下拉力可通过设置在腔体内的连接部130传递至盒体124顶部的面板110上,并最终通过面板110自身结构强度克服此部分下拉力。
76.该纵向连接结构具备结构复杂度低,下拉力分摊效果好的优点,相较于将安装部122设置在其他区域的实施方式来说,能够有效降低第一壳体120损坏的概率,且该结构对连接部130自身的结构强度需求较低,可以压缩连接部130在腔体中所占用的空间,避免连接部130破坏集成灶200常规内部布局。
77.其中,安装部122设置在盒体124底壁的中心区域,将安装部122设置在底壁中心有助于环节壳体120底壁的应力集中现象,降低壳体120底壁变形甚至开裂的可能性,进而强化外壳组件100的结构强度,延长外壳组件100使用寿命。
78.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部分面板110位于盒体124的周侧,部分面板110用于放置在安装面上。
79.在该实施例中,对面板110和盒体124的相对位置做出说明。具体地,面板110盖合盒体124上方的开口112,且部分面板110向盒体124的周侧延展,以在盒体124的周侧形成由面板110限定出的凸台。在室内安装包含有该外壳组件100的集成灶200时,将外壳周侧的部分面板110嵌入灶台300上预留的凹槽中,使此部分面板110的下表面搭接在灶台300上,并使此部分面板110的上表面与灶台300表面齐平,从而完成集成灶200的安装。由此可见,通过限定部分面板110突出于壳体120周侧,一方面可以使连接部130所传递来的部分下拉力可以传递至灶台300上,以通过灶台300支撑整个集成灶200,并通过灶台300对面板110的支撑以及面板110自身结构强度来低于分摊来的下拉力。另一方面,将部分面板110外凸至盒体124周侧可以为嵌入式安装集成灶200提供便利条件,从而降低集成灶200在灶台300上的突兀感,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80.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面板110包括开口112,盒体124包括与开口112相对的通孔126,通孔126用于连通吸风组件210。
81.在该实施例中,面板110上设置有开口112,且盒体124上设置有与开口112相对设置的通孔126,开口112连通盒体124内部和面板110上方区域,通孔126连通盒体124内部和下方吸风组件210上的进风口。工作过程中,吸风组件210通过通孔126抽取盒体124中的气体,以在盒体124中营造出负压环境,在该负压环境作用下,面板110上方的油烟经由开口112被压入至盒体124中,并最终被吸风组件210抽离盒体124,从而实现集成灶200的抽油烟功能,避免扩散的油烟影响室内环境。
82.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壳体120还包括:翻边128,设于通孔126处,朝盒体124内翻折。
83.在该实施例中,壳体120还包括翻边128,翻边128设置在通孔126处,且翻边128环绕通孔126设置,以在通孔126所在区域形成环形筋。通过在通孔126处设置环形翻边128,使吸风组件210对通孔126区域所施加的部分下拉力可以被翻边128抵御,从而降低通孔126受力变形的概率,以通过翻边128弥补通孔126区域的结构强度缺陷。进而实现优化壳体120结构,提升壳体120强度,降低壳体120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84.具体地,翻边128朝向盒体124内侧翻折,和/或翻边128朝盒体124外侧翻折。其中,在一种具体实施方案中,翻边128向盒体124内侧翻折,以避免翻边128暴露在盒体124外侧,一方面避免翻边128刮损底部的吸风组件210,另一方面降低用户被翻边128刮伤的可能性,进而提升外壳组件1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85.实施例三
86.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中,连接部130包括:基座132,基座132的第一端与面板110朝向盒体124的面相连,基座132的第二端与安装部122相连。
87.在该实施例中,对连接部130的结构做出限定。具体地,连接部130包括基座132,基座132设置在盒体124内,基座132上的第一端与面板110下表面相连接,基座132上的第二端与盒体124底部的安装部122相连。其中,基座132位于开口112和通孔126之间,基座132用于定位安装集成灶200上的油脂处理结构。例如,可将用于分离油脂的分离件220和用于收集以及存储分离件220所分离出的油脂的存储件230安装在基座132上,以使分离件220和存储件230介于开口112和通孔126之间。工作过程中,经由开口112进入盒体124的油烟中的油脂被分离件220分离出,其后油脂在重力作用下汇集至存储件230中,以通过存储件230集中存储。由此可见,该基座132可以在满足下拉力传递的基础上同时完成外壳内部结构的定位安装,进而实现提升外壳组件100结构紧凑度,为外壳组件100的轻量化设计和小型化设计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88.具体地,基座132的第一端与面板110的下表面通过硅酮胶粘接。
89.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连接部130还包括:第一螺孔134,设于基座132的第二端;第二螺孔136,设于盒体124上,位于通孔126周侧;连接件138,贯穿第一螺孔134和第二螺孔136。
90.在该实施例中,承接前述实施例,连接部130还包括第一螺孔134、第二螺孔136和连接件138。具体地,第一螺孔134设置在基座132的第二端上,第二螺孔136设置在盒体124的底壁上,且第二螺孔136位于通孔126的周侧。连接件138包括螺钉、螺栓等螺纹连接结构,装配过程中,将第一螺孔134对准第二螺孔136后,旋入连接件138,以通过贯穿第一螺孔134和第二螺孔136的连接件138将连接部130。
91.实施例四
92.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实施例中,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外壳组件100还包括:格栅140,嵌设在开口112上。
93.在该实施例中,面板110组件上还设置有格栅140,完成格栅140的装配后,至少部分格栅140嵌入至开口112中。通过在开口112上设置格栅140,一方面,可以避免烹饪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颗粒物质掉落至分离组件中,从而避免颗粒物质堵塞分离组件上的进气口。另
一方面,格栅140可以一定程度上阻止外部的灰尘等杂质落入分离组件中,以避免大量灰尘和油脂凝结成难以清理的结块。进而实现提升分离组件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分离组件清洁难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94.实施例五
95.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实施例中,壳体120还包括:加强部129,设于盒体124内,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端,至少两个连接端与盒体124的侧壁相连。
96.在该实施例中,壳体120还包括加强部129,加强部129设置在盒体124中且加强部129避让通孔126和基座132。具体地,加强部129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端,至少两个连接端分别与盒体124侧壁的不同区域相连,以在盒体124的侧壁间形成支撑。通过在盒体124内设置该加强部129,能够提升盒体124的结构强度,避免吸风组件210所施加的下拉力将盒体124拉拽变形,从而配合前述连接部130、翻边128强化外壳组件100的整体结构强度。进而实现优化外壳组件100结构,提升外壳组件100可靠性,延长外壳组件100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97.具体地,加强部129包括第一工字钢和第二工字钢,第一工字钢和第二工字钢分别设置在通孔126的左右两侧,且第一工字钢和第二工字钢均连接盒体124的前后侧壁。通过设置第一工字钢和第二工字钢,一方面能够加强盒体124自身结构强度,另一方面还能配合翻边128提升通孔126区域的结构强度,避免通孔126变形。
98.实施例六
99.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集成灶200,集成灶200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外壳组件100;吸风组件210,与安装部122相连。
100.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一种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外壳组件100的集成。具体地,外壳组件100包括面板110、壳体120和安装部122。壳体120为外壳组件100的主体框架结构,面板110设置在壳体120上方,该面板110的上表面即是用户在使用集成灶200时的操作台面,用户可在面板110上方所放置的容器中完成食物的加工,以得到成品食物。其中,在室内布置集成灶200时,面板110多嵌设在灶台300的台面上,一方面使集成灶200上的工作结构隐藏在灶台300内部,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集成灶200在灶台300上的突兀感。
101.其中,壳体120上设置有安装部122,安装部122用于安装集成灶200上的吸风组件210,在吸风组件210的抽吸作用下,面板110上方所产生的油烟能够被集中抽入集成灶200内部,并在集成灶200内部完成除油除味处理后回排至用户所处环境中,以实现该集成灶200的内循环功能。
102.相关技术中,此类内循环集成灶200上的外壳结构不仅需要承载内部结构的重量,还要承受其上连接的风机212组件的重量,以至于外壳结构会在高载重下变形,甚至开裂。最终产生风机212组件脱落、内部油烟泄漏、漏电、漏油等问题。
103.对此,本技术所限定的外壳组件100上还设置有连接部130,连接部130设置在壳体120内,具体位于面板110和壳体120之间,其中连接部130的一端与面板110相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安装部122相连接。在将吸风组件210安装于安装部122后,吸风组件210的部分重量由壳体120承载,其余部分重量由连接部130传递至面板110上,以通过搭接在灶台300上的面板110分担部分吸风组件210的重量,从而降低壳体120变形、损坏的可能性。
104.以安装部122设置在壳体120底部这一情况为例,在将常规吸风组件210吊装在安装部122下方后,吸风组件210会对壳体120产生600n上下的下拉力,此部分下拉力若全部通
过壳体120承载,则极易产生壳体120下塌变形问题。而本技术在面板110和安装部122之间设置过渡连接二者的连接部130,使下拉力可以部分传递至面板110上,以通过面板110自身结构强度低于此部分下拉力,从而有效降低壳体120上安装部122所在区域的负载,进而降低壳体120损坏可能性。
105.由此可见,通过设置连接面板110和安装部122的连接部130,解决上述外壳结构易损坏、风机212组件易脱落、内部油烟易泄漏、漏电、漏油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优化外壳组件100结构,提升外壳组件100承载能力,提升外壳组件100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产品故障率,保障用户安全的技术效果。
106.在此基础上,集成灶200还包括吸风组件210,吸风组件210安装在外壳组件100上,且吸风组件210上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与通孔126相连通。具体地,吸风组件210与安装部122相连接,挂装在安装部122下方,其上的进风口与通孔126相连通。吸风组件210可以抽取盒体124内的空气,以在该盒体124内部区域产生负压,在负压作用下,面板110外侧的油烟被压入吸风组件210,以完成油烟的收集,从而避免油烟扩散到室内中。
107.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吸风组件210包括:风机212,与安装部122相连;风道214,与风机212的出风端相连。
108.在该实施例中,对吸风组件210的结构做出了限定。具体地,吸风组件210包括风机212和风道214。风机212与安装部122相连接,进风口设置在风机212上。风道214与风机212相连接,出风口设置在风道214的末端上。工作过程中,在运转的风机212的驱动下,油烟被抽入至进风口中,并由出风口排出,从而完成油烟的集中处理和集中排放。
109.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集成灶200还包括:过滤组件,设于风道214内。
110.在该实施例中,集成灶200上还设置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与风道214上的出风口相连接。工作过程中,由风道214排出的气体经由过滤组件过滤后排入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中。过滤组件可以过滤出气体中散发异味的颗粒物质,从而避免集成灶200最终排出的气体污染室内环境。进而实现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111.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集成灶200还包括:加热组件,设于壳体120内,以在面板110上形成加热区域。
112.在该实施例中,面板110组件还包括加热组件。具体地,加热组件设置在盒体124内,且与面板110相连接,以在面板110上形成加热区域。加热组件可以直接加热面板110,以通过升温的面板110加热面板110上所放置的烹饪器具,或加热组件透过面板110直接加热放置在面板110对应区域上的烹饪器具。对此,该实施例不对加热组件的具体结构做出硬性限定,能够在面板110上形成加热区域即可。
113.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集成灶200还包括:分离件220,设于壳体120内,用于分离出流向吸风组件210的油烟中的油脂。
114.在该实施例中,集成灶200上还设置有分离件220,分离件220设置在盒体124内,具体安装在基座132上,完成分离件220的装配后,分离件220位于开口112内侧,且与开口112相对。工作过程中,流入开口112的油烟先流入分离件220中,分离件220将油烟中的油脂由空气中分离,以阻止油脂继续随同油烟流入吸风组件210。通过设置该分离件220,可以避免油烟中的油脂附着在集成灶200内部工作结构上,从而一方面防止油脂堵塞风道214,且避免附着在内部工作结构上的油脂造成短路等故障。另一方面免去频繁清洗集成灶200内部
油脂的需求。从而解决上述内部结构易被损坏、吸入油脂增加清洁负担的技术问题。
115.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集成灶200还包括:存储件230,设于壳体120内,与分离件220相对设置,用于存储油脂。
116.在该实施例中,集成灶200还包括存储件230,存储件230设置在盒体124内,安装在基座132上,且存储件230位于分离件220下方。完成装配后,分离件220与进风口相对设置。工作过程中,油烟中的油脂接触分离件220后,与空气分离并附着在分离件220上,附着在分离件220上的油脂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存储件230中,以被存储件230收集。通过设置存储件230,一方面,可以收集分离件220上所分离出的油脂,避免分离出的油脂流入吸风组件210中。另一方面,使用户可以通过清洗或更换存储件230完成油脂的清除,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进而实现优化分离组件结构,提升油脂分离和收集的可靠性,降低分离组件清洁难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117.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1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