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分动箱摩擦片组的温度采集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9-08 01:56: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采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动箱摩擦片组的温度采集机构。


背景技术:

2.为创建准确的离合器热模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往往需要在台架及整车上采集分动箱摩擦片组的温度。但摩擦片组在工作中一直处于旋转状态,无法直接测量其温度。目前的测量方式为采用遥测设备完成温度测量,但该遥测设备成本高昂,并且其中信号发射天线的布置也会受产品空间的限制,局限性较大。
3.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分动箱摩擦片组的温度采集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分动箱摩擦片组的温度采集机构,使其通过对现有分动箱结构进行改进,简单方便的布置热电偶和导线,能低成本的实现摩擦片组内部的温度采集,结果精准,占用空间小,成本低,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动箱摩擦片组的温度采集机构,使其通过对现有分动箱结构进行改进,简单方便的布置热电偶和导线,能低成本的实现摩擦片组内部的温度采集,结果精准,占用空间小,成本低,从而克服现有的分动箱摩擦片组温度测量的不足。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动箱摩擦片组的温度采集机构,包括微型热电偶、导线、高速滑套转子和高速滑套定子,所述微型热电偶设置在分动箱摩擦片组中摩擦片表面开设的凹槽内部,所述摩擦片表面开设的凹槽与所述分动箱中摩擦组齿毂上开设的导线孔相通,所述导线孔与开设于所述分动箱中输出轴内部的导线通道一端相通,所述导线通道的另一端开设于所述输出轴的轴承外侧端,所述高速滑套转子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导线的一端与所述微型热电偶连接,另一端沿所述摩擦片的凹槽、所述摩擦组齿毂上的导线孔、所述输出轴的导线通道设置后与所述高速滑套转子连接,所述高速滑套定子固定在所述分动箱的壳体上,且所述高速滑套定子与所述高速滑套转子相对应设置,所述高速滑套定子的导线用于连接热电偶数据采集设备。
6.进一步改进,包括两个以上的所述微型热电偶,两个以上的所述微型热电偶分别设置在所述摩擦片组中一个或多个摩擦片表面开设的凹槽内部,所述摩擦组齿毂上开设与所述凹槽数量相应的导线孔,且所述导线孔均与所述导线通道相通。
7.进一步改进,开设凹槽的所述摩擦片位于所述摩擦片组的多个摩擦片的中间位置。
8.进一步改进,所述摩擦片上开设的凹槽深度大于所述微型热电偶和导线的厚度。
9.进一步改进,所述微型热电偶和导线均采用高温胶固定在所述凹槽内部。
10.进一步改进,所述高速滑套转子设置在与所述输出轴连接的法兰连接筒上,所述
法兰连接筒上开设有与所述导线通道相通的导线槽。
11.进一步改进,所述高速滑套定子通过固定剂固定在所述分动箱的壳体上。
12.进一步改进,所述分动箱为带摩擦片组的变速箱或扭矩管理器。
13.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4.本实用新型分动箱摩擦片组的温度采集机构通过在摩擦片表面开设凹槽,放入微型热电偶和导线,并通过在输出轴内部开设导线通道,将导线末端以高速滑套转子和高速滑套定子相配合方式引出,实现热电偶对摩擦片组内部温度的实时采集,结构简单,结果精准,占用空间小,成本低。
15.还通过两个以上微型热电偶的设置,能更精准的得到摩擦片组内部温度,并且避免一个微型热电偶损坏后造成的温度采集机构彻底损坏,增加冗余,提高可靠性。
16.本实用新型分动箱摩擦片组的温度采集机构为创建及优化摩擦片组热模型,解决摩擦片组烧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低成本的数据采集方案。
附图说明
17.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动箱摩擦片组的温度采集机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动箱内部摩擦片和热电偶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图1中高速滑套转子和高速滑套定子配合安装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的分动箱结构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分动箱能科学合理的布置温度采集机构,实现低成本的完成摩擦片组内部温度的采集,且结果精准,克服现有的分动箱摩擦片组温度测量的不足。其具体实施例如下。
22.参照附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分动箱中包括摩擦片组1、摩擦组齿毂4、输出轴5和壳体7。该摩擦片组1、摩擦组齿毂4、输出轴5和壳体7的连接方式均同现有分动箱的连接方式,如所述摩擦片组1中的摩擦片11通过所述摩擦组齿毂4固定连接在所述输出轴5外侧的花键上,并随所述输出轴5的转动而转动,转动过程中和与其相对设置的钢片产生摩擦,导致摩擦片组1内部的温度急剧升高。
23.本实施例分动箱摩擦片组1的温度采集机构,包括微型热电偶2、导线3、高速滑套转子6和高速滑套定子8。所述微型热电偶2设置在分动箱摩擦片组1中一个摩擦片11表面开设的凹槽12内部,所述摩擦片11表面开设的凹槽12与所述分动箱中摩擦组齿毂4上开设的导线孔41相通,所述导线孔41与开设于所述分动箱中输出轴5内部的导线通道51的一端相通,所述导线通道51的另一端开设于所述输出轴5的轴承外侧端,所述输出轴5的轴承外侧端与法兰9连接,所述法兰9的法兰连接筒上对应开设有所述导线通道51相通的导线槽91,所述高速滑套转子6设置在所述法兰9的法兰连接筒上。所述导线3的一端与所述微型热电偶2连接,另一端沿所述摩擦片11的凹槽12、所述摩擦组齿毂4上的导线孔41、所述输出轴5的导线通道51、所述法兰连接筒的导线槽91设置后与所述高速滑套转子6连接,所述高速滑套定子8固定在所述分动箱的壳体7上,且所述高速滑套定子8与所述高速滑套转子6相对应
设置,即高速滑套定子8上的电刷与高速滑套转子6上的对应导线圆环接触,所述高速滑套定子8的导线用于连接到热电偶数据采集设备上,用于进行摩擦片组1颞部的温度采集。
24.具体的,所述微型热电偶2和导线3均采用高温胶固定在所述凹槽12内部,保证微型热电偶2和导线3的稳固性。且所述摩擦片11上开设的凹槽12的深度大于所述微型热电偶2和导线3的厚度,以使改进后的摩擦片11不影响其使用。
25.为了温度测量结果更为精准,开设凹槽12的所述摩擦片11位于所述摩擦片组1的多个摩擦片11的中间位置,这样测得的温度数据更能真实的代表摩擦片组内部的温度情况,为后续控制提供更精准的数据参考。
26.还有,本实施例中所述高速滑套定子8通过固定剂固定在所述分动箱的壳体7上,同样保证高速滑套定子8的稳固性,以及保证壳体7的密封性。
27.本实用新型分动箱摩擦片组的温度采集机构的组装过程为:把微型热电偶2和导线3放入摩擦片11的凹槽12内部,并用高温胶固定,打磨平整。将该带微型热电偶2的摩擦片11小心组装至摩擦组齿毂4上,并将热电偶导线3从导线孔41中穿出,并通过输出轴5的导线通道51和法兰9上对应的导线槽91后连接到法兰9的高速滑套转子6上,再将高速滑套定子8安装在壳体7上的与高速滑套转子6相对应的位置处,使高速滑套定子8上的电刷与高速滑套转子6上的对应导线圆环接触。再将高速滑套定子8的导线接到外部的热电偶数据采集设备上,即完成温度采集机构的组装,可实现摩擦片组内部温度的采集。
28.为了进一步提高温度测量精准性,所述分动箱摩擦片组1的温度采集机构包括两个以上的所述微型热电偶2,两个以上的所述微型热电偶2分别设置在所述摩擦片组1中一个或多个摩擦片11表面开设的凹槽12内部,所述摩擦组齿毂4上开设与所述凹槽12数量相应的导线孔41。多个导线孔41均可与所述导线通道51相通,则可以实现同时对两个以上的所述微型热电偶2的温度数据采集,不仅能更精准的得到摩擦片组1的内部温度,并且还可以避免一个微型热电偶损坏后造成的温度采集机构彻底损坏,增加了冗余,提高了可靠性。
29.另外,所述高速滑套转子6还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输出轴5的外圆周上,即所述输出轴5的轴承与法兰连接筒之间的缝隙位置处,所述高速滑套定子8在壳体7上的位置与所述高速滑套转子6相对应。则所述导线3的一端与所述微型热电偶2连接,另一端沿所述摩擦片11的凹槽12、所述摩擦组齿毂4上的导线孔41、所述输出轴5的导线通道51设置后与所述高速滑套转子6连接。然后高速滑套定子8上的电刷与高速滑套转子6上的对应导线圆环接触,用于进行摩擦片组1内部的温度采集。
30.本实施例的所述分动箱可以为带摩擦片组的变速箱,也可以是带摩擦片组的扭矩管理器。将设置好上述温度采集机构的变速箱或扭矩管理器安装到台架上或整车上,即可进行实时温度采集工作,简单方便,成本低。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