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超声乳化压力灌注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9-07 23:33: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声乳化压力灌注系统。


背景技术:

2.在超声乳化手术中,会使用灌注液进行前房灌注,对眼睛组织进行保护,使其免受超声切割针的振动所产生的热量的伤害,此外,还可以使乳化晶状体的碎块悬浮而便于从眼睛中抽吸。为了保证手术的成功,应当保持灌注液的灌注(流入)与抽吸(流出)速率基本一致,以维持前房的稳定,防止在乳化晶状体摘除手术中眼睛萎陷。
3.现有灌注液的灌注普遍使用的是被动灌注方式,通常情况下是将灌注瓶挂在病人眼睛上方的位置,被动灌注也称重力灌注,其压力波动较大,手术风险大。中国专利(cn104661624b,授权日:20170322)中公开了一种外科手术系统,采用两块板挤压液袋控制压力的主动灌注方式,但该种方式会使液袋产生皱褶从而不能充分碾压;也有中国专利(cn112472413a,公开日:20210312)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超声乳化的主动灌注系统,其采用滚轮挤压的主动灌注方式,但需要气缸等气动元件实现,而医院内部设置工业气源较难实现,且手术室对于空气质量要求非常高,工业气源难以达到洁净气体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超声乳化压力灌注系统。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超声乳化压力灌注系统,包括用于向前房注入灌注液的灌注装置和与灌注装置相配合的抽吸装置,所述灌注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水平设有用于夹持灌注袋使灌注液流出的挤压缠绕机构,且挤压缠绕机构与底座左右两侧的侧壁转动连接,挤压缠绕机构的正下方设有与挤压缠绕机构同步转动并贴紧的滚动机构;所述滚动机构穿设在底座左右两侧的侧壁上,且滚动机构通过弹性机构与底座的底部连接,并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灌注袋的出口处设有用于检测灌注液注入流量的第一流量传感器,抽吸装置的管路上设有用于检测抽吸流量的第二流量传感器,且第一流量传感器和第二流量传感器均通过流量调节器与挤压缠绕机构电连接;所述流量调节器用于调节挤压缠绕机构的转动速度。
6.所述挤压缠绕机构包括第一半圆杆、第二半圆杆和驱动器,所述第一半圆杆的平面区与第二半圆杆的平面区相对设置,第一半圆杆穿设在底座的侧壁内,且第一半圆杆的一端与驱动器的转轴固定连接,驱动器位于底座的外侧;所述第二半圆杆设置在第一半圆杆的上方,且第二半圆杆的一端与第一半圆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半圆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半圆杆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灌注袋位于第一半圆杆和第二半圆杆之间;所述驱动器的控制端与流量调节器的输出端连接。
7.所述滚动机构包括连接轴和挤压轮,所述挤压轮位于底座内,且挤压轮套设在连接轴上,挤压轮的上部与挤压缠绕机构的下部紧贴;所述连接轴的两端穿设在底座的侧壁内,且连接轴的两端均设有弹性机构,连接轴沿弹性机构上下滑动。
8.所述弹性机构包括挤压弹簧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竖直设置在底座的外部,滚动机构的两端对应套设在固定杆上;所述挤压弹簧套设在固定杆上,且挤压弹簧位于滚动机构的下方。
9.所述流量调节器包括第一流量检测电路、第二流量检测电路、差值检测控制电路和驱动调节电路,第一流量检测电路的输入端接收第一流量传感器的注入流量信号,第二流量检测电路的输入端接收第二流量传感器的抽吸流量信号,第一流量检测电路和第二流量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均与差值检测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差值检测控制电路对接收到的注入流量信号和抽吸流量信号进行差值计算,并根据差值结果通过驱动调节电路对挤压缠绕机构的转动速度进行调节。
10.所述第二流量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1的一端与第二流量传感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s 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滑动变阻器x1的左端连接,滑动变阻器x1的调节端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阻r5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与可变电阻x2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均与负电源vee连接,滑动变阻器x1的右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二流量传感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s-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3的一端、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电阻r8的一端、差值检测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可变电阻x2的另一端均与正电源vcc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
11.所述差值检测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1,电阻r11的一端与第二流量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电阻r12的一端、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9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一流量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运放器ar1的输出端、电阻r13的一端、驱动调节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运放器ar2的反相输入端、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的一端连接,运放器ar2的输出端与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的另一端、电阻r14的一端、稳压管d1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1的正极与稳压管d2的正极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电阻r15的一端、三极管q5的基极、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电阻r16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3的正极、继电器k1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4的负极、继电器k2的一端连接,且继电器k1和继电器k2均对驱动调节电路的输出进行控制;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继电器k2的另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运放器ar2的同相输入端、稳压管d2的负极、电阻r15的另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均接地,继电器k1的另一端、二极管d3的负极、三极管q6的发射极均与正电源vcc连接。
12.所述驱动调节电路包括幅值调节电路和启动电路,幅值调节电路的输入端接收差值检测控制电路输出的差值信号,并根据差值信号对幅值调节电路的输出进行调节;所述幅值调节电路的输出端通过启动电路对挤压缠绕机构的转动速度进行控制。
13.所述幅值调节电路包括电阻r30,电阻r30的一端与差值检测控制电路连接,电阻r30的另一端与电阻r31的一端、运放器ar6的反相输入端连接,运放器ar6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与电阻r31的另一端、运放器ar7的同相输入端连接,运放
器ar7的反相输入端与运放器ar7的输出端、电阻r3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2的另一端与电容c7的一端、运放器ar8的同相输入端连接,运放器ar8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33的一端、电阻r34的一端连接,运放器ar8的输出端与电阻r33的另一端、场效应管q8的栅极、场效应管q9的栅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8的漏极与二极管d7的负极、可变电阻x3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与电阻r26的一端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与正电源vcc连接,可变电阻x3的另一端与常开开关k2-2的一端、场效应管q9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q9的漏极与常开开关k1-1的一端连接,常开开关k1-1的另一端与常开开关k2-2的另一端、常开开关k2-1的一端、电阻r27的一端、电阻r28的一端、运放器ar5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常开开关k2-1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8的源极连接;所述运放器ar5的输出端与电阻r28的另一端、启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运放器ar5的反相输入端与电容c6的一端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与电阻r25的一端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运放器ar4的输出端、电阻r20的一端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与运放器ar4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23的一端连接,运放器ar4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2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与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瞬态抑制二极管tvs2的一端连接,电阻r22的另一端与运放器ar3的输出端连接,运放器ar3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20的另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运放器ar3的反相输入端、运放器ar6的同相输入端、电容c7的另一端、电阻r34的另一端、电阻r27的另一端、电阻r24的另一端、瞬态抑制二极管tvs2的另一端均接地。
14.所述启动电路包括电阻r35,电阻r35的一端与幅值调节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35的另一端与电阻r36的一端、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与电阻r37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10的发射极与电阻r41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8的负极、二极管d9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8的正极与三极管q11的基极、电阻r38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9的负极与电阻r39的一端、三极管q1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2的发射极、电容c9的一端连接,电容c9的另一端与电阻r40的一端、场效应管q13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13的漏极与二极管d10的正极、挤压缠绕机构的驱动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负极、电阻r37的另一端、电阻r38的另一端、三极管q11的集电极、电阻r40的另一端均与正电源vcc连接,场效应管q13的源极、电阻r41的另一端、电阻r39的另一端、三极管q12的集电极均接地。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6.利用驱动器、第一半圆杆和第二半圆杆相互配合的夹紧挤压卷动式灌注方式,实现了灌注液的自动灌注,并利用第一流量传感器和第二流量传感器对灌注流量和抽吸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并计算出差值信号,根据差值信号的幅值大小实时自动调节驱动器的转动速度,进而调节灌注流量,使得灌注流量和抽吸流量始终保持一致,实现了整个系统的自动流量调节,确保了前房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利用挤压弹簧的弹性作用使挤压轮与第一半圆杆和第二半圆杆组成的卷轮相紧贴,避免了灌注过程中灌注袋的折叠,同时可以使得更好地排净灌注袋中的灌注液;采用电动和机械相结合的方式自动调节灌注流量和抽吸流量,调节方式更容易实现,更能确保前房的稳定度,大大减少了术中的压力波动,为手术的安全进行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发明的机械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的爆炸图。
20.图3为第二流量检测电路和差值检测控制电路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21.图4为幅值调节电路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22.图5为启动电路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23.图6为图4中c点的信号示意图。
24.图例说明:1、底座;2、卷轮;3、第一半圆杆;4、第二半圆杆;5、连接轴;6、定位板;7、挤压轮;8、驱动器;9、安装耳座;10、滑动槽;11、固定板;12、固定杆;13、挤压弹簧;14、灌注袋。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一种超声乳化压力灌注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用于向前房注入灌注液的灌注装置和与灌注装置相配合的抽吸装置,在超声乳化手术中,通过超声将晶状体核击碎,注入灌注液使其与脱落下来的混浊物混合起来,形成乳糜状物体,同时抽吸装置通过抽吸管路将乳糜状物体吸出眼球外,整个手术过程中灌注液起到稳定前房的作用,此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再详述。所述灌注装置包括用于放置灌注袋14的底座1,底座1的左右两侧壁上对称设有安装耳座9,安装耳座9的外部设有固定板11,两个安装耳座9上均设有滑动槽10和圆孔,且滑动槽10靠近底座1的底部,圆孔位于滑动槽10的正上方。固定板11水平固定设置在底座1的外部。
27.安装耳座9的圆孔内水平设有用于夹持灌注袋14使灌注液流出的挤压缠绕机构,且挤压缠绕机构与底座1左右两侧的侧壁转动连接,挤压缠绕机构的正下方设有与挤压缠绕机构同步转动并贴紧的滚动机构,灌注袋14的远离出口处的一角夹持在挤压缠绕机构上,当挤压缠绕机构在圆孔内转动时,灌注袋被向前挤压,进而使其中的灌注液从出口处流出;所述滚动机构穿设在滑动槽10内,且滚动机构通过弹性机构与固定板11连接,并沿滑动槽10上下移动,滚动机构的顶部与挤压缠绕机构的下部紧密贴合,灌注袋14缠绕时,滚动机构沿滑动槽上下移动,在确保滚动机构与挤压缠绕机构紧贴的同时,起到进一步水平挤压灌注袋使灌注液流出的作用;所述灌注袋14的出口处设有用于检测灌注液注入流量的第一流量传感器,抽吸装置的吸引管路上设有用于检测抽吸乳糜状物流量的第二流量传感器,且第一流量传感器和第二流量传感器均通过流量调节器与挤压缠绕机构电连接;所述流量调节器用于调节挤压缠绕机构的转动速度使得灌注液的灌注速度与抽吸速度保持一致,以
便保持前房的稳定性,避免塌陷。
28.所述挤压缠绕机构包括第一半圆杆3、第二半圆杆4和驱动器8,所述第一半圆杆3的平面区与第二半圆杆4的平面区相对设置,方便将灌注袋14放置在第一半圆杆3和第二半圆杆4之间;第一半圆杆3的两端设置在圆孔内,且第一半圆杆3的一端与驱动器8的转轴固定连接,驱动器8位于底座1的外侧;所述驱动器8的控制端与流量调节器的输出端连接,驱动器8可以选择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启动时,带动第一半圆杆3同轴转动,第一半圆杆3的转动带动第二半圆杆4的转动,使用时将灌注袋的远离出液口的一角夹持在第一半圆杆3和第二半圆杆4之间,伺服电机转动时,灌注袋逐步平滑缠绕在第一半圆杆3和第二半圆杆4组成的圆柱状卷轮2上。所述第二半圆杆4设置在第一半圆杆3的上方,且第二半圆杆4的一端与第一半圆杆3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半圆杆4的另一端与第一半圆杆3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以上转动连接和可拆卸连接的具体连接方式为:第一半圆杆4的一端设有卡接槽,第一半圆杆3的一端转动设置有转动扣,卡接槽与转动扣对应设置,第一半圆杆3和第二半圆杆4通过转动扣和卡接槽相互配合实现第二半圆杆4和第一半圆杆3的转动连接,第一半圆杆3和第二半圆杆4另一端之间可以通过卡扣和螺栓等各种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实现,放置灌注袋时,打开第一半圆杆3和第二半圆杆4之间的可拆卸端,旋转第二半圆杆将灌注袋的远离出液口的端角放置在第一半圆杆3和第二半圆杆4之间后,再反向旋转第二半圆杆,最后将第一半圆杆3和第二半圆杆4固定以定位夹紧灌注袋。
29.所述滚动机构包括连接轴5和挤压轮7,连接轴5设置在滑动槽10内,且连接轴5的左右两端对称固定设有定位板6,定位板6设置在两个安装耳座9的外部;所述挤压轮7设置在两个安装耳座9之间,且挤压轮7套设在连接轴5上,挤压轮7的上部与第一半圆杆3的下部紧贴,起到挤压灌注袋的作用;两个固定板11的中部均设有弹性机构,弹性机构包括挤压弹簧13和固定杆12,两个固定杆固定分别设置在两个固定板11的中部,两个定位板6分别套设在两个固定杆12上,且固定杆12的上部设有凸板,起到限位的作用。挤压弹簧13位于定位板6与固定板11之间,挤压弹簧13和固定杆12均位于底座1的外侧,随着灌注袋逐渐缠绕在卷轮2上,第一半圆杆与挤压轮之间的距离会逐渐增大,同时由于挤压弹簧的弹性作用,挤压弹簧沿固定杆移动,同步推动定位板、连接轴和挤压轮的移动,进而起到挤压灌注袋的作用,由于挤压轮、第二半圆杆和第一半圆杆的外表面均为平滑曲面,避免灌注袋排液时发生褶皱,进而起到排净灌注液的作用。本实施例中,挤压弹簧、定位板、连接轴、挤压轮均不与底座相接触,以避免沿固定杆滑动时的干涉。
30.所述流量调节器包括第一流量检测电路、第二流量检测电路、差值检测控制电路和驱动调节电路,第一流量检测电路的输入端接收第一流量传感器的注入流量信号,第二流量检测电路的输入端接收第二流量传感器的抽吸流量信号,第一流量检测电路和第二流量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均与差值检测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差值检测控制电路对接收到的注入流量信号和抽吸流量信号进行差值计算,并根据差值结果通过驱动调节电路对挤压缠绕机构的转动速度进行调节。本实施例中的两个流量传感器均为现有技术中的4pin差分传感器,输出差分信号。灌注液的输入流量信号通过第一流量传感器检测得到后,第一流量检测电路对输入流量信号进行差分放大处理,差分放大处理后的信号输入到差值检测控制电路,差值检测电路对接收到的输入流量信号和抽吸流量信号计算差值信号,当抽吸流量信号大于输入流量信号时,差值信号为正,通过驱动调节电路加快驱动器的转动速度,进
而提高输入流量信号的幅值,使输入流量信号和抽吸流量信号保持一致,反之,差值信号为负,通过驱动调节电路降低驱动器的转动速度,进而降低输入流量信号的幅值,以实现灌注液的灌注(流入)与抽吸(流出)速率基本一致的目标。
31.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流量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1的一端与第二流量传感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s 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滑动变阻器x1的左端连接,滑动变阻器x1的调节端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阻r5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与可变电阻x2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均与负电源vee连接,滑动变阻器x1的右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二流量传感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s-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3的一端、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第二流量传感器所输出的差分信号,经过电阻r1-电阻r5、滑动变阻器x1、三极管q1-三极管q3组成的差分放大电路的作用下,转换为单端输出信号,三极管q3、电阻r5、电容c1起到减少温漂的作用,确保输出信号稳定的作用。单端信号通过三极管q4进一步放大处理,便于后续电路进行计算,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电阻r8的一端、差值检测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可变电阻x2的另一端均与正电源vcc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第一流量检测电路和第二流量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不再重述。
32.所述差值检测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1,电阻r11的一端与第二流量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也即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电阻r12的一端、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9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一流量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运放器ar1的输出端、电阻r13的一端、驱动调节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阻r9-电阻r12、运放器ar1组成差值计算电路,计算出放大后的抽吸流量信号与灌注流量信号之间的差值,差值信号再传输到电阻r13和驱动调节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运放器ar2的反相输入端、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的一端连接,运放器ar2的输出端与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的另一端、电阻r14的一端、稳压管d1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1的正极与稳压管d2的正极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电阻r15的一端、三极管q5的基极、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电阻r13、运放器ar2组成过零比较器,检测差值信号的正负。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电阻r16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3的正极、继电器k1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4的负极、继电器k2的一端连接,且继电器k1和继电器k2均对驱动调节电路的输出进行控制;当差值信号为正或也即抽吸流量信号大于灌注流量信号,运放器ar2的输出为负时,或者当差值信号为零或也即抽吸流量信号等于灌注流量信号,运放器ar2的输出为零时,三极管q6导通,继电器k2得电,当差值信号为负或也即抽吸流量信号小于灌注流量信号,运放器ar2的输出为正时,三极管q5导通,继电器k1得电。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继电器k2的另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运放器ar2的同相输入端、稳压管d2的负极、电阻r15的另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均接地,继电器k1的另一端、二极管d3的负极、三极管q6的发射极均与正电源vcc连接。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起到加速比较的作用;稳压管d1和稳压管d2起到限幅的作用,以对后级电路进行保护;电阻r15为接地电阻,起到保护三极管q5和三极管q6的作用,同时可以加快三极管q5和三极管q6的
导通速度。
33.所述驱动调节电路包括幅值调节电路和启动电路,幅值调节电路的输入端接收差值检测控制电路输出的差值信号,并根据差值信号对幅值调节电路输出的脉冲信号的电平进行调节;所述幅值调节电路的输出端通过启动电路对挤压缠绕机构的转动速度进行控制。启动电路根据脉冲信号的电平调节驱动器的导通时间,以实现驱动器转动时所带动的第一半圆杆和第一半圆杆转动速度的调节。
34.如图4所示,所述幅值调节电路包括电阻r30,电阻r30的一端与差值检测控制电路也即运放器ar1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30的另一端与电阻r31的一端、运放器ar6的反相输入端连接,运放器ar6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与电阻r31的另一端、运放器ar7的同相输入端连接,运放器ar7的反相输入端与运放器ar7的输出端、电阻r3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2的另一端与电容c7的一端、运放器ar8的同相输入端连接,运放器ar8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33的一端、电阻r34的一端连接,运放器ar8的输出端与电阻r33的另一端、场效应管q8的栅极、场效应管q9的栅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8的漏极与二极管d7的负极、可变电阻x3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与电阻r26的一端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与正电源vcc连接,可变电阻x3的另一端与常开开关k2-2的一端、场效应管q9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q9的漏极与常开开关k1-1的一端连接,常开开关k1-1的另一端与常开开关k2-2的另一端、常开开关k2-1的一端、电阻r27的一端、电阻r28的一端、运放器ar5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常开开关k2-1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8的源极连接;所述运放器ar5的输出端与电阻r28的另一端、启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运放器ar5的反相输入端与电容c6的一端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与电阻r25的一端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运放器ar4的输出端、电阻r20的一端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与运放器ar4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23的一端连接,运放器ar4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2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与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瞬态抑制二极管tvs2的一端连接,电阻r22的另一端与运放器ar3的输出端连接,运放器ar3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20的另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运放器ar3的反相输入端、运放器ar6的同相输入端、电容c7的另一端、电阻r34的另一端、电阻r27的另一端、电阻r24的另一端、瞬态抑制二极管tvs2的另一端均接地。
35.电阻r20-电阻r24、运放器ar3、运放器ar4、电容c5、瞬态抑制二极管tvs2组成三角波发生电路,运放器ar4的输出端也即c点的信号如图6所示,三角波信号通过电阻r25、电容c6传输到运放器ar5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25和电容c6起到抑制高频信号、稳定输出信号的作用。运放器ar1的输出信号也即差值信号通过电阻r30传输到运放器ar6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30、电阻r31、二极管d6、运放器ar7、运放器ar6组成绝对值电路,将差值信号全部转换为正向信号。电阻r32-电阻r34、电容c7、运放器ar8组成一阶低通滤波放大器,对转换后的差值信号进行幅值放大,放大后的信号再分别同时发送到场效应管q8的栅极和场效应管q9的栅极。当继电器k2得电时,常开开关k2-1和常开开关k2-2同时关闭,当差值信号为正时,作为可变电阻的场效应管q8和可变电阻x3同时接入电路中,差值信号的幅值越大也即抽吸流量信号和灌注流量信号之间的差值越大,场效应管q8的漏源间阻值越小,因此,场效应管q8和可变电阻x3并联后的阻值越小;运放器ar5为比较器,场效应管q8和可变电阻x3并联后与电阻r27、电阻r26相串联,三者一起对正电源vcc进行分压,场效应管q8和可变电阻x3并联后的阻值越小,运放器ar5同相输入端的电压u1越大,运放器ar5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与运放
器ar5反相输入端的三角波进行比较,比较后输出的脉冲信号的一个周期内的高电平时间t
h1
越长、低电平时间t
l1
越短,这种信号传输到启动电路后,启动电路的场效应管q13的导通时间越久,进而使驱动器8的转速越大,也即相应的提高灌注流量。当差值信号为零时,场效应管q8不导通,仅可变电阻x3接入电路中,可变电阻x3与电阻r27、电阻r26相串联后三者对正电源vcc进行分压,运放器ar5同相输入端的电压u2不变,同样地,运放器ar5输出端输出的脉冲信号的高低电平信号为正常信号,该正常信号下一个周期内的高电平时间为t
h2
、低电平时间t
l2
,此种状况下驱动器的转速为正常转速。当继电器k1得电时,常开开关k1-1关闭,场效应管q9作为可变电阻接入电路中,可变电阻x3和场效应管q9相串联后,串联后的电阻再与电阻r6、电阻r27一起对正电源vcc进行分压,此时,运放器ar5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为u3,运放器ar5输出的脉冲信号的一个周期内的高电平时间为t
h3
、低电平时间t
l3
,因此,u1》u2》u3,t
h3
t
l3
=t
h2
t
l2
=t
h1
t
l1
=t,t
h1
》t
h2
》t
h3
,其中,t表示c点的三角波信号的周期。
36.如图5所示,所述启动电路包括电阻r35,电阻r35的一端与幅值调节电路的输出端也即运放器ar5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35的另一端与电阻r36的一端、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与电阻r37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10的发射极与电阻r41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8的负极、二极管d9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8的正极与三极管q11的基极、电阻r38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9的负极与电阻r39的一端、三极管q1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0、电阻r37、电阻r41组成射极跟随器,起到提高后续驱动电路驱动能力的作用。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2的发射极、电容c9的一端连接,电容c9的另一端与电阻r40的一端、场效应管q13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13的漏极与二极管d10的正极、挤压缠绕机构的驱动器8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负极、电阻r37的另一端、电阻r38的另一端、三极管q11的集电极、电阻r40的另一端均与正电源vcc连接,场效应管q13的源极、电阻r41的另一端、电阻r39的另一端、三极管q12的集电极均接地。电阻38、电阻r39、二极管d8、二极管d9、三极管q11、三极管q12组成推挽电路,输出的脉冲信号通过电容c9输入场效应管q13的栅极,通过运放器ar5输出的脉冲信号的高低电平信号调节场效应管q13的导通时间进而调节驱动器的转速。因此,v1》v2》v3,v1表示脉冲信号的一个周期内高电平时间为t
h1
、低电平时间为t
l1
的情况下对应的驱动器的转速,v2表示脉冲信号的一个周期内高电平时间为t
h2
、低电平时间为t
l2
的情况下对应的驱动器的转速,v3表示脉冲信号的一个周期内高电平时间为t
h3
、低电平时间为t
l3
的情况下对应的驱动器的转速。当转速为v1或v3时,电路会根据差值信号的大小对应的调节高电平时间t
h1
或高电平时间t
h3
,进而实现根据差值信号的幅值调节驱动器转速,使得灌入流量信号等于抽吸流量信号,实现了整体系统的自动调节,大大节省了人力,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通过手工调节灌注袋的高度实现调节流量所带来的调节不准,致使前房萎陷的问题。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