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装置

2022-09-07 23:01: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心肺复苏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装置。


背景技术:

2.心肺复苏是一种急救操作,主要是将人工胸外按压、开通气道和人工呼吸相结合,使患者恢复呼吸。当病房中的医务人员较少时,需要一位医务人员进行人工胸外按压,人工对患者开通气道无疑还会占用另一位医务人员,导致能够进行其它操作的人数较少。且在心肺复苏时,进行一定次数的人工胸外按压后,还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在医务人员较少的情况下,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较大,而且在情况紧急的情况下,进行人工胸外按压的医务人员还需要对按压次数进行计数才能保证每按压一定次数后即进行人工呼吸。在医务人员人数较少时,进行人工胸外按压的医务人员需要不断的在靠近患者的胸部和靠近患者的头部之间移动,来回奔走也会消耗医务人员的体力,而人工胸外按压也需要较大的力量才能达到标准,所以抢救一次对医务人员的体力消耗较大。即使有另一位医务人员专门负责打开气道和人工呼吸,也需要在完成人工胸外按压的计数后,再进行人工呼吸,医务人员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和调整患者姿势的时间,无法快速的与人工胸外按压衔接。
3.而在人工呼吸时,需要医务人员与患者口对口的进行,而当患者和医务人员中的任意之一携带传染病菌时,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不利于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装置,以在进行一定次数的人工胸外按压后,自动代替人工呼吸对患者供氧,并使患者长时间保持抬起下颌的姿态,避免患者舌后坠。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装置,包括固定架、供氧单元和计数单元,供氧单元包括面罩组件、送氧组件和上抬组件,面罩组件包括呼吸面罩,送氧组件包括气囊、定位板、压板和推动件,气囊连通有进气单向阀和送氧单向阀,送氧单向阀与呼吸面罩连通,定位板和压板分别位于气囊的两侧,且定位板与固定架固定,推动件用于将压板向靠近定位板的一侧推动;上抬组件包括卡爪、竖杆和固定块,卡爪固定在竖杆的底部,竖杆的上端贯穿固定架并与固定架滑动配合,固定块用于将竖杆固定在固定架上;
6.计数单元包括压力传感器、第一柔性片、计数器和控制器,固定架上设有按压口,第一柔性片覆盖按压口并与固定架固定;压力传感器位于第一柔性片的下侧,压力传感器与计数器电连接,计数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推动件电连接。
7.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8.1.在进行人工胸外按压时,将按压口正对患者的胸部,医务人员按压在第一柔性片上,然后再按压在患者的胸部,此时第一柔性片向下变形并按压在压力传感器上,压力传感器向计数器发送信号,自动进行计数,而不再需要人工进行计数,当计数器累计的此时达
到设定值后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最后控制推动件启动,对气囊进行挤压,使气囊中的氧气进入呼吸面罩内,自动对患者进行送氧,而不再需要人工进行人工呼吸。
9.2.本方案中的呼吸面罩在使用时罩设在患者的口鼻部,固定架对呼吸面罩进行定位;卡爪位于患者的面部的侧向并位于患者的下颌部的下侧,将竖杆相对于固定架向上移动后即可将患者的下颌向上抬起,避免患者的舌后坠、堵塞气道,而不再需要人工打开气道,操作更为方便。
10.3.本方案中的第一柔性片位于医务人员的手部和患者的胸部之间,能够避免医生的手部直接与患者接触,在人工胸外按压时,在第一柔性片上喷洒消毒液能更好的使患者保持无菌状态,避免患者感染。
11.进一步,第一柔性片的下侧设有第二柔性片,第二柔性片覆盖按压口的底部并与固定架固定,压力传感器位于第一柔性片和第二柔性片之间。
12.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压力传感器能够固定在第二柔性片上,在第一柔性片向下变形时,能更好的按压在压力传感器上,保证能够成功计数。
13.进一步,压力传感器固定在固定架的顶部,第一柔性片覆盖在压力传感器上。
14.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当第一柔性片和第二柔性片向下变形时,第一柔性片和第二柔性片之间的空间减小,压力增大,使得保护片按压在压力传感器上,实现按压次数的计数。与直接将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第二柔性片上相比,本方案中的压力传感器受力更为均匀,且能够得到按压口的支撑,避免压力传感器发生弯曲变形甚至损坏。
15.进一步,固定架包括左架体和右架体,呼吸面罩和竖杆均与左架体连接;右架体与左架体横向滑动配合,且左架体与右架体之间设有用于将左架体和右架体固定的锁紧件。
16.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不同体型的患者,胸部与口鼻部之间的距离存在一定差异,本方案中,能够通过移动右架体保证按压口能够正对患者胸口。
17.进一步,右架体的中部向上弯曲。
18.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右架体底部远离患者的身体,避免右架体按压在患者身上。
19.进一步,右架体远离左架体的一端固定有支腿。
20.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支腿能够对右架体远离左架体的一端进行支撑,左架体能够对右架体靠近左架体的一端进行支撑,避免在进行人工胸外按压时,右架体发生弯曲变形,导致右架体按压在患者的身体上。
21.进一步,支腿与右架体螺纹连接。
22.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旋转支腿即可对支腿位于右架体下侧的长度进行调整,保证支腿的底部能够与病床接触,对右架体进行支撑。
23.进一步,面罩组件还包括定位罩,呼吸面罩与定位罩可拆卸连接,且呼吸面罩的上表面与定位罩的下表面相贴,呼吸面罩的底部低于定位罩。
24.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卡爪将患者的下颌向上抬起时,患者的面部与呼吸面罩之间的压力增大,本方案中的定位罩能够对呼吸面罩进行定位,避免呼吸面罩在压力作用下发生过大的形变,所以板方案中的呼吸面罩可采用更为柔软、能够弯曲的材质,在使用时舒适度更高。
25.进一步,卡爪包括多个卡板,多个卡板的一端均固定在竖杆上,多个卡板远离竖杆的一端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多个卡板远离竖杆的一端呈弧形分布。
26.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多个卡板能够更好的与患者的下颌分布,从而充分的抬起患者的下颌。而呈弧形分布的多个卡板能更好的与不同脸型的患者接触,进一步保证能够抬起患者的下颌。
27.进一步,竖杆的顶部固定有导向杆,导向杆沿竖向贯穿固定架并与固定架滑动配合。
28.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导向杆能够对竖杆进行定位,在旋转固定块时避免竖杆转动,保证固定块能够相对竖杆转动,从而更方便的使竖杆沿轴向移动。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发明实施1的立体图;
3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32.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固定架1、按压口11、定位块12、支腿13、定位板14、压板15、右架体16、左架体17、第二固定孔18、定位罩2、凸缘21、呼吸面罩3、竖杆4、导向杆41、固定块42、卡板5、连接部51、弧形部52、推动件6、凸轮61。
33.实施例1
34.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架1、供氧单元和计数单元,固定架1包括左架体17和右架体16,左架体17的左端与病床头部的栏杆铰接,右架体16位于左架体17的右侧,本实施例中的右架体16与左架体17一体成型。右架体16的中部向上弯曲,使得右架体16的底部远离患者的身体,在使用时,避免右架体16按压在患者身体上。右架体16的右端一体成型有定位块12,定位块12上螺纹连接有支腿13,支腿13的下端位于定位块12的下侧,对右架体16的右端进行支撑。
35.计数单元包括压力传感器、第一柔性片、计数器和控制器,右支架上设有按压口11,第一柔性片覆盖在按压口11上,并与右架体16的顶部胶接;第一柔性片的下侧设有第二柔性片,第二柔性片覆盖在按压口11上,并与右架体16的底部胶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柔性片和第二柔性片均采用透明且具有弹力的材质,在进行人工胸外按压时,第一柔性片和第二柔性片能够向下发生弹性变形,而不会损坏。在实际实施时,第一柔性片和第二柔性片也可采用不带有弹性的材质,此时第一柔性片和第二柔性片为袋状,且第一柔性片和第二柔性片开口部位胶接在按压口11的边缘,按压第一柔性片和第二柔性片时,第一柔性片和第二柔性片与开口相对的部位向下移动。
36.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右架体16靠近按压口11的顶部,第一柔性片覆盖在压力传感器上,在通过第一柔性片进行按压时,第一柔性片按压在压力传感器上。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器采用具有计数模块的单片机,将计数器与控制器结合,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后向控制器发送信号,由计数器进行计数。
37.供氧单元包括面罩组件、送氧组件和两个上抬组件,面罩组件包括呼吸面罩3和定位罩2,定位罩2通过螺钉安装在固定架1的底部,定位罩2底部设有开口朝下的定位槽,呼吸面罩3设置在定位罩2的下侧,呼吸面罩3的顶部位于定位槽内并与定位槽的侧壁箱贴,且呼
吸面罩3的底部低于定位罩2的底部。呼吸面罩3的顶部一体注塑成型有凸块,凸块与定位槽的顶部卡接;本实施例中的呼吸面罩3内采用目前受到压力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医用塑料材质。
38.呼吸面罩3内设有开口器,本实施例中的开口器为球状,且开口器的顶部一体注塑成型有连杆,连杆的上端贯穿呼吸面罩3内和定位罩2并延伸至定位罩2的上端,本实施例中的连杆与呼吸面罩3内和定位罩2均转动配合。
39.定位罩2的前后两端均一体成型有凸缘21,两个上抬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凸缘21上。上抬组件包括卡爪、竖杆4和固定块42,竖杆4沿竖向贯穿凸缘21并与凸缘21沿轴向滑动配合,固定块42与竖杆4的上部螺纹配合,旋转固定块42即可使竖杆4向上移动。竖杆4的顶部焊接有导向杆41,本实施例中的导向杆41为四棱柱;导向杆41沿竖向贯穿固定架1并与固定架1滑动配合,对竖杆4进行导向,避免竖杆4转动。
40.以前侧的卡爪为例,卡爪包括三个卡板5,本实施例中的卡板5采用塑料材质,卡板5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连接部51和弧形部52,弧形部52位于连接部51的后侧,弧形部52后端的上表面胶接有缓冲片,本实施例中的缓冲片采用乳胶材质。弧形部52的后端向上弯曲,连接部51与弧形部5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连接部51与弧形部52之间圆滑过渡。连接部51的前端水平并与竖杆4的底部相抵,连接部51的前端通过螺钉与竖杆4连接。相邻卡板5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使得三个卡板5远离竖杆4的一端呈弧形分布。
41.送氧组件包括气囊、定位板14、压板15和推动件6,气囊置于固定架1的顶部并位于定位罩2的正上方,定位板14和压板15分别位于气囊的后侧和前侧,且气囊胶接在定位板14上。推动件6通过螺钉安装在固定架1上,在实际实施时,推动件6采用直线驱动器,此时将压板15通过联轴器与直线驱动器的推杆连接,即可通过直线驱动器带动压板15前后滑动;但本实施例中公开另外一种实施方式:推动件6采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通过联轴器连接有凸轮61,凸轮61位于压板15的前侧,当凸轮61转动时能够将压板15向后推动。本实施例中的压板15的底部焊接有燕尾块,固定架1的顶部设有燕尾槽,燕尾块位于燕尾槽内并与燕尾槽滑动配合,对压板15的滑动进行导向。本实施例中的压板15还与气囊的前端胶接,保证压板15能够随着气囊被压缩和复位而移动。控制器还与推动件6电连接,当计数器累计的次数达到预设值后,控制器向推动件6发送信号,最后控制推动件6转动一周,对气囊进行一次挤压。本实施例中的压力传感器、控制器和推动件6的结构和安装方式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42.气囊连通有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上安装有进气单向阀,出气管上安装有送氧单向阀,进气单向阀用于使外界的气体或者氧气经进气管进入气囊内,送氧单向阀使气囊内的气体从出气管流出。出气管的下端位于气囊的底部,连杆的上端与出气管的下端螺纹连接;连杆内设有进气通道并设有与进气通道连通的通孔,使得氧气能够从进气通道和通孔进入呼吸面罩3内。
43.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44.使用时,将固定架1转动至水平状态,此时按压口11正对患者的胸部,呼吸面罩3正对患者的面部,支腿13对固定架1的右端进行支撑。对患者进行人工胸外按压的医务人员将第一柔性片和第二柔性片向下按压,使第一柔性片和第二柔性片向下变形,并按压在患者胸口,在按压时,医务人员可通过透明的第一柔性片和第二柔性片准确找到按压位置,并能
够观察到患者的状态。当第一柔性片向下变形后按压在压力传感器上,由计数器对次数进行统计。
45.当固定架1翻转至水平后,另一名医务人员人工将呼吸面罩3罩设在患者的口鼻处,然后将患者的下颌向上抬起,人工打开气道,此时卡板5的弧形部52向下滑动至患者的下颌的下方;再打开患者的口腔,将消毒后的开口器置入患者口内,使患者保持张开口的状态。当放松患者的下颌后,下颌受到弧形部52的限位而保持继续向上抬起。当需要调整下颌抬起的角度后,旋转固定块42,使竖杆4相对于凸缘21向上移动,增大将下颌向上抬起的角度。因为卡爪将患者的下颌向上抬起,故呼吸面罩3按压在患者的口鼻部,在实际实施时,还将呼吸面罩3与外界的呼吸机连接,在人工胸外按压时为患者供氧。
46.当计数器统计的次数达到预设值后,控制器控制推动件6启动,带动凸轮61转动,凸轮61将压板15向后推动,对气囊进行挤压,使气囊中的氧气从进气通道进入呼吸面罩3内,自动对患者进行加压供氧,而不再需要通过医务人员进行人工呼吸。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此时该名医务人员可进行其他的操作,避免出现人工不足的情况。当凸轮61复位后,气囊自动复位,带动压板15向前滑动复位。
47.实施例2
4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架1包括左架体17和右架体16,供氧单元位于左架体17上,压力传感器、第一柔性片和第二柔性片均位于右架体16上。左架体17的右端从左至右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孔,右架体16的左端从左至右设有若干第二固定孔18,在使用时,左架体17和右架体16之间可发生相对滑动,锁紧件采用螺钉,将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18中的一个并与另一个螺纹连接即可对左架体17和右架体16进行固定。从而在对身高相差较大的患者使用时,通过移动右架体16能够保证在呼吸面罩3正对患者的口部的同时,按压口11也正对患者的胸部。实际实施时,因为按压口11的开口较大,即使患者的身高稍有不同,导致按压口11的中心稍微偏移按压部位,也可保证按压部位与按压口11偏移中心的位置相对,保证人工胸外按压的正常进行。
49.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