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9-07 19:33: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发展,吸尘器等表面清洁装置已经成为人们常用的家用电器,通常情况下,吸尘器的刷头设置有电机组件,且吸尘器的散热能力较差,在使用过程中,电机组件产生的热量容易积累在电机组件附近,导致电机组件出现过热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表面清洁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表面清洁装置散热能力较差的问题。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包括具有清洁组件和吸污口的主机,所述主机上设有电机组件以及风道,所述风道与所述吸污口连通,所述电机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清洁组件,所述电机组件设置于所述风道的侧壁外侧,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风道的侧壁接触传热用于使吸污气流带走电机组件的至少部分热量。
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机包括底壳和风道盖,所述风道盖盖合于所述底壳,用于围合成所述风道;
6.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风道位于所述风道盖的相对两侧。
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盖朝向所述电机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导热件。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件采用金属材料。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盖与所述电机组件之间设置有导热剂,所述电机组件通过所述导热剂与所述风道盖接触。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盖设置有腔体,所述腔体用于容纳所述导热剂。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盖具有限位筋,所述限位筋朝向靠近所述电机组件的方向凸起,所述限位筋用于围合成所述腔体。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盖设置有凹陷部,沿所述表面清洁装置的高度方向,所述电机组件的投影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凹陷部的投影范围内。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陷部设置于所述风道盖朝向所述电机组件的一侧,且朝向远离所述电机组件的方向凹陷,且所述凹陷部的底壁与所述电机组件之间具有预设的距离。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盖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风道连通,所述电机组件的至少部分用于封堵所述通孔远离所述风道的一端。
15.本技术涉及一种表面清洁装置,表面清洁装置包括具有清洁组件和吸污口的主机,主机还设有用于驱动清洁组件的电机组件,吸污口和主机的风道连通,其中,电机组件设置与风道的侧壁外侧并与风道的侧壁接触传热。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通过风道流通的空
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43.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44.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45.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动拖把、吸尘器等表面清洁装置已经成为人们常用的家用电器,通常情况下,具有吸尘功能的电动拖把在主机设置有用于驱动拖布等清洁组件的电机组件,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电机组件产生的热量容易积累在电机组件附近,导致电机组件出现过热损坏的情况。
46.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表面清洁装置,用于改善表面清洁装置散热能力较差的问题。
47.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表面清洁装置,表面清洁装置可以是具有吸尘功能的电动拖把,具体地,表面清洁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清洁待清洁对象的清洁组件,还包括具有吸污口的主机2,电机组件1用于驱动清洁组件,以使清洁组件能够用于清洁待清洁对象的污渍,节省人力,提升清洁效率。主机2通过吸污口吸收灰尘等杂质。吸污口与风道21连通,如图2所示,吸尘电机3能够带动空气沿风道21流动,以达到吸尘的目的。其中,电机组件1设置在风道21的侧壁外侧,电机组件1与风道21侧壁能够进行接触传热,风道21的吸污气流能够带走至少部分电机组件1所产生的热量。
48.具体地,接触传热包括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即电机组件1可以直接与风道21的侧壁接触,也可以通过其他介质与风道21的侧壁接触,介质包括但不仅限于金属材料等,具体地,介质的传热系数大于空气,即电机组件1可以直接与风道21的侧壁接触,或电机组件1通过传热系数高于空气的实体材料与风道21的侧壁接触。
49.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时空气沿风道21流动,通过与电机组件1的接触传热以带走电机组件1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从而减少热量在电机组件1附近积累的可能,有利于降低电机组件1的温度,减少电机组件1发生故障的可能。
50.如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机2包括底壳22和风道盖23,底壳22和风道盖23可以用于围合成风道21,具体地,底壳22可以设置有凹槽等结构,风道盖23盖合于底壳22的凹槽,以形成风道21。电机组件1和风道21分别位于风道盖23的相对两侧。
51.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使电机组件1与风道21的侧壁进行接触传热,而且还能够提升风道21的密封性,降低吸污口吸入的灰尘等杂质进入电机组件1的可能。分体式的加工方式能够降低加工难度,更加符合实际的生产需求。
52.如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风道盖23朝向电机组件1的一侧设置有导热件231。
53.导热件231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有利于吸收电机组件1所产生的热量并传递至风道21所在的一侧,以使风道21的空气能够通过接触传热的方式带走电机组件1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
54.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热件231可以为板状、片状结构,可以采用金属材料。
55.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板状、片状的结构能够减小导热件231的厚度,增加导热件231与电机组件1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导热效率,进而提升表面清洁装置的散热效率。
56.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机组件1与风道盖23之间可以设置有导热剂232,导热剂232可以采用硅胶等材料。
57.通常情况下,电机组件1的表面并不是平面,硅胶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还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通过硅胶等导热剂232填充电机组件1与风道盖23之间的间隙,能够减少电机组件1与风道盖23之间的间隙,提升导热效率,更加有利于将电机组件1所产生的热量传递至风道21,并通过风道21内流动的空气将热量带离电机组件1周围。
58.如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风道盖23设置有腔体233,导热剂232设置于腔体233。
59.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便于对导热剂232的位置进行限制,有利于使导热剂232集中于电机组件1附近,从而提升导热剂232的导热效率,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60.如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风道盖23设置有限位筋234,限位筋234朝向靠近电机组件1的一侧凸起,并用于围合成腔体233。
61.相较于在风道盖23设置开设凹槽等方案,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减小风道盖23的整体厚度,有利于对表面清洁装置的结构进行优化,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62.如图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风道盖23设置有凹陷部235,沿表面清洁装置的高度方向,电机组件1的投影的至少部分位于凹陷部235的投影范围内。凹陷部235可以设置在腔体233的底壁,具体地,凹陷部235可以通过使风道盖23的局部减薄的方式实现。
63.通过这样的设计降低风道盖23的厚度,从而有利于电机组件1与风道21的侧壁进行接触换热,以使风道21空气将热量带离电机组件1附近,降低电机组件1所处的环境温度,从而有利于降低电机组件1的温度,提升表面清洁装置的散热效率。
64.具体地,如图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凹陷部235设置在风道盖23朝向电机组件1的一侧并沿远离电机组件1的方向凹陷。且沿表面清洁装置的高度方向,凹陷部235的底壁和电机组件1之间具有预设的距离。
65.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降低电机组件1的振动传递至风道盖23的可能,电机组件1与凹陷部235之间的间隙可以通过硅胶等材料进行填充,不仅能够提升表面清洁装置的散热效率,还能够起到减震的作用,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66.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风道盖23可以设置有通孔236,沿表面清洁装置的高度方向,电机组件1的投影的至少部分位于通孔236的投影范围内,具体地,电机组件1的至少部分能够封堵通孔236远离风道21的一端,具体地,为降低吸污口吸入的灰尘等杂质进入主机2内部的可能,沿通孔236的周向,可以设置有密封圈等密封结构,电机组件1通过密封圈与风道盖23连接以的封堵通孔236。
67.通过这样的设计使风道21内的气流能够直接与电机组件1的外壳接触,从而提升电机组件1向风道21内的气流的传热效率,从而更加有利于风道21的气流带走电机组件1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密封结构用于提升主机2的密封性,降低灰尘等杂质进入主机2内部的
可能。
6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表面清洁装置,表面清洁装置包括具有清洁组件和吸污口的主机2,主机2还设有用于驱动清洁组件的电机组件1,吸污口和主机2的风道21连通,其中,电机组件1设置与风道21的侧壁外侧并与风道21的侧壁接触传热。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通过风道21流通的空气将热量带离电机组件1的附近,从而提升表面清洁装置的散热效率,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6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