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微餐厅的制作方法

2022-09-07 16:21: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便携式餐饮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方便使用的智能微餐厅。


背景技术:

2.餐饮业的发展一直关系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人们在工作外出甚至闲暇时间都离不开在外就餐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提供餐食的酒店,公司的食堂餐厅,以及随着近几年地摊经济的发展,智能的餐食制作装置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但是在这些现有的餐饮装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在便携式稍微餐饮车上如果通过提供饮品和餐食服务,一般需要多人进行同时操作,分别盯着餐食的制作过程,这样增加了人力成本,同时餐饮车上设备成本也要高于普通的餐饮装置规范的餐饮车动辄几十万的成本,关键还不能解放人力;另外针对公司的食堂,在制作一种简餐时,如面条、米粉、水饺和馄炖等,需要配备专门的人员进行蒸煮,尤其是为员工提供夜宵或者加班餐的时候,有时候需要厨师一起加班,但由于员工人数较少,存在人员和工作上安排的不合理性,造成成本增加。
3.针对上述问题,亟需一种方便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人力,以及具备饮品和餐食的经济性制餐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智能微餐厅,通过在本体上合理的设置饮品装置和蒸煮装置,并配合储物装置和置物柜能够实现蒸煮、饮品的一体化设置;另外,通过对蒸煮装置的智能化设计,能够实现智能化的对面条、米线、水饺或者馄炖等食物的加工,在公司食堂或者出摊做简餐等场所使用时,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力,并且能够实现一键操作,傻瓜式食物制作,尤其针对公司食堂晚间加班或者早点自助时,几乎能够完全节省了餐食制作的人员成本,而且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针对酒店或者公司食堂自助简餐的使用具有极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5.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微餐厅,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顶棚、支撑背板和底部作业台,所述支撑背板上设置有饮品装置;所述底部作业台上设置有置物柜、储物装置和蒸煮装置,所述置物柜与所述储物装置并排设置,所述蒸煮装置设置在所述储物装置的上方,且所述蒸煮装置上设置有智能控制单元,所述智能控制单元用以控制蒸煮过程;所述底部作业台的侧面设置有铰接门板。
6.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顶棚和所述底部作业台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灯带,且在所述顶棚上设置有照明装置;所述顶棚通过支撑背板和支撑柱与所述底部作业台相连接,所述支撑背板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后侧,所述支撑柱的个数至少为1个,且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前侧。
7.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背板的上部设置有led显示屏或/和宣传展示窗;所述饮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背板上的物品放置架和饮品机,所述支撑背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饮品机相匹配的安装孔,所述物品放置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背板上。
8.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置物柜包括蒸煮锅放置架、纯净水放置仓和杂物仓,所述蒸煮锅放置架至少为一层,且所有的所述蒸煮锅放置架上下并排设置;所述置物柜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供输水管路通过的输水孔,所述支撑背板上对应所述输水孔的位置设置有输水管固定槽。
9.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置物柜的底部通过滑动装置与所述底部作业台的支撑框架相连接,且所述置物柜靠近所述铰接门板的一侧底部设置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的高度等于所述底部作业台上滑槽的设置高度,且所述支撑轮与所述滑动装置交错设置;所述铰接门板通过顶部与所述底部作业台铰接设置。
10.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蒸煮装置包括智能控制单元、灶槽和智能蒸煮锅,所述灶槽包括固定灶和备用灶,所述固定灶设置在所述底部作业台的一侧,所述备用灶通过可折叠的灶板设置在所述储物装置的上方,在不使用时所述灶板折叠设置在所述支撑背板上,且与所述支撑背板相平行;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灶槽和所述智能蒸煮锅电连接。
11.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灶板至少由两块衔接板组成,且相邻的衔接板之间通过铰接机构连接,最内侧的所述衔接板与所述支撑背板相铰接,最外侧的所述衔接板上设置有拉手,且单个所述衔接板的前后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电极槽和弹性电极柱,所述衔接板的内部设置线缆通道。
12.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衔接板的前后侧面上还分别设置有绝缘密封垫,在所述衔接板的前侧面或者后侧面上设置的绝缘密封垫的截面投影视图呈“凹”字形;在所述灶槽的一侧设置有电极连接槽。
13.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灶槽的边缘设置有台阶槽,且在所述台阶面上设置有至少1-2条环形的密封凸起;所述智能蒸煮锅包括锅体和与所述锅体匹配的漏网,所述漏网上设置有突出所述锅体外的把手;所述锅体的下部设置有与所述台阶槽相匹配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下侧面设置有与所述密封凸起相对应的密封凹槽。
14.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漏网与所述锅体之间设置有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可伸缩的支撑杆、支撑弹簧、永磁体托架和设置在所述锅体底部外侧的电磁线圈,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锅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所述永磁体托架;所述支撑弹簧套设在所述支撑杆上,用以支撑所述支撑杆保持伸展状态,所述漏网设置在所述永磁体托架上;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包括相互电连接的plc控制器、温度传感器、计时器和电磁触发开关,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以检测所述锅体内的温度,进而反馈给所述plc控制器,用以控制电磁触发开关;所述计时器用以控制所述电磁触发开关的工作,进而控制所述电磁线圈的通电时间。
附图说明
15.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16.图1是本发明智能微餐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发明智能微餐厅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发明中智能微餐厅中置物柜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发明置物柜与底部作业台之间的局部滑动连接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发明智能微餐厅备用灶中灶板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发明智能微餐厅备用灶中灶板折叠起来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本发明智能微餐厅中智能蒸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是本发明智能蒸煮锅蒸煮过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4.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5.标号说明:11-顶棚;111-照明装置;12-底部作业台;121-门板;13-支撑背板;131-宣传展示窗;132-安装孔;14-灯带;15-支撑柱;16-储物装置;2-固定灶;21-备用灶;211-电极连接槽;22-锅体;23-漏网;221-密封圈;222-托架;223-支撑杆;224-电磁线圈;231-把手;3-灶板;31-衔接板;32-拉手;33-电极槽;34-弹性电极柱;4-物品放置架;5-置物柜;51-蒸煮锅放置架;52-纯净水放置仓;53-杂物仓;54-滑块;55-支撑轮;61-衔接梁;62-支撑梁;621-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附图1-2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27.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时针对现在95后甚至00后步入社会之后,企业想要招聘人以及留住人,需要在公司福利,企业关怀上做足功课,但是随着企业文化的营造,公司也在不断的加大投入,尤其时在疫情的背景下,企业不得不精打细算,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投入成本,针对员工餐方面,企业一般会在食堂内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及厨师,当企业人员在50人以下时,该部分的人均成本对于整个公司而言压力较大;除了上述企业餐厅遇到的问题之外,在提倡地摊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合理化的智能制餐装置也备受关注,能够解决经营者的成本,提高制餐效率,本发明针对现在市场的需求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智能微餐厅,包括本体,本体包括顶棚11、支撑背板13和底部作业台12,支撑背板13上设置有饮品装置,能够随时的制作各种饮品,而且不影响底部作业台12的使用;底部作业台12上设置有置物柜5、储物装置16和蒸煮装置,置物柜5与储物装置16并排设置,储物柜内主要放置一些厨具和饮品装置的水桶,在底部隐藏,既不影响整体的美观,而且能够将制作饮品的水直接通过设置在支撑背板13上的输送管送到饮品装置内;储物装置16优选的为保鲜柜,可以将封装好的挂面、水饺、馄炖、米线或者冷品等食物放置在储物装置16内;蒸煮装置设置在储物装置16的上方,在少量蒸煮或者不是在用餐高峰期时,只使用设置在储物装置16一侧的蒸煮装置即可,在用餐高峰期可以配合使用可伸缩的蒸煮装置,且通过在蒸煮装置上设置有智能控制单元,能够实现使用者的自助操作,不需要配备专业人员进行专岗制餐,智能控制单元通过具体的设置可以控制蒸煮过程,只需要使用者将食材放进去,并按下开关即可;另外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底部作业台12设置有蒸煮装置一侧的下方设置置物柜5,且在底部作业台12的侧面设置有铰接门板121,通过打开门板121可以去除置物柜5内的物品,铰接门板121可以为左右开设的单开门或者双开门结构,也可以为向上开启的门板121结构。
28.当将门板121设置成向上开启的结构时,置物柜5的底部通过滑动装置与底部作业台12的支撑框架相连接,滑动装置的具体结构为包括设置在底部作业台12的下方的相互平行的两条支撑梁62、两条与所述支撑梁62相互垂直的衔接梁61和滑块54,在两条支撑梁62上分别设置有滑轨621,在置物柜5的下方设置有横跨两条支撑梁62的滑块54,滑块54固定
在置物柜5下底面的左侧,在置物柜5的右侧设置有支撑轮55,且在左侧的衔接梁61距门板121之间设置有支撑轮55容纳区,在置物柜5隐藏在所述底部作业台12的情况下,支撑轮55恰好位于容纳区内,在使用的时候可以现将门板121打开,然后将置物柜5拉出,由于滑块54位于轨道内,当滑倒最左侧时,会被左侧的衔接梁61挡住,此时置物柜5能够完全滑出,将门板121架设在置物柜5上,能够延伸底部作业台12的使用面积,可以用作放置其他物品或者,在一侧放置个板凳后,直接用餐也可以;优选的,支撑轮55的高度等于底部作业台12支撑梁62上滑槽的设置高度,且支撑轮55与滑动装置交错设置,这样能够充分利用空间,不会发生置物柜5无法完全推进去的情况。针对置物柜5的结构,具体包括蒸煮锅放置架51、纯净水放置仓52和杂物仓53,蒸煮锅放置架51至少为一层,且所有的蒸煮锅放置架51上下并排设置;置物柜5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供输水管路通过的输水孔,支撑背板13上对应输水孔的位置设置有输水管固定槽。
29.为了整体设计更加的美观和更容易被人察觉,在顶棚11和底部作业台12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灯带14,且在顶棚11上设置有照明装置111,设置灯带14能够起到装饰作用的同时,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尤其是在露天场地进行经营时;顶棚11通过支撑背板13和支撑柱15与底部作业台12相连接,支撑背板13设置在本体的后侧,支撑柱15的个数至少为1个优选的设置成两根,且设置在本体的前侧,该设计能够使本体前部的作业空间更大,更加的开阔,通过该布局能够允许多人同时自助制作简餐,增加了设备的实用性。另外,在支撑背板13的上部设置有led显示屏或宣传展示窗131或者同时设置led显示屏和宣传展示窗131,能够将操作说明,产品价格以及宣传视频等进行定点展示;饮品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背板13上的物品放置架4和饮品机,支撑背板13上开设有与饮品机相匹配的安装孔132,饮品机可以并排的设置多个,如咖啡机、气体饮料机、纯净水饮用机等,物品放置架4固定设置在支撑背板13上,物品放置架4可以设置在饮品机的下方,也可以设置在相邻的两个饮品机之间,主要是用来放置杯子、吸管、餐具等。
30.本发明最为核心的技术方案主要设置了智能化的蒸煮装置,具体的蒸煮装置包括智能控制单元、灶槽和智能蒸煮锅,灶槽包括固定灶2和备用灶21,固定灶2设置在底部作业台12的一侧,备用灶21通过可折叠的灶板3设置在储物装置16的上方,在不使用时灶板3折叠后平行的挨着支撑背板13,并且位于饮品机的下方,这样不会影响其他功能模块的使用;智能控制单元分别与智能蒸煮锅电连接,可以智能的控制食品制作的过程。
31.通过设计备用灶21主要是为了应对用餐高峰期,将备用灶21打开能够提高5-10倍的制餐效率,具体的灶板3至少由两块衔接板31组成,且相邻的衔接板31之间通过铰接机构连接,最内侧的衔接板31与支撑背板13相铰接,最外侧的衔接板31上设置有拉手32,方便将灶板3打开和折叠;通过在单个衔接板31的前后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电极槽33和弹性电极柱34,以及衔接板31的内部设置线缆通道,能够实现在折叠的时候灶板3上的电源会自动断开,当打开后会自动连接,通过电极槽33和弹性电极柱34的结构设计还避免了实体线缆的往复弯折导致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具体的因为灶板3工作时衔接板31的前后侧面是与相邻的衔接板31的前后侧面进行面接触的,此时弹性电极柱34能够与电极槽33紧密接触,从而实现通电的效果,本发明中的弹性电极柱34包括伸缩电极,在伸缩电极隐藏在衔接板31内的一侧设置有弹簧,并且通过套筒将弹簧和伸缩电极固定在一起,实现当伸缩电极收到外部压力时能够压缩弹簧使其缩短但还能时刻的保持与压力面的紧密接触,套筒和弹簧均为
导电材料,直接与真正的电极电连接即可。为了保证安全性,在衔接板31的前后侧面上还分别设置有绝缘密封垫,当灶板3打开时,相邻的两个衔接板31紧密接触能够将铰接机构的缝隙填满,达到密封的同时也能够完全避免漏电的问题,为了更加的安全,将在衔接板31的前侧面或者后侧面上设置的绝缘密封垫的截面投影视图呈“凹”字形,这样在灶板3打开的时候在想接触的侧面进行密封的同时,通过其中一个侧面上顶部与下部的延伸绝缘密封垫能够完全将铰接缝隙的两侧覆盖,从而实现完全密封,防水防电的技术效果,具体的绝缘密封垫可以为密封橡胶垫或者绝缘硅胶垫;在灶槽的一侧设置有电极连接槽211,备用灶21是由分别开设在相邻衔接板31上的部分槽体在使用时拼装而成,仅仅是在一个衔接板31上的分体部分设置有电极连接槽211,方便锅体22放入时能够通电工作。
32.在锅体22与灶槽的设计上,由于该装置有不确定的人群进行使用,使用者并不熟悉该设备,所以为了保证决定的用电安全性,将灶槽和智能蒸煮锅进行了密封性的绝缘设计,具体的在灶槽的边缘设置有台阶槽,且在台阶面上设置有至少1-2条环形的密封凸起,对应的在智能蒸煮锅的锅体22下部设置有与台阶槽相匹配的密封圈221,密封圈221的下侧面设置有与密封凸起相对应的密封凹槽,这样能够在锅体22放入到灶槽内时显现密封防水的效果;为了能够实任何人看到之后都能够简单操作的效果,在智能蒸煮锅的锅体22内设置有与其匹配的漏网23,漏网23上设置有突出锅体22外的把手231,方便使用者将煮好的食品取出。
33.众所周知,现在的年轻人不会煮饭的大有人在,甚至很多刚毕业的学生连简单的下面条都不会,因为他们不会判断丢入面条的时机,以及怎么判断对长时间能够将食物煮熟,针对该背景问题,本技术方案的发明人针对只能蒸煮锅做了智能性的设计,首先在硬件上将漏网23与锅体22之间设置有弹性装置,弹性装置包括可伸缩的支撑杆223、支撑弹簧、永磁体托架222和设置在锅体22底部外侧的电磁线圈224,所述永磁体托架222可以由钕铁硼强磁铁制成,支撑杆223的一端固定在锅体22内部的中心位置,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永磁体托架222;支撑弹簧套设在支撑杆223上,用以支撑支撑杆223保持伸展状态,漏网23设置在永磁体托架222上,通过利用磁体的同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在电磁线圈224通电后产生与永磁体托架222相互吸引的磁力,实现托架222的下沉,带动漏网23及漏网23中的食物进入锅体22内的水中,实现蒸煮,当电磁线圈224断电后,由于支撑弹簧的弹力会将漏网23及煮过的食物弹出,提醒操作者可以食用了;优选的智能蒸煮锅内还可以设置自动加水机构,通过传感器检测锅体22内的水位变化,当低于预设水位后可以实现自动加水。优选的可以将锅体22设置成锥台形状,该设计一是能够一次容纳更多的水;二是在煮好食物之后将漏网23弹出不会溅出液体,避免了安全隐患。
34.本技术方案智能控制单元包括相互电连接的plc控制器、温度传感器、计时器和电磁触发开关,温度传感器用以检测锅体22内的温度,进而反馈给plc控制器,用以控制电磁触发开关;计时器用以控制电磁触发开关的工作,进而控制电磁线圈224的通电时间。具体的控制过程为,使用者将预先备好(食物的量是标准量,提前分装好放置在储物装置16的保鲜柜内)的面条、馄炖等食物直接放到漏网23内,然后将漏网23的把手231和锅体22的把手231进行抓握,及实现通过漏网23的把手231触动电磁触发开关,既可以进行煮制,但是为了避免水没开的情况下,将食物放进水里。本发明在智能控制单元内设置了自动控制程序。当电磁触发开关被触动后,首先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的锅体22内水温数据,判断水温是否达
到了预设温度(开水100摄氏度),如果检测到为达到预设温度,则此时无法将漏网23按压后保持低位的状态,当松手后漏网23还会继续弹起,并给使用者提示“稍等,待水开”的提示信号。此时再将漏网23压下,电磁线圈224将会被触发,使漏网23内的食物保持被煮制的状态,同时启动计时器,煮制到预设的时间后将会自动断开电磁线圈224的电,此时漏网23将会在永磁体托架222的推力下,自动弹起,使用者即可享用食物。
35.优选的实施例,在漏网23内设置食物检测模块,可以为红外线检测装置(成本低)或者图像检测装置(成本高),进行周期性检测,及当初次放入食物后启动电磁触发开关,当电磁触发开关被关闭时,需要检测到一侧漏网23空闲状态,才会进入下一控制周期,否则只启动一侧电磁触发开关。
36.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另外本发明技术技术方案中所描述的方位词“上、下、左、右”是以观察者正常看视图的角度进行限定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