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功能性水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9-07 08:15: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阻垢除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能性水路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用于阻垢除垢的装置中水路结构为一进(进水口)二出(出水口)或者为二进一出,也既两条水路中有一段是共用的,不仅结构过于复杂,而且发生故障的概率较大。
3.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功能性水路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能性水路结构,结构简单,且发生故障的概率较低。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功能性水路结构,包括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进水口用于与同一供水设备能通断地连接,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出水口用于与同一用水设备连接;在第二水路上设有相连通的存储盒,并在存储盒内存储有功能性溶剂。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水路上且靠近其进水口处设有第一开关,在第二水路上且靠近其进水口处设有第二开关。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第一水路的出水口与用水设备相连通;第二水路的出水口与用水设备相连通,或者第二水路的出水口与用水设备能通断地连接。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存储盒位于第一水路的下方,在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之间能通断地连接有中间水路。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中间水路上设有第四开关。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功能性水路结构还包括水箱,水箱与第一水路连通,并与存储盒能通断地连接,且存储盒位于水箱的下方。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水路和存储盒之间连通有连接水路,水箱连通设在连接水路上,并在连接水路上且位于水箱和存储盒之间设有第五开关。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水箱位于第一水路的下方。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第二水路的流通截面积为第一水路的流通截面积的1/10~1/3。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功能性溶剂为阻垢除垢剂或杀菌剂,功能性溶剂为液态溶剂或块状固态溶剂。
15.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功能性水路结构,利用可以相互独立的两条水路,分别用于供用户正常用水以及用于对用水设备进行功能性作用,每条水路均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整个功能性水路结构可构成二进二出的水路结构,结构简单,且不易发生故障。
附图说明
16.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功能性水路结构在未设置第三开关时的结构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功能性水路结构在设有第三开关时的结构图。
19.附图标号说明:
20.1、第一水路;101、第一进水口;102、第一出水口;11、第一开关;
21.2、第二水路;201、第二进水口;202、第二出水口;21、第二开关;22、第三开关;
22.3、存储盒;
23.4、中间水路;41、第四开关;
24.5、连接水路;51、水箱;52、第五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功能性水路结构,包括第一水路1和第二水路2,第一水路1和第二水路2的进水口用于与同一供水设备能通断地连接,第一水路1和第二水路2的出水口用于与同一用水设备连接;在第二水路2上设有相连通的存储盒3,并在存储盒3内存储有功能性溶剂。
27.上述的用水设备可以为花洒、龙头等。将第一水路1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记作第一进水口101和第一出水口102,第二水路2的进水口的出水口记作第二进水口201和第二出水口202。用户需要使用水时,第一水路1与供水设备连通,水从第一进水口101流进,再从第一出水口102流出供用户使用;当用户使用完用水设备想对其进行相应的功能时,第二水路2与供水设备连通,水从第二进水口201流进存储盒3内,浸泡溶化(或稀释)功能性溶剂后从第二出水口202流出,对用水设备进行相应的功能性作用。例如,功能性溶剂采用阻垢除垢剂或杀菌剂时,可以对用水设备进行相应的阻垢除垢或杀菌的功效,当然,功能性溶剂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具有其他功能的溶剂。待下次用户再次用水时,流到用水设备内各个位置的功能性溶液会随水流经其出水端排出,之后用户便可以正常用水。
28.由此,本实施例中的功能性水路结构,利用可以相互独立的两条水路,分别用于供用户正常用水以及用于对用水设备进行功能性作用,每条水路均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整个功能性水路结构可构成二进二出的水路结构,结构简单,且不易发生故障。
2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功能性水路结构可以将第一水路1和第二水路2采用两条水流管的形式与供水设备和用水设备连接,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功能性水路结构的各部件集成在一壳体内再与供水设备和用水设备连接,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本实用新型对此不进行限定。
30.在具体实现方式中,为了便于控制第一水路1和第二水路2与供水设备之间的通断,在第一水路1上且靠近其进水口处设有第一开关11,在第二水路2上且靠近其进水口处设有第二开关21。
31.上述的第一水路1的出水口与用水设备相连通(始终连通),在第一开关11打开后,
水流便可以经第一水路1流向用水设备,供用户使用。
32.对于第二水路2的出水口,根据功能性溶剂的形式,可以与用水设备相连通(始终连通),也可以使其与用水设备能通断地连接,具体是通过在第二水路2上且靠近其出水口的位置设置第三开关22。
33.本实施例中功能性溶剂的形式可以根据需要采用液态溶剂或块状固态溶剂,在水流进入存储盒3内后,可以对液态溶剂或块状固态溶剂进行稀释或者浸泡溶化(溶解),以形成功能性溶液。
34.相应的,当功能性溶剂采用块状固态溶剂时,由于块状固态溶剂只有在水的浸泡溶解下才可以形成功能性溶液,所以此种情况下第二出水口202可以一直与用水设备连通;当用户使用完用水设备想对其进行相应的功能时,第二开关21打开,水流进入存储盒3内对块状固态溶剂浸泡溶化形成功能性溶液,然后随水流直接流动到第二出水口202,对后端的用水设备进行相应功能性作用;作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关闭第二开关21,此时存储盒3内已经浸泡形成的功能性溶液会以渗透的方式流向第二出水口202(由于功能性溶液的浓度必然大于水的浓度,依靠高密度液体流向低密度液体渗透扩散的原理,功能性溶液便会不断流动扩散至用水设备中),继续对用水设备进行作用。待下次用户再次用水时,流至用水设备内各个位置的功能性溶液会随水流经其出水端排出,之后用户便可以正常用水;在用水期间第二出水口202也不会有功能性溶液进入用水设备,有效保证了用户在用水时不会接触到任何功能性的溶剂。
35.当功能性溶剂采用液态溶剂时,由于液态溶剂不用水稀释也可以流动,所以此情况下第二水路2上应设有第三开关22;当用户使用完用水设备想对其进行相应的功能时,第二开关21和第三开关22均打开,水流进入存储盒3内对液态溶剂稀释后形成功能性溶液,然后随水流直接流动到第二出水口202,对用水设备进行相应功能性作用;作用一段时间后或待用户下次用水时第二开关21和第三开关22均关闭,或者先关闭第二开关21,让存储盒3内的溶剂以渗透扩散的方式流向第二出水口202,继续对用水设备进行作用一段时间后,再关闭第三开关22;待下次用户再次用水时,流至用水设备内各个位置的功能性溶液会随水流经其出水端排出,之后用户便可以正常用水,在用水期间由于第三开关22保持关闭,也不会有功能性溶液进入用水设备,保证了用户在用水时不会接触到任何功能性的溶剂。
36.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盒3位于第一水路1的下方(即存储盒3的位置高度低于第一水路1的位置高度),在第一水路1和第二水路2之间能通断地连接有中间水路4。
37.该方案中,为了便于控制中间水路4的通断,在中间水路4上设有第四开关41。同时,根据功能性溶剂的形式,可以将第二出水口202与用水设备始终相连通,也可以通过设置第三开关22使第二出水口202与供水设备能通断地连接。
38.当用户使用完用水设备想对其进行相应的功能时,可以不打开第二开关21,仅打开第四开关41(若设有第三开关22,还会同时打开第三开关22),第一水路1中的残留水在重力作用下会经中间水路4流进存储盒3内,浸泡溶化(或稀释)功能性溶剂后从第二出水口202流出,对用水设备进行相应的功能性作用。该方案,既可以充分利用第一水路1中的残留水,达到节水目的,同时用户下次用水时可以减少排冷水时间。
39.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功能性水路结构还包括水箱51,水箱51与第一水路1连通,并与存储盒3能通断地连接,且存储盒3位于水箱51的下方(即存储盒3的位置高度低于水箱51
的位置高度)。
40.该方案中,为了便于控制水箱51与存储盒3之间的通断,在第一水路1和存储盒3之间连通有连接水路5,水箱51连通设在连接水路5上,并在连接水路5上且位于水箱51和存储盒3之间设有第五开关52。同时,根据功能性溶剂的形式,可以将第二出水口202与用水设备始终相连通,也可以通过设置第三开关22使第二出水口202与供水设备能通断地连接。
41.用户正常使用水时,会有一部分水经连接水路5流入水箱51并存储在水箱51内;当用户使用完用水设备想对其进行相应的功能时,可以不打开第二开关21和第四开关41,仅打开第五开关52(若设有第三开关22,还会同时打开第三开关22),水箱51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会经连接水路5流进存储盒3内,浸泡溶化(或稀释)功能性溶剂后从第二出水口202流出,对用水设备进行相应的功能性作用。由于用户使用完用水设备后,第一水路1中的残留水有限,利用水箱51在用户用水时预先存储部分水流,可以在对用水设备进行相应功能时保证有足量的水浸泡溶化(或稀释)功能性溶剂,保证对用水设备的阻垢、杀菌等功效。
42.该方案中,优选水箱51位于第一水路1的下方(即水箱51的位置高度低于第一水路1的位置高度)。这样,当用户使用完用水设备想对其进行相应的功能时,第一水路1中的残留水还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水箱51内,进而流入存储盒3内,待用户下次用水时可以减少排冷水时间。
43.进一步优选地,第二水路2的流通截面积为第一水路1的流通截面积的1/10~1/3。既可以保证第一水路1的供水流量,而且由于一般用户用水的时间相较于用户停止用水的时间很短,将第二水路2的管径设计的较小,在用户停止用水的长时间段内,功能性溶液可以慢慢流入用水设备对其进行相应的功能性作用,阻垢除垢或者杀菌等功效效果好,且功能性溶液流出相对较慢,可以延长功能性溶剂的使用时间,使用寿命较长。
44.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当第一水路1和第二水路2均采用水流管形式时,为了便于后期向存储盒3内添加功能性溶剂,可以将存储盒3与第二水路2采用可拆卸密封连接的方式。或者也可以不取下存储盒3,例如,可以在存储盒3上开设有加液口,并在加液口处能拆卸地密封插设有堵头,该加液口可以设计较小,功能性溶剂采用液态溶剂时,可以通过注射器将溶剂通过加液口直接注入存储盒3内,简单方便。再例如,存储盒3包括一端开口的存储本体以及能密封开合地设在开口处的密封盖,该存储本体串接在第二水路2中;此种方式也可以适用于功能性溶剂采用块状固态溶剂的情况,直接将密封盖打开,将块状固态溶剂从该开口放入存储盒3内即可,操作简单。
45.综上,本实施例中的功能性水路结构,采用两条分开的水路,各水路分别具有各自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结构简单,发生故障的概率较小。而且通过上述中间水路4、连接水路5和各开关的设置,当用户使用完用水设备想对其进行相应的功能时,可以有三种方案实现,第一种方案是将第二开关21打开,利用供水设备向第二水路2供水的方式实现;第二种方案是将第四开关41打开,利用第一水路1中的残留水实现;第三种方案是将第五开关52打开,利用水箱51内存储的水实现;这三种方案中,功能性溶剂(或形成的功能性溶液)既可随水流直接流动到第二出水口202,也可以以渗透扩散的方式流向第二出水口202。一般第二开关21、第四开关41和第五开关52不会同时打开,各开关根据需要可以采用手动开关,也可以采用电子开关;具体对用水设备进行相应功能性作用时采用何种方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操作,本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
46.另外,上述功能性水路结构的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花洒、水龙头、马桶、浴缸、锅炉、水泵、热水器、各类管道等。
4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